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然资源与合理利用 单元评价检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自然资源与合理利用 单元评价检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28 13:38:28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三)(第三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读某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区域比重图,完成1~3题。
1.水资源总量最多的是 (B)
A.北方区 B.南方区
C.西北区 D.西南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较差的是 (A)
A.北方区 B.南方区
C.西北区 D.西南区
3.缓解上述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D)
A.北粮南运 B.退耕还林
C.修建水库 D.南水北调
  柴达木盆地广袤的戈壁荒漠上,一排排光伏组件闪烁着光泽,绵延几十千米,蔚为壮观。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4~6题。
4.太阳能属于 (A)
A.可再生的气候资源
B.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C.非可再生的气候资源
D.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
5.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C)
A.东部地区     B.人口稠密地区
C.西部地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柴达木盆地建设光伏电站,得益于当地 (A)
A.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
B.纬度低、热量充足、光照强
C.工业发达,电力需求量大
D.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7.右图中各地段较为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C)
A.①村落 ②林地 ③耕地
B.①耕地 ②村落 ③林地
C.①林地 ②果园 ③耕地
D.①林地 ②耕地 ③果园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不断自然生成的热量转化而成的能源。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等是中国和冰岛两国的重要合作领域。读图完成8~11题。
8.地热资源 (C)
A.分布均衡 B.污染大 C.可再生 D.受天气影响大
9.地热资源多集中分布于 (A)
A.板块的交界地带 B.海洋裂谷分布带
C.板块的内部 D.陆地高大山脉分布带
10.冰岛地热能源比重大,中国以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为主。推进中国和冰岛能源合作可以 (C)
①优化中国能源结构  ②加快全球海平面上升 
③形成优势互补局面  ④促进中国绿色转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中冰两国地热能源合作,中国未来能源发展方向是 (B)
A.扎实推进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B.全方位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C.持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D.大力推进本国能源科技创新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养殖。如图为全国海洋牧场示范区各海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中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是 (D)
A.地形多样
B.草原广大
C.陆疆较长
D.海域辽阔
13.建设海洋牧场有利于 (A)
①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②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③扩大我国海洋国土
④丰富海洋物种种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中国沿海省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完成14、15题。
14.由图可知,我国沿海省区 (A)
A.耕地资源北多南少        
B.水资源北多南少
C.北部省区水土资源配合协调        
D.南部省区水土资源配合协调
15.针对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特征,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D)
A.北水南调        B.北方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C.西气东输        D.南水北调
  读我国某地区地形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完成16、17题。
我国某地区地形类型比例
地形类型 占土地面积比例 海拔/米 粮食作物
平原 20% <200 水稻
丘陵 60% 200~500 水稻、冬小麦
中、低山 15% 500~3 000 春小麦、马铃薯
高山 5% >3 000 —
16.该地区最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B)
A.平原 B.丘陵 C.中、低山 D.高山
17.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D)
A.土地沙漠化 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
18.2023年中国水周宣传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漫画为此次宣传主题治理内容的是 (C)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共46分)
19.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万亩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1965 19 50 420 38 10 1.025
1977 10 65 350 42 35 0.975
1997 34 40 500 30 7 1.525
(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1965年到1977年该地森林覆盖率下降了9%,耕地面积增加了15万亩,与之相伴的环境变化有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大等。(8分)
(2)从1965年到1977年,该地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B)(2分)
A.退耕还牧 B.毁林开荒 C.人口增长 D.生产落后
(3)1977年到1997年,该地采取了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措施),使农业生产出现了良性循环。(2分)
(4)此资料揭示的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分)
答:退耕还林,改善环境才能出现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年12月30日公布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与2014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净减少37 880平方千米、33 352平方千米,年均减少分别为7 576平方千米、6 670平方千米。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四个监测期保持了“双缩减”。据介绍,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这些地区的退化土地为荒漠化土地。
监测表明,我国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所有调查省份,指荒漠化18个省,沙化30个省,下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面积持续“双缩减”,程度持续“双减轻”,沙漠、沙地植被盖度和固碳能力持续“双提高”,沙区生态状况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态势,荒漠生态系统呈现“功能增强、稳中向好”态势。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强沙尘暴多出现在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三个省区沙尘暴最为频繁。(6分)
(2)材料一中提到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这里的气候变异主要指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人为活动主要指滥伐森林、滥垦草原。(4分)
(3)分析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体得到初步遏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答:退耕还林,增加地面植被。
(4)有人发出警告:“一旦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没有了,北京和天津也就没有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2分)
答:如果内蒙古东部草原变成荒漠,频繁的强沙尘暴就会不断侵袭北京、天津,使北京、天津荒漠化。(答案合理即可)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大洋洲面积、人口第二大国。国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约77%。该国多分布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礁(造礁珊瑚对环境要求严格,只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
材料二 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落后。近年,中国斥资近40亿美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立巨大的工业园区,以促进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的发展,加强两国合作。
材料三 巴布亚新几内亚示意图。
(1)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应为澳大利亚。(2分)
(2)推测巴布亚新几内亚珊瑚礁分布区的海水温度特征是海水温度高,海水深度特征是海水深度较浅。依托珊瑚礁,该国可重点发展旅游业(种植业、加工业、采矿业、旅游业)。(6分)
(3)巴布亚新几内亚森林覆盖率约77%,森林类型最可能为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陈述你的判断理由: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应为热带雨林气候。(4分)
(4)近年,当地工业园区发展了大规模家具制造厂,其优势条件分析如下: 森林资源丰富,家具制造的原料充足;大洋洲人口第二大国,多廉价劳动力;中国积极援建、投资,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6分)单元评价检测(三)(第三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读某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区域比重图,完成1~3题。
1.水资源总量最多的是 ( )
A.北方区 B.南方区
C.西北区 D.西南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较差的是 ( )
A.北方区 B.南方区
C.西北区 D.西南区
3.缓解上述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
A.北粮南运 B.退耕还林
C.修建水库 D.南水北调
  柴达木盆地广袤的戈壁荒漠上,一排排光伏组件闪烁着光泽,绵延几十千米,蔚为壮观。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4~6题。
4.太阳能属于 ( )
A.可再生的气候资源
B.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C.非可再生的气候资源
D.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
5.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 )
A.东部地区     B.人口稠密地区
C.西部地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柴达木盆地建设光伏电站,得益于当地 ( )
A.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
B.纬度低、热量充足、光照强
C.工业发达,电力需求量大
D.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7.右图中各地段较为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
A.①村落 ②林地 ③耕地
B.①耕地 ②村落 ③林地
C.①林地 ②果园 ③耕地
D.①林地 ②耕地 ③果园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不断自然生成的热量转化而成的能源。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等是中国和冰岛两国的重要合作领域。读图完成8~11题。
8.地热资源 ( )
A.分布均衡 B.污染大 C.可再生 D.受天气影响大
9.地热资源多集中分布于 ( )
A.板块的交界地带 B.海洋裂谷分布带
C.板块的内部 D.陆地高大山脉分布带
10.冰岛地热能源比重大,中国以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为主。推进中国和冰岛能源合作可以 ( )
①优化中国能源结构  ②加快全球海平面上升 
③形成优势互补局面  ④促进中国绿色转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中冰两国地热能源合作,中国未来能源发展方向是 ( )
A.扎实推进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B.全方位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C.持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D.大力推进本国能源科技创新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养殖。如图为全国海洋牧场示范区各海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中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是 ( )
A.地形多样
B.草原广大
C.陆疆较长
D.海域辽阔
13.建设海洋牧场有利于 ( )
①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②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③扩大我国海洋国土
④丰富海洋物种种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中国沿海省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完成14、15题。
14.由图可知,我国沿海省区 ( )
A.耕地资源北多南少        
B.水资源北多南少
C.北部省区水土资源配合协调        
D.南部省区水土资源配合协调
15.针对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特征,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 )
A.北水南调        B.北方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C.西气东输        D.南水北调
  读我国某地区地形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完成16、17题。
我国某地区地形类型比例
地形类型 占土地面积比例 海拔/米 粮食作物
平原 20% <200 水稻
丘陵 60% 200~500 水稻、冬小麦
中、低山 15% 500~3 000 春小麦、马铃薯
高山 5% >3 000 —
16.该地区最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
A.平原 B.丘陵 C.中、低山 D.高山
17.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沙漠化 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
18.2023年中国水周宣传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漫画为此次宣传主题治理内容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共46分)
19.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万亩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1965 19 50 420 38 10 1.025
1977 10 65 350 42 35 0.975
1997 34 40 500 30 7 1.525
(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1965年到1977年该地森林覆盖率下降了 %,耕地面积增加了 万亩,与之相伴的环境变化有气温年较差增大、 、 等。(8分)
(2)从1965年到1977年,该地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2分)
A.退耕还牧 B.毁林开荒 C.人口增长 D.生产落后
(3)1977年到1997年,该地采取了 (措施),使农业生产出现了良性循环。(2分)
(4)此资料揭示的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年12月30日公布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与2014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净减少37 880平方千米、33 352平方千米,年均减少分别为7 576平方千米、6 670平方千米。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四个监测期保持了“双缩减”。据介绍,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这些地区的退化土地为荒漠化土地。
监测表明,我国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所有调查省份,指荒漠化18个省,沙化30个省,下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面积持续“双缩减”,程度持续“双减轻”,沙漠、沙地植被盖度和固碳能力持续“双提高”,沙区生态状况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态势,荒漠生态系统呈现“功能增强、稳中向好”态势。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强沙尘暴多出现在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中 、 和 三个省区沙尘暴最为频繁。(6分)
(2)材料一中提到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这里的气候变异主要指的是 ,人为活动主要指 。(4分)
(3)分析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体得到初步遏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4)有人发出警告:“一旦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没有了,北京和天津也就没有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2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大洋洲面积、人口第二大国。国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约77%。该国多分布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礁(造礁珊瑚对环境要求严格,只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
材料二 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落后。近年,中国斥资近40亿美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立巨大的工业园区,以促进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的发展,加强两国合作。
材料三 巴布亚新几内亚示意图。
(1)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应为 。(2分)
(2)推测巴布亚新几内亚珊瑚礁分布区的海水温度特征是 ,海水深度特征是 。依托珊瑚礁,该国可重点发展 (种植业、加工业、采矿业、旅游业)。(6分)
(3)巴布亚新几内亚森林覆盖率约77%,森林类型最可能为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陈述你的判断理由: 。(4分)
(4)近年,当地工业园区发展了大规模家具制造厂,其优势条件分析如下: 森林资源丰富,家具制造的 充足;大洋洲人口第二大国,多 ;中国积极援建、投资,提供 。(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