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自主推荐篇目。这首诗是苏轼在其爱妻王弗去世十年之际,于梦中思念亡妻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本单元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材料之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不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更是苏轼文学创作中的瑰宝。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苏轼深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理解其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只有对学生全面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中二年级语文选修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然而,对于诗词中深层次的意境和艺术手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读懂文本;诵读指导,读出自己的理解。
2.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人情感内容的多个层面;把握诗歌的结构,情感的节奏。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诗歌中蕴含的语言美、表达美、情感美。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丰富对苏轼形象的理解,谈谈学习本词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重点:
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深沉的爱与思念之情。
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把握诗词的结构和意境。
2. 教学难点:
自主赏析词作者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如记梦、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
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五、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通过多次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2.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意境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共同探讨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4.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诗词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导入新课
以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为例,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豪放和阔达,然后从学生熟悉的领域出发,引导学生探究他内心深处的“柔情似水”,感受他的“十年生死”之梦,从而引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
2. 了解作者与背景
展示苏轼的画像及生平简介,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苏轼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时代意义。
指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在梦见亡妻王弗后所作,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
3. 整体感知
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跟读、自由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引导学生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明确诗词分为梦前、梦中、梦后三个部分。
4. 品读诗歌
赏析“梦前”诗句:
引导学生理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所表达的深挚情感。
分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所传达的凄凉与无奈。
引导学生体会“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所蕴含的沧桑与悲凉。
赏析“梦中”诗句:
分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所描绘的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场景。
引导学生体会“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所表达的深情与无奈。
赏析“梦后”诗句:
分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所营造的悲凉氛围。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梦醒后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
5. 艺术手法探讨
记梦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记梦手法在诗词中的运用,分析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虚实结合:分析诗词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如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引导学生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仗工整: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对仗句式,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感受其韵律美和形式美。
6. 课堂互动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词中的意境和艺术手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诗词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和特点。
鼓励学生比较分析苏轼与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探讨其异同。
引导学生研究宋代诗词的审美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8. 作业布置
背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并默写。
撰写一篇关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诗词鉴赏文章,不少于600字。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上片:梦前之境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下片:梦后之感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艺术手法:
记梦
虚实结合
对仗工整
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清晰地展示诗词的结构和内容,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词。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诵读感悟、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和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理解诗词意境和艺术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的说课设计,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