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遂宁市大英县天保中学八年级下册教案:7.4重力(教科版)
主备人:李剑 使用人: 第 1 课时 总序第 4 节
课 题 7.4重力 研讨时间 执行时间
三维目标 (1) 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 (2)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 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50g钩码4个、铁架台一个、带有细线的小球、水平仪、一把直尺
教学程序(主备) 集体研讨 个人修改
一、什么是重力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二、重力的大小: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师:大家说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大家分析一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苹果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重力也是一种力。我们学过力有三要素,同学们还记得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吗?(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师拿出一厚一薄两本书,一个大钩码(或砝码)和一个小钩码(或砝码)。 教师: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1.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教师:大家可以用手掂掂各自桌上不同质量的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如厚度不同的书、铅笔盒、书包等,想一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大小是不是真的有关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定量关系是什么?2. 进行实验教师:我们如何研究它们的关系?学生:进行实验,由实验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对。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找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桌上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学生分为小组(2人一组) ① 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 ②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 ③ 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 m 1 : m 2 = G 1 : G 2 或 G : m = 常量 ④ 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公式G=mg (g=9.8N/Kg)三、重力的方向教师: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和我们上课时录像的现象猜想一下。教师演示实验:从空中释放粉笔,粉笔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分析得出重力的方向和粉笔下落的方向一致。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五、小结
板书设计 7.4 重 力一、什么是重力 二、重力的大小: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公式G=mg (g=9.8N/Kg)三、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重9.8牛,可以写成1千克=9.8牛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2、质量是60千克的人,他的体重是______牛;重686牛的物体,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_牛。3、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斜面上, 4、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挂在墙上的用力的图示表示该物体所受的重力。 小球所受的重力与拉力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遂宁市大英县天保中学八年级下册教案:7.1力(教科版)
主备人:李剑 使用人: 第 1 课时 总序第 1 节
课 题 7.1力 研讨时间 执行时间
三维目标 让学生经历分析论证的过程,会用归纳法得出力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归纳法、得出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道力的作用相互性的应用。3、通过常见的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重点难点 1、用归纳法得出力的概念。2、理解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 圆珠笔 臂力器 橡皮泥
教学程序(主备) 集体研讨 个人修改
一、引入新课学生活动:①请一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②请两名学生把讲台搬到教室的左侧。③请一名学生把门打开,再关上。教师引导学生指出:以上三种情况都要用上“力”。师:那么,什么是力呢?二、讲授新课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是不是任意的两个物体都会有力的产生呢?那么还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总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交流讨论:两个物体是不是一定要相互接触才能产生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有力产生吗?请举例说明。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举例:手拍桌子,手会感觉疼,引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实验:拿一支圆珠笔,笔尖向上竖立在桌面上,用手指轻压笔尖,手指会有什么感觉?(有些疼)这是为什么?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力的作用效果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压健身臂力器。(演示)师:同学们注意观察,臂力器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变弯)[举例:射箭时拉弯了弓。这些现象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学生举例,如:坐沙发、捏橡皮泥、掷铅球时地面砸个坑等。学生观察插图:踢足球场景甲球员用脚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乙球员用头顶足球,足球改变了运动方向:守门员用手接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师: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只要有一个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五、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5.1 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①苹果落地 ②火箭升空 ③火车进站、出站 ④汽车匀速转弯 ⑤地球同步卫星2、说出下列几种现象所对应的力的作用效果。A.用力揉面团,面团的形状发生变化。B.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C.用力握小皮球,小皮球变瘪了。D.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的漫天飞舞。3、暴风雨来临了,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的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形变),使落叶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遂宁市大英县天保中学八年级下册教案:7.2力的描述(教科版)
主备人:李剑 使用人: 第 1 课时 总序第 2 节
课 题 7.2力的描述 研讨时间 执行时间
三维目标 (1) 了解力的三要素; (2) 会画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单位;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5)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6)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播放设备、 力的描述课件等
教学程序(主备) 集体研讨 个人修改
一、力的三要素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 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 学生观看录像,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引导学生做教材19页图8-2-1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二、力的单位老师给出力的符号:F;力的单位:牛顿(N)。简单介绍牛顿。(1)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所受的重力约1。(2)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三、力的图示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 ( 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21世纪教育网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四、力的示意图 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举例作图: (1) 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 ,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1世纪教育网 (2) 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五、课堂小结六、课堂作业见教材第7页1、2、3、4。 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力的描述一、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牛顿(N)三、力的图示 四、力的示意图 1、概念: 2、作法:
课堂练习 1.如图6所示,用50牛沿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斜向上拉小车,画出拉力的图示. 图6 图72.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的物体,在F=4牛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向右运动,物体同时受到3牛的阻力,画出物体在水平方向受的力的图示.3.马拉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车受的拉力F,车受的阻力f,地面对车的支持力N.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遂宁市大英县天保中学八年级下册教案:7.3弹力 力的测量(教科版)
主备人:李剑 使用人: 第 1 课时 总序第 3 节
课 题 7.3弹力 力的测量 研讨时间 执行时间
三维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弹力; (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播放设备: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钢尺、学生也可自己准备圆珠笔上的小弹簧
教学程序(主备) 集体研讨 个人修改
一、弹力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1)钢尺压弯反弹; (2)拉伸或压缩弹簧。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二、测力计及其使用1、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2、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 (1)最大刻度的意义;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调整。 3、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4、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 (1)如何调零; (2)测量范围; (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三、实验探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 …… 等图片; 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四、课堂小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五、课堂作业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
板书设计 7.3弹力 力的测量一、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二、测力计及其使用1、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课堂练习 1、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其符号为______。2、 测量工具:在实验室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常用__________来测量力的大小,其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_____________。3.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正确是( )A弹簧测力计根据弹簧受到外力越大,物体形变越大原理制成的B弹簧测力计一般都有量程,没有分度值[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一定要竖直放置,不能倾斜D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标尺的零刻线、分度值和量程]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