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六年级5-8单元语文复习练习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六年级5-8单元语文复习练习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8 12:5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 学年第一学期第 5—8 单元综合练习卷
六年级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抄写下面的字。(3分)
粱 瀑 篷 甩 唇 裹 哉 窜 漾 骤
2. 读句子,看拼音,写汉字。(6分)
kāng kǎi
阅读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与遐想:我们随着作者在太空遥望 无私
tái xiǎn táo zuì
的地球母亲;感受了几天不见石头上迅速布满 的夏天; 于
lái yīn hài xiū
河畔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月光曲;结识了鲁迅先生笔下既 又
líng lì
童年好友闰土……
3.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读音下面打“√”)。(2分)
秋季渐凉,我们全家一起出游。车子走在颠簸( bǒ bò )的路上,我透过车子
的窗缝( féng fèng ),看到湖水澄( chéng dèng )澈透明,仿佛可以看见
湖底的一切,但湖边的树木却光秃秃的,仿佛被故意削( xiāo xuē )弱了。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要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关键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达到。(用修改符号
修改病句)
(2)请从“慷慨”和“断断续续”中选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5.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分)
(1)上课铃声响了,老师拿着课本粉.墨.登.场.了。 ( )
(2)小刚写字笔.走.龙.蛇.,让人丝毫看不清楚。 ( )
(3)老舍先生妙.笔.生.花.,创作的《草原》让人身临其境。 ( )
6.下列各句跟原句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刘禹锡《浪淘沙》)
B.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的三魂》)
C.山鸟山花真朋友,一松一竹好弟兄。(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
1
学校 姓名 学号
………………………密……………………封……………………装……………………订……………………线………………………
D.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位鼓琴者。(《伯牙鼓琴》)
7.根据语境补写句子。(4分)
(1)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在《浪淘沙》(其一)中以夸张手法写出了黄河弯曲
姿态,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诗句是“九曲黄河万里沙 , 。”
(2)鲁迅的名言“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告诉我们
路是人走出来的,要敢为天下先,要勇于开拓创新。
8.读《童年》和《寄小读者》,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童年》中阿廖沙在外祖父家中经历了很多事情,有不幸的一面,也有温情的
一面,作为读者的你想对阿廖沙说什么呢 请结合书中的内容写写吧。
(2)《寄小读者》中冰心在通讯中提到自己因为生病在圣卜生医院住院,病中有些
“心酸品断”,却还能看到“柳暗花明的美景”。这是一种什么的生活态度?联系生
活说说你的感悟。
二、阅读与鉴赏。(32 分)
(一)实用性阅读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7分)
【材料一】大家知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天然工厂”。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吸
收 2000 亿吨二氧化碳,释放 2000 亿吨氧气,这绝大部分是森林的功劳。人类和绝大
多数生物,都需要靠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来生存。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天然的吸尘器。
1亩森林一年能吸附 2.4 吨粉尘。森林中有许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杀死空气中
的病菌,从而净化大气环境。
【材料二】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如
枯枝残叶、动物粪便和尸体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就会被残留物充塞,新鲜的水
分和空气到不了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直接以
残留物为食的土壤动物足蚯蚓和白蚁。在土壤中不断蠕动的蚯蚓吸取植物碎叶,经消
化排出体外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白蚁大多数聚居在森林中,靠吃死去树木的组织为
生,因为白蚁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其他土壤动物,如千足虫、螨、跳
虫等,咀嚼、磨碎那些被土壤微生物软化后的枯枝落叶,使细枝碎叶覆盖的面积扩大,
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细菌以碎粒为食,吸收其中的糖分和淀粉,
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土壤回到空气中,被植物吸收去完成光合作用。凡土壤动物吃剩
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茵来完成最后的“清理”。真菌的菌丝分泌的酶和
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最后吸收这些被预先消化和分解的物质。真茵数量庞大,涉
及面积较广,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科学家曾计算过,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
有上亿个细菌,几百万真茵、原生物和藻类等。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
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2
【材料三】《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 年)》在“愿景部分”特别指出:
“所有类型森林及森林以外树木得到可持续管理,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为当代和
子孙后代提供经济、社会、环境与文化效益。”同时明确,到 2030 年,全球森林面
积增加 3%。近年来,中国创新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积极参与全球森林治理,得到了
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为实现全球森林目标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通过不懈地植树
造林,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 12%提高到目前的 23.04%,森林蓄积
量提高到 175.6 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稳居全球第一。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
10.1%提高到 41.1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 3.45 平方米提高到 14.8 平方米,城
乡人居环境总体上实现了由黄到绿、由绿到美的转变。
(1)根据以上材料,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2分)
A.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吸收 2000 亿吨二氧化碳,释放 2000 亿吨氧气,每亩森林
一年能吸附 2.4 吨粉尘。
B.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C.跳虫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D.中国森林覆盖率已由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 12%提高到目前的 23.04%,森林蓄积量提
高到 175.6 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稳居全球第一。
(2)结合材料,写出一条宣传标语,并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
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请试看写出两个具体做法。(2+3 分)
(二)文学阅读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对《江南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
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这是很有见地的。
C.“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D.《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
传神。
1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
述出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
3
鼓神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山高、坡陡民穷。
我在这里贩点儿山货,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我裹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
操练锣鼓,为春节上街游行做准备。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
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气势十足。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
悲苦,我准备悄悄地离开。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
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
“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揣在
袖筒中,甚是羞.赧.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
们却揪住他往前推,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
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bó)的后生们也满脸殷切地望着
他。
④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
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
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
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在轻轻地
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
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
通过双脚直抵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只见他时而敲打鼓
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飘拂,坚时像枪击钢板,乱
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
儿,再闻堂前纺织去……”
⑤就在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上天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
娇媚;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由
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
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去勇敢地奔向精神将要到达的终点……
⑥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
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
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
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
年了。
(作者:王雁。有删改)
4
12.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羞赧:
(2)脱胎换骨:
13.文中第③自然段“羞”字,第七笔是( )(2分)
A. 一 B. 丨 C. 丿 D.
14.1.张伯打鼓前后,“我”对他的感受截然不同。根据提示将下面的示意图填写完整。
(3 分)
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分)
16. 读文中画“ ”的句子,展开想象,把你看到和听到的描述出来,感受鼓声的多变。
(3 分)
17.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画“ ”的句子通过对张伯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不起眼
的“落魄人”形象。
B.姑娘媳妇们往前推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地把鼓槌递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
切”地望着张伯,这是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衬托张伯打鼓技术的高超。
C.张伯虽貌不惊人,但身怀绝技,他打鼓时身上体现着人类顶天立地的进取精神。
D.我听到张伯打鼓后感觉这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仿佛面前是一个飘逸的精灵在指挥着
鼓队。
18.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3 分)
三、表达与交流(40 分,含 3分卷面分)
19.习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是一文,让我们内心有所触动;或是多彩的活动,
让我们感受生活更加有趣;或是一项任务,让我们展示出不一样的自己;又或是一人,
让我们倍感温暖……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1)围绕中心意思写,把重点部分写详细;(2)题目自拟,不少于 400 字;
(3)不能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5
100
200
300
400
6
500
600
7
2024 学年第一学期第 5—8 单元综合练习卷
六年级 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3分)
(1)书写错误,每个字扣 0.5 分;书写不规范,每个字扣 0.5 分。扣完 3 分为
止。书写错误(如:笔画多写、少写。“粱”写成“梁”,“瀑”将下面写成“水”等)
(2)书写不美观酌情扣分。【酌情扣0.5~1分】(①没有涂改;②字的大小占方
格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大小一致;③书写端正;④笔画干净不潦草)(书写不规范如:
横画长短有误、竖撇不分、没有出钩、多写钩。)。【每个字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2.(每字 0.5 分,共 6分)
慷慨 苔藓 陶醉 莱茵 害羞 伶俐
(只要求写正确,不要求美观、规范。每错一个字扣0.5分。
3.(每题 0.5 分,共 2分)
颠簸( bǒ bò ) 窗缝( féng fèng )
澄( chéng dèng )澈 削( xiāo xuē )弱
4.(4分,每句 2分)
(1)要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关键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努力。 (把“才能达到”
删去。)
(2)略。
(注意:错别字每个扣0.5分,最多扣1分;标点使用不当扣0.5分。)
5.(3 分)(1)× (2)× (3)√
6.(2 分) C
7.(每题 2分,共 4分)(注意:错别字每个扣 0.5 分,填多一个字或填少一个
字都是扣 0.5 分,每空最多扣2分。只要写正确就行,写规范、美观不作要求。)
(1)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每题 2分,共 4分)
(1) 我想对他说,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和非常敏感的孩子,能辨别好坏,在外祖父、
外祖母、房客等的影响和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度过自己的童年,但你在黑暗污浊的环
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
人,我要向你学习。(大致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满分;错别字一个扣 0.5 分,
最多扣 1分)
(2)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要保持乐观的
心态,那样在困难面前就会从容自若。(注意:学生的回答在课外书范围内,价值观正
确,言之有理即可;错别字一个扣 0.5,最多扣 1分。)
8

二、阅读与鉴赏(32 分)
(一)实用性阅读(7分)
9.(1)C (2 分)
(2)(2+3 分)宣传标语:防森林火灾,保绿色家园,筑生态屏障。(言之有理,语
句通顺即可)
具体做法:
①优先选择绿色低碳产品,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
②节约用电用水,纸张双面打印等。
(写出一点具体做法 2分,写出两点就得 3分)
(二)文学阅读(22 分)
10.(2分)B
11.(3分)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
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只要意思接近,语句通顺即可满分;诗意只写对一半的给 1分。)
12.(4分)
(1)羞赧:害羞,不好意思的样子。在文中指张伯在大家邀请他打鼓时不好意思
的样子。
(2)脱胎换骨:比喻很大变化,彻底改造。在文中指张伯打鼓前后完全不同的
状态。
13.(2 分)D
14.(3分)①打鼓时 ②怕过年的落魄人 ③顶天立地的天神
15.(3 分)“我”事业无成,境况甚是凄惶可怜,自以为无脸回家见父老乡亲。
但看了鼓神的精彩表演,我心灵受到震撼,感悟到“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
因此决定回家过年。(只要意思接近,语句通顺即可满分。)
16.(3分)张伯敲鼓时,我仿佛看到了光滑柔软的丝绸在迎风飘扬,看到了黑压
压的乌云在头顶翻滚,仿佛听到了子弹穿过钢板的声音,听到了将军在布兵排阵时,
士兵们那整齐的呐喊声。(大致意思正确,语句通顺。)
17.(2 分)A
18.(3 分)一是“神”在技艺:鼓神貌不惊人,却身怀绝技,双槌挥舞,出神入
化,惊天动地,极具艺术感染力;二是“神”在精神:鼓神身上蕴藏着的黄土高原的
豪气,随鼓声而进发,展示着人类进取的力量和立地顶天的精神,震人魂魄,使人受
到极大的鼓舞。(只要意思接近,语句通顺答到 2点即可满分。)
三、表达与交流(40 分,含 3分卷面分)
19.习作
卷面分 3分,①没有涂改;②字的大小占方格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大小一致;
③书写端正;④笔画干净不潦草,得 3分。满足 1个要点 0.5 分,2个要点 1.5 分,3
个要点 2.5 分,4个要点得 3分。
9
符合题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句完整通
顺,标点符号正确,字数达到要求,给 37——33 分;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语句基本通顺,标点符号基本正确,字数达到要
求,给 32——22 分;
不符合题意,所写事情不完整,内容空洞,表达不清楚,语病和错用标点符号多,
字数与要求相差大,给 22 分以下。
没有题目扣 2分;错别字每字扣 0.5 分,重复错的算 1字,最多扣 3分。
字数不够,根据内容质量,酌情扣分。
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