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8 14:4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源地
调什么?
为什么调?
怎么调?
会怎样?
目标地
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由于区域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南水北调
北煤南运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南水北调
1
一、南水北调
1、调水的原因
2、调水的路线
3、调水的影响
一、南水北调
1、调水的原因
思考1: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②水文:年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少;湖泊少,蓄水少
③资源: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南少北多,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社会经济原因:
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和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③北方水少,耕地面积多,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思考2: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会导致什么后果?
河湖干涸、湿地减少、地面沉降(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如左图)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阻碍
思考3: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
①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②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③科技:海水淡化、适度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等。
④经济:加强水资源宏观调控;实行阶梯水价;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⑤社会:提高人口素质,树立节水意识;
⑥环境:减少水污染;保护生态,涵养水源。
⑦工业:回收处理后再利用(再生水);
⑧农业: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
一、南水北调
2、调水的路线
从建设成本、可调水量、水源地水质、能否自流(运营成本)等比较三条线路的优缺点。
优点:可利用京杭大运河,工程量较小,建设成本低;可调水量大;
缺点:黄河以南需提水北上,运营成本高;水质较差。
优点:可自流,运营成本低;水质较好;可调水量较大;现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缺点:需开挖输水渠道,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需要占用大量耕地,移民多。
具体方案正在深入研究论证中。
项目 东线 中线 西线
调水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 水,沿伏牛山、太行山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 大渡河
供水区 淮河下游、 山东黄河下游、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 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地区
输送方式 明渠、暗渠、隧洞输水 明渠、暗渠输水 隧洞输水
方 案 优 缺 点 优点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减少耕地占用和移民数量)工程量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可调水量较大,水源地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自流供水,水源地水质最好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需要抽水北送,耗能大,运营费高,水质较差 地形较复杂,工程难度较大, 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迁移民众多 可调水量较小,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差,地形复杂,工程条件艰巨,工程量大
一、南水北调
2、调水的路线归纳
【2022·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万群众受益。图示意该调水工程。
(2)指出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优点。
①当地气候干旱,隧洞、暗渠和渡槽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 ②降低线路坡度,呈直线布局可以缩短线路长度;
③减少水体污染。
东线——淮河上的水立交
一、南水北调
3、调水的影响
南水进京
效果显著
移民新村
搬迁后
人均大棚菜地不少于0.4亩
水田、果园不少于1.05亩
或旱地不少于4亩的分配标准
而搬迁前人均耕地仅有0.96亩
一、南水北调
3、调水的影响
①提高河口区的盐度,进而影响水质;
②一部分江段泥沙淤积增加,阻碍航道通行;
③下游地区水生环境改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①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②遏制因缺水导致的生态恶化,改善气候条件,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③恢复地下水,减缓地面沉降;
④促进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


有利
不利
地下水上升,易出现土壤盐碱化
减轻洪涝
(3)南水北调的影响
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缓解了供水紧张的局面;
②不利影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工程建设占用土地,大规模移民,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有利
不利
西气东输
2
21世纪初,中国天然气的探明地质储量达2万亿立方米,但其中71%却集中分布于西部众多的沉积盆地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储量薄弱,却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消费更为庞大,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一、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排放的大量粉尘;
① 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排放大量SO2——酸雨
煤炭堆放,燃烧的废渣
② 运输压力大
③天然气的比较优势
放出CO2,气候变暖;
一、西气东输的原因
二、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
优点:可昼夜不停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性能高、管理方便。
二、西气东输的线路
一线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
二线工程:外连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
三线工程:主供气源为来自中亚国家的天然气,补充气源为疆内煤制天然气;从霍尔果斯经宁夏中卫、江西吉安至福建福州。
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
乌鲁木齐
轮南
哈密
霍尔果斯
库尔勒
中卫
靖边
西安
南京
上海
南昌
广州
独山子
鄯善
赣州
樟树
枣阳
武威
酒泉
补充天燃气
扩大消费市场
线路弯曲考虑的因素:
地形、气源地补充、消费市场
为什么西气东输的路线不采取直线?
(1)地形:为减小施工难度和降低成本,工程线路多选择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较好的地区。
(2)气源:为保证稳定、安全的天然气供应,要尽可能地经过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
(3)市场:为扩大天然气的消费市场,要为尽可能多的城市提供天然气。
(4)环境:注意对地表植被的保护,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影响天然气管道走向的因素
三、西气东输的影响
固体废弃物污染
排放SO2,形成酸雨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PM10)
造成交通压力
能源消费
(中国)
70.4%
煤炭
3.3%天然气
(1)对输入区(东部):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
②改善东部能源结构(煤 —天然气)
③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
④促进能源生产,调整轻重工业结构
⑤减轻东部铁路运输的压力
⑥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2)对输出区(中西部):
①开发西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改善大气质量
③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途径地区地貌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易受破坏;
三、西气东输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3)对沿线地区:
三、西气东输的影响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给甘肃的区域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有利影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为生产生活提 供新能源,减少砍伐柴薪带来的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态恶化。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3)对沿线地区:
三、西气东输的影响
工程沿线气候干旱、风沙大,施工环境恶劣。
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
途经野生动物活动通道,容易造成生态破坏。
多历史遗迹,易造成人为损坏。
说一说,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小 结
【2022·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万群众受益。图示意该调水工程。
(1)分析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
①植被稀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②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③沙质土壤,下渗强。
【2022·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万群众受益。图示意该调水工程。
(2)指出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优点。
①当地气候干旱,隧洞、暗渠和渡槽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 ②降低线路坡度,呈直线布局可以缩短线路长度;
③减少水体污染。
【2022·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万群众受益。图示意该调水工程。
(3)评价输水线路网状布局的积极意义。
①增加输水线路覆盖面积,满足更多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②完善沿线地区基础设施; ③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 ④有利于沿线地区植被恢复。
【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该管道工程管径大,试压残留水难以彻底清除,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遇水易生成水合物。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
材料二: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随着油气资源衰竭,相关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
(1)甲地的气温特点是 、 ,并指出其对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的负面影响
①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大,管道冰堵,影响天然气输送;
②冻融变化导致管道变形损坏。
冬季严寒
气温年较差大
【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该管道工程管径大,试压残留水难以彻底清除,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遇水易生成水合物。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
材料二: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随着油气资源衰竭,相关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
①增加供给,缓解天然气短缺;
②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
③改变供气格局。
(2)说出中俄东线投产对东北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