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西北地区 学情评估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序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读西北地区略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山大致是我国2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B.②山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C.图中从A→B→C,降水量逐渐增多
D.西北地区的农业主要是灌溉农业
2.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条件
B.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油气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C.西北地区因降水少,气候干旱,全部属于内流区
D.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小
北京至乌鲁木齐的京新高速,全长2 768千米,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读京新高速公路示意图,完成3~5题。
3.京新高速公路比原行车路线( )
A.经过省区多 B.路线更弯曲
C.路线更短 D.穿越沙漠少
4.京新高速公路沿途有大面积沙漠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河湖稀少 C.植被稀疏 D.气候干旱
5.我国极力修建京新高速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连接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B.缩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距离,缓解就业压力
C.改善交通条件,保护东、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D.促进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降低能源运输成本
《丝路山水地图》描绘了从甘肃嘉峪关到中东麦加数千千米线路的主要城池和山川地貌,堪称“中世纪世界地图”。下图示意《丝路山水地图》中,描绘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部分。读图,完成6~7题。
6.吐鲁番区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 )
A.高寒 B.湿热 C.冷湿 D.干热
7.形成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河流因素 C.海陆位置 D.植被特点
新疆从“离海最远的地方”转变为“内陆海鲜”的生产地,研究团队将盐湖水改良为“人工海水”,实现全产业链现代化海产品养殖。下面为硝尔库勒盐湖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新疆( )
A.深居内陆,年降水量丰富
B.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小
C.年蒸发量大,湖水的盐度较高
D.高山冰雪融水量大,多外流河
9.新疆发展海鲜养殖,得益于(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引海水入疆工程
C.科学技术助力农业生产 D.海洋生物生长习性改变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中游流经河西走廊,灌溉了沿岸大量绿洲,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最后注入居延海(湖泊)。居延海曾经水面宽阔,水草丰茂,后来湖面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有关部门于2002年开始对黑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恢复了居延海部分水域。下图示意黑河位置。据此完成10~12题。
10.黑河的水文特征是( )
A.无结冰期 B.航运价值高
C.夏季出现汛期 D.流量季节变化小
11.居延海面积逐渐缩小并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沙漠地区,下渗量大
B.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C.中游灌区面积扩大,引水量增加
D.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量少
12.黑河的综合治理措施包括( )
①上游保护植被 ②中游修建水电站 ③灌区发展节水农业
④中游退耕还林还草 ⑤下游防洪防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在2024年7月26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巴丹吉林沙漠不仅有世界上最高的沙丘,还有140多个湖泊像蓝宝石洒落在沙漠中,并隐藏着从地下涌出的万千泉眼。据观测,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和巴丹吉林“沙漠千湖”遥感图,完成13~14题。
13.对河西走廊地区农业发展不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规模受灌溉水源的制约 B.纬度高,光热条件差
C.位置闭塞,交通落后 D.高寒的自然环境制约
14.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的成功,将利于( )
①“水沙共生”的独特环境 ②将沙漠改良成绿洲,放牧更多牛羊 ③采取措施遏制沙漠扩大,减少风沙源 ④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被誉为“工程奇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连通了新疆资源勘探开发的主要油气田,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区的公路,沙漠公路沿线有108座水井房为沙漠公路两侧的植被提供水源保障。读图,完成15~18题。
15.图示区域形成我国最大沙漠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势高峻 ②深居内陆
③距海遥远 ④山脉阻挡水汽进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沙漠公路养护的主要困难是防止( )
A.阳光暴晒 B.流沙掩埋 C.干旱少雨 D.冬季严寒
17.沙漠公路两侧培育植被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气候 B.防风固沙 C.饲养牲畜 D.指示方向
18.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建成( )
①缩短了轮南与喀什的来往距离 ②增加了塔中地区油气资源开发难度 ③促进了边疆稳定与民族团结 ④促进了新疆油气资源的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综合题(共46分)
19.某旅行社推出从锡林郭勒经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到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风情旅游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线路经过的地方,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________毫米以下,草原、荒漠广布。这里河流稀少,且多为________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2)锡林郭勒的植被主要是__________,这里散养着许多奶牛。一路向西,植被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________。在塔里木盆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沙漠。
(3)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的______上,人们利用河水和地下水发展了________农业,使这里成了粮棉瓜果之乡。在吐鲁番盆地,游客会看到“________”这种著名的灌溉引水工程。
(4)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通过____________工程把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__________的局面。
20.在新疆吐鲁番,茫茫的荒漠戈壁中呈现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村落和葡萄园。坎儿井成为雪山、葡萄和村落之间割不断的纽带。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18分)
葡萄最适合种植于中纬度地带,生长期内需阳光充足、气温20~25 ℃、环境干燥,这样利于葡萄储存糖分。
(1)吐鲁番被称为“葡萄之乡”,当地葡萄品质优。请将下列字母填入相应位置。
A.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B.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C.晴天多,光照充足 D.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E.昼夜温差大
(2)说出坎儿井采用暗渠引水的优势。
(3)据下图说出吐鲁番发展葡萄产业可采取的措施。
21.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草原上,一座座巨大的“风车”挥动着风机叶片,将风能转变成电能;荒漠中,一块块光伏板将聚集的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大部分输送至京津冀地区。
材料二:京津冀地区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众多,但目前所消耗的能源以煤炭为主,燃煤产生大量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碳等物质。
(1)内蒙古高原太阳能和风能均很丰富,请选择其中一种能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2)简述内蒙古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将电能输送至京津冀地区对内蒙古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3)简述电能输送至京津冀地区对输入地有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
一、1.D 点拨:从图中看出,①是大兴安岭,该山脉大致是我国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②是昆仑山,是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我国西北地区从A→B→C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农业主要是灌溉农业。
2.A 点拨: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条件;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油气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部分属于内流区;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3.C 4.D 5.A 点拨:读图可知,京新高速公路比原行车路线经过省区少,路线更短,路线更直,穿越沙漠多;读图可知,京新高速主要经过西北地区,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加上山脉的阻挡,受海洋的影响小,降水少,气候干旱,沙漠面积广大;京新高速公路从北京经内蒙古到达新疆乌鲁木齐,修建京新高速公路的主要目的是连接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6.D 7.C 8.C 9.C
10.C 11.C 12.B 点拨:第10题,由图文资料可知,黑河主要流经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冬季会有结冰期,故A错误。黑河流域内降水少,河流水量小,航运价值低,故B错误。黑河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夏季会出现汛期,故C正确。黑河流域内水量不稳定,流量季节变化大,故D错误。第11题,由图文资料可知,居延海的水源主要依靠黑河注入,近些年来,由于中游河西走廊的灌区面积扩大,引水量增加,导致注入居延海的水量减少,故C正确。下渗量大、蒸发加剧和降水少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B、D。
13.A 14.D 点拨:第13题,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依靠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水源不足,农业生产规模受到水源的制约。第14题,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说明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将沙漠改成绿洲,放牧更多牛羊。
15.D 16.B 17.B 18.D
二、19.(1)400;季节性
(2)草原;荒漠;塔克拉玛干
(3)绿洲;灌溉;坎儿井
(4)西气东输;能源供应紧张
20.(1)①—D;②—A;③—C;④—E;⑤—B(CE顺序可对调)
(2)不受风沙的影响;不受季节影响;减少水分蒸发;顺势自流;保护水质;防止水污染。(任答两点)
(3)改良品种;提高单产;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拓宽消费市场;加强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任答两点)
21.(1)示例一:太阳能;全年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地形平坦,对太阳光的遮挡少。
示例二:风能;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大风天气多;地形平坦,植被稀疏,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弱。
(2)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土地使用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3)缓解能源紧张,保障能源安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减轻大气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气候变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