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备考集训16:光的反射和折射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乌镇以其“小桥流水”这一典型的江南水乡美景,而被确定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如图为景区内一座古桥及其倒影。倒影形成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2.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字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
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3.防溺水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溺水事件的发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们估测到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下列各现象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树下光斑 B.铅笔“折断”
C.墙上手影 D.水中倒影
4.下列表示飞鸟看水中鱼或飞鸟看树倒影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适合填在图中甲处的是( )
A.小孔成像 B.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C.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D.海市蜃楼
6.如图是摄影师拍下一只白鹭站在水中的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的成像原理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
B.B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C.B比A要暗一些是因为部分光线折射进入水中
D.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7.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一条鱼,如图N点是人眼在M处看到的鱼的位置。若从M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上,则激光应对准哪点射出( )
A.N点 B.N点右方 C.N点正上方 D.N点正下方
8.一群小鸟在湖面上嬉戏,当它们掠过湖面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在湖水中和鱼嬉戏,以下关于湖水中鸟和鱼的像,说法正确为是( )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鸟”和“鱼”都是虚像
B.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鸟”是虚像,“鱼”是实像
C.“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而“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而“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9.有一个圆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右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
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
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入射角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
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入射角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右移动
10.“全息投影技术”在舞台、商业展示等上都有广泛应用。小科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全息”投影,它是由4块玻璃板制作而成,玻璃板与水平面成45°角,平板电脑上的4个“小黄人”作为光源,小科同学看到的小黄人的像位于如图所示位置,像正在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则此时位于A处屏幕上的小黄人的运动方向为( )
A.向左做匀速运动 B.向右做匀速运动
C.向上做匀速运动 D.向下做匀速运动
11.乡村美景美不胜收:池塘正中长着千年古柏,水边白鹭悠走,水下鱼儿畅游……游客用手机拍下了这些场景。下列相关“影”的形成原理中正确的是( )
A.妈妈手机的“摄影”——光的折射
B.水下鱼儿的“鱼影”——光的反射
C.岸边白鹭的“黑影”——光的色散
D.水中古柏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12.如图为一次检查视力的示意图,视力表放在被检查者老张的头部后上方,相关数据已在示意图中标出。已知在标准的视力测量中视力表与眼睛的距离为5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2m
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2.3m
C.检查中测出的视力可能比老张的真实视力要好
D.检查中测出的视力可能比老张的真实视力要差
13.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
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
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
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最小的窗的位置应为( )
A.ae B.ad C.be D.bd
15.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
A.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在清澈的池水中,小科看到鱼在慢慢游动,池底有鱼留下的黑色影子(如图)。
(1)水底的黑色影子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看到的“鱼”其实是鱼的像,其比鱼的实际位置 (选填“深”或“浅”)。
(2)傍晚时,吹来一阵微风,会看到水面波光粼粼,这是由于光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17.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
(1)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 方向射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
(2)若A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此时反射角为 度。
18.如图所示,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为入射点,则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 度,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边是玻璃。
19.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反射角是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反射角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20.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
(1)A是激光经水面 (选填“反射”或“折射”)后形成的像点。
(2)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3)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上移至B′,应使水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
三.作图题(共2小题)
2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AB的像。
22.如图所示,河里C处有一条小鱼,人眼在A处看见该鱼的位置为B处,请你画出眼睛位于A处看见河里小鱼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3.小浩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平面镜、纸板、激光器、量角器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为了使同学们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的光束,实验时应选用表面较 (填“光滑”或“粗糙”)的纸板,这是利用光在纸板上发生 反射。
(2)如图甲所示,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NOF上可看到反射光OF,若将纸板NOF沿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得出结论。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时发现,当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时,反射角将 (填“增大”或“减小”)。
24.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为顺利完成实验,MN应选择 (选填:A.无色玻璃板、B.茶色玻璃板、C.平面镜),并将其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MN前面,将外形相同、没有点燃的蜡烛B在MN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重合现象说明 。此时,蜡烛B所处的位置即为像的位置;
(3)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三组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 ;
(4)为判断平面镜成像的虚实,用光屏替代蜡烛B,然后 (选填:A.透过、B.不透过)玻璃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5)实验中若只将玻璃板水平面沿直线向右平移,蜡烛所成像的位置相对蜡烛 (选填:A.向左移、B.向右移、C.向前移、D.不变)。
25.如图所示,是小宇“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多次实验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 0° 15° 30° 45° 60°
反射角 0° 15° 30° 45° 60°
折射角 0° 11° 22° 32° 40°
(1)多次实验表明: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 。
(3)将一束光沿着图中BO方向从水中斜射向空气,当入射角为22°,折射角等于 ;表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小宇接着做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和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实验,他这样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
2025中考科学备考集训16:光的反射和折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D B D D B A D B A A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C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答】解: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C。
2.【解答】解:A、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鱼的虚像,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缘故,故发生了折射,故A错误;
B、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即不是光源,故B错误;
C、“浮光跃金”,金色是光在水面发生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溺水事件的发生,是因为人们估测到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A、树下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铅笔“折断”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正确;
C、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AB、飞鸟看见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偏离法线,形成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故AB错误;
CD、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图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读思维导图可知,图中甲处要求填写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实例。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解答】解:A、C是白鹭的影子,其成像原理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B是白露的倒影,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因为看见的景物是景物反射的光线,而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并且在水面处发生折射,一部分光被折射到水里再反射出来,所以B比A要暗一些是因为部分光线折射进入水中,故C正确。
D、池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故D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一条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从M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上,则激光应对准N射出。
故选:A。
8.【解答】解:①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②鸟在天上,所以“小鸟在水中和鱼嬉戏”是在小鸟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小鸟看到自己在湖水中和鱼嬉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入射点左移,折射角不变,折射光左移,光斑左移,故A错误;
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增大,光斑右移,故B正确;
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入射角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水面升高,入射角左移,折射角不变,折射光左移,光斑左移,故C错误;
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入射角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右移动,光斑相对于地面不动,相对于容器向左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10.【解答】解: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此时小黄人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与小黄人成90°的夹角,小黄人的像正在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则小黄人向左做匀速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解答】解:A、妈妈手机的“摄影”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A正确;
B、水下鱼儿的“鱼影”,是光的折射,故B错误;
C、岸边白鹭的“黑影”是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
D、水中古柏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A。
12.【解答】解:AB、如图,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6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6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2.6m+2.6m﹣0.3m=4.9m,故AB错误;
CD、由题意可知,在标准的视力测量中视力表与眼睛的距离为5m,而图中人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4.9m,小于5m,由于测量的距离变小,故检查中测出的视力比老张的真实视力要好,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①②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D。
14.【解答】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由甲乙反射的光线进入彼此眼中,由下图可知,
所需最小的窗的位置应为bd,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解答】解:镜子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垂直照射的手电筒的光,反射后几乎还是向上的,人眼在侧面看,几乎接收不到镜子的反射光线,所以镜子比较暗;
白纸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手电筒的光反射后,各个方向都有,人眼在侧面看,白纸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较多,人感觉更亮,故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解答】解:(1)水底的黑色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而我们看到的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2)吹来一阵微风,会看到水面波光粼粼,说明水面变的粗糙,对光发生漫反射。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浅;(2)漫。
17.【解答】解:由图知,∠NOD与∠NOA的角度相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D为反射光线;因为∠NOD为反射角等于60°,入射角∠AON等于60°,所以这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AO的夹角为120°。
若将入射光束沿着AO顺时针方向转动30°,会使入射角减小30°,即入射角等于60°﹣30°=30°,而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30°。
故答案为:OD;120;30。
18.【解答】解:由图可知,∠AOM=∠BOM'=30°,则∠AON=∠BON=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NN'为法线,MM'为界面;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C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折射角为∠COM'=90°﹣55°=35°,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界面MM'的左边是空气,右边是玻璃。
故答案为:OC;60;右。
19.【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角为90°﹣50°=4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
(2)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则反射角的大小也不变;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到A的位置,即光点S′向右移动,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40;不变;向右。
20.【解答】解:(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A是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像点。
(2)光在水面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则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角也需增大,故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3)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上移至B′,因水面升降时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则两次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由下图可知应使水面下降。
故答案为:(1)反射;(2)顺时针;(3)下降。
三.作图题(共2小题)
21.【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2.【解答】解:连接眼睛A和鱼的像B,与分界面有一个交点O,即为折射点,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的位置,连接CO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3.【解答】解:(1)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的光束,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向各个方向;
(2)如图甲所示,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若将纸板NOF沿ON向后折,此时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在NOF面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3)根据多组实验数据,寻找具有普遍规律;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1)粗糙;漫;(2)不能;同一平面内;(3)寻找具有普遍规律;(4)减小。
24.【解答】解:(1)MN应选择茶色玻璃板,使成像更清晰,且玻璃是透明的,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茶色玻璃板应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可让像与物体都在水平桌面上。
(2)蜡烛A与B外形相同,B与A的像重合,说明A的像与B大小相等,则A的像与A大小相等。所以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由图示知,每组对应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在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为了避免A的光线反射进入眼睛,应不透过玻璃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平面镜成的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只将玻璃板沿直线平移,对称面的位置不变,蜡烛的位置不变,蜡烛所成像的位置不变。故选:D。
故答案为:(1)B;垂直;
(2)像与物大小相等;
(3)见解析;
(4)B;
(5)D。
25.【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在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入射角等于0°,折射角也等于0°;
(3)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入射光线以22°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入空气时,折射角等于30°;
(4)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故答案为:(1)等于;(2)小于;增大;0;(3)30°;可逆;(4)D;(5)寻找普遍规律。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