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备考集训15:光和颜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科学备考集训15:光和颜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28 23:1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中考科学备考集训15:光和颜色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关于超市里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光下的绿叶蔬菜看上去绿油油的,是因为蔬菜吸收了绿光
B.打开紫外灯消毒,能看见淡蓝色的紫外线
C.红外探头是通过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识别体温高的顾客
D.多盏灯光的照射下,地面上几乎看不见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绕过了人体传播
2.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用灯光照射成影于幕布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如图所示,该现象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3.下面是关于光的色散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绿色光
B.课室里的紫外线消毒灯在工作时,发出紫色的光,说明紫外线是紫色的
C.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最单纯的光
D.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这个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就会增强
4.科学就在身边。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是(  )
A.“折断”的铅笔 B.水中的倒影
C.镜中的小狗 D.地上的影子
5.如图,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处应是紫光
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会感光
C.经过三棱镜光会发生折射,所以光经过三棱镜都会色散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的示数变大
6.我们周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你也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物体为什么会五颜六色?下列针对物体颜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隔着蓝玻璃片看红布,红布是黑色的
B.能把各种色光全部吸收的不透明体是黑色的
C.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吸收了红色光,反射了其它颜色的光
D.如果不透明体能使各种色光几乎全部反射,那么这个物体是白色
7.2022年有出现日偏食现象,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D.
8.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9.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是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眼界狭窄之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坐井观天”含义的是(  )
A. B.
C. D.
10.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河水看起来变浅
C.海市蜃楼 D.水中荷花的倒影
11.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遵循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B.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
C.木板上的小孔必须是圆的
D.适当调节木板、墙和蜡烛的位置,蜡烛可在墙上成等大的像
12.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以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瓷盘呈白色,苹果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B.瓷盘呈红色,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C.瓷盘呈红色,苹果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D.瓷盘呈黑色,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13.在“探究小孔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小孔左侧,光屏置于小孔右侧。“F”发光物和小孔位置不变,向右移动光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亮暗分别是(  )
A.变暗 B.变暗 C.变亮 D.变亮
14.“金星凌日”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文奇观,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从地球上看,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可以看到(  )
A.水星凌日 B.火星凌日 C.木星凌日 D.土星凌日
15.夜晚有两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他们分别站在路灯下,路灯O是光源,O′点是路灯在地面上的投影。A、B两人和点O′在同一直线MN上,如图所示。他们头部分别在地面上留下两个影子A′和B′,相距d,当两人以相同的速度沿直线MN向右行进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地面上A′和B′之间的距离d将(  )
A.不断减小 B.不断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下列物体中:①太阳;②月亮;③通电的电灯;④萤火虫;⑤钻石;⑥烛光,其中属于光源的有    。(填序号)
17.身边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
(1)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光速大于声速。声音的传播速度只有几百米每秒,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km/s。
(2)唐代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诗中写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的形成是由于    。
18.如图所示是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反射/吸收)条形码照射器发出的光,白条纹将光   (反射/吸收)条形码照射器发出的光,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19.2011年11月14日,广西贵港市警方缴获新版“LN37”版假100元人民币30000元.正版面值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其左下方的数字“100”,采用了光变色防伪油墨印刷,垂直看为绿色,倾斜看为蓝色,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的色光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下方用荧光物质印刷的“100”在    (填“紫外线”、“红外线”或“可见光”)照射下能发光.
20.“冬季两项”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正式项目之一,是由越野滑雪和射击两种特点不同的的竞赛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运动。运动员在滑雪的时候,需要佩戴护目镜,以防患上雪盲症,雪盲症也叫紫外线眼炎,是过量紫外线照射引发的眼部伤害。运动员在滑雪时,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则是造成雪盲症的罪魁祸首。
(1)紫外线属于    (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为什么说“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答    。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    原理。
(4)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中,还设有“视障组”,视障运动员射击时依靠耳朵“瞄准”,因为他们使用一种特殊的电子步枪,装配有声瞄准系统,运动员佩戴耳机,收听电子靶位的提示音,越瞄准靶心声音越尖锐,运动员根据声音变化判断什么时候击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障运动员是根据声音的响度选择击发时间
B.视障运动员射击时,观众应该给他们鼓掌加油
C.“尖锐的提示音”这种感觉在运动员的耳蜗中形成
D.视障运动员应该在音调最高时击发
三.实验题(共3小题)
21.小华将刻有边长为5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阳光,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不变,用另一张不透明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向左侧慢慢移动覆盖的卡片,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变大/不变/变小),光斑亮度   (增强/不变/减弱);当光斑形状为圆形时,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变大/不变/变小)。
22.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所示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填“有关”或“无关”)。
(3)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3.一组同学进行“小孔成像”的实验探究,在每个易拉罐的底部钻出大小不同的孔(d表示小孔直径),制作了5个小孔成像仪器,将光源和小孔成像器固定在光具座上,保持光源与小孔的距离不变,用5个小孔成像仪器分别观测,得到的像如图1所示,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回答问题:
(1)小孔成像,像的性质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2)根据实验可得出结论:在光源与小孔距离一定时,小孔越大,成的像越    (选填“清晰”或“模糊”);
(3)该组同学选用“F”型电子光源替代蜡烛进行实验,从验证像的性质角度分析,“F”型电子光源具有    的优点。
2025中考科学备考集训15:光和颜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B D D C C B C A A D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B A A D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答】解:A、绿叶蔬菜是不透明物体,绿叶蔬菜只能反射绿色,其它色光都吸收了,故A错误。
B、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紫外线出现时伴随着紫光出现,故B错误。
C、人体辐射红外线,红外探头是通过感知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识别体温高的顾客,故C正确。
D、在多盏灯光的照射下,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每一盏灯都会照亮其它灯的影子,所以地面上几乎看不见人的影子,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用灯光照射成影于幕布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
A、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绿色光之外的光,故A错误;
B、紫外线消毒灯在工作时,紫外线是看不见的,故B错误;
C、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就会增强,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折断”的铅笔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镜中的小狗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地上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答】解:A、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因此B处应是紫光,故A正确;
B、由于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B处的外侧是紫外线,因此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会感光,故B正确;
C、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光会发生色散现象,单色光经过三棱镜不会色散,故C错误;
D、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故D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A、蓝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蓝光,红布只反射红光,会把蓝光吸收,所以隔着蓝玻璃片看红布,红布是黑色的,故A正确;
B、能把各种色光全部吸收的不透明体是黑色的,故B正确;
C、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只反射了红色光,故C错误;
D、如果不透明体能使各种色光几乎全部反射,那么这个物体是白色,故D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像,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即上下左右颠倒,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
B、若内筒位置不变,只有当半透明膜与小孔之间的距离v大于小孔与烛焰之间的距离u时,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才是放大的,故B错误;
C、在烛焰位置不变时,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与小孔之间的距离v变大,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故C正确;
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小孔与烛焰之间的距离u变大,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右两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A图是正确的;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
故选:A。
10.【解答】解:当水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到水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A、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B、河水看起来变浅”属于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D、水中荷花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
故选:A。
11.【解答】解:AB、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遵循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AB错误;
C、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不一定是圆形的,故C错误;
D、适当调节木板、墙和蜡烛的位置,蜡烛可在墙上成等大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12.【解答】解: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①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②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
③黄色香蕉,吸收红色的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通过小孔所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F”发光物和小孔位置不变,向右移动光屏,像到小孔的距离变大,所以亮度变暗。
故选:A。
14.【解答】解:金星凌日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根据材料,要发生凌日现象,需该星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除了金星以外,水星也可以出现凌日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解答】解:如图所示:
设A小朋友身高为a,灯高度为h,若A小朋友向前移动x,则影子向前移动x1,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解得由两个影子A′和B′,相距d′,以相同的速度行进时,
A小朋友影子与原影子的距离x1′,B小朋友影子与原影子的距离x1″,
因为x1′>x1″,A比B高,即a>b,
此时影子d″=d′﹣x1′+x1″<d′。
同理,当两人头部的影子达到重合后,再继续远离路灯时,
因为A比B高,即a>b,
此时A影子会超过B的影子,
两者的距离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
此题也可假设A,B两人站在一起,则A的影子比B长。两人一起往前走,由此可知,两人影子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增大。现在A站在B后,两人影子移动速度仍符合假设的规律,因此A的影子会先追上B的影子,然后再超过它。所以A'和B'的距离会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解答】解: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通电的电灯、萤火虫、烛光、太阳是自身发出了光,属于光源,而月亮、钻石是反射了其他光源的光,不属于光源。
故答案为:①③④⑥。
17.【解答】解:(1)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于真空中的光速,为3×105km/s;
(2)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形成的投影就是影子。
故答案为:(1)3×105;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8.【解答】解: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吸收,白条纹将光反射,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故答案为:吸收;反射。
19.【解答】解: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下方用荧光物质印刷的“100”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光。
故答案为:反射;紫外线。
20.【解答】解:(1)紫外线是光谱中紫光之外的部分,属于不可见光;
(2)因为白色的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白色的雪地几乎可以将阳光全部反射;
(3)三点成一线,就是射击者从缺口看出去,准星、缺口、目标三者在一条直线上,这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4)根据“越瞄准靶心声音越尖锐”可知,运动员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击发时间。
A.视障运动员是根据声音的音调选择击发时间,故A错误;
B.视障运动员射击时,观众不应该给他们鼓掌加油,因为掌声会影响视障运动员的通过声音判断击发时间,故B错误;
C.“尖锐的提示音”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声传至大脑的一定区域产生听觉,故C错误;
D.视障运动员应该在音调最高时击发,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不可见光;(2)因为白色的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白色的雪地几乎可以将阳光全部反射;(3)光沿直线传播;(4)D。
三.实验题(共3小题)
21.【解答】解:
(1)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开始时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的光斑,故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小,因为太阳光的亮度不变,所以光斑亮度不变;
(2)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光斑亮度减弱。
故答案为:变小;不变;不变。
22.【解答】解:(1)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本身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3)见下图: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仍然成在M筒的右侧,像距不变;让物体远离N筒,ΔAOB与ΔA′OB′的相似比变大,AB大小不变,则像变小。
故答案为:(1)倒立;实;(2)直线传播;无关;(3)变小。
23.【解答】解:(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穿过小孔在光屏上聚集成像,所以成的像的实像;
(2)观察图1发现,小孔的直径越大,成的像是一个越大的光斑,即像越模糊;
(3)用蜡烛进行实验时,只能观察到像上下颠倒,不能观察到像左右是否颠倒,用“F”形光源,可以观察到像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故答案为:(1)实像;(2)模糊;(3)能检验所成的像上下、左右是否相反。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