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图中圆圈所示范围的人口数量比其他地区的人口总数还多,你觉得可信吗 图中圆圈所示范围内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总人口超过40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这里居住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世界人口的分布
01
读两地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图,回答:
两个区域人口密度相同,但是人口分布状况差异大,左图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右图则比较均衡。
(1)两地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2)两地人口的分布格局有何差异?
5人/Km2
1. 人口分布概念:一定时点上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2. 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北美东部和欧洲
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恶劣的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02
从南北半球看,北半球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3%,南半球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7%左右。
1. 分布不均衡
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思考
2. 具有趋向性
人口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
世界各大洲人口比例示意图
从各大洲看,亚洲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大洋洲人口数量最少、人口密度最小;南极洲无人定居。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读世界各大洲人口比例示意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思考
思考:结合以上两幅图,说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在人口分布的主要纬度范围里,人口是否均匀分布?这说明了人口分布趋向于什么地区?
①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温带、亚热带以及热带的部分地区),寒带人口极为稀少
②否,中低纬干燥地区人口极为稀少
③说明人口分布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区
思考:结合课本、材料和表1-1-2,说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海拔地区?这说明了人口分布趋向于什么地区?
材料:世界人口一般随着海拔的升高,数量逐渐减少。海拔100米以下的地区,居住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3.5%;海拔100 ~ 1000米的地区,居住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5%;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居住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1.5%。
①主要分布1000米以下的地区,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分布的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50% 60%
②说明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分析表中非洲与南美洲人口分布与其他大洲不同的原因
南美、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气温高,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凉爽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
海拔2580米
人口224万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
海拔2640米
人口915万
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
海拔3630米
人口168万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海拔1158米
人口275万
热带地区的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合人口居住。热带高原、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较为凉爽,雨量适中,不易积水,而且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们可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
思考:结合图1-1-3和表1-1-3,说出人口分布还趋向于什么地区?
人口分布趋向于沿河、近海地区
北美洲人口密度分布图
克里夫兰
Cleveland
美国伊利湖南岸城市克里夫兰
沿河、沿海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生活,人口较为密集,例如,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世界人口主要趋向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沿河近海的平原地区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03
为何世界人口会呈现这样的分布?影响到人口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思考
人口分布受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矿产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生产生活方式
其他因素:历史、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政治等因素。
自然
因素
01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
自然因素 分布稠密地区 原因 分布稀疏地区 原因
地形 地势低平地区(平原、低山、丘陵地区)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 高山、高原地区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层瘠薄、交通困难
气候 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气候温暖、降水适中 湿热、干旱、高寒地区
水文 江湖海沿岸地区 提供水源、便利的水运 干旱内陆 逐水而居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矿产 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社会经济因素
02
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等人文因素的制约。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收人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会吸引更多人居住。大多数时候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2、开发历史:开发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亚洲和欧洲等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经历长期的持续增长,数量多,密度大;美洲和大洋洲等开发历史较短,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
3、政治因素(政策和战争)。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由一个不足2万人的小渔村,成长为13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
深圳
巴西利亚
4、文化和宗教因素。唐人街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聚居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为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
唐人街
耶路撒冷(三大宗教圣地)
5、交通和军事因素
【案例探究】
胡焕庸线是由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该线从黑河至腾冲,揭示了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该线两侧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
【案例探究】
西北部人口稀少:
多高山、高原,地势高,起伏大;
内陆,气候干旱或高寒;水资源不足;内陆,交通通达度差;经济相对落后。
东南部人口稠密: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开发历史悠久。
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课堂小结
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概念
衡量指标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不均衡
具有趋向性
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河、临海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其它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状况、交通、生产生活方式
文化传统、宗教、民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