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中图版 ·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一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理解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以上海为例,掌握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区域认知)
以上海为例,说明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区域认知)
目 录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1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2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3
Part
1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1、什么是大都市?
美国纽约
法国巴黎
日本东京
一、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概念: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一、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2、大都市特点
行政等级
较高
人口规模
较大
城市功能
较多,影响力强
一、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划分标准
城区人口100万—500万
大城市
城区人口500万—1000万
特大城市
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
超大城市
一、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3、 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进而,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集聚作用
辐射带动作用
大都市
人流
资本流
物流
信息流
大都市
人流
资本流
物流
信息流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指大都市基于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强大的资源优势,通过交通,通信,金融,贸易,人口流动等方式,实现对周围区域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观念等的辐射带动,最终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的共同发展
辐 射 源:大都市
辐射载体:交通、通信、金融、贸易、人口
辐射内容: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观念
一、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Part
2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上海,是我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截止2021年,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2489.43万人。2021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214.85亿元。
1949-1978年,上海城市化进程较缓慢,但是工业化的发展仍推动了上海的地域扩展。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海在建成区外开辟了许多工业区。
70年代,为配合引进大型联合企业,先后设立了金山卫和吴淞两个卫星城,由单核心城市发展成为组合城市。
1979-2000年,上海步入城市地域迅速扩展时期。
2000-2015年,上海逐步形成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的格局,城市空间发展从黄浦江拓展到长江,多层次的城市空间体系结构基本形成。
活动:城市—大都市圈—城市群的时空发展历程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地理位置
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发展目标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便捷的交通运输
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优越的地理区位
庞大的城市规模
雄厚的综合实力
发达的教育科技
深厚的文化底蕴
优势条件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产业带动功能
都市核心功能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金融服务功能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辐射功能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
01 产业带动功能
上海大都市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近几年,上海加快产业结构转移与调整,连续关停359家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企业。平板玻璃、铁合金行业整体退出,小化肥、小水泥、小冶炼行业陆续退出。
1.你能说出上海市初期转出的产业大部分属于哪种类型吗
劳动力指向型和资源指向型
2.这些类型产业转出后,上海市将发展哪类产业
资金、技术指向性
02都市核心功能
1.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引擎。
2.强力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
3.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海峡西岸城市群有带动作用。
4.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型窗口
5.在上海设立领事馆的国家多达60多个。
6.2018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门户,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中心城区已建成立体交通网络。
03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航空:拥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
海运: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
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比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金融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钻石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等。
上海是我国两大股票交易中心之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黄浦区、陆家嘴一带金融中介机构云集,许多世界级银行在此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或分理机构。
04 金融服务功能
上海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所,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
上海作为全国技术创新的排头兵,与发达国家和国内研发中心保持频繁的交流。
05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Part
3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范围
以上海为核心,向外分为上海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经济带。
上海的辐射范围
都市圈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①一个强大的“核”——大都市。
②辐射的“圈”——约1小时通勤圈的范围。(都市圈范围主要取决于基础设施条件。)
③紧密的“网”:交通网、通信网、要素流
都市圈(区),简单地说就是以大都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城镇而形成的圈层区域。
核心城市规模越大,辐射力越强,辐射的圈也越大。当核心城市发展成大都市时,可称其城市圈为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以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为载体,实现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门户。
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区别——城市群的空间范围比都市圈大得多,是由都市圈和周边的都市圈或城市圈连接而成的,可以绵延近千公里。城市群里至少包含一个都市圈,也可以有多个都市圈。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群。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2020)》,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形成“一核五圈四带”的格局。其中上海是“强核”,“五圈”指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依托“黄金水道”、上海的港口、金融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一条贯通我国东西的横向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 11 个省市。
Part
4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两个扇面”对外影响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思考:上海大都市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对都市本身、对受辐射的城市、对整个区域各有什么好处呢
1.对上海市:
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有利于大都市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对受辐射的城市:
可以获得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对长三角众多城市的规模扩大、等级提高产生了影响。
3.对整个区域:
产业配置更加合理
区域联系更加密切,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整体城市化水平提高
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增强
缩小区域内部差异
使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
探究1:昆山之路
从倒数第一到全国第一的逆袭
起步:农业县六县排名倒数第一
1985年,上海投资600万建电视机厂
1988年日商
1990年台商
全国百强县之首
机器人研发中心
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集聚了全国近1/50的外资和1/9的台资,创造了全国2.8%的进出口总额,连续16年蝉联全国百强县之首。
截止2020年,昆山的GDP为4276.8亿元,已经超过银川、海口、兰州等省会城市。
1、昆山经济落后,上海为什么选择在昆山投资建厂
空间距离近,节约交通成本,方便产业协作。
2、最初吸引日商、台商选择入驻昆山的原因。
前期发展电视机产业,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临近上海,便于利用港口优势
与上海相比,地价、劳动力成本更低
探究1:昆山之路
从倒数第一到全国第一的逆袭
起步:农业县六县排名倒数第一
1985年,上海投资600万建电视机厂
1988年日商
1990年台商
全国百强县之首
机器人研发中心
探究2:光福小镇
1.提取发展关键词,对接上海都市圈
太湖常年爆发蓝藻,导致渔业减产
上海都市圈围绕太湖流域,成立了“太湖共同治理基金”
对接上海 跨越发展
光福镇位于太湖之滨,有7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6万多人,是历史悠久的古镇
当地居民以农、林、渔、牧和手工业为生。其中,冲山村有420户渔民,家家都有渔船;还有234户人家从事传统香樟木雕和刺绣
老年人比例超过了30%,很多年轻人在外打拼,不愿意回来
上海市区人口密集,高房价,高压力,年轻人对文娱休闲产品需求量大
具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产品价值以几十倍、几百倍的增幅迅速升值
高校研发成果多,其中上海大学研发的石墨烯复合材料使黑臭河道变清
光福小镇
上海
探究2:光福小镇
全国环境优美镇
国家卫生镇
中国花木之乡
中国工艺雕刻之乡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知识小结:辐射规律
受上海辐射 昆山市 光福镇
时间 早 晚
距离 近 远
等级 高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