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一、民俗与环境
1.饮食文化
(1)成因:不同地区的 、 导致 生产的地区差异, 文化受其影响。
(2)我国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
成因:与风俗习惯、烹饪方法分不开,受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特色、饮食习惯影响。
2.民居艺术:水乡周庄、湘西 、黄土高原 、藏族牦牛毛织的 。
3.民族服饰: 、景颇族 。
二、旅游与文化
1.分类: 旅游资源和 旅游资源。
2.世界遗产
(1)主要包括: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利用和保护: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中国省级行政区略图
【读图·填图】
1.说出中国临海①②③④的名称,并描画大陆海岸线;标注长江、黄河的名称,并描画其干流轮廓。
【探究·思考】
2.分析我国八大菜系所属地区均位于沿海、沿 省份。原因是这些地区历史上物产 ,经济 ,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较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 文化。
3.把下列代表我国世界遗产的字母填到图中相应的省级行政单位内。
a峨眉山—乐山大佛 b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c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d敦煌莫高窟
e大足石刻 f大熊猫栖息地
g开平碉楼与村落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饮食文化异彩纷呈。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读中国八大菜系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八大菜系所属地区的分布规律最准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B.沿海或沿河分布
C.主要分布在经济最发达的省区
D.都分布在东部地区
2.川菜取材广泛,调味多样,以善用麻辣著称,与其相关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 )
A.盆地地形,气候潮湿
B.山地地形,气候干旱
C.盆地地形,气候寒冷
D.高原地形,气候潮湿
被世人称为“天堂的阶梯”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2013年6月22日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地。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梯田是人类成功改造自然条件的产物,其改造的主要是 (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4.哈尼梯田入遗成功,有利于 ( )
A.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B.云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减轻云南旅游的环境压力
D.减少对当地人生产、生活的影响
刺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此完成5、6题。
5.据作品可推测,该地 ( )
①位于华北平原 ②降水多,屋顶坡度大
③船行速度快 ④房屋临水而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在当地能品尝到的美食为 ( )
二、综合题
7.京杭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20世纪初大运河出现断流。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存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河道断流、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2022年4月28日,历经14天集中补水,京杭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京杭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长江、 、 和海河五大水系。
(2)京杭运河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第 级阶梯,其流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地势 ,水流 ,适合航运。历史上是沟通我国 (南北/东西)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各地的人员和物资聚集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漕运文化。当时从苏州进京的漕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是 (小麦/稻米),判断理由是 。
(3)作为京杭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古城,苏州的特色旅游文化是 。(单项选择)
A.椰林沙滩 B.冰雪文化
C.水乡园林 D.少数民族风情
(4)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时代又赋予运河以新的功能,具体有 。(双项选择)
A.生态廊道 B.输水通道
C.工业生产 D.围湖造田
(5)京杭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习主席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从保护与开发角度,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一点即可)
(6)保护和合理开发大运河遗产,应 。(单项选择)
A.减少居民、城镇用水以充分保障运河水量
B.全面清理河岸,建一百千米宽滨河绿化带
C.大力拓宽河道,重点恢复大运河航运功能
D.统筹规划,兼顾运河文化传承与生态修复
【诱思探究】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据上图可知,甲地所在地形区是 高原,乙地为 平原。
(2)甲、乙两地纬度大致相同,但气候差异显著。简述两地的气温特点,并分析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3)甲地主要少数民族是 ,其传统民族服饰是 ,说一说该服饰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4)下图是乙地的景观图,该地民居屋顶坡度 ,墙体高,与当地 有关。
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一、民俗与环境
1.饮食文化
(1)成因: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导致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饮食文化受其影响。
(2)我国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
成因:与风俗习惯、烹饪方法分不开,受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特色、饮食习惯影响。
2.民居艺术:水乡周庄、湘西吊脚楼、黄土高原窑洞、藏族牦牛毛织的帐篷。
3.民族服饰:藏袍、景颇族竹筒裙。
二、旅游与文化
1.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世界遗产
(1)主要包括: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利用和保护: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中国省级行政区略图
【读图·填图】
1.说出中国临海①②③④的名称,并描画大陆海岸线;标注长江、黄河的名称,并描画其干流轮廓。
答: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描图、标注略。
【探究·思考】
2.分析我国八大菜系所属地区均位于沿海、沿江省份。原因是这些地区历史上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较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
3.把下列代表我国世界遗产的字母填到图中相应的省级行政单位内。
a峨眉山—乐山大佛 b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c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d敦煌莫高窟
e大足石刻 f大熊猫栖息地
g开平碉楼与村落
答:a、f位于四川省,b位于湖南省,c位于西藏自治区,d位于甘肃省,e位于重庆市,g位于广东省。填图略。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饮食文化异彩纷呈。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读中国八大菜系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八大菜系所属地区的分布规律最准确的是(B)
A.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B.沿海或沿河分布
C.主要分布在经济最发达的省区
D.都分布在东部地区
2.川菜取材广泛,调味多样,以善用麻辣著称,与其相关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A)
A.盆地地形,气候潮湿
B.山地地形,气候干旱
C.盆地地形,气候寒冷
D.高原地形,气候潮湿
被世人称为“天堂的阶梯”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2013年6月22日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地。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梯田是人类成功改造自然条件的产物,其改造的主要是 (C)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4.哈尼梯田入遗成功,有利于 (A)
A.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B.云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减轻云南旅游的环境压力
D.减少对当地人生产、生活的影响
刺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此完成5、6题。
5.据作品可推测,该地 (D)
①位于华北平原 ②降水多,屋顶坡度大
③船行速度快 ④房屋临水而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在当地能品尝到的美食为 (C)
二、综合题
7.京杭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20世纪初大运河出现断流。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存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河道断流、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2022年4月28日,历经14天集中补水,京杭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京杭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长江、黄河、淮河 (前后可以互换) 和海河五大水系。
(2)京杭运河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第三级阶梯,其流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地势平坦,水流平缓,适合航运。历史上是沟通我国南北(南北/东西)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各地的人员和物资聚集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漕运文化。当时从苏州进京的漕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是稻米(小麦/稻米),判断理由是苏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重要的水稻产区(合理即可) 。
(3)作为京杭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古城,苏州的特色旅游文化是C。(单项选择)
A.椰林沙滩 B.冰雪文化
C.水乡园林 D.少数民族风情
(4)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时代又赋予运河以新的功能,具体有AB。(双项选择)
A.生态廊道 B.输水通道
C.工业生产 D.围湖造田
(5)京杭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习主席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从保护与开发角度,提出你的具体建议。保护:明确各个区域的责任和目标,做好由上而下的水质监管工作,做好区域间的融合治理; 开发: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积极推动运河旅游产业,让人们与运河展开对话,唤醒文化记忆,坚定文化自信。(合理即可)(一点即可)
(6)保护和合理开发大运河遗产,应D。(单项选择)
A.减少居民、城镇用水以充分保障运河水量
B.全面清理河岸,建一百千米宽滨河绿化带
C.大力拓宽河道,重点恢复大运河航运功能
D.统筹规划,兼顾运河文化传承与生态修复
【诱思探究】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据上图可知,甲地所在地形区是青藏高原,乙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2)甲、乙两地纬度大致相同,但气候差异显著。简述两地的气温特点,并分析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甲地气温特点:冬季寒冷,夏季凉爽;乙地气温特点: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成因:甲地海拔高,气温低。
(3)甲地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其传统民族服饰是藏袍,说一说该服饰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答:昼夜温差大。
(4)下图是乙地的景观图,该地民居屋顶坡度大(呈“人”字形),墙体高,与当地降水多有关。
单元评价检测阶段素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