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热练12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移动(选择题)(学生版+教师版+课件)(共3份打包)202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微专题热练12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移动(选择题)(学生版+教师版+课件)(共3份打包)202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29 03:11:19

文档简介

微专题热练12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移动(选择题)
1. (2024·苏州)NiO-In2O3可协同催化CO2的氢化,体系中涉及以下两个反应:
反应1.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3 kJ/mol
反应2. 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
将一定比例的CO2、H2以一定流速通过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CO2的转化率、CH3OH或CO的选择性[×100%]与催化剂中NiO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反应2H2(g)+CO(g)===CH3OH(g)的ΔH=+90.5 kJ/mol
B. 曲线Y表示CO2的转化率随催化剂中NiO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C. 其他条件不变,催化剂中NiO的质量分数为1% 时,CH3OH的产率最高
D. 其他条件不变,NiO的质量分数从25% 增加到50%,CH3OH的平衡选择性降低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1-反应2得2H2(g)+CO(g)===CH3OH(g),故该反应的ΔH=ΔH1-ΔH2=-90.5 kJ/mol,A错误;由图看出,CH3OH与CO选择性之和为100%,故曲线X表示CO选择性,曲线Y表示CO2转化率,B正确;当NiO质量分数为1%时,CH3OH选择性最高,但CO2的转化率不是最高,即CH3OH的产率不是最高,C错误;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CH3OH的平衡选择性不变,D错误。
2. (2024·苏州二调)CH4与CO2重整生成H2和CO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CH4(g)+CO2(g)===2H2(g)+2CO(g) ΔH=+247.1 kJ/mol
H2(g)+CO2(g)===H2O(g)+CO(g) ΔH=+41.2 kJ/mol
在恒压、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比n(CH4)∶n(CO2)=1∶1条件下,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 曲线A表示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B. 工业上为提高H2和CO的产率,需要研发低温下的高效催化剂
C. 高于900 K时,随着温度升高,平衡体系中逐渐减小
D. 恒压、800 K、=1条件下,反应至CH4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延长反应时间,CH4转化率能达到Y点的值
【解析】 起始物质的量比n(CH4)∶n(CO2)=1∶1时,若只发生第一个反应,则CO2与CH4的转化率相等,但由于在两个反应中都消耗CO2,故CO2的转化率要大于CH4的转化率,曲线A表示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A错误;由图可知,低温下,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较低,即使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也不能提高H2和CO的产率,B错误;由于反应2的发生,使得体系中n(CO)>n(H2),由图可知,温度高于900 K时,CH4的平衡转化率趋近CO2的平衡转化率,说明第2个反应比第1个反应进行程度有所减小,即H2的产量与CO的产量越来越接近,故平衡体系中逐渐减小,C正确;延长反应时间,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故CH4的转化率最多增大到曲线B上的点,不可能达到Y点的值,D错误。
3. (2024·宿迁一模)已知CO2催化加氢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 CO2(g)+3H2(g)CH3OH(g)+H2O(g) ΔH1 ΔS1<0
反应Ⅱ. CO2(g)+H2(g)CO(g)+H2O(g) ΔH2>0 ΔS2
在恒温恒压反应器中通入1 mol CO2、3 mol H2气体,CO2平衡转化率及CH3OH平衡产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H3OH产率=×100%;CH3OH选择性=×1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ΔH1<0,ΔS2>0
B. CH3OH平衡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525 K后,升高温度对反应Ⅰ的影响大于对反应Ⅱ的影响
D. 525 K时,增大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CO2平衡转化率达到b点的值
【解析】 350~500 K时,随温度升高,CO2平衡转化率减小,而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使CO2平衡转化率有增大的趋势,故反应Ⅰ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移,使CO2平衡转化率有减小的趋势,故ΔH1<0,反应Ⅱ的 ΔH2>0 ,反应能自发进行,则ΔS2>0,A正确;随温度升高,CH3OH平衡产率减小,故CH3OH的平衡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正确;525 K后,随温度升高,CH3OH平衡产率依旧减小,但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此时以反应Ⅱ为主,即525 K后,升高温度对反应Ⅱ的影响大于对反应Ⅰ的影响,C错误;525 K时,若增大的值,可增大CO2平衡转化率,若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增大的值或增大压强,CO2平衡转化率均可以达到b点的值,D正确。
4. (2024·姜堰中学)CH4-CO2重整反应能够有效去除大气中的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知,重整反应:CH4(g)+CO2(g)===2CO(g)+2H2(g) ΔH>0
积碳反应Ⅰ:2CO(g)===CO2(g)+C(s) ΔH1<0
积碳反应Ⅱ:CH4(g)===C(s)+2H2(g) ΔH2>0
在恒压、起始投料比=1条件下,体系中含碳组分平衡时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曲线B表示平衡时CO2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
B. 减小起始投料比,有利于去除CO2
C. 积碳会导致催化剂失活,降低CH4的平衡转化率
D. 高于600 ℃时,升高温度有利于减少积碳的量并去除CO2气体
【解析】 升高温度,CH4参与的重整反应与积碳反应Ⅱ均为吸热反应,平衡均正向移动,故平衡时CH4物质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积碳反应Ⅰ生成CO2,积碳反应Ⅱ消耗CH4,所以平衡时CH4物质的量小于CO2,故曲线B表示CH4,曲线A表示CO2,曲线D表示CO,则曲线C表示碳,A错误;减小起始投料比,CO2平衡转化率降低,不利于去除CO2,B错误;催化剂失活会导致反应速率降低,但不会影响平衡转化率,C错误;根据曲线D,高于600 ℃时,温度升高,CO增大幅度变大,说明反应以重整反应为主,消耗CO2,生成H2,而增多的H2会使积碳反应Ⅱ逆向移动,导致积碳的量减少,D正确。
5. (2024·南京二模)利用管状透氧膜反应器实现乙醇-水重整制氢,具有无需额外热源、氧气可协助消除积碳等优点。其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 C2H5OH(g)+H2O(g)===2CO(g)+4H2(g) ΔH1=+256 kJ/mol
反应Ⅱ. 2C2H5OH(g)+3O2(g)===4CO2(g)+6H2(g) ΔH2=-1 107 kJ/mol
反应Ⅲ. CO(g)+H2O(g)===CO2(g)+H2(g) ΔH3=-41 kJ/mol
反应Ⅳ.2H2(g)+O2(g)===2H2O(g)ΔH4
一定温度下, 将一定比例的C2H5OH、H2O、Ar气体通过装有催化剂的管状透氧膜反应器。经计算机仿真模拟,控制n投料(C2H5OH)=1 mol,平衡时氢醇比随水醇比、膜管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仅考虑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ΔH4=(2ΔH1-ΔH2+4ΔH3)
B. 水醇比为0时,膜管长度超过10 cm后氢醇比下降的原因可能为O2氧化H2
C. 水醇比为1、膜管长度为2 cm,若C2H5OH、O2转化率为100%且=9,则管状透氧膜透过0.1 mol氧气
D. 实际生产中,水醇比越大、膜管长度越短,氢气的产率越高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Ⅳ=(反应Ⅱ-2×反应Ⅰ-4×反应Ⅲ)×,则ΔH4=(ΔH2-2ΔH1-4ΔH3),A错误;水醇比为0时,发生反应Ⅱ,管状透氧膜长度越长,与氧气接触越多,O2 将H2氧化而导致氢醇比下降,B正确;因投入的C2H5OH为1 mol,水醇比为1,则投入的H2O也为1 mol,由图可知平衡时氢醇比=3.6,则平衡时H2为3.6 mol,根据H元素守恒,反应前投入1 mol C2H5OH和1 mol H2O中,n总(H)=8 mol,平衡时n(H2O)= mol=0.4 mol,=9,根据n总(C)=2 mol可知生成1.8 mol CO和0.2 mol CO2,根据O元素守恒可知,平衡时,体系中n总(O)=(1.8+0.2×2+0.4)mol=2.6 mol,投入的n(O)=2 mol,故管状透氧膜透过氧气的物质的量==0.3 mol,C错误;实际生产中,水醇比越大,氢气产率越高,水醇比为0时,管长度在10 cm左右时氢气产率最高,小于10 cm或大于10 cm时氢气产率较低,D错误。
6. (2024·无锡)用CO2和H2可以合成甲醇。其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 Ⅰ. CO2(g)+3H2(g)CH3OH(g)+H2O(g) ΔH1=-58 kJ/mol
反应Ⅱ. CO2(g)+H2(g)CO(g)+H2O(g) ΔH2=+41 kJ/mol
在恒容密闭容器内,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测得平衡时CO2转化率,CO和CH3OH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选择性=×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270 ℃时主要发生反应Ⅱ
B. 230 ℃下缩小容器的容积,n(CO)不变
C. 250 ℃下达到平衡时,n(H2O)=0.12 mol
D. 其他条件不变,210 ℃比230 ℃平衡时生成的CH3OH多
【解析】 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故CO的选择性逐渐增大,CH3OH的选择性逐渐减小,故随着温度而曲线呈下降趋势的代表是CH3OH的选择性,CO的选择性和CH3OH的选择性之和是1,故图中最下方曲线代表CO的选择性,呈上升趋势的曲线代表CO2平衡转化率。270 ℃时,CH3OH的选择性更大,故主要发生反应Ⅰ,A错误;缩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CO2、H2物质的量减小,故反应Ⅱ平衡会逆向移动,n(CO)会减小,B错误;该温度下,CH3OH的选择性是75%,CO是25%,CO2平衡转化率是12%,故转化的CO2物质的量是0.12 mol,根据反应Ⅰ、Ⅱ系数可知,生成H2O是0.12 mol,C正确;210 ℃和230 ℃相比CH3OH的选择性相差不大,但是230 ℃时CO2的平衡转化率要明显大于210 ℃时,故230 ℃时转化生成的CH3OH更多,D错误。
7. (2024·南通一调)CO2-CH4催化重整可获得合成气(CO、H2)。重整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① CH4(g)+CO2(g)===2CO(g)+2H2(g)    ΔH=+247 kJ/mol
反应② CO2(g)+H2(g)===CO(g)+H2O(g) ΔH=+41 kJ/mol
反应③ CH4(g)===C(s)+2H2(g) ΔH=+75 kJ/mol
反应④ 2CO(g)===CO2(g)+C(s) ΔH=-172 kJ/mol
研究发现在密闭容器中p=101 kPa下,n始(CO2)=n始(CH4)=0.5 mol,平衡时各含碳物种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图中a表示CH4
B. C(s)+H2O(g)===CO(g)+H2(g)的 ΔH=-131 kJ/mol
C. 其他条件不变,在500~1 000 ℃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n(H2O)不断增大
D. 当n始(CO2)+n始(CH4)=1 mol,其他条件不变时,提高的值,能减少平衡时积碳量
【解析】 CH4只参与反应①③,反应①③均是吸热反应,故随着温度升高,平衡时CH4的物质的量减小,故图中a不可能表示CH4,a表示CO,A错误;由盖斯定律知,①-②-③可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故ΔH=(247-41-75)kJ/mol=+131 kJ/mol,B错误;其他条件不变,在500~1 000 ℃范围,n(O)=2n始(CO2)=1 mol,由图可知,在1 000 ℃时,n(CO)≈1 mol,此时,氧元素几乎全部用于生成CO,则H元素应该几乎全部用于生成H2,故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 n(H2O)不断减小,C错误;当n始(CO2)+n始(CH4)=1 mol,其他条件不变时,提高的值,促进反应③④向左进行,能减少平衡时积碳量,D正确。
8. (2024·南京、盐城一模)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H2。其主要反应为
①C2H5OH(g)+3H2O(g)===2CO2(g)+6H2(g)   ΔH=+173.3 kJ/mol
②CO2(g)+H2(g)===CO(g)+H2O(g)      ΔH=+41.2 kJ/mol
③CO2(g)+4H2(g)===CH4(g)+2H2O(g)      ΔH=-164.7 kJ/mol
在密闭容器中,1.01×105 Pa、起始=1∶3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CO2、CO、CH4、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一定温度下,增大可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
B. 反应CO(g)+3H2(g)===CH4(g)+H2O(g)的ΔH=-123.5 kJ/mol
C. 研发高效催化剂可提高H2的平衡产率
D. 控制反应的最佳温度约为800 ℃
【解析】 一定温度下,增大,可提高H2O的平衡转化率,乙醇的平衡转化率降低,A错误;由盖斯定律知,③-②可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则反应的ΔH=-205.9 kJ/mol,B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无影响,C错误;由图可知,在800 ℃附近,H2的体积分数最高,则反应的最佳温度为800 ℃,D正确。
9. (2024·无锡期终)乙醇-CO2催化重整可获得H2。使用Ni基催化剂,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C2H5OH(g)+CO2(g)===3H2(g)+3CO(g)ΔH1=+296.7 kJ/mol
(Ⅱ) C2H5OH(g)===CH4(g)+H2(g)+CO(g)ΔH2=+49.7 kJ/mol
(Ⅲ) CH4(g)===C(s)+2H2(g)ΔH3=+75 kJ/mol
(Ⅳ) C(s)+CO2(g)===2CO(g)ΔH4=+171 kJ/mol
在1.0×105 Pa,n始(C2H5OH)∶n始(CO2)=1∶1.2时,仅考虑上述反应,C2H5OH的转化率、H2产率和比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700~900 ℃,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乙醇的转化率
B. 900~1 000 ℃,向体系补充CO2,可缩短达到平衡时间
C. 乙醇-CO2重整制氢的最佳温度条件为1 000 ℃
D. 500~600 ℃,选择高效催化剂或增大压强可提高H2平衡产率
【解析】 反应Ⅰ、Ⅱ的产物中n(H2)∶n(CO)均为1∶1,反应Ⅲ、Ⅳ相加可得CH4(g)+CO2(g)===2CO(g)+2H2(g),即产物中n(H2)∶n(CO)也等于1∶1,故曲线③表示比率随温度的变化,随温度升高,四个反应均正向进行,C2H5OH转化率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反应以Ⅲ、Ⅳ为主,即H2产率还能保持基本不变,C2H5OH转化率开始减小,故曲线①表示C2H5OH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②表示H2产率随温度的变化。700~900 ℃,升高温度,不利于提高乙醇的转化率,A错误;向体系中补充CO2,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加快反应速率,可缩短达到平衡时间,B正确;由图可知,当温度约为680 ℃时,C2H5OH的转化率最大,且升高温度,H2的产率基本不变,故乙醇-CO2重整制氢的最佳温度条件约为680 ℃,C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平衡产率无影响,Ⅰ、Ⅱ、Ⅲ均为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加压、平衡逆向移动,H2的产率降低,D错误。
10. (2024·南通二调)逆水煤气变换反应是一种CO2转化和利用的重要途径,发生的反应有
反应Ⅰ:H2(g)+CO2(g)===CO(g)+H2O(g) ΔH1=+41.1 kJ/mol
反应Ⅱ:4H2(g)+CO2(g)===CH4(g)+2H2O(g) ΔH2=-165.0 kJ/mol
反应Ⅲ:3H2(g)+CO(g)===CH4(g)+H2O(g) ΔH3
常压下,向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CO2和2 mol H2,达到平衡时H2和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ΔH3=+206.1 kJ/mol
B. 649 ℃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1
C. 其他条件不变,在250~9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n(H2O)不断增大
D. 800 ℃时,适当增大体系压强,n(CO)保持不变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Ⅲ=反应Ⅱ-反应Ⅰ,故ΔH3=ΔH2-ΔH1=[-165.0-(+41.1)] kJ/mol=-206.1 kJ/mol,A错误;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Ⅰ平衡右移,反应Ⅱ、Ⅲ平衡左移,故n(CO)逐渐升高、n(CH4)逐渐降低,则曲线c代表n(CO),曲线a、b代表n(CH4)和n(CO2),由图示曲线可知,n(H2)逐渐升高,而n(CO2)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对3个反应影响程度:Ⅲ>Ⅰ>Ⅱ,故n(CH4)降低的程度大于n(CO2)降低的程度,即曲线a表示n(CO2)、曲线b表示n(CH4);由图可知,649 ℃时n(CO)=n(CO2),此时n(H2)≈1.2 mol,n(CH4)≈0.1 mol,反应消耗的n(H2)=0.8 mol,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n(H2O)=0.6 mol,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1,B错误;在250~9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H2)先增大后减小,而n(CH4)一直减小,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n(H2O)不可能一直增大,C错误;在800 ℃时的平衡体系中几乎没有CH4,则体系中只进行反应Ⅰ,适当增大体系压强,反应Ⅰ平衡不移动,则n(CO)保持不变,D正确。(共26张PPT)
第一篇
微专题热练
微专题4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微专题热练12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移动(选择题)
1. (2024·苏州)NiO-In2O3可协同催化CO2的氢化,体系中涉及以下两个反应:
反应1.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3 kJ/mol
反应2. 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
A. 反应2H2(g)+CO(g)===CH3OH(g)的ΔH=
+90.5 kJ/mol
B. 曲线Y表示CO2的转化率随催化剂中NiO的
质量分数的变化
C. 其他条件不变,催化剂中NiO的质量分数为1% 时,CH3OH的产率最高
D. 其他条件不变,NiO的质量分数从25% 增加到50%,CH3OH的平衡选择性降低
B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1-反应2得2H2(g)+CO(g)===CH3OH(g),故该反应的ΔH=ΔH1-ΔH2=-90.5 kJ/mol,A错误;由图看出,CH3OH与CO选择性之和为100%,故曲线X表示CO选择性,曲线Y表示CO2转化率,B正确;当NiO质量分数为1%时,CH3OH选择性最高,但CO2的转化率不是最高,即CH3OH的产率不是最高,C错误;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CH3OH的平衡选择性不变,D错误。
2. (2024·苏州二调)CH4与CO2重整生成H2和CO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CH4(g)+CO2(g)===2H2(g)+2CO(g) ΔH=+247.1 kJ/mol
H2(g)+CO2(g)===H2O(g)+CO(g) ΔH=+41.2 kJ/mol
在恒压、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比n(CH4)∶n(CO2)=1∶1条件下,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A. 曲线A表示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B. 工业上为提高H2和CO的产率,需要研发低温下的高效催化剂
3. (2024·宿迁一模)已知CO2催化加氢的主要反应如下:
C
A. ΔH1<0,ΔS2>0
B. CH3OH平衡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525 K后,升高温度对反应Ⅰ的影响大于对反应Ⅱ的影响
4. (2024·姜堰中学)CH4-CO2重整反应能够有效去除大气中的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知,重整反应:CH4(g)+CO2(g)===2CO(g)+2H2(g) ΔH>0
积碳反应Ⅰ:2CO(g)===CO2(g)+C(s) ΔH1<0
积碳反应Ⅱ:CH4(g)===C(s)+2H2(g) ΔH2>0
A. 曲线B表示平衡时CO2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
C. 积碳会导致催化剂失活,降低CH4的平衡转化率
D. 高于600 ℃时,升高温度有利于减少积碳的量并去除CO2气体
D
5. (2024·南京二模)利用管状透氧膜反应器实现乙醇-水重整制氢,具有无需额外热源、氧气可协助消除积碳等优点。其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 C2H5OH(g)+H2O(g)===2CO(g)+4H2(g)
ΔH1=+256 kJ/mol
反应Ⅱ. 2C2H5OH(g)+3O2(g)===4CO2(g)+6H2(g)
ΔH2=-1 107 kJ/mol
反应Ⅲ. CO(g)+H2O(g)===CO2(g)+H2(g)
ΔH3=-41 kJ/mol
反应Ⅳ.2H2(g)+O2(g)===2H2O(g)
ΔH4
B. 水醇比为0时,膜管长度超过10 cm后氢醇比下降
的原因可能为O2氧化H2
D. 实际生产中,水醇比越大、膜管长度越短,氢气的产率越高
B
6. (2024·无锡)用CO2和H2可以合成甲醇。其主要反应如下:
A. 270 ℃时主要发生反应Ⅱ
B. 230 ℃下缩小容器的容积,n(CO)不变
C. 250 ℃下达到平衡时,n(H2O)=0.12 mol
D. 其他条件不变,210 ℃比230 ℃平衡时生
成的CH3OH多
C
【解析】 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故CO的选择性逐渐增大,CH3OH的选择性逐渐减小,故随着温度而曲线呈下降趋势的代表是CH3OH的选择性,CO的选择性和CH3OH的选择性之和是1,故图中最下方曲线代表CO的选择性,呈上升趋势的曲线代表CO2平衡转化率。270 ℃时,CH3OH的选择性更大,故主要发生反应Ⅰ,A错误;缩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CO2、H2物质的量减小,故反应Ⅱ平衡会逆向移动,n(CO)会减小,B错误;该温度下,CH3OH的选择性是75%,CO是25%,CO2平衡转化率是12%,故转化的CO2物质的量是0.12 mol,根据反应Ⅰ、Ⅱ系数可知,生成H2O是0.12 mol,C正确;210 ℃和230 ℃相比CH3OH的选择性相差不大,但是230 ℃时CO2的平衡转化率要明显大于210 ℃时,故230 ℃时转化生成的CH3OH更多,D错误。
7. (2024·南通一调)CO2-CH4催化重整可获得合成气(CO、H2)。重整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① CH4(g)+CO2(g)===2CO(g)+2H2(g)   
ΔH=+247 kJ/mol
反应② CO2(g)+H2(g)===CO(g)+H2O(g)
ΔH=+41 kJ/mol
反应③ CH4(g)===C(s)+2H2(g) ΔH=+75 kJ/mol
反应④ 2CO(g)===CO2(g)+C(s) ΔH=-172 kJ/mol
研究发现在密闭容器中p=101 kPa下,n始(CO2)=n始(CH4)=0.5 mol,平衡时各含碳物种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表示CH4
B. C(s)+H2O(g)===CO(g)+H2(g)的
ΔH=-131 kJ/mol
C. 其他条件不变,在500~1 000 ℃范围,
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n(H2O)不断增大
D
8. (2024·南京、盐城一模)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H2。其主要反应为
①C2H5OH(g)+3H2O(g)===2CO2(g)+6H2(g)   ΔH=+173.3 kJ/mol
②CO2(g)+H2(g)===CO(g)+H2O(g)      ΔH=+41.2 kJ/mol
③CO2(g)+4H2(g)===CH4(g)+2H2O(g)      ΔH=-164.7 kJ/mol
B. 反应CO(g)+3H2(g)===CH4(g)+H2O(g)的
ΔH=-123.5 kJ/mol
C. 研发高效催化剂可提高H2的平衡产率
D. 控制反应的最佳温度约为800 ℃
D
9. (2024·无锡期终)乙醇-CO2催化重整可获得H2。使用Ni基催化剂,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C2H5OH(g)+CO2(g)===3H2(g)+3CO(g) ΔH1=+296.7 kJ/mol
(Ⅱ) C2H5OH(g)===CH4(g)+H2(g)+CO(g) ΔH2=+49.7 kJ/mol
(Ⅲ) CH4(g)===C(s)+2H2(g)ΔH3=+75 kJ/mol
(Ⅳ) C(s)+CO2(g)===2CO(g)ΔH4=+171 kJ/mol
A. 700~900 ℃,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乙醇的转化率
B. 900~1 000 ℃,向体系补充CO2,可缩短达到平衡时间
C. 乙醇-CO2重整制氢的最佳温度条件为1 000 ℃
D. 500~600 ℃,选择高效催化剂或增大压强可提高H2平衡产率
B
10. (2024·南通二调)逆水煤气变换反应是一种CO2转化和利用的重要途径,发生的反应有
反应Ⅰ:H2(g)+CO2(g)===CO(g)+H2O(g)
ΔH1=+41.1 kJ/mol
反应Ⅱ:4H2(g)+CO2(g)===CH4(g)+2H2O(g)
ΔH2=-165.0 kJ/mol
反应Ⅲ:3H2(g)+CO(g)===CH4(g)+H2O(g)
ΔH3
常压下,向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CO2和2 mol H2,达到平衡时H2和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3=+206.1 kJ/mol
B. 649 ℃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1
C. 其他条件不变,在250~9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n(H2O)不断增大
D. 800 ℃时,适当增大体系压强,n(CO)保持不变
D
谢谢观赏微专题热练12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移动(选择题)
1. (2024·苏州)NiO-In2O3可协同催化CO2的氢化,体系中涉及以下两个反应:
反应1.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3 kJ/mol
反应2. 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
将一定比例的CO2、H2以一定流速通过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CO2的转化率、CH3OH或CO的选择性[×100%]与催化剂中NiO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2H2(g)+CO(g)===CH3OH(g)的ΔH=+90.5 kJ/mol
B. 曲线Y表示CO2的转化率随催化剂中NiO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C. 其他条件不变,催化剂中NiO的质量分数为1% 时,CH3OH的产率最高
D. 其他条件不变,NiO的质量分数从25% 增加到50%,CH3OH的平衡选择性降低
2. (2024·苏州二调)CH4与CO2重整生成H2和CO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CH4(g)+CO2(g)===2H2(g)+2CO(g) ΔH=+247.1 kJ/mol
H2(g)+CO2(g)===H2O(g)+CO(g) ΔH=+41.2 kJ/mol
在恒压、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比n(CH4)∶n(CO2)=1∶1条件下,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A表示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B. 工业上为提高H2和CO的产率,需要研发低温下的高效催化剂
C. 高于900 K时,随着温度升高,平衡体系中逐渐减小
D. 恒压、800 K、=1条件下,反应至CH4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延长反应时间,CH4转化率能达到Y点的值
3. (2024·宿迁一模)已知CO2催化加氢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 CO2(g)+3H2(g)CH3OH(g)+H2O(g) ΔH1 ΔS1<0
反应Ⅱ. CO2(g)+H2(g)CO(g)+H2O(g) ΔH2>0 ΔS2
在恒温恒压反应器中通入1 mol CO2、3 mol H2气体,CO2平衡转化率及CH3OH平衡产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H3OH产率=×100%;CH3OH选择性=×1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ΔH1<0,ΔS2>0
B. CH3OH平衡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525 K后,升高温度对反应Ⅰ的影响大于对反应Ⅱ的影响
D. 525 K时,增大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CO2平衡转化率达到b点的值
4. (2024·姜堰中学)CH4-CO2重整反应能够有效去除大气中的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知,重整反应:CH4(g)+CO2(g)===2CO(g)+2H2(g) ΔH>0
积碳反应Ⅰ:2CO(g)===CO2(g)+C(s) ΔH1<0
积碳反应Ⅱ:CH4(g)===C(s)+2H2(g) ΔH2>0
在恒压、起始投料比=1条件下,体系中含碳组分平衡时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B表示平衡时CO2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
B. 减小起始投料比,有利于去除CO2
C. 积碳会导致催化剂失活,降低CH4的平衡转化率
D. 高于600 ℃时,升高温度有利于减少积碳的量并去除CO2气体
5. (2024·南京二模)利用管状透氧膜反应器实现乙醇-水重整制氢,具有无需额外热源、氧气可协助消除积碳等优点。其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 C2H5OH(g)+H2O(g)===2CO(g)+4H2(g) ΔH1=+256 kJ/mol
反应Ⅱ. 2C2H5OH(g)+3O2(g)===4CO2(g)+6H2(g) ΔH2=-1 107 kJ/mol
反应Ⅲ. CO(g)+H2O(g)===CO2(g)+H2(g) ΔH3=-41 kJ/mol
反应Ⅳ.2H2(g)+O2(g)===2H2O(g)ΔH4
一定温度下, 将一定比例的C2H5OH、H2O、Ar气体通过装有催化剂的管状透氧膜反应器。经计算机仿真模拟,控制n投料(C2H5OH)=1 mol,平衡时氢醇比随水醇比、膜管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仅考虑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4=(2ΔH1-ΔH2+4ΔH3)
B. 水醇比为0时,膜管长度超过10 cm后氢醇比下降的原因可能为O2氧化H2
C. 水醇比为1、膜管长度为2 cm,若C2H5OH、O2转化率为100%且=9,则管状透氧膜透过0.1 mol氧气
D. 实际生产中,水醇比越大、膜管长度越短,氢气的产率越高
6. (2024·无锡)用CO2和H2可以合成甲醇。其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 Ⅰ. CO2(g)+3H2(g)CH3OH(g)+H2O(g) ΔH1=-58 kJ/mol
反应Ⅱ. CO2(g)+H2(g)CO(g)+H2O(g) ΔH2=+41 kJ/mol
在恒容密闭容器内,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测得平衡时CO2转化率,CO和CH3OH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选择性=×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70 ℃时主要发生反应Ⅱ
B. 230 ℃下缩小容器的容积,n(CO)不变
C. 250 ℃下达到平衡时,n(H2O)=0.12 mol
D. 其他条件不变,210 ℃比230 ℃平衡时生成的CH3OH多
7. (2024·南通一调)CO2-CH4催化重整可获得合成气(CO、H2)。重整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① CH4(g)+CO2(g)===2CO(g)+2H2(g)    ΔH=+247 kJ/mol
反应② CO2(g)+H2(g)===CO(g)+H2O(g) ΔH=+41 kJ/mol
反应③ CH4(g)===C(s)+2H2(g) ΔH=+75 kJ/mol
反应④ 2CO(g)===CO2(g)+C(s) ΔH=-172 kJ/mol
研究发现在密闭容器中p=101 kPa下,n始(CO2)=n始(CH4)=0.5 mol,平衡时各含碳物种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表示CH4
B. C(s)+H2O(g)===CO(g)+H2(g)的 ΔH=-131 kJ/mol
C. 其他条件不变,在500~1 000 ℃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n(H2O)不断增大
D. 当n始(CO2)+n始(CH4)=1 mol,其他条件不变时,提高的值,能减少平衡时积碳量
8. (2024·南京、盐城一模)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H2。其主要反应为
①C2H5OH(g)+3H2O(g)===2CO2(g)+6H2(g)   ΔH=+173.3 kJ/mol
②CO2(g)+H2(g)===CO(g)+H2O(g)      ΔH=+41.2 kJ/mol
③CO2(g)+4H2(g)===CH4(g)+2H2O(g)      ΔH=-164.7 kJ/mol
在密闭容器中,1.01×105 Pa、起始=1∶3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CO2、CO、CH4、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增大可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
B. 反应CO(g)+3H2(g)===CH4(g)+H2O(g)的ΔH=-123.5 kJ/mol
C. 研发高效催化剂可提高H2的平衡产率
D. 控制反应的最佳温度约为800 ℃
9. (2024·无锡期终)乙醇-CO2催化重整可获得H2。使用Ni基催化剂,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C2H5OH(g)+CO2(g)===3H2(g)+3CO(g)ΔH1=+296.7 kJ/mol
(Ⅱ) C2H5OH(g)===CH4(g)+H2(g)+CO(g)ΔH2=+49.7 kJ/mol
(Ⅲ) CH4(g)===C(s)+2H2(g)ΔH3=+75 kJ/mol
(Ⅳ) C(s)+CO2(g)===2CO(g)ΔH4=+171 kJ/mol
在1.0×105 Pa,n始(C2H5OH)∶n始(CO2)=1∶1.2时,仅考虑上述反应,C2H5OH的转化率、H2产率和比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700~900 ℃,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乙醇的转化率
B. 900~1 000 ℃,向体系补充CO2,可缩短达到平衡时间
C. 乙醇-CO2重整制氢的最佳温度条件为1 000 ℃
D. 500~600 ℃,选择高效催化剂或增大压强可提高H2平衡产率
10. (2024·南通二调)逆水煤气变换反应是一种CO2转化和利用的重要途径,发生的反应有
反应Ⅰ:H2(g)+CO2(g)===CO(g)+H2O(g) ΔH1=+41.1 kJ/mol
反应Ⅱ:4H2(g)+CO2(g)===CH4(g)+2H2O(g) ΔH2=-165.0 kJ/mol
反应Ⅲ:3H2(g)+CO(g)===CH4(g)+H2O(g) ΔH3
常压下,向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CO2和2 mol H2,达到平衡时H2和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3=+206.1 kJ/mol
B. 649 ℃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1
C. 其他条件不变,在250~9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n(H2O)不断增大
D. 800 ℃时,适当增大体系压强,n(CO)保持不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