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一、积累运用(35 分)
1. 语境默写(共 10 分,每空 1 分)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 名著阅读(共 6 分)
(1)衍太太;《父亲的病》
(2)形象特征:她在《琐记》中鼓励孩子吃冰、打旋子等,表现出她的热心和对孩子
的关心;在《父亲的病》中,她让鲁迅在父亲临终时大声呼喊,又显示出她的迷信和愚昧。
(3)我们组选择“理性的批判”,探究该话题可以精读《二十四孝图》《无常》。《二
十四孝图》中,鲁迅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封建孝道故事进行了深刻批判,揭示了封建
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3. 结合语境,完成下面各题。(共 19 分)
(1)典故:伯牙绝弦。内容: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
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
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
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
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2)示例:互联网交友有利有弊,它方便快捷,能扩大交友范围,但也存在虚假信息
和网络诈骗等问题,需谨慎对待。
(3)总标题:千古交友佳话(或:交友故事集锦等)
(4)友谊是和煦轻柔的春风,让人温暖舒心。
(5)②。“惠赠”是敬辞,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此处应改为“赠送”。
(6)第一处:第①句;修改意见为删去“避免”或“不再”。第二处:第②句;修改意
见为将“自己”改为“我们”。
(7)①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成成应该先和妈妈耐心沟通,说明运动和友情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承诺会合理
安排时间,保证不耽误学习,然后再去赴约。这样既能维护和朋友的约定,又能让妈妈理解
自己。
(9)张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1)班的班长。为了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我们
班今天下午 3 点将在班级召开“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班会,想邀请您参加,您有时间吗?
(10)我推荐材料 1 和材料 3。理由:材料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强调了朋友
来访的喜悦,体现了对待朋友应有的热情;材料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对于同学之间的相处和
成长都有很好的启示。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 分)
4. “笼”字写出远山被晨雾笼罩的朦胧之美,“影”字描绘出高树在朝晖映照下的影子,两个字
生动地勾勒出清晨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5. 写出了黄莺娇小可爱、活泼灵动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清晨美景的喜爱,以及回归自然
的愉悦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4 分)
6. (1)急;(2)像什么;(3)停止;(4)离开
7. A
8. 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9. (1)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飞舞。(2)有一个老翁犯了法,谢奕用烈酒惩罚他。
10. 从甲文可以看出谢太傅是一个善于教育子女、家庭氛围融洽的人;从乙文可以看出他是
一个心地善良、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2 分)
11.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论语》比作“活水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论语》给人的
温暖、滋润之感,以及它对人们心灵的滋养作用。
12. 指代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论语》这眼“温泉”的恩惠,即通过自身的体验
去感悟《论语》中的道理。
13. 以子贡的“慌慌”衬托孔子的淡定从容,突出了孔子对“道”的深刻理解,即真正的道理是
自然存在、无需过多言语阐释的。
14. 内容上,再次强调《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表达了作
者对《论语》的赞美和推崇之情;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15. 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强调了复习旧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理解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我们复习学过的知识时,常常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比如做数学题,再次回顾以
前的错题,会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我们的学习
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就像老师一样能够传授给他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0 分)
16. 因为小雨滴想让更多的世人了解它,认为自己很神气,对世界很重要。
17. 小雨滴飘到了农民家、城市、高山、沙漠。沙漠里的人们真正需要它。
18. 画家认为小雨滴在沙漠中救人时是最神气的。因为在沙漠里,被困的人即将渴死,只有
小雨滴能救他们,这时小雨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它的价值。
19. 示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神气不在于自我吹嘘,而在于是否能在关键时刻
发挥作用,被他人需要。在生活中,我们不应只追求表面的荣耀,而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比如在班级中,那些积极为同学解
决学习难题、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的同学,才是真正让人敬佩和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