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闻之 闻:听说 B.寡人愿子之行也 愿:愿望
C.燕王尚未许也 许:答应 D.王且何利 利:好处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文言文阅读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城,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③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副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宗元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正义)
6.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湮于沙上(《河中石兽》)
C.乃出私钱赎之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D.裴度亦奏其事 其一犬坐于前(《狼》)
7.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地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人以深刻的教益。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右军诈①睡
王右军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③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④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⑥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⑦。于时⑧人称其有智。
——《世说新语·假谲》
【注】①王右军,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诈:假装。②减:不足。③逆节:叛逆。④阳:通“佯”,假装。⑤孰:通“熟”。⑥造:到。⑦得全:得以保全性命。⑧于时:当时。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将军甚爱之 甚:很,非常
B.恒置帐中眠 恒:长时间,永恒
C.大将军尝先出 尝:曾经
D.须臾,钱凤入 须臾:过了一会儿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钱 凤 入 屏 人 论 事 都 忘 右 军 在 帐 中 便 言 逆 节 之 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
(2)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
12.在这个故事中,王右军的“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2)相委而去 委:
(3)下车引之 引:
(4)入门不顾 顾:
14.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5.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说说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16.支撑友人发怒的理由什么?元方抓住了哪些方面让客人认识到自己错误的?
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①。”妻适②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③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彘[zhì],猪;②适,回来;③戏,戏言、开玩笑。
17.曾子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老师是 ;对于曾子说过的话,我们并不陌生,比如 。
18.用简短的语言归纳短文的主题。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曾子之妻之市( )
②其子随之而泣( )
③特与婴儿戏耳( )
④遂烹彘也( )
20.翻译句子。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王义士传
姚鼐
王义士者,以气节自重。任侠好义。甲申国亡后,同邑布衣许元博德溥不肯剃发,刺臂誓死。有司以抗令弃之市,妻当徙。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歔 不成寐。其妻怪之,问曰:“君何为彷徨如此耶?”王不答。“子第语我,我能为子筹之。”王语之故,妻曰:“子高德溥义而欲脱其妻,此豪杰之举也。诚得一人代之可矣。”王曰:“然。顾安得其人哉?”妻曰:“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王曰:“然乎?戏耶?”妻曰:“诚然耳。何戏之有?”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每经郡县驿舍,就验时,俨然官役解罪妇也。历数千里,抵徙所,风霜艰苦,甘之不厌。于是皋人感之,敛金赎归,夫妇终老于家焉。
(节选自《虞初新志》)
2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其妻怪之 ( ) (2)子第语我 ( )
(3)王语之故 ( ) (4)于是皋人感之 ( )
2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高德溥之义 B.其妻怪之
C.诚得一人代之可矣 D.于是皋人感之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
24.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
25.根据文章内容,对“然乎?戏耶?”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然乎?戏耶?”可以用现代汉语翻译成“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开玩笑?”
B.“然乎?戏耶?”中的“乎”“耶”表示疑问语气,写出王义士不确定妻子的态度。
C.“然乎?戏耶?”隐含王义士赞成妻子的决定。
D.“然乎?戏耶?”与后文“诚然耳。何戏之有?”形成照应,突出王义士的义举。
文言文阅读
张孝基仁爱
许昌①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②。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侧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③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④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⒇”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颜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得到。④怪:对……感到奇怪。
2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斥逐之 斥:追赶
B.富人病且死 且: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何:多么
D.不复有故态 故:原来的
2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C.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D.尽以家财付孝基(《张孝基仁爱》)
28.下列各句中,与“久之,其子丐于途”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待君久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
C.求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9.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孝顺守礼,在岳父逝世后按照礼节得体为岳父举办丧礼。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3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侧然谓曰:“汝能灌因乎?”
(2)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①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②,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⑤诸荐⑥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范逵(kuí):人名。②室如悬磬(qìng):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③髲(bì):假发。④斫(zhuó):用刀斧砍。⑤剉(cuò):同“挫”,割。⑥荐:草编的坐垫。
31.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 )
A.陶公/少/有大志 B.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C.锉/诸荐/以为马草 D.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3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同郡范逵素知名( ) (2)湛头发委地( )
3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2)至洛阳,当相为美谈。
34.文中范逵“深愧其厚意”,陶侃母子的“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至少答出四个方面)。
35.此文涉及的主要人物有三个,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进行分析,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
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于校①。性至孝,父疽②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③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④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⑤之。抑亟⑥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其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
【注】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②疽(jū):毒疮。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④挈:带领。⑤斫(zhuó):砍。⑥亟(jí):急忙。
3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亟以身蔽母 蔽:遮蔽,遮挡
B.不知所之 之:去、往
C.或语之曰 或:有人
D.汝慎无往就死也 就:完成
37.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掳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D.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本的孝道。
3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2)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安国寺记
苏轼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⑥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
【注释】①陂(bēi)池:池塘。②罪垢: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āo)然:自由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号: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封号和赐衣制度。
3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表里翛然/公欣然曰
B.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俄而雪骤
C.两狼之并驱如故/私窃乐之
D.染污自落/自非亭午夜分
40.用三条“/”划分下面的句子。
又 七 年 当 赐 号 欲 谢 去 其 徒 与 父 老 相 率 留 之 。
41.你怎样理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4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康肃公善射 善: (2)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
(3)尔安敢轻吾射 轻: (4)康肃笑而遣之 遣:
43.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4.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有什么目的?
45.文中写了哪两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光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①于廊庑②间,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③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④,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选自《洛阳伽蓝记》)
[注]①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②廊庑:走廊、廊屋。③称力:量力。④过任:力不胜任。
46.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臣 有 两 手 唯 堪 两 匹 所 获 多 矣
4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库藏盈溢
(2)太后赐百官负绢
(3)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49.面对太后的赏赐,官员们分别有哪些表现?
阅读甲、乙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三峡》(节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摇兀掀舞,才如一叶。过狮子矶,一名佛指矶,藓壁百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犹恨舟行北岸,不得过其下。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至马当,所谓上元水府②。山势尤秀拔,正面山脚直插大江。庙依峭崖架空为阁,登降者皆自阁西崖腹小石径,扪萝侧足而上,宛若登梯。……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抗,仅能入港。
【注释】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斛,古代容量单位。②上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
5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B.空谷传响 响:回声
C.凡数十里不绝 绝:灭绝
D.犹恨舟行北岸 恨:遗憾
51.最适合填入画波浪线 句子□中的一项是( )
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
A.故 B.以 C.乃 D.然
5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都是先总体概写江边群山连绵的雄伟景象,后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
B.甲文着重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特征描写,乙文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
C.同样是写江流迅疾的特点,甲文以正面描写为主,乙文则以侧面描写为主。
D.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53.翻译下列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唐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灔滪堆③。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於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灔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5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虽乘奔御风 ③林寒涧肃
5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横柯上蔽/上入霄汉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沿溯阻绝
C.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57.请给下列句子断句。
过 圣 姥 泉 盖 石 上 一 罅 人 大 呼 于 旁 则 泉 出 屡 呼 则 屡 出
58.【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各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注】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5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盖竹柏影也( )
(3)相与步于中庭( ) (4)皆可以饱( )
6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
B.实是欲界之仙都 山川之美
C.哀转久绝 猿则百叫无绝
D.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6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62.【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句子可以分别印证这两句话中的“可观”和“乐”?
6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晩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chōng):夕阳,
6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释担而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盖竹柏影也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6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66.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67.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国朝尚书刘南垣①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③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④,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食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人名。②直指使:官名,唐以后朝廷特派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称使。③开谕:启发,使明白。④盈:满。
6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饮食/苛求属吏
B.家常饭/能对食乎
C.可见饮食/原无精细
D.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6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比( ) (2)然( )
7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2)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7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直指使的前后变化。
72.请说说直指使是个怎样的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行拂乱其所为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文章结构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全文先后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C.全文按照“提出观点——展开论证——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写作的。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强调的是艰苦环境对人的磨炼。
金壶丹书
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鱢②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③;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纪:一个诸侯国。②鱢(sāo):鱼腥味。③闾:街巷。
7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发视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B.食鱼无反/窥谷忘反
C.如若言/孰若孤
D.勿乘驽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7.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78.文中景公和晏子对“食鱼无反”“勿乘驽马”的理解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三峡》《游大理日记》,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7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2)沿溯阻绝:
(3)有峰东环而下: (4)蹑峻凌崖:
8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81.甲文划线句子表现水流湍急,请写出乙文这样的句子(用原文句答)
82.两文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软谐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8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步:散步,漫步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卒:士兵
84.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8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86.【甲】文除了表现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之外,还流露出他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问。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从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87.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和“丈夫之冠也”相同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此之谓大丈夫
D.往之女家
8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8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往之女家: ②与民由之:
③岂不诚大丈夫: ④见闻者无不流涕:
90.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文天祥是“大丈夫”吗?结合上文加以分析。
9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曰:“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曰:“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⑤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永曰:“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
(选自《宋史》)
【注】①刘豫:北宋叛臣。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④益谦: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⑤掖:拽着别人的胳膊。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B.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
C.攻围益急 益:更加。
D.或掖之以归 或:有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一怒而诸侯惧 环而攻之而不胜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行拂乱其所为
C.当以死报 以天下之所顺
D.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 介胄之士不拜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孟子认为“妾夫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C.乙文的故事发生在南宋,郭永作为抗金将领,坚守大名城,展现了坚定的抗敌决心和爱国精神。
D.根据乙文内容可知,郭永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亲率士卒倾力抵抗,他坚决不从;面对死亡的威胁,他毫不屈服。他完全称得上是“大丈夫”。
(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
9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蜀之鄙①有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②一钵③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④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①鄙:边地,边远地区。②瓶:水瓶。③钵:佛教徒的食器,形状像盆而较小。④顾: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惩山北之塞
②固不可彻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
④越明年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给划线句子断句。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甲、乙两文共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节选)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周亚夫军细柳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9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B.固不可彻 彻:彻底
C.军霸上 军:驻军 D.居无何 居:经过
9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成礼而去 B.且焉置土石 天子且至
C.投诸渤海之尾 介胄之士不拜 D.河曲智叟亡以应 请以军礼见
95.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A.汉文帝被他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B.汉文帝被他感动,改变了表情,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谢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C.汉文帝为了他感动,改变了表情,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D.汉文帝为了他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谢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96.下列关于两文中人物和主题的分析,两文均没有体现的一项是( )
A.上下齐心 B.刚正不阿 C.信念坚定 D.诚实守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2.C 3.D 4.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5.D 6.C 7.A 8.(1)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2)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9.B 10.钱凤入/屏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11.(1)右军醒来,听到他们所谈论的话之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
(2)等到他们打开帐子,才发现他口水流得乱七八糟,就相信他还在熟睡。 12.对处境有准确判断(知无活理);头脑冷静,能机智迅速地想出应对的办法(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13. 约定 丢下 拉 回头看 14.(1)等了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2)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5.“君”是对他人的一种尊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1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无信、无礼。
17. 儒家; 孔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为人必须讲诚信,即使是对还仍然无知的小孩。 19. ①动词,去; ②代词,代“母亲”; ③连词,不过; ④于是。 20.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21. 怪:对……感到奇怪 语:告诉,对……说 故:原因、缘故 感:被……感动 22.A 23.我应该成全你的义举,愿意替她前往。 24.王乃伏地顿首以谢/ 随以告德溥妻/ 使匿于母家/ 而王夫妇即就道。 25.D
26.A 27.D 28.C 29.D 30.(1)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到他,同情地说道:“你会灌溉田园吗?”
(2)富人的儿子渐渐地能够自食其力了,孝基对此感到奇怪。
31.B 32. (1)向来、一向 (2)散落、掉落 33.(1)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2)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 34.①剪下长发,换了几斗米;②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③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④傍晚,为范逵主仆摆上精美的饮食;⑤范逵告辞,陶侃相送百里。 35.①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②陶侃是一个胸有大志、对朋友重情重义的人。③范逵是一个有良知,懂得感恩的人。
36.D 37.C 38.(1)只要稍微听到咳嗽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侍自己的父亲。
(2)孙抑说:“我难道因为害怕死就舍弃我的父亲吗?”
39.A 40.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 41.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满足才不会被辱,知道停止才能让自己不懈怠。在这里隐晦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世事的纷扰是无处不在的,心灵的淡定只能靠自己来营造。
42. 擅长 放,放下 轻视 打发 43.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44.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从而引出两人的对话。 45.陈尧咨:善射,骄傲自满;为人傲慢无礼;卖油翁:虽技高一筹却并不骄傲,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智者态度。
46.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47. (1)满,装满 (2)背 (3)只 48.太后就不赏赐他们了,让他们空着手出去,当时的人都笑话他们。 49.朝臣“莫不称力而去”;王融、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崔光“止取两匹”。
50.C 51.D 52.C 53.(1)这当中一千二百多里,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江南的群山,林木苍绿,山峦重叠,好像一列屏障。总共行驶数十里连绵的景象没有中断。
54. 同“缺”,空隙、缺口 这里指奔跑的马 肃杀、凄冷 55.①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那叫声)在空旷的山谷中传播回荡,声音哀婉凄切,久久不能停息。 56.D 57.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58.甲文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这里写出了山的绵延不绝、高大巍峨的特点。乙文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这里写出了山高耸入云、陡的特点
59. 考虑,想到 大概是 共同,一起 吃饱(使……饱,让……饱) 60.A 61.(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 62.(1)可观: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乐: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 63.比喻,把月光比作院中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或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64.B 65.①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②湖水被染成绿色的美景,山岚被笼上暮色的奇妙景色,都出现在朝阳初升,夕阳还未落山的时候。 66.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67.①苏轼借月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袁宏道借月表达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达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68.C 69. (1)等到 (2)这样 70.(1)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
(2)不一会儿,佳肴美酒摆满在(直指使)面前,(直指使)却无法下筷。 71.前:很挑剔,因为饮食方面的问题而苛责下属。
后:不敢因为饮食方面的问题而责备他人了。 72.对饮食挑剔,但能听从他人劝说,知错能改的人。
73.(1) (做事) (2) (同“弼”,辅佐) (3) (在国外) 74.(1)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75.C
76.D 77.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78.景公只考虑自身的享受和需要,而晏子考虑的则是国家大事。
79. (1)同“缺”,空隙、缺口 (2)逆流而上 (3)环绕 (4)登,登上 80.(1)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2)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81.溪破其中出。 82.两文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83.D 84.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85.(1)(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2)富人出城了,百姓都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3)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86.【甲】文流露出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
【乙】文表现了苏轼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的精神品质。
87.C 88.(1)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2)临刑前,他从容地对狱吏说:“我的事完成了。 89. 同“汝”,你 遵循 真正,确实 眼泪 90.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坚守仁礼义;做到穷达有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是“大丈夫”。他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坚持“孔曰成仁,孟云取义”,从容就义,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质
91.(1)D
(2)D
(3)C
(4)①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②我世代受国家的恩惠,理应以死报国,但是如果都国破家亡了,你们还能如何呢?
92.(1) 苦于 通达,这里指改变 告诉 到
(2)①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②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主观努力克服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成。)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
93.B 94.C 95.A 96.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