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评价检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评价检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28 13:36:52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二)(第二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读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河流流经该河段时,产生丰富的水能资源
C.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没有办法深入内陆,内陆降水少
D.我国大多数外流河自西向东流
  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完成2、3题。
2.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
A.地形以丘陵为主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山地面积约占1/2 D.地形类型多样
3.根据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数据,下列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建议,合理的是 ( )
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应作为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通过大量施加化肥和喷洒农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②丘陵和山地地区,可以发展林果业、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利用地形优势,增加农业附加值
③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推广适合坡地耕作的农机具和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④高原地区,特别是气候冷凉、日照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和耐寒作物种植,如牧草种植、牦牛养殖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据实验完成4、5题。
4.能够说明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 ( )
A.Ⅰ组 B.Ⅱ组 C.Ⅲ组 D.Ⅳ组
5.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C.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D.黏土土质比沙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读我国地形和部分季风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4个圆圈数字代表的山脉中,有一座山脉的走向与其他三座山脉不同,它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关于山脉与河流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山脉往往是河流的源头地区
②山脉往往是河流流域的分水岭
③山脉的走向影响河流的流向
④河流的流向影响山脉的走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关于山脉走向与季风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山脉走向对季风有阻挡或引导风向的作用 ②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两侧的天气明显不同
③季风方向决定了山脉的走向 ④因秦岭对季风的影响,四川盆地冬季温暖,夏季湿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家住上海的小华同学想利用暑期(7月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四条游览线路。读右图,完成9、10题。
9.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小华在旅游过程中看到了以下现象,可取的是 ( )
A.随手丢弃塑料袋、饮料瓶、食物残渣等垃圾
B.随意采摘花草、刻划树木或建筑物
C.擅自翻越围栏、进入未开放区域、攀爬禁止攀爬的景观
D.遵守秩序,不插队;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礼仪规范,不在不恰当的时间或地点拍照、穿着不得体
  川藏铁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外媒戏称其是“一辆巨大的过山车”。读图,完成11~13题。
11.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 )
①四川盆地 ②青藏高原
③横断山区 ④江南丘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川藏铁路沿途修建了很多高架桥和隧道,目的是 ( )
A.增强“过山车”刺激性  B.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 
C.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  D.便于欣赏沿途风光
13.川藏铁路建成后,有利于 ( )
①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②保持边疆稳定 
③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④调节沿线气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阅读我国季风的进退与雨带推移示意图和我国东部四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完成14~18题。
14.左图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有一条河流的水系特征明显与其他三条河流不同,它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关于夏季风的北进与南退所用时间的比较,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
A.北进用时比南退用时长 B.北进用时比南退用时短
C.北进用时和南退用时一样长 D.无法比较
16.如果夏季风北进时间过短,造成的气候灾害可能是 ( )
A.南涝北旱 B.北洪南干 C.全国洪灾 D.全国旱灾
17.根据所给材料,比较我国南、北方的雨季特点,正确的是 ( )
A.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 B.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短
C.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 D.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长
18.根据所给材料,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正确的是 ( )
A.北方降水比南方多     B.西部降水比东部多    
C.雨热同期     D.雨热异期
二、材料分析题(共46分)
19.我国幅员辽阔,同一时间各地气候条件差别很大。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和我国某日季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10月份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季节是 季。(1分)
(2)A地已提前进入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受 因素的影响,主要区域包括 自治区和 省北部。(3分)
(3)B地位于 (地形区),10月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2分)
(4)此时,位于C区域的台、桂、 (填简称)等仍然是夏季。(2分)
(5)10月11日,我国白天时间比夜晚时间更 (长、短),A地的白天时间比C地的白天时间更 (长、短)。(2分)
2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其地形类型以山地和 为主,地表坡度较 (大/小)。(6分)
(2)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大多分布在年降水量 mm以上的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内。(4分)
(3)读图甲,甲地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季节是 。读图乙,在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中,有一处较大的环形空白区域,此区域应该主要位于 (地形区),此处滑坡、泥石流较少的自然原因是 。(6分)
(4)滑坡、泥石流对所在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最直接的影响是 ( )(2分)
A.径流量 B.水能 C.含沙量 D.结冰情况
(5)治理滑坡、泥石流的措施有 (任答一点)。(2分)
2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下面是该小组的探究程序,请你与该小组一道完成探究过程。(16分)
探究主题: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
探究材料:图(一)
测试探究:
(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原因是 。
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河流流经的阶梯交界处,是因为 。(4分)
(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主要原因是 。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水量 (大于或小于)以南的河流。(4分)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
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属于 (干湿地区),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2分)
归纳总结:
河流的特点,可以从流向、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而这些河流特点与 、气候和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2分)
拓展延伸:图(二)
图(二)中,甲河和乙河都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其中,乙河的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原因是乙河主要流经 气候区,降水丰富;乙河所处的主要地形区为 ,河流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落差大,水能丰富。(4分)单元评价检测(二)(第二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读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河流流经该河段时,产生丰富的水能资源
C.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没有办法深入内陆,内陆降水少
D.我国大多数外流河自西向东流
  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完成2、3题。
2.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D)
A.地形以丘陵为主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山地面积约占1/2 D.地形类型多样
3.根据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数据,下列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建议,合理的是 (D)
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应作为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通过大量施加化肥和喷洒农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②丘陵和山地地区,可以发展林果业、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利用地形优势,增加农业附加值
③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推广适合坡地耕作的农机具和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④高原地区,特别是气候冷凉、日照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和耐寒作物种植,如牧草种植、牦牛养殖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据实验完成4、5题。
4.能够说明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 (B)
A.Ⅰ组 B.Ⅱ组 C.Ⅲ组 D.Ⅳ组
5.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B)
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C.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D.黏土土质比沙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读我国地形和部分季风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4个圆圈数字代表的山脉中,有一座山脉的走向与其他三座山脉不同,它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7.关于山脉与河流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山脉往往是河流的源头地区
②山脉往往是河流流域的分水岭
③山脉的走向影响河流的流向
④河流的流向影响山脉的走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关于山脉走向与季风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①山脉走向对季风有阻挡或引导风向的作用 ②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两侧的天气明显不同
③季风方向决定了山脉的走向 ④因秦岭对季风的影响,四川盆地冬季温暖,夏季湿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家住上海的小华同学想利用暑期(7月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四条游览线路。读右图,完成9、10题。
9.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
10.小华在旅游过程中看到了以下现象,可取的是 (D)
A.随手丢弃塑料袋、饮料瓶、食物残渣等垃圾
B.随意采摘花草、刻划树木或建筑物
C.擅自翻越围栏、进入未开放区域、攀爬禁止攀爬的景观
D.遵守秩序,不插队;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礼仪规范,不在不恰当的时间或地点拍照、穿着不得体
  川藏铁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外媒戏称其是“一辆巨大的过山车”。读图,完成11~13题。
11.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A)
①四川盆地 ②青藏高原
③横断山区 ④江南丘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川藏铁路沿途修建了很多高架桥和隧道,目的是 (B)
A.增强“过山车”刺激性  B.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 
C.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  D.便于欣赏沿途风光
13.川藏铁路建成后,有利于 (A)
①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②保持边疆稳定 
③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④调节沿线气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阅读我国季风的进退与雨带推移示意图和我国东部四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完成14~18题。
14.左图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有一条河流的水系特征明显与其他三条河流不同,它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15.关于夏季风的北进与南退所用时间的比较,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A.北进用时比南退用时长 B.北进用时比南退用时短
C.北进用时和南退用时一样长 D.无法比较
16.如果夏季风北进时间过短,造成的气候灾害可能是 (B)
A.南涝北旱 B.北洪南干 C.全国洪灾 D.全国旱灾
17.根据所给材料,比较我国南、北方的雨季特点,正确的是 (A)
A.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 B.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短
C.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 D.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长
18.根据所给材料,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正确的是 (C)
A.北方降水比南方多     B.西部降水比东部多    
C.雨热同期     D.雨热异期
二、材料分析题(共46分)
19.我国幅员辽阔,同一时间各地气候条件差别很大。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和我国某日季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10月份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季节是秋季。(1分)
(2)A地已提前进入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主要区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北部。(3分)
(3)B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形区),10月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地势)高,气温低。(2分)
(4)此时,位于C区域的台、桂、粤、琼、港、澳(任举两个即可)(填简称)等仍然是夏季。(2分)
(5)10月11日,我国白天时间比夜晚时间更短(长、短),A地的白天时间比C地的白天时间更短(长、短)。(2分)
2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其地形类型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表坡度较大(大/小)。(6分)
(2)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大多分布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季风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内。(4分)
(3)读图甲,甲地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季节是夏季。读图乙,在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中,有一处较大的环形空白区域,此区域应该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区),此处滑坡、泥石流较少的自然原因是盆地内部多低矮的丘陵和平原,地势起伏小(或地表坡度小)。(6分)
(4)滑坡、泥石流对所在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最直接的影响是 (C)(2分)
A.径流量 B.水能 C.含沙量 D.结冰情况
(5)治理滑坡、泥石流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植树种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任答一点)。(2分)
2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下面是该小组的探究程序,请你与该小组一道完成探究过程。(16分)
探究主题: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
探究材料:图(一)
测试探究:
(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原因是地势西高东低。
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河流流经的阶梯交界处,是因为阶梯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4分)
(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主要原因是1月气温在0℃以下。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水量小于(大于或小于)以南的河流。(4分)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
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属于湿润区(干湿地区),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2分)
归纳总结:
河流的特点,可以从流向、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而这些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和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2分)
拓展延伸:图(二)
图(二)中,甲河和乙河都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其中,乙河的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原因是乙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乙河所处的主要地形区为刚果盆地,河流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落差大,水能丰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