全国100所名校高考专项强化卷·生物
卷七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人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及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等保持相对稳定
C.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
D.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
2.内环境渗透压可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组织水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组织水肿的发生主要与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晶体渗透压失衡有关
B.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易引发组织水肿
C.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部积水可能是肺部毛细血管中的血浆蛋白外渗造成的
D.静脉输入白蛋白配合利尿剂可快速缓解肝癌晚期患者腹部积水
3.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产生兴奋,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尿液经过尿道时可进一步加强排尿反射,直到尿液排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排尿反射中,效应器由膀胱逼尿肌构成
B.尿液排出时,引起排尿反射持续加强属于负反馈调节
C.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脊髓时产生尿意
D.在憋尿时,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分别处于舒张和收缩状态
4.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动机与奖赏、学习与记忆、情绪与智商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毒品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涉及脑内神经递质作用和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突触间隙的多巴胺会因毒品阻碍其被突触前膜回收而增多,导致大脑中枢持续兴奋
C.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被多巴胺转运体释放到突触间隙
D.多巴胺能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毒品并不直接作用于突触后膜
5.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及其病毒(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V的R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
B.可在完全培养基上培养出一定数量的HIV,以供研究
C.HIV虽会摧毁人体免疫系统,但在感染者体内仍可检测到相应抗体
D.研制出与逆转录酶特异性结合的药物是治疗AIDS的有效手段之一
6.某考生因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胰岛B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
7.假性过敏是机体内稳态部分失调的结果,在临床上的症状类似于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但缺乏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关于假性过敏的描述,错误的是
A.假性过敏可能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
B.患者的血液中浆细胞数量不会显著增多
C.患者皮肤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
D.人体初次接受抗原就能诱发假性过敏
8.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多肽类激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并分泌,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体的食欲,并参与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使体重减轻。研究发现,多数肥胖者常伴有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提示其体内可能存在瘦素抵抗现象。下列有关瘦素的推测,错误的是
A.瘦素可使人降低食欲,减少进食
B.瘦素可抑制脂肪的合成,并促进其分解
C.瘦素缺乏和瘦素抵抗都可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D.胰岛素与瘦素在调节脂肪代谢方面的作用类似
9.“天花”又名痘疮,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率极高,一般可达25%,有时甚至高达40%。即使治愈也经常会留下永久性的疤痕或失明。后来人们发现,天花患者如果侥幸存活下来,今后就不会再得此病。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发明了种痘免疫法,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牛痘疫苗。根据资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痘免疫是一种人工主动免疫的方法
B.患过天花的人今后不再得此病,是因为体内有吞噬细胞
C.接种牛痘后,婴儿体内会产生记忆细胞
D.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能根除这种传染病
10.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是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的一种甲状腺激素,当T3的含量达到一定值时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3在细胞质内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B.图中细胞应是下丘脑细胞
C.T3含量升高会促进TSH的合成和分泌
D.测定血清中T3的含量可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
11.在离体实验条件下,蛙坐骨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膜外为零电位)。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约70 mV
B.BC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内流
C.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阴离子外流
D.C点时,兴奋传递的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12.白喉棒状杆菌利用其多肽类毒素从宿主细胞中摄取营养,并释放白喉毒素至易感部位,通过抑制移位反应,主要抑制哺乳动物的蛋白质合成,严重时还可构成“虎斑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白喉毒素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参与
B.若受试者皮内注射白喉毒素后局部皮肤出现红肿,则说明其对白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
C.若受试者皮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没有红肿,则说明其机体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D.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和淋巴因子的参与
13.人体血糖平衡除受胰岛、肾上腺等分泌的相关激素调节外,还受小肠K细胞分泌的多肽GIP调节,其部分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破坏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会受影响
B.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可促进糖原合成,说明胰岛素具有催化活性
C.GIP和胰岛素都能降低血糖浓度,但两者作用的靶细胞(靶器官)不同
D.由图可知,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信号分子包括血糖、GIP和神经递质
14.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促进睡眠、延缓脑衰老等功能。Ⅰ和Ⅱ是神经元细胞膜上GABA的两种受体,GABA与受体Ⅰ作用后,引起Cl-进入突触后膜,然后GABA被主动泵回突触前神经元,并被GABA氨基转移酶代谢降解;GABA与受体Ⅱ作用后,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科学家向兔脑的侧视区注射GABA,光刺激后,兔侧视的条件反射受到短暂抑制,但非条件反射不受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ABA能抑制突触后膜兴奋,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B.受体Ⅰ、受体Ⅱ分别位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
C.GABA可在兔中枢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处起作用
D.可通过增强GABA氨基转移酶的活性来改善睡眠
15.小分子药物Tamoxifen(简称TAF)能与雌激素竞争相应的受体,TAF与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可进入细胞核内,阻止基因X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AF进入细胞很可能不消耗ATP,但复合物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ATP
B.受体中含有C、H、O、N等元素,变性后的受体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对内源雌激素分泌旺盛的女性癌症患者来说,TAF的治疗效果较弱
D.基因X为抑癌基因,它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
16.甲状腺球蛋白(TG)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大分子糖蛋白,经碘化和酶解后可形成甲状腺激素。正常情况下只有很少量的TG进入血液,若有大量TG进入血液,免疫系统会将其当作异常物质,并产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TGAb与TG结合后,可激活吞噬细胞攻击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相同,且都是生物大分子
B.进入血液的大量TG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浆细胞产生TGAb
C.大量TG导致甲状腺被破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种免疫失调病
D.若TGAb含量偏高,机体可能会出现萎靡不振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
17.
热习服(热适应)是指机体长期、反复地暴露于热环境下出现的一系列可逆的适应性反应。在34 ℃、相对湿度为89%的环境下,未热习服和已热习服的人直肠温度和出汗率随运动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会增多
B.未热习服的人运动时直肠温度快速上升可能与出汗较少有关
C.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汗腺分泌加快,有利于降低体温
D.经热习服训练后,大脑皮层调节体温恒定的能力会增强
18.下图是某患者在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盐)的情况下,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ADH表示抗利尿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DH与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核中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转录
B.ADH合成障碍时,水分子无法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患者表现为多尿、多饮
C.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由高尔基体形成后,在酶a的作用下加快与细胞膜融合
D.若患者发生低渗性脱水,则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ADH减少
19.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输入后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经过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
B.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升高
C.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会显著降低
D.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会发生变化
20.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狂犬病毒可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类似突触结构)入侵神经元,从而破坏神经系统功能。科学家在研究狂犬疫苗时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1 用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甲 兔发病
2 用干燥了几天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乙 发病程度较轻
3 用干燥了14天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丙 兔不发病
4 正常兔丙完成相应操作后再注射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 兔不发病
A.甲、乙、丙兔的种类、性别、健康状态及发育状态要保持基本一致
B.狂犬病毒侵入甲兔后,能刺激其机体产生效应T细胞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C.干燥处理14天能使狂犬病毒侵染能力减弱或丧失,但仍能刺激丙兔体内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D.第4组实验中,丙兔体内的B细胞和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体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死亡率高,易造成新生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后遗症。M型K+通道开放剂是一类特异性增强细胞膜对K+通透性的化合物,常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科研人员选取若干只健康新生大鼠进行分组处理,一段时间后抽血检测,处理及检测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 NSE含量(pg/mL) MBP含量(ng/mL)
A 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后不做处理,直接缝合创口;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 1.75 0.48
B 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并进行结扎后缝合创口,建立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 8.62 2.34
C 建立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方法同B组);静脉注射M型K+通道开放剂1 mL 4.81 1.56
注:NSE(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与MBP(髓鞘碱性蛋白)的含量可分别作为判断脑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受损程度的指标
(1)A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 。血液中MBP含量可作为判断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受损程度指标的原因是 。由实验结果初步判断,M型K+通道开放剂的作用是 。
(2)人类的长时记忆可能与 有关,患病新生儿由于脑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记忆能力下降,从而出现智力低下症状。
(3)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膜电位的变化是 ,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中,该过程可促使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释放。突触后膜接受信号后不会长时间兴奋,原因可能是 。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谷氨酸积累在神经元外,过度激活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进而活化后膜的Ca2+通道,引起Ca2+大量内流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凋亡或坏死。M型K+通道开放剂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的K+通道,据以上信息解释其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
22.(12分)研究者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脑中VMN区域与血糖调节的关系以及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正常小鼠VMN区神经元中转入特定的基因(此类小鼠称为D鼠),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会被光激活,进而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使氯离子流入细胞内。当向D鼠VMN区神经元照光后,VMN区神经元 (填“不兴奋”或“兴奋”),原因是 。
(2)研究者发现VMN区神经元参与低血糖条件下血糖含量的恢复,为进一步研究VMN区神经元对血糖含量的影响,研究者向正常小鼠VMN区神经元中转入另一基因(此类小鼠称为S鼠),其指导合成的蛋白可被光激活使得此区神经元产生兴奋。现以S鼠为实验材料,验证正常血糖浓度下,若VMN区神经元兴奋,则机体血糖含量会升高这一推测。
①实验方案:先测定两组小鼠实验前的血糖初始值,对照组用胰岛素处理后得到低血糖S鼠,适宜的光照射其VMN区神经元一段时间,实验组用血糖含量正常的S鼠,适宜的光照射其VMN区神经元一段时间,定时检测两组小鼠的血糖含量。
该实验方案的对照组存在两处不当之处,应改为 ; 。
②VMN区神经元兴奋可能导致 (多选)。
A.胰岛素分泌增加 B.胰岛素分泌减少
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E.肝糖原分解增加 F.肝糖原分解减少
(3)实验表明,健康小鼠支配胰岛的神经经电刺激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分析出现上述作用效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23.(12分)哺乳动物性激素的分泌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关系。图1为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示意图,其中a、b、c代表不同激素,X、Y代表不同的器官。图2为性激素作用机理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对光照周期进行综合分析的器官是 (填字母),激素a的名称是 。
(2)现对三只正常动物分别进行如下三种操作:切除Y器官、切除性腺、注射性激素。短期内这三只动物血液中的a、b、c三种激素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别是 。
(3)图2中,c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受体R的化学本质是 。图2说明性激素可通过影响 而引起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如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殖细胞的形成和 。
24.(12分)一般认为,母体的分娩是由机械性扩张、神经及激素等多种因素互相联系、协调而促成的。图1是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2是哺乳动物分娩过程的部分调节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妊娠最后阶段,胎儿下丘脑中的细胞B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进腺垂体中的细胞C分泌 ,该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进入胎盘,促进胎盘细胞分泌 ,引起子宫肌肉收缩,发动分娩。
(2)催产素是由孕妇下丘脑中的细胞A产生,在垂体部位释放的激素。当胎儿先露部位压迫宫颈之后,宫颈内压力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 (信息分子)传递给下丘脑细胞A的细胞体。在细胞A的胞体部位产生的催产素以 的形式运输到位于垂体内的细胞A轴突末梢。
(3)图2中,催产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催产素可使子宫收缩,而子宫收缩和胎儿对产道的刺激又进一步加强催产素分泌,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意义是 。
25.(12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遭受病毒的侵袭,病毒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宫颈癌、肝癌、鼻咽癌均可由病毒致癌因子引起。近年来科学家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发现,T细胞膜上CTLA-4分子和PD-1蛋白与防止T细胞失控有关,避免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对机体造成伤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类型的病毒侵染不同部位的细胞,如EB病毒侵染鼻咽部细胞、人乳头瘤病毒侵染宫颈细胞,而不侵染其他细胞,原因是 。若某人已出现宫颈癌病变,要诊断该病变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请从免疫学角度提供一种诊断方法: 。
(2)正常情况下,当T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到抗原信号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进行增殖分化形成 ,同时被激活后的T细胞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可避免免疫过强。某些种类的癌细胞能召集大量的Treg细胞进入肿瘤中,Treg细胞能持续性地表达CTLA-4,请推测癌细胞的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是 。
(3)癌细胞膜上的PD-L1能与PD-1结合,从而诱导T细胞过早地终止免疫程序。在药物开发过程中,科学家推测:若阻止PD-1的作用,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如图)。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上述推测,以癌症患病程度相同的小鼠为实验材料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专项强化卷·生物
卷七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酶促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变慢,A项错误。
2.A 【解析】:由于渗透压是由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组成的,二者的平衡构成人体渗透压平衡,所以组织水肿的发生与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失衡都有关系,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水肿的发生主要与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胶体渗透压失衡有关,A项错误;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增多,从而引发组织水肿,B项正确;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部积水可能是肺部毛细血管中的血浆蛋白外渗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加,从而使血浆中更多水分进入组织液,最终导致组织液增多,C项正确;静脉输入白蛋白增加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回流,利尿剂有利于人体多余水分排出体外,二者配合使用有利于将组织液中的水分带出体外,可以快速缓解肝癌晚期患者腹部积水,D项正确。
3.D 【解析】:在排尿反射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膀胱逼尿肌构成,A项错误;尿液排出时,引起排尿反射持续加强属于正反馈调节,从而将尿液排空、排尽,B项错误;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经过脊髓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C项错误;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因此在憋尿时,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分别处于舒张和收缩状态,D项正确。
4.C 【解析】: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某些蛋白质的合成,A项正确。多巴胺发挥作用后正常去路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入,而毒品会阻碍多巴胺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中枢持续兴奋,B项正确。多巴胺转运体用于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回收,C项错误。多巴胺是兴奋性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毒品阻止多巴胺的重吸收过程,并不作用于突触后膜,D项正确。
5.B 【解析】:艾滋病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因此HIV的RNA储存遗传信息,其上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A项正确;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B项错误;艾滋病病毒虽能摧毁人体免疫系统,但感染者体内仍会有一定数量的HIV抗体,C项正确;艾滋病病毒是逆转录病毒,研制出与逆转录酶特异性结合的药物从理论上可抑制HIV的增殖,从而能有效治疗艾滋病,D项正确。
6.D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等相关知识。机体存在体温及血糖调节机制,体温及血糖浓度均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A、B两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合成并释放,C项错误。
7.D 【解析】:假性过敏反应可能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A项正确;由于假性过敏反应缺乏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因此浆细胞数量不会明显增多,B项正确;患者出现了类似过敏反应,所以皮肤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C项正确;假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内稳态部分失调的结果,不是受到外界过敏原刺激产生的,D项错误。
8.D 【解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瘦素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体的食欲,并参与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使体重减轻,说明瘦素可降低食欲,减少进食,A项正确;由于瘦素可以使人降低食欲,减少进食,推测瘦素可抑制脂肪的合成,并促进其分解,B项正确;瘦素缺乏和瘦素抵抗都将使细胞不能接收瘦素的信号,导致肥胖,C项正确;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细胞合成脂肪,而瘦素抑制脂肪的合成,并促进其分解,D项错误。
9.B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应用中疫苗的知识。疫苗是一种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种痘是人工主动免疫,A项正确;患过天花的人今后不再得此病,是因为其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B项错误,C项正确;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能根除这种传染病,D项正确。
10.D 【解析】:据题图可知,T3的受体在细胞核内,A项错误;题图所示该细胞能合成TSH(促甲状腺激素),应是垂体细胞,B项错误;“×”表示抑制,因此T3含量升高会抑制TSH的合成与分泌,C项错误;结合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故测定血清中T3的含量可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D项正确。
11.C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及传递。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为-70 mV,膜外电位为零,膜内比膜外低约70 mV,A项正确;BC段为兴奋阶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内流,B项正确;CD为恢复静息电位阶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外流,C项错误;兴奋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D项正确。
12.D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白喉棒状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A项错误;皮肤试验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不属于过敏反应,B项错误;受试者如有免疫力,其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白喉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现红肿,为阴性反应,C项错误;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和淋巴因子的参与,D项正确。
13.B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血糖调节等知识。胰岛素是激素,不具备酶的功能,不具有催化活性,B项错误。
14.D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等知识。GABA与受体Ⅰ结合后引起Cl-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所以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A项正确。GABA与受体Ⅰ结合,引起Cl-进入突触后膜,则受体Ⅰ位于突触后膜上;GABA与受体Ⅱ结合后能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则受体Ⅱ位于突触前膜上,B项正确。向兔大脑皮层的侧视区注射GABA,光刺激后,兔侧视的条件反射受到短暂抑制,但非条件反射不受抑制,推测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处起作用,C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如果增强GABA氨基转移酶的活性,会使GABA的降解增加,GABA含量降低,对兴奋性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不利于睡眠的改善,D项错误。
15.D 【解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TAF是小分子药物,进入细胞很可能不消耗ATP,但复合物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ATP,A项正确;受体属于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变性后的受体中肽键没有被水解,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项正确;小分子药物TAF能与雌激素竞争相应的受体,对内源雌激素分泌旺盛的女性癌症患者来说,TAF与受体结合的机会减少,治疗效果较弱,C项正确;TAF与受体结合后阻止基因X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说明基因X是与促进癌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D项错误。
16.A 【解析】:甲状腺激素中含有碘元素而甲状腺球蛋白不含,A项错误;浆细胞产生抗体,B项正确;大量TG导致甲状腺被破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属于自身免疫病,C项正确;TGAb与TG结合后,可激活吞噬细胞攻击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损伤,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可能会出现萎靡不振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D项正确。
1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运动会使机体产热量明显增多,散热量也会增多,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未热习服的人出汗率较低且运动时直肠温度快速上升,可推测直肠温度快速上升主要是出汗少、散热量较少引起的,B项正确;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出汗率较高,汗腺分泌加快,有效增加机体散热量,有利于降低体温,C项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D项错误。
18.B 【解析】:本题考查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ADH合成障碍时,水分子仍然可以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B项错误。
19.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代谢、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A项错误;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B项错误;血浆中的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但是机体通过调节会使血浆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C项错误;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变化,D项正确。
20.D 【解析】:本实验研究的是狂犬病毒对神经元的作用,兔的种类、性别、健康状态及发育状态为无关变量,要保持基本一致,A项正确;狂犬病毒侵入甲兔后,作为抗原能刺激其机体产生效应T细胞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项正确;用干燥了14天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丙,兔不发病,说明兔的机体产生了免疫应答且处理了抗原或病毒,从而使得机体不发病,C项正确;B细胞或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D项错误。
21.(1)排除手术创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分) 若受损,MBP可释放出来进入血液(1分) 部分缓解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神经元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分)
(2)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2分)
(3)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2分) 谷氨酸发挥作用后会被降解或回收(2分) 引起K+外流,降低膜电位变化,使谷氨酸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过度激活状态得到缓解,使Ca2+通道活性降低,Ca2+内流减少,神经元坏死与凋亡减弱(2分)
22.(1)不兴奋(1分) 氯离子内流,静息电位增大,未出现动作电位(2分)
(2)①对照组应用血糖含量正常的S鼠(2分) VMN区神经元不照光(2分)
②BCE(2分)
(3)两类细胞膜上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3分)
23.(1)X(2分)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分)
(2)B、A、D(2分)
(3)自由扩散(1分) 蛋白质(1分) ①(或转录)(2分) 激发并维持生物的第二性征(2分)
24.(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前列腺素
(2)神经递质 囊泡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加快分娩进程(每空2分)
25.(1)不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受体(或受体种类)不同(2分) 检测患者体内是否有相关抗体(抗体检测或用单抗试剂盒诊断是否有相关抗原或抗原检测)(2分)
(2)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2分) 通过Treg细胞表达的CTLA-4分子与B7分子结合,阻断T细胞被激活(2分)
(3)取癌症患病程度相同的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两组。向其中一组小鼠体内注入PD-1抗体(或PD-1抑制剂),另一组不处理。一段时间后,解剖观察并测量小鼠体内肿瘤大小。若注入抗体PD-1(或PD-1抑制剂)组小鼠体内肿瘤平均值比不处理组小,则说明阻止PD-1的作用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