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2.1 地球和地球仪 2课时 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习任务单】2.1 地球和地球仪 2课时 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28 13:53:47

文档简介

2.1 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通过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综合思维)
2.通过学习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描述该点的半球位置。(综合思维)
重点
掌握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难点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和半球位置。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纬线和纬度
1.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____________,它是最大的____________。同它平行的线,叫____________。
2.纬线有____________,呈____________方向。
3.纬度从赤道开始量算,赤道是____________,向南、向北各至____________。赤道以北称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___”表示;赤道以南称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___”表示。
4.填出几条重要纬线的纬度。
北回归线——____________;
南回归线——____________;
北极圈——____________;
南极圈——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经线和经度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____________。经线有____________条,呈____________方向。
2.____________又称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本初子午线向西至180°经线称为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___”表示;本初子午线向东至180°经线称为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___”表示。
3.人们习惯上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条经线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____________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知识点三:经纬网
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交织,形成____________。
2.任何一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地球仪上都能找到对应的____________地点。
·知识拓展·
沿着同一纬线或同一经线朝一个方向前进,最后能否回到原点
沿着纬线朝一个方向前进,最后能回到原点,因为纬线呈一个圆圈。沿着经线朝一个方向前进,不能回到原点,因为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一旦到达极点,前进的方向和所在的经线就会发生变化。北极所有方向都是南,南极所有方向都是北。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
1.赤道 纬线圈 纬线
2.无数条 东西
3.0° 90° 北纬 N 南纬 S
4.23.5° N 23.5° S 66.5° N 66.5° S
知识点二
1.经线 无数 南北
2.0°经线 西经 W 东经 E
3. 20° W 160° E 赤道
知识点三
1.经纬网
2.经度值 纬度值 唯一
【合作探究】
1.比一比。通过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学习,归纳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比较项 经线 纬线
形状特征
长度变化
指示方向
排列方向
度数范围
度数起点线
度数的分布 规律
相同度数的 区分
半球的界线
2.找一找:根据大型电影院座位分布绘制座位图,找出你所买的电影票的座位——第5排7号座。这种确定位置的方式对你有什么启示
  
3.画一画,给地球也划分“座位”。
(1)先画“横排”线,即图中的赤道和与赤道平行圆圈,这就是纬线,赤道是最大的圆圈。
(2)给“横排”线命名“排号”,赤道是0°,往上是北纬,往下是南纬,度数自赤道0°向南北两极递增至90°。
(3)再画“竖列”线,即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4)给“竖列”命名,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原址),向西至180°经线称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向东至180°经线称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
(5)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形成经纬网。在经纬网图中,一般“横纬竖经”,即横线代表纬线,竖线代表经线,地球上任意一点都是经线和纬线的交点,都可根据经纬度确定位置。
参考答案
1.半圆 圆圈 都相等 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排列 南北排列 0°~180° 0°~90°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赤道,即0°纬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以西为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 0°纬线以南为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以北为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 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南纬用“S”表示,北纬用“N”表示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 W和160° E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
2.能快速、准确地确定位置,并且位置唯一。(开放性问题)2.1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素养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对地球形状的学习,用相关的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综合思维)
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理实践力)
重点
地球的形状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难点
制作简易地球仪。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形状:____________。
3.地球大小: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____,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__,地球表面积约____________。
4.科学家经过精密的测量,发现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约长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制作出了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____________。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城镇等地理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转动地球仪,地球仪围绕旋转的轴被称为____________,它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上端的交点代表____________,是地球上的最____________点;下端的交点代表____________,是地球上的最____________点。
·知识拓展·
地球与地球仪
科学家经过长期精密测量,发现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因此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将地球按比例缩小制作地球仪,这点差别相对于庞大的地球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
1.天圆地方说(“盖天说”) 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推测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实例证明 人造卫星拍摄图片
2.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3.6 371千米 4万千米 5.1亿平方千米
4.40米
知识点二
1.地球仪
2.颜色 符号 文字 分布 形状 名称
3.地轴 北极 北 南极 南
【合作探究】
1.问题呈现。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呢 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能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2)想一想,你还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找到一些例子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吗
2.演示月食过程,观察地球的阴影(影子)。
材料:1面小圆镜,1只手电筒,1个半径比小圆镜大的圆球。
过程:在暗室中,将代表月球的小圆镜挂在墙上。关上电灯,打开手电筒,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从镜面反射出来的亮光代表月光,圆球代表地球。让“地球”在“太阳光”和“月球”之间缓缓移过,制造一次“月食”。
通过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3.身临其境。
用你学校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 371千米 约相当于____________个篮球连在一起(一个篮球的半径约12.7 厘米)
最大周长4万千米 约相当于____________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4.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参照课本“实践”的步骤要求和图E“制作简易地球仪”,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
参考答案
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天圆地方)到推测(依据太阳和月球的形状)再到证明(麦哲伦环球航行)和亲眼所见(卫星拍摄的照片和航天器上亲眼所见)的漫长探索过程。
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
(2)登高望远、月偏食等。
2.地球是一个球体。
3.5 000万 10万
4.①老师要做必要的指导,特别要注意作为地轴的铁丝倾斜的角度。
②不能当手工制作课上,制作地球仪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并初步认识赤道、两极等重要的线和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