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腊八粥》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8 20:1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腊八粥》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腊八粥( ) (2)细腻( ) (3)栗子( )
(4)咽唾沫( ) (5)汤匙( ) (6)嘟囔( )
(7)肿胀( ) (8)孥孥( ) (9)黄焖鸡( )
2.看拼音,写词语
(1)là bā zhōu( ) (2)hè sè( )
(3)rǎn gāng( ) (4)jiǎo huo( )
(5)zī gé( ) (6)kě kào( )
3.辨字组词
(1)腊( ) 蜡( ) (2)栗( ) 粟( )
(3)咽( ) 烟( ) (4)稠( ) 绸( )
(5)褐( ) 竭( ) (6)缸( ) 缺(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合拢 ——( ) (2)叹气 ——( )
(3)沸腾 ——( ) (4)搅和 ——( )
(5)资格 ——( ) (6)反抗 ——( )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沸腾 ——( ) (2)浓稠 ——( )
(3)反抗 ——( ) (4)清楚 ——(模糊)
(5)可靠 ——( ) (6)承认 ——( )
二、句子练习
1.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2)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2.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他难以回转身来。
(2)凡卡在城里受罪。 凡卡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三、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腊八粥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 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是他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请用 “____” 画出描写腊八粥样子和味道的句子。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八儿为什么 “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4.文中写八儿 “进进出出灶房” 有什么作用?
(二)课外阅读
故乡的元宵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 “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 “迎会”—— 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 “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 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 “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对这 “格炸炸” 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 “格炸炸”。“格炸炸” 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街上掷骰子 “赶老羊” 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 “天嗡子”—— 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一天快过去了。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灯以后。元宵的灯,是在街头上卖的。
在街上,有几家从乡下摇船来的卖 “泥叫叫” 的。他们以船为家。他们的泥叫叫有两种,一种是吹的,一种是摇的。吹的 “泥叫叫” 有细有粗,粗的声音洪亮,“乌都 —— 乌都 ——”,可以传得很远,细的声音尖细,“吱吱吱”,很好听。摇的 “泥叫叫” 则是哑的,只是一个泥弹子,摇起来 “豁啷豁啷” 的。
有几家卖花灯的。荷花灯,绣球灯,兔子灯。
街上有人在赌力:一人横躺在地上,另一个人拿着一个大铁砣子,放在躺者的肚子上,躺者把肚子一挺,铁砣子就被挺起来了。但这是要付钱的,要赌力的付了钱才能看。
元宵过后,年就过完了。
1.文中写了故乡元宵的哪些习俗?
2.故乡的元宵有什么特点?
3.文中描写送麒麟的部分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对 “格炸炸” 印象很深?
四、口语交际
你的家乡在元宵节有什么特别的习俗或活动吗?请向大家介绍一下,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晰、流畅。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腊八粥(zhōu) (2)细腻(nì) (3)栗子(lì)
(4)咽唾沫(yàn) (5)汤匙(chí) (6)嘟囔(dū nang)
(7)肿胀(zhǒng) (8)孥孥(nú) (9)黄焖鸡(mèn)
2.看拼音,写词语
(1)là bā zhōu(腊八粥) (2)hè sè(褐色)
(3)rǎn gāng(染缸) (4)jiǎo huo(搅和)
(5)zī gé(资格) (6)kě kào(可靠)
3.辨字组词
(1)腊(腊月) 蜡(蜡烛) (2)栗(栗子) 粟(粟米)
(3)咽(吞咽) 烟(烟火) (4)稠(浓稠) 绸(丝绸)
(5)褐(褐色) 竭(竭力) (6)缸(水缸) 缺(缺少)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合拢 ——(闭合) (2)叹气 ——(叹息)
(3)沸腾 ——(鼎沸) (4)搅和 ——(搅拌)
(5)资格 ——(资历) (6)反抗 ——(抵抗)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沸腾 ——(冷却) (2)浓稠 ——(稀薄)
(3)反抗 ——(顺从) (4)清楚 ——(模糊)
(5)可靠 ——(可疑) (6)承认 ——(否认)
二、句子练习
1.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2)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了。
2.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他即使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2)凡卡因为在城里受罪,所以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三、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增强了语势,突出了腊八粥的诱人。
2.八儿为什么 “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因为今天可以吃到腊八粥,八儿对腊八粥充满期待,所以 “喜得快要发疯了”。
3.文中写八儿 “进进出出灶房” 有什么作用?
写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情,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他的迫不及待,从侧面烘托出腊八粥的吸引力。
(二)课外阅读
1.文中写了故乡元宵的哪些习俗?
文中写了故乡元宵送麒麟(三个乡下汉子举着纸扎麒麟,敲锣打镲唱吉利歌)、吹糖人、捏面人、拉 “天嗡子”(抖空竹)、泰山庙老妈妈烧香、卖 “泥叫叫”、卖花灯、赌力等习俗。
2.故乡的元宵有什么特点?
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与很多地方兴 “闹元宵” 不同,是静静的,各种活动比较简单、平淡,没有大型热闹的表演,更多的是一些民间传统的技艺展示和小买卖。
3.文中描写送麒麟的部分有什么作用?
送麒麟的描写丰富了文章内容,通过对送麒麟的过程、唱词、曲调以及人们的反应等的描写,展现了故乡元宵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故乡元宵的安静氛围,因为送麒麟的活动并不叫人兴奋,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为全文描写故乡元宵的特点服务。
4.作者为什么对 “格炸炸” 印象很深?
因为 “格炸炸” 是送麒麟时唱词的开头,这种独特的状声词反复出现,在作者童年的元宵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其含义和所状之声的好奇,所以印象很深。
四、口语交际
示例:在我的家乡,元宵节有舞龙灯的习俗。元宵节当晚,街头巷尾都会响起热闹的锣鼓声,一条长长的巨龙在人们的舞动下穿梭其中。龙身是用彩色的布料和竹子制成的,上面装饰着闪闪发光的彩灯,十分壮观。舞龙的人都是村里的青壮年,他们身手矫健,配合默契,让巨龙时而盘旋,时而腾飞,引得围观的群众阵阵喝彩。还有猜灯谜活动,在广场上挂着许多写有谜语的灯笼,人们穿梭其中,开动脑筋猜谜语,猜对了就能得到一份小奖品,十分有趣。这些习俗让元宵节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