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新部编版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步入初一,很多同学都希望三年后考上理想的高中,于是将下面这幅作品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1.对上面书法作品评价正确的选项是( )
A.此作品为楷书,字形端正,笔画平直,秀美圆润。
B.此作品为隶书,字形扁方,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此作品为篆书,笔法古朴,粗细均匀,讲求对称。
D.此作品为行书,笔法灵活,行云流水,疏密得体。
2.请用简化楷书,把以上书法作品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米字格内。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你有你的抉择,家有家的抉择,国有国的抉择。亿万个抉择汇聚,世界方显参差( )多样,宇宙才真正博大浩渺。但无论是大是小,每一次抉择都是一次主动求变。正如每一棵破土的新芽,抉择都带着穿透时光的倔强。在这条路上,我们 ,给灰心者做光,给失味者做盐,让贫弱者挺起胸膛,让畏葸者不再páng( )徨,帮失意者重拾信心,向溺水者伸手施援,给悲恸者抚慰拥抱,令疲惫者沉入酣眠,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最后的依靠。这是我们共同的抉择。抉择难分福祸,但求无愧天地;抉择无论成败,背影自带光芒。愿这一刻,【甲】时雪洗去柳絮,【乙】惠风拂走荫翳。【丙】沐浴和xù( )阳光,【丁】聆听万物呼吸。时光酿成甘酒,属于每一个正奋斗的你。
(1)给加点字注音。
参差(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páng( )徨 和xù( )
(3)填入文段画线处,最恰当的短语是( )。
A.勇往直前 B.如饥似渴 C.守望相助 D.瞻前顾后
(4)以上语段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C.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神舟飞船上的航天员将开展空间站平台巡检、设备维护、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
B.成都市的许多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C.成都博物馆大胆地创新,利用“云端”开设网上展厅,提高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D.生活中,人们常常将生香蕉和苹果放在一起,其目的是为了让生香蕉快速成熟。
6.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春的热情,与冬奥赛场的冰雪相逢,碰撞出梦想的火花。②在北京冬奥会上,我国代表团运动员平均年龄25.2岁,其中1/4是00后。③他们奋楫扬帆,在赛场上与世界最高水平运动员切磋技艺,展现阳光、自信、奋发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竞技对手的高度尊重,受到了场内外观众的热烈赞誉。④冬奥赛场,耀眼的不只是成绩,更有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和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
A.文中加点词“热情”是名词,“碰撞”是动词,“热烈”是形容词,“最”是介词。
B.第②句画线部分有语病,应改为“我国代表团平均年龄25.2岁”。
C.第③句中“奋楫扬帆”“切磋技艺”“精神风貌”的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D.第④句中“不只……更”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二、名句名篇默写
7.在横线上默写古诗文原句。
(1)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十二章》)
(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句子是: , 。
(6)习近平总书记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但青春又是短暂的,正如《论语》中所说的“ , 。”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名著阅读
8.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填写下表。
篇章 情节提要 感悟评价
《阿长与<山海经>》 描写了幼时与阿长相处的各种情景:她满肚子麻烦礼节,懂得各种生活中的规矩习俗,给作者讲述“长毛”的故事,买最喜爱的《山海经》。 阿长是一个具有① 性格的劳动妇女,作者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她真诚的怀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百草园里得到的各种乐趣和在三味书屋严格又不乏乐趣的读书生活,表达了应让儿童自由活泼成长的愿望。 全文在写法上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成功之处是②
《藤野先生》 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和藤野之间的诸多往事,如:③ 藤野先生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的学生,严谨热忱,没有民族偏见,令作者深切怀念。
四、综合性学习
9.都说“少年正是读书时”,你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走进名著,解读经典”活动,你班拟开展《西游记》读书汇报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各题。
(1)本次活动准备邀请王老师前来参加,学习委员就给王老师写了一封邀请函,但由于时间仓促,邀请函拟写出现了一些错误,请你按要求进行修改。
邀请函敬爱的王老师: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走进名著,解读经典”的号召,我们班定于1月9日上午在学校多媒体功能厅进行《西游记》读书汇报会。恳请您务必接受邀请并拨冗出席! 2024年1月6日 海文中学七年级(1)班
①邀请函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邀请函中有一处语言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③邀请函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指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2)班委会向同学们征集活动宣传语,请才思敏捷的你也写下一条。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涂上浪漫的色彩。
C.第四句“夜郎西”,喻为非常遥远的地方,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祝福。
D.“迁”表示官职调动。古人多以“左”为卑,题目中“左迁”是指降职。
11.古人吟诗作赋讲求炼字,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闻道”一词的表达效果。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①,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②,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嵌空而缭曲:狭窄而曲折。②小窦:小洞。③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功夫。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B.止增笑耳 终日在天中行止(《杞人忧天》)
C.有樵者山行遇虎 方欲行(《狼》)
D.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可以为师矣(《杞人忧天》)
13.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仅 足 容 身 遂 蛇 行 而 入 不 意 蜿 蜒 数 步……
15.屠户和樵者都是以智取胜的,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披一袭风行走的父亲
段奇清
①“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乡人们看来,风是缘起于每一个生命的。
②一个生命孕育时,这个生命的一缕风也就孕育了。一个人出生时,这个人的一缕风也就诞生了。家乡人或许不懂得“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但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庄稼树木摇曳起的一缕风相呼应。“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有人生命的一缕风是杨柳风,有人是一缕槐树风,有人则是一缕荷莲风……奶奶说,我父亲的一缕风却是桃李风。
③奶奶对我说,父亲还年幼时,就爱在或红或紫或黄的蒲公英花、雪白的地米菜花、粉黄的马齿苋花等摇曳起的一缕缕风中奔跑。那些花身下窄小的田埂,因雨水的淋漓变得极为滑溜,父亲却披一袭风如履平地。他是到麦地里去觅桃树苗的——被扔在灰塘中的桃核,连同草木灰在麦子播种前被运送到田里,春天一到,几番春风春雨后,桃核便破土长成了小桃苗。
④父亲便把它们挖了回来,栽种到门前的菜园里,只三年工夫,挖来时不过半尺高的桃苗就唰唰长得屋檐般高了,也开始了它们生命中的第一次开花结果。在我七八岁时,那桃树已长成有几根粗壮枝条的大桃树了。
⑤十岁那年我放学回家,看到桃树的枝条在动,最初我还以为是风吹动枝条。可转念一想,不对,其他树枝纹丝不动,根本就没有风啊!我这才知道是有顽皮嘴馋的孩子爬上树去在偷摘桃子呢!我拿了一根竹竿正要去捅那孩子的屁股,忽然一阵风起,原来正在院子里编竹筐的父亲一把拽住了我说:“清儿,不要吓着了孩子,你一阵风儿地卷过去,会把孩子吓得从树上掉下来的。”
⑥待到那孩子安全地从桃树上溜下来时,我发现是村西头的小东。这时父亲披着一袭温和的风走了过去,轻抚着小东的头说:“它们还没成熟呢,吃了这些毛桃子小肚肚儿会非常痛的。等到它们熟了,让清哥哥帮你摘,行吗?”这时,有风吹得桃树枝条柔柔地摇动着,我想:这风一定是父亲的一缕风。
⑦后来,改革开放,由于父亲擅长种桃,在他的精心打理下,村子里便有了第一个桃园。村上有一位盲婆婆,我叫她杨四奶奶,后来她连耳朵也听不太清了。夏日,杨四奶奶会坐在村头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享受一阵阵清凉的风。要是父亲去桃林,或从桃林回到村里,离杨四奶奶坐的地方尚有十多步远,杨四奶奶就会说:“是清儿他爹来了。”我非常惊奇,问杨四奶奶:“您怎么知道是我父亲?”她说:“我虽说看不到你父亲的模样儿,也听不准他的脚步声,但我认识他的风。他的风不快不慢,带着桃树的阳刚之气,却也不乏温顺,还有着桃子的芬芳与甜蜜。”
⑧杨四奶奶是早些年逃荒从外地来到村子里的,对于孤身一人的她,父亲平素总会接济,每到桃子成熟时,父亲还会用篮子装了那些个儿大,脸蛋红红的,直冒着甜滋滋的气味儿的桃子对我说:“清儿,把这些桃子给杨四奶奶送去。”
⑨父亲的桃园每年都丰收,不几年我们家也就成了村上的富裕人家。这时有乡亲们也要种植桃子,父亲会选择最好的桃苗给他们送过去。从耘地、下肥,到整垄、栽种,甚或防虫治病,父亲都会手把手地教。
⑩后来,村里要种桃的人越来越多,父亲索性办起了夜校,自编了课本,在一家印刷厂印制了许多本,免费发到他们手中。每到夜晚,一盏盏煤油灯下,有关种桃的技艺,会被父亲娓娓道来,就像一缕缕风穿过千亩桃林,带着桃树枝枝叶叶的甜蜜和晖光,漫过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融入乡亲们的心田,催生出乡亲们的美好日子和幸福生活。
不出两年,父亲便是桃李满村庄了,乡亲们一座座或大或小的桃园,都有桃树葳蕤地摇曳满树繁枝于明媚的阳光与和煦的风中。乡亲们富裕了,也不忘帮助困难的人,他们就像一片片枝叶相扶,花朵相映的桃林,借着一阵阵和谐善良的风,让扶危济困蔚然成风。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风为行文线索,语言朴实优美,娓娓道来。
B.父亲平素总接济杨四奶奶,表现了父亲待人友善、低调谦虚的品质。
C.父亲阻止“我”捅那孩子的屁股是出于对孩子的疼爱。
D.父亲的优秀的品质影响了村民们,父亲带着大家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17.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每到夜晚,一盏盏煤油灯下,有关种桃的技艺,会被父亲娓娓道来,就像一缕缕风穿过千亩桃林,带着桃树枝枝叶叶的甜蜜,漫过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融入乡亲们的心田,催生出乡亲们的美好日子和幸福生活。(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8.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父亲,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9.文章的结尾别有深意,请简要分析有何妙处。
八、作文
20.小作文
张开臂膀迎接秋天,用自己的双眸发现秋天,用文字记录秋天的景象。请描写一段秋天的景色,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21.十二三岁,正值青春年少。我们率真、自信,我们积极进取、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在这个年龄段,我们正精彩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我正十三岁(十二岁、十四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②字数不得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书写规范、美观,保持卷面整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4 5 6
答案 B B C
1.B 2.示例: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3.(1)cī
(2) 彷 煦
(3)C
(4)A
7. 不知何处吹芦管 铁马冰河入梦来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断肠人在天涯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8. 迷信、善良、热心、纯朴、热情。 生动的景物描写或成功抓住外貌、动作、心理特征的人物描写方法或对比手法。 帮我修改讲义、指出“我”解剖图中的错误、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高兴、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9.(1)①加上时间“第三节课”
②“务必”用语不得体,应删去。
③署名和日期位置颠倒,应把“2024年1月6日”和“海文中学七年级(1)班”位置互换(把日期和署名的位置互换)。
(2)参考示例:品读百家经典,品味百味人生。
10.B 11.“闻道”是“听说”的意思,生动形象写出李白一直在留心王昌龄的行迹,也和后文“寄明月”以抒怀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出诗人的对王昌龄的牵挂和担心。
12.C 13.(1)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2)但是老虎一定要捉住樵夫,就奋力勉强(强行)进入。 14.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 15.屠户不为狼“假寐”的假象迷惑,突然行动杀掉一只狼;樵夫逃出洞穴后,搬石头堵住老虎退路,并在两个洞口都堆上木柴焚烧,熏烤死老虎。
16.B 17.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教人种桃的话语比作清风,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及对乡亲们的深远影响。 18.①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能够串联故事情节;②“我”是事件的见证人,可以书写其他人对父亲的态度,丰富父亲的形象;③以“我”的角度来叙述,便于直接表达对父亲的钦佩、赞美,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④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使读者觉得真实可信。(意思对即可) 19.①结构上:以“风”收束全文,呼应开头,照应题目。②内容上:写出乡亲们在父亲的帮助下走上致富之路,并在父亲的影响下扶危济困。③主旨上:使乐于助人这一个人之风扩展成社会之风,深化了主旨。(意思对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