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唐!他chù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荧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tuí( )唐 chù( )目伤怀 举箸( )提笔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 文中“情郁于中”的意思是 ,“琐屑”意思是 。
(4)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句结束全文:“唉!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请将这句话改为肯定语气的陈述句: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_____________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着丰厚的中华美学精神。无论是修长匀称的篆书、蚕头燕尾的隶书,还是狂放洒脱的草书、方正规矩的楷书,都_____________了中华文化之美,具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重要作用。因此,经典书
法作品已成为学校开展德育、美育的重要载体。
A.记录 包含 显露 B.收录 蕴含 显露
C.记录 蕴含 体现 D.收录 包含 体现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武汉新增四条快速公交线路,改善了区域间的交通状况,提高了通勤效率。
B.湖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不断上升,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创下了历史新高。
C.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后,将于任务期间完成组装建造中国空间站。
D.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竞争力将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推进而得到进一步增强。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一说到河池美食,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什么宜州粽子啦,巴马油鱼啦,环江香猪……
B.“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书法社呢?
C.“七·一”将至,请同学们围绕“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这一主题向《河池日报》的《红水河副刊》栏目踊跃投稿。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这两句诗把塞外雄伟壮观的独特景象描写得极为生动形象。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它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
①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又称“量天尺”,圭面上刻有水槽和刻度
②它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
③由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体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组成
④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向中心内倾
⑤台体呈方形覆斗状
A.②③①⑤④ B.②③⑤①④
C.③⑤④①② D.③④①⑤②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B. 奥地利——茨威格——《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C. 《列子》——《愚公移山》
D. 西汉——司马光——《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7.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排比句。
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可以走进先贤心灵,沐浴思想的光辉;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接受文明的洗礼;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可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与苏轼“把酒问青天”,与李清照“双溪泛舟”,在精神世界里与志同道合者对话,抒写精彩人生。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② 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 ,言笑无厌时。陶渊明《移居(其二)》
④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兴尽晚回舟, 。(李清照《如梦令》)
⑥ ,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默写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后四句。
, 。 , 。
9、名著阅读
名著推广活动中,班级将要对本学期的三部主打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昆虫记》的阅读进行展板展示。请从这三部作品中选择一部,完成你个人展板的系列任务:
(1). 呈现你选择的作品及该作品的基本信息。
我选择的作品是:
作者: 作者的朝代或国籍:
(2). 根据你选择的作品的具体特点,确定你的研究专题,并简要说明你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须两个步骤。
【示例】 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研究专题:科幻小说的特点 研究计划:(1)根据小说提供的信息,绘制鹦鹉螺号潜水艇的简易图;(2)查找资料,比较分析鹦鹉螺号潜水艇和今天的潜水艇的异同。
我确立的研究专题:
研究计划:① ;② 。
(3). 基于你对自己所选作品特点的把握,就这一类作品的阅读,向同学提出你的建议。
答: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有关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骨木镶嵌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任务。
(1)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在宁波市鄞州区民营艺术馆紫林坊的展馆中,放置着一张高2.9米,宽2.7米,深2.5米的“万工床”。走近细看,床沿上镶嵌着亭台楼阁、高山流水,骨片与木材相互锲咬紧实,一幅江南游春图跃然而出。一些慕名前来的访客,围着这件骨木镶嵌的代表作,忍不住赞叹:真是巧夺天工!
设计这张“万工床”的,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骨木镶嵌传承人、紫林坊艺馆馆长陈明伟。 “我不做千篇一律的商品, 只做艺术品。为了制作这张万工床,我画了三四百张图纸,仅仅骨木镶嵌这一项工艺,就做了60块镶嵌花板。”步入花甲的陈明伟说,一幅大型作品,需要心思缜密,慢工细作,一般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
标题:
(2)请给下列有关骨木镶嵌介绍的文字排列顺序:
镶嵌材料多为牛骨、螺钿、黄杨木等。
镶嵌的木坯选好后,需要起槽、嵌花纹、打磨雕刻、髹漆一套工序下来,木坯华丽转变成家具,镶嵌材料的雅致和木材的古朴相映成趣。
骨木镶嵌是宁式家具的工艺特色之一,在明清时期的浙东地区非常流行。
鄞县县志》曾记载,“宁渡骨木镶嵌图案古拙,几同汉画,手工精绝,奏刀工致,尚不落伍”。
镶嵌的图案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风俗、和合二仙、梅兰竹菊等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
排列顺序 :
(3)你有幸作为《少年日报》的小记者采访陈明伟,让更多的人认识骨木镶嵌,请设计一段采访的开场白。(不超过60个字)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③惨惨:幽暗无光。
1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 、 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1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 奔: (2)略无阙处 阙:
(3)属引凄异 属: (4)窥谷忘反 反:
(5)鸢飞戾天者 戾:__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5.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描写水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水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50个以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于土中一 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 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 “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 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 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 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 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 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我们吸入鼻孔时,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 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 现了 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 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 种叫“灰色链霉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 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只这些,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有删改)
17.这篇文章是 说明文,采用了 顺序,主要说明了 和放线菌的作用。
18.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9.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这句话独立成段,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及阅读兴
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B.放线菌不管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
谨性,不能删去。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邮 差
张建春
①一条土路悠悠地向山外延伸。晴天里还好,雨天里一路泥泞。可也就是这一条路,将山里山外联系了起来。
②土路上跑得最多的山外人是邮差,也称为信使,一周一趟,风雨无阻。
③起先邮差还是个小伙子,但跑着跑着小伙子就老了,就有了白发,就有了风刻的皱纹,一道道的,如山石的纹理。
④邮差叫许文灿,名字好听,不过山上喊他“许文灿”的人很少。马爷爷和马奶奶叫他“文灿”。
⑤许文灿上山,一周一趟,都是直奔马爷爷、马奶奶家。马爷爷、马奶奶的家在山旮旯里,房子躲在山石的皱褶里,偏僻得很。
⑥许文灿每次气喘吁吁地将自行车停在山石的皱褶边,必大声喊:“马爷爷、马奶奶,我来了!报纸来了,信来了!”
⑦马爷爷、马奶奶双双应答:“文灿,文灿!”山跟着回应:“文灿,文灿!”山都知道邮差许文灿进山了。
⑧许文灿进山是马爷爷、马奶奶家的节日——有报纸看,有信读,有欢笑,时而还有捎过来的包裹。包裹里都是些山里没有的古怪的东西,比如好吃的、好用的。
⑨许文灿把报纸信件送到了,不是拔腿就走,还要在马爷爷、马奶奶家待上半天——上午到,下午走;下午来,要到天擦黑才下山。许文灿有理由——就给他们一家送邮件,送到了工作就完成了。
⑩马爷爷、马奶奶巴不得许文灿多待会儿。他们和他唠嗑,有说不完的话。说着话,许文灿也不闲着,在房前屋后找活儿干,干得顺顺当当。马爷爷、马奶奶喜欢看许文灿吃饭。许文灿吃得香,对山里的菜特别钟爱,每次都将马爷爷、马奶奶烧的饭菜吃个精光。不过,从山外寄来的包裹中的吃食,许文灿是坚决不吃的,许文灿只吃山货。马爷爷不止一次悄悄对马奶奶说:“文灿的吃相和儿子一样。”马奶奶点头,接着眼眶就红了。
儿子早些年当兵去了很远的外地,一去就没回来过,这期间信没断过。所以许文灿才经常来送邮件。报纸也是儿子订的,儿子知道马爷爷爱看报纸,订了好几份。
报纸不能天天送,许文灿一周送一次,一送一堆,够马爷爷看了。
儿子的信大约一个月一封,字写得工整,把在部队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儿子来信,马爷爷、马奶奶是要回的,先是马爷爷亲自回,之后让许文灿代回。这样过了几年时间,有一天,马爷爷突然对许文灿说:“不回了,知道儿子在部队好好的就行。”说这话时,马爷爷长长地叹了口气,没想到山也做了回应,发出一声长叹。
马爷爷、马奶奶发现,许文灿送邮件的时间多是在周六或者周日,盘桓在山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马爷爷就对许文灿说:“多陪陪父母。”马奶奶跟上说:“早点儿回去吧,孩子、老婆一大家呢。”许文灿就呵呵笑:“都要陪的,都要陪的。”
许文灿每次下山,马爷爷、马奶奶坚决不让许文灿空手,有时给几捧栗子,有时是一两个南瓜,有时是一小袋山里的菜……许文灿不客气,拿上头也不回地走。许文灿不敢回头,一回头泪就掉地上了。
路好了,许文灿再来送邮件就不蹬自行车了,改成了开车。每周末来一次是少不了的,有时一周之中也来,一待就是半天。许文灿没告诉马爷爷、马奶奶,自己已经退休了。
马爷爷比马奶奶走得早,走得也突然。那天是星期日,许文灿刚到,从车上搬下报纸、包裹之类,还高兴地说:“有信,有信呢。”马爷爷把信接到手中,还没拆封,手一抖,竟不省人事了。马爷爷临终前,拉着许文灿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都知道,都知道……”许文灿没敢接腔,泪水横流。
马爷爷走后,许文灿还是每周来送邮件。迎接许文灿时,少了马爷爷的一句:“文灿,文灿!”马奶奶苍老的声音落单了,只有她自己的声音在山里回响:“文灿,文灿!”
许文灿没有改变,马奶奶也没有改变,只是马奶奶不看报,就让许文灿别再送报了,她说:“省两个钱是两个钱。”许文灿没听马奶奶的,还是送,送得更勤了。
马奶奶的最后几年是在养老院度过的,马奶奶一到周六就把目光投向大门口,一直要望到许文灿来。许文灿从没让马奶奶失望。许文灿总是开着车,还是邮差的角色,到养老院一待就是大半天。过去许文灿到马奶奶家还有些活儿干,在养老院无事可做,许文灿就不停地和马奶奶说话,但马奶奶无话,只是用浑浊的眼睛看许文灿,一直看,看得许文灿的心一阵阵抽搐。
马奶奶是九十五岁时走的,走前,许文灿守在马奶奶身边,泪一个劲儿地流。许文灿想说什么,马奶奶摇头制止,缓缓地说:“我知道,文灿,我知道的……”许文灿的心就碎了。
马爷爷、马奶奶都不在了,许文灿隔段时间还会去山的皱褶里,让山风吹吹,拾取“文灿,文灿”的余响。
许文灿是马爷爷、马奶奶的儿子的战友,马爷爷、马奶奶的儿子早牺牲了。许文灿当了邮差、信使,传递着虚假的信息,延续着深挚的战友情。
(有删改)
21.小华同学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他从“邮差许文灿”的角度以第一人称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请你将下面的梳理内容补充完整。
战友牺牲后,“我”到他的家乡当邮差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每周进山送邮件,借机照顾、陪伴两位老人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说中画横线的语句意味深长,请按照要求做批注。
(1)马爷爷、马奶奶双双应答:“文灿,文灿!”山跟着回应:“文灿,文灿!”山都知道邮差许文灿进山了。(联系上下文做赏析式批注,可从句式、修辞中任选一个角度阐述)
(2)马爷爷临终前,拉着许文灿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都知道,都知道……”(思考:马爷爷知道什么?请联系小说内容做理解性批注)
23.同学们围绕“主人公许文灿的形象”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4.关于文章标题,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
甲同学认为:本文的标题改为《战友情》更好一些,明白易懂,紧扣文章主题。
乙同学认为:“邮差”的意蕴更加丰富,与小说内容更加契合,是最合适的标题。
你赞同谁的看法?请结合小说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三、写 作
25.不要总以为远方才有风景,其实风景无处不在。我们往往在行色匆匆中错过许多动人的风景,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观察,用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感悟,用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去欣赏,就会发现最美的风景在我们身边。
请以“风景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答案
1.(1)颓 触 zhù(2)晶荧 晶莹(3)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4)我非常想能与他再次相见。
2.C 3.C 4.A 5.C 6.B 7.反思历史事件 明确前进的方向
8.(1)①牧人驱犊返②山随平野尽 ③相思则披衣④角声满天秋色里⑤误入藕花深处⑥晓雾将歇(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1). 《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 美国
(2). 示例:①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②整理他们参加革命的原因;③梳理他们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3) 示例:①利用序言、目录、跋以及主要章节,获得书的初步印象;②把握书中叙述的主要事实,弄明白作者如此写作的意图。
10、(1)标题:陈明伟巧做骨木镶嵌万工床(意思接近即可)(2) (3)示例:您好,我是《少年日报》的小记者,陈先生,我们的同学对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骨木镶嵌很感兴趣,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骨木镶嵌?您为什么会喜欢上骨木镶嵌的?
11、“愁”“泪”(“ 枯”也可以)两个字体现母亲的担忧。
12.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词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写出了作者处境的艰难。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还要向年迈老母告别,此时诗人的内心唯有“惨惨”可言。
13.(1)这里指飞奔的马(2)通“缺”,空缺 (3)连续(4)同“返″,返回(5)至、 到
14.(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15.【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的清、疾、奇的特点。
16.示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17.事理 逻辑 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18.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19.(1)散发清香(2)生产抗生素(3)制造味精(4)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20.C
21. 示例:(1)“我”以战友的名义为老两口订报、写信、寄包裹
(2)后来退休了,“我”坚持照顾老两口,为他们养老送终
22. (1)示例一:“文灿,文灿!”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马爷爷、马奶奶的话语流露出他们因许文灿的到来而激动、喜悦的心情,表现出两位老人对亲情的渴望。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人格化,通过山的回应,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两位老人说话的声音之大,从而表现出他们因许文灿的到来而激动、喜悦的心情。
(2)示例:他知道儿子早就牺牲了,知道信是许文灿为了安慰他们以儿子的名义写的;他知道许文灿是以送邮件为名来替儿子照顾他们的。
23. 示例:①重情重义,心地善良:许文灿和战友有着深挚的战友情,在战友牺牲之后,他就到战友家乡当邮差,肩负起照顾战友父母的重任,数十年如一日,为他们养老送终。②不辞辛劳,无私付出:上山的路遥远难行,但许文灿每周风雨无阻,到马爷爷、马奶奶家里去照顾他们,并且不求任何回报。③细心体贴,尊重老人,关爱老人:他在两位老人面前从不提战友牺牲的事,从不提自己代战友照顾他们的事,也不提自己已经退休的事,只是默默付出。
24.示例:我赞同乙同学的看法。(1分)小说中许文灿当兵回来就到战友的家乡当邮差,借送邮件的机会去照顾战友的父母。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离不开许文灿邮差的身份,“邮差”这一工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邮差许文灿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同时标题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