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下图文物可用于研究( )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A.人类的起源 B.禅让的形成
C.农业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面属于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的是( )
A.云南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陕西西安半坡遗址D.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3.2024年1月,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据考证,它距今约5万—7万年,是罕见的同时发现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下列早期人类中,生活年代与其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遗址中发现的骨器,除了一些打击骨器外,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枚骨针。这件标本保存尚好,针眼上缘残缺,下缘至针尖保存完好,针身浑圆,针尖如芒。由此可见,遗址中居住的古人类距今约( )
A.170万年 B.70—20万年 C.3万年 D.1万年
5.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图的出土文物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已会制作工具 B.靠采集、狩猎为生
C.学会共同劳动D.开始具有爱美意识
6. 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王朝君主”双重身份的是( )
A. 尧 B. 黄帝 C. 舜 D. 禹
7. 据古书记载,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原始农业兴起 B. 成熟文字诞生
C. 国家已经产生 D. 青铜文明兴盛
8. 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了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 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C. 商朝时期,末代商王纣修筑豪华宫殿,施用炮烙等酷刑残害人民,最后被灭
D.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9. “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作了规定,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的青铜铸造业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0. 西周的政治有浓厚的贵族色彩,实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该体制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1.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发明印刷术
C.改进造纸术
D.编著《天工开物》
12.佛教传入我国,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13.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应是( )
A.B.C.D.
1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5.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扁鹊——创造医疗体操“五禽戏”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16.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次改革:它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这次改革是( )
A.齐国管仲改革 B.秦国商鞅变法
C.汉武帝币制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17.为以下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
对外交往频繁 B.民族交融发展
C.国家政权巩固 D.社会经济繁荣
18.每个历史名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光辉的人生篇章。下列人物与作品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孟子——《道德经》 B.顾恺之——《缀术》
C.贾思勰——《齐民要术》 D.王羲之——《女史箴图》
19.以下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部分科技成就,其中①②处应为( )
A.①东汉 ②麻沸散 B.①东汉 ②圆周率
C.①东晋 ②《伤寒杂病论》 D.①东晋 ②《齐民要术》
20.下列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是( )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②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③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④社会上佛教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知识,学会选择驯化野动植物。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材料二:解读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技能。
图三 图四
(1)据材料一,指出人类产生之初的生产方式。
(2)材料二中四幅图片和哪些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一和图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据图三、图四,分析两种房屋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
22. 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刻有文字的商朝甲骨
材料二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三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材料一中文物上的是什么文字?(1分)你认为它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的建成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我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举两个例子)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有什么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汉书》
(1)汉朝时的西域是指哪里?张骞是哪年“始开西域之迹”的?
(2)请列举一例材料二中“自西来”的“佳种”。
(3)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24.2020年4月2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会上,他强调: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强秦】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2)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魏晋融合】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帝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3)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
(4)北魏孝文帝除了迁都以外还有哪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5)通过对以上两则材料的分析,你有何启示?
答案
1-5ABBCD 6-10DCBAC 11-15CDACB 16-20DBCBA
21、(1)采集和渔猎
(2)原始居氏: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图一: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说明河姆渡人己会种植水稻
图二: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说明半坡人己经会简单地纺积、制衣。
原因:自然坏境不同
①劳动人民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②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③先民们遵守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注重与自然和谐共处;①生产力发展推动钍会进步;⑤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22、(1)文字:甲骨文。理由: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2)人物:李冰。影响: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3)人物:孔子。学派:儒家。思想核心:“仁”。贡献: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厚积淀,大力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够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等。
23.(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时问:公元前138年。
(2)示例: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
(3)意义: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了解和交往,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交流。(采意给分,意思相同即可,
24.(1)有利条件:借鉴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
(2)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作用:改革陋俗;减少改革阻力;便于接受中原文化。
(4)措施:①改穿汉服;②学习汉语;③采用汉姓;④提倡与汉人通婚。
(5)改革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动力。(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