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 低分透析
作者:广东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 张建刚
总体情况分析:
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总体水平非常不理想,作文得分之低,为历年之最。全省平均得分只有37分,大多数考生都是在35分至45分之间,更令人痛心的是,0分作文也是屡见不鲜,有上万份,占全部考生的7%左右。“满分”作文寥若星辰,在全省几十万份语文试卷中,不足20人,比率只有三万分之一左右。 高考作文所暴露的问题,绝对不仅仅是学生分 数的问题,亦非一时偶尔现象,
总体情况分析:
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语文基础教学中所暴露的问题。这些问题经过历年的积累,已成为制约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痼疾。如果不从深层次认真总结分析,并且从根本上予以解决,这将会严重制约中学语文教学,同时也会直接阻碍新时期语文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全面透析全省高考作文所暴露问题,并从本质上探讨解决问题之良策,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六大方面的原因:
一、审题不准:跑、偏、浅
二、选材不新:生、旧、窄
三、语言表达:白、乱、硬
四、内容陈述:俗、套、幼
五、文体选择:仿、模、抄
六、思想格调:低、庸、私
造成低分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 审题不准:跑、偏、浅
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从宏观上仍然属于话题作文范畴。这体现了广东高考语文改革“稳”字当头的特点。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继续延续了前几年高考的话题作文形式,作文题目仍然分成材料、导语和写作要求三部分,而且继续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考生自由写作提供了广阔的个性空间,如果单从审题的角度来审视今年的话题作文,本非过难。
一、 审题不准:跑、偏、浅
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省语文阅卷组副组长、华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谢飘云在点评2006年高考作文时说,“考生审题能力不强,对题意的理解不够全面和准确”,造成了考场作文跑题、偏题、漏题现象非常严重。有的考生文章通篇不着一个“天使”,写作另起炉灶,与话题的要求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有的考生则把“雕刻”弃置一边,大谈特谈“天使”如何如何。谢教授说,考生在审题上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立意若即若离,‘天使’对象的选择不恰当,在
一、 审题不准:跑、偏、浅
“天使”与“雕琢”两个层面的理解上顾此失彼”。使得相当多数量的考场作文审题肤浅,偏题严重。大部分考生对话题的理解只停留在一个粗俗的形象层面,没有深入理解话题的实质。有的考生把“天使”理解成“阿狗阿猫”,然后无病呻吟一番;有的则把“雕刻”理解成拿起真实的刀子去“雕刻”,如此理解明显肤浅了许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一、 审题不准:跑、偏、浅
“雕刻心中的天使”这一作文话题,就话题本意而言并无刁难考生之意,但是考生考场上出现的审题偏差,不能不说我们的考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一问题表现在基本的语文学习中,就是学生语文基本功不过关,语言基础理解能力差,这已经成为时下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选材不新:生、旧、窄
2006年广东语文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柯汉琳认为,今年考生的写作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基本和去年差不多,尤其是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死拉硬拽、生搬硬套的现象。许多考生考前大量的背诵一些现成的材料,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在考场上运用这些材料时却不会活学活用,为了作文写作把一些本无干系的材料拼凑在一起,使得文章出现了观点与材料的不一致。
二、选材不新:生、旧、窄
比如有一个考生在写作今年作文话题时候,文章题目取得非常富有诗意,语言文采也很充沛,但是却选择了三国时期关羽与赤兔马的故事作为文章的材料,而且语言还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很明显的是套用了2001年的全国卷满分作文《赤兔马之死》中的材料,最后文章写的不伦不类,造成了观点与材料的脱节。
二、选材不新:生、旧、窄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积累材料陈旧,把少数几种材料用得非常滥。比如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等等材料,高频率、大面积出现在高考作文中。对材料的发掘缺乏个人观点,一再重复的是传统的见解,有的甚至是牵强附会。
二、选材不新:生、旧、窄
文章要应势而作,观点要合情而抒,材料要适时而择,不能抛弃时代的发展和现时的形势而做无病呻吟之文字。“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一心扎到故纸堆里,是不能引导学生写出好文章的,我们不能在中学语文领域有意无意地掀起“复古运动”!那些喜欢“子曰诗云”的老师实在应该引导学生多去关注一下现实社会,因为来自现实的材料才是鲜活的材料,选用现实材料的文章才会是鲜活的文章。
三、 语言表达:白、乱、硬
今年广东考生的高考作文还存在着另外一个突出的缺欠,那就是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作文在“语言表达上,文句不通十分突出,逻辑混乱”,“白”、“乱”、“硬”非常严重。
“白”,就是文章缺乏文采,文章大部分篇幅甚至通篇是口语、说明性语言、陈述性语言等无描述性语言。文章缺乏色彩,极少波澜,语言欠缺感染力与震撼力,显示了当代中学生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
三、 语言表达:白、乱、硬
“乱”,指的是语言逻辑混乱,表达不清晰,没有中心内容,前后文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使人不知所云。“硬”,指得是表达生硬,语气如同石头一般,由此导致议论性文字缺乏信服力,抒情性文字没有感染力。
例如今年有一篇题目叫《爸爸妈妈,我是你们心中的天使吗》高考作文,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照理说,从亲情的角度入手来铺展文章,是一个不错的构思,但是小作者“白”“乱”“硬”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平把一篇本来不错的文章弄得面目全非,云山雾罩,最终使人读起来不知所云。
三、 语言表达:白、乱、硬
四、内容陈述:俗、套、幼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学生中不愿意读书、厌恶读书的现象非常严重。表现在学习上,最直接的恶果就是造成了中学生作文写作内容的低俗化、程式化、幼稚化。即文章的写作内容千篇一律,不是写父母,就是写同学,不是写儿时,就是写学习,生活狭隘,视野浅陋,写作粗微,鲜见鲜活创新之内容,用语低幼,动辄“发嗲”,娇情十足。
四、内容陈述:俗、套、幼
今年考生高考作文的写作内容的低俗化、程式化、幼稚化与往年相比,并没有出现根本的改观。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高考作文有接近70%左右的考生不同程度地选择父母、同学、儿时的伙伴和自己作为写作内容,其中又有接近一半的人写自己如何如何。作文缺乏历史胸怀,没有全球眼光,总是在自己个人的小圈子里无病呻吟。
四、内容陈述:俗、套、幼
应该说广东今年高考作文话题“雕刻心中的天使”是一个比喻性的话题,也是一个容易引发人丰富想象的话题,应该说写起来难度不会是太大,也不会存在着考生没有话可说的情况。因为我们五千年的丰富文化给我们提供了无限丰富的素材,庞杂博大的现实生活,风云际会的国际时事,也是写作的直接来源。但是考生因为读书少,缺乏历史和现实知识,考场上并没有出现我们所预期的“百花齐放”“八仙过海”的景象。所以,中学语文教育应该把“提高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改革作文教育的一个突破点。
五、 文体选择:仿、模、抄
一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复习的时候总是让学生去 背诵一些范文,有意识地让学生刻意模仿一些高考满分作文,久而久之,高考的考场上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假情抒发泛滥成灾、千文写作同出一腔、文体铺展如出一辙,出现了一大批没有真实情感、胡编乱造、高度模式化的新式“八股”作文。“一仿、二抄、三模”的作文“捷径”也因此被一些老师和学生奉为“高考作文的葵花宝典”。
五、文体选择:仿、模、抄
比如今年的高考作文,仍然不能克服历年高考作文所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新八股”的倾向愈演愈烈。作文的文体出现了趋同化的迹象,如果去年的“产品说明书”获得了高分,今年大家肯定群起写说明书;如果排比式的段落能够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大家一定会争相效仿;如果“题记”颇有特色,肯定会有很多文章上出现题记;
五、文体选择:仿、模、抄
如果“悲情”能唤起人们的共鸣,那一定会相当多的悲情文章出现。写来写去,就只剩下几种套子式的文体。
文章贵在创新,文体也不例外,如果“旧瓶装老酒”,装来装去,老酒也会变了味道。所以中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应该扎扎实实,不要好高骛远,从基础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
六、思想格调:低、庸、私
著名的文艺美学理论家、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刘谦说:“写作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铺陈文字,更不是显弄写作技巧,而是为了表达一种思想格调。这种思想格调通过社会传播内化为一个社会群落潜在的意识和习惯性的行为,并对其关注的群体行为或者意识进行某种程度的影响。”刘教授的观点正是强调了文章的社会价值。
六、思想格调:低、庸、私
任何文章的写作,都要考虑其社会价值,学生习作也不例外。而考生写作最缺乏的就是其文章的价值性,即考生的文章写出来对别人没有任何社会意义可言。今年广东高考作文话题,从思想性的角度来讲是一个不错的命题。“雕刻心中的天使”这个话题有意从美学、思想、情致的层次来引导考生思考话题的内涵,体现了高考语文的价值倾向性和思想引导性。但是有很多考生完全不顾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解到话题的要求,
六、思想格调:低、庸、私
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出发,按照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写出了一批思想低俗、观点平庸、情趣自私的作文,由此不能得到高分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天使,我应该怎样雕刻你》一文的考生,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是社会的现实,所以天使的雕刻就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六、思想格调:低、庸、私
这种观点让人震惊,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对青少年的严重影响。另外还有一批考生或许因为是独生子女,缺少对他人的关心与了解,做事情,想问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文章中散发着庸俗、自私、无聊的气息。
小结:
高考作文所反映的问题,绝非以上六点分析;高考作文所引发的争论也非一日。但是历年高考作文所存在的问题,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年复一年,并没有因为人们的激烈争论而消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思考。“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或许,真的是到了彻底改革基础语文教育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