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学习目标】
1. 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3. 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课 堂 作 业
1、结合教材内容,按时空线索梳理本课基本史实。
20世纪初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1914年
1921年—1922年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是什么?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特点是什么?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什么?
【时空定位】结合教材内容,按时空线索梳理本课基本史实。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0世纪初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1914年
1921年—1922年
7月,一战全面爆发;
9月,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美国和中国参战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11月11日,一战结束
巴黎
和会
华盛顿会议
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称之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20世纪初,一场最终将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浩劫,在欧洲逐渐酝酿成熟。
(1)阅读教材第1目内容,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标志和性质。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 帝国主义
时间: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
活动: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称之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20世纪初,一场最终将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浩劫,在欧洲逐渐酝酿成熟。
(1)阅读教材第1目内容,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标志和性质。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2. 世界大战的酝酿
(1)原因:(根本)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主要有: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俄奥矛盾等。
(主要)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
(直接)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1914年6月28日)。
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称之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20世纪初,一场最终将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浩劫,在欧洲逐渐酝酿成熟。
(1)阅读教材第1目内容,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标志和性质。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2. 世界大战的酝酿
(2)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各国相互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历时四年零三个月,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最后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2)阅读教材第2目内容,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其主要战线、基本进程及结果是怎样的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 战线
欧洲战场 对峙形势
战线 西线 英、法军队 vs 德军(决定性战场)
东线 德、奥联军 vs 俄军
南线 奥军 vs 俄军、塞尔维亚军队
战争方式 阵地战
西 线
东线
南 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2. 进程
阶段 主要事件
1914年 马恩河战役,标志德军“速决战”破产;日本占领山东半岛。
1915—1916年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惨重;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海上封锁。
1917—1918年 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败(1918年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历时四年零三个月,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最后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2)阅读教材第2目内容,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其主要战线、基本进程及结果是怎样的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起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但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和平。
(3)阅读教材第3目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秩序的建立标志和内容是什么 如何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标志:巴黎和会(1919)和华盛顿会议(1921—1922),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签订,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起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但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和平。
(3)阅读教材第3目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秩序的建立标志和内容是什么 如何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内容: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割地赔款,裁减军备,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起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但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和平。
(3)阅读教材第3目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秩序的建立标志和内容是什么 如何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特点:以强权政治原则,在宰割战败国和平衡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2. 国际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起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但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和平。
(3)阅读教材第3目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秩序的建立标志和内容是什么 如何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世界性国际组织。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3)评价: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成为英法则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起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但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和平。
(3)阅读教材第3目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秩序的建立标志和内容是什么 如何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国际秩序:确立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世界格局: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思想观念: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
日益高涨。
材料一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最终迫使德国接受了《凡尔赛条约》。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合作学习】
材料二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过于严厉”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什么深层次矛盾
(1)条约把所有的战争罪责都推向了德国及其盟国,要求德国割地赔款、裁减
军备,并瓜分其海外殖民地。
(2)问题:《凡尔赛条约》给德国带来极大危害和屈辱,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
深层矛盾:凡尔赛体系下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材料三 1921年底,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召开。……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山东问题是最能激发中国人民族主义情绪的外交问题。华盛顿会议邀请中国参加的消息传来后,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民众运动的广泛兴起。
——摘编自马建标《民族主义旗号下的多方政争: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国民外交运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中国有条件地收回山东主权;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
便利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推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