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热练16 盐类水解综合(学生版+教师版+课件)(共3份打包)202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微专题热练16 盐类水解综合(学生版+教师版+课件)(共3份打包)202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29 03:14:29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篇
微专题热练
微专题5 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微专题热练16 盐类水解综合
1. (2024·常州)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C2O4溶液的性质。
实验Ⅰ:向20 mL 0.10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10 mol/L NaOH溶液。
实验Ⅱ:向20 mL 0.10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10 mol/L CaCl2溶液。
已知:H2C2O4的电离常数Ka1=5.4×10-2,Ka2=5.4×10-5,Ksp(CaC2O4)=2.4×10-9,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2. (2024·南通海门中学)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2CO3的性质。已知:25 ℃时,H2SO3的Ka1=1.4×10-2、Ka2=1.0×10-7,H2CO3的Ka1=4.3×10-7、Ka2=5.6×10-11。
实验1:配制5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测得溶液pH约为12;
实验2:取1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SO4固体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
实验3:取1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等体积0.1 mol/L 稀盐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3. (2024·徐州四模)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40 mL 0.1 mol/L H2S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4. (2024·徐州四模)实验测得0.1 mol/L Na2SO3溶液pH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将b点溶液冷却至25 ℃,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能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5. (2024·南通)室温下,向100 mL饱和的H2S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气体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测得溶液pH与通入SO2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已知H2SO3的酸性比H2S的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C
6. (2024·无锡新吴区)常温下,用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的三种一元酸溶液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NaOH溶液滴定HX溶液时,可用甲基橙或酚酞作为指示剂
B. 常温下0.100 0 mol/L 三种盐溶液NaX、NaY、NaZ中,c(X-)<c(Y-)<c(Z-)
C. 常温下一元酸HY的电离常数Ka(HY)约为1.0×10-6
D. 滴定结束后读数时俯视凹液面,其他操作均正确,会使测得的结果偏大
B
7. (2024·无锡考前)298 K时,向两份10 mL 0.2 mol/L CH3COONH4溶液(pH=7)中分别滴加浓度均为0.2 mol/L HCl溶液和NaOH溶液。部分离子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8. (2024·江苏各市模拟组合)已知:H2C2O4的电离常数Ka1=5.4×10-2,Ka2=5.4×10-5。室温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A
9. (2024·淮安、连云港一模)室温下,用含少量Co2+和Ni2+的FeSO4溶液制备FeC2O4·2H2O的过程如下。
已知:Ksp(CoS)=1.8×10-22,Ksp(NiS)=3.0×10-21;Ka1(H2S)=1.1×10-7,Ka2(H2S)=1.3×10-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01 mol/L Na2S溶液中:c(HS-)>c(S2-)
B. “除钴镍”后得到的上层清液中c(Ni2+)=1.0×10-6 mol/L,则c(Co2+)=6×10-2 mol/L
A
谢谢观赏微专题热练16 盐类水解综合
1. (2024·常州)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C2O4溶液的性质。
实验Ⅰ:向20 mL 0.10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10 mol/L NaOH溶液。
实验Ⅱ:向20 mL 0.10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10 mol/L CaCl2溶液。
已知:H2C2O4的电离常数Ka1=5.4×10-2,Ka2=5.4×10-5,Ksp(CaC2O4)=2.4×10-9,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Ⅰ滴定达终点读数时,应双手一上一下持滴定管保证其竖直
B. 实验Ⅰ滴定至溶液中c(C2O)>c(HC2O)时,V(NaOH)至少大于10 mL
C. 实验Ⅱ初始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2O+Ca2+===CaC2O4↓+H+
D. 实验Ⅱ最后阶段发生反应(最简整数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 (2024·南通海门中学)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2CO3的性质。已知:25 ℃时,H2SO3的Ka1=1.4×10-2、Ka2=1.0×10-7,H2CO3的Ka1=4.3×10-7、Ka2=5.6×10-11。
实验1:配制5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测得溶液pH约为12;
实验2:取1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SO4固体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
实验3:取1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等体积0.1 mol/L 稀盐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1所得溶液中,c(Na+)<c(HCO)+c(CO)
B. 根据实验2,可推测Ksp(CaCO3)>Ksp(CaSO4)
C. 实验3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Na+)=c(H2CO3)+c(HCO)+c(CO)
D. 25 ℃时,反应CO+H2SO3HCO+HSO的平衡常数K=2.5×108
3. (2024·徐州四模)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40 mL 0.1 mol/L H2S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Ka2(H2SO3)的数量级为10-8
B. 若滴定到第一反应终点,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C. 图中Z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SO)>c(HSO)>c(OH-)
D. 图中Y点对应的溶液中:3c(SO)=c(Na+)+c(H+)-c(OH-)
4. (2024·徐州四模)实验测得0.1 mol/L Na2SO3溶液pH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将b点溶液冷却至25 ℃,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能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2H2OH2SO3+2OH-
B. 温度升高,溶液pH降低的主要原因是SO水解程度减小
C. a、b两点均有c(Na+)=2[c(SO)+c(HSO)+c(H2SO3)]
D. 将b点溶液直接冷却至25 ℃后,其pH小于a点溶液
5. (2024·南通)室温下,向100 mL饱和的H2S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气体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测得溶液pH与通入SO2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已知H2SO3的酸性比H2S的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温度下H2S的Ka1约为10-7.2
B. 曲线y代表继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pH的变化
C. 整个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D. a点之后,随SO2气体的通入的值保持不变
6. (2024·无锡新吴区)常温下,用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的三种一元酸溶液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NaOH溶液滴定HX溶液时,可用甲基橙或酚酞作为指示剂
B. 常温下0.100 0 mol/L 三种盐溶液NaX、NaY、NaZ中,c(X-)<c(Y-)<c(Z-)
C. 常温下一元酸HY的电离常数Ka(HY)约为1.0×10-6
D. 滴定结束后读数时俯视凹液面,其他操作均正确,会使测得的结果偏大
7. (2024·无锡考前)298 K时,向两份10 mL 0.2 mol/L CH3COONH4溶液(pH=7)中分别滴加浓度均为0.2 mol/L HCl溶液和NaOH溶液。部分离子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的电离程度:a>c=d
B. b点c(Cl-)和d点c(Na+)存在的关系是2c(Cl-)=c(Na+)
C. c点存在离子浓度关系:c(NH)<c(Cl-)
D. 若b点pH=5,则CH3COOH的Ka≈10-5
8. (2024·江苏各市模拟组合)已知:H2C2O4的电离常数Ka1=5.4×10-2,Ka2=5.4×10-5。室温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目的 探究方案
A 酸性:CH3COOH>HCN 用pH计测量浓度均为0.1 mol/L CH3COONa溶液和NaCN溶液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
B 比较CH3COOH和H2SO3的酸性 用pH计测量相同浓度CH3COONa和Na2SO3溶液的pH
C Na2HPO4是否发生水解反应 向Na2HPO4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Ag3PO4
D HC2O是否水解 向2 mL KHC2O4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9. (2024·淮安、连云港一模)室温下,用含少量Co2+和Ni2+的FeSO4溶液制备FeC2O4·2H2O的过程如下。
已知:Ksp(CoS)=1.8×10-22,Ksp(NiS)=3.0×10-21;Ka1(H2S)=1.1×10-7,Ka2(H2S)=1.3×10-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01 mol/L Na2S溶液中:c(HS-)>c(S2-)
B. “除钴镍”后得到的上层清液中c(Ni2+)=1.0×10-6 mol/L,则c(Co2+)=6×10-2 mol/L
C. 0.1 mol/L NaHC2O4溶液中:c(OH-)=c(H+)+c(H2C2O4)+c(C2O)
D. “沉铁”后的滤液中:c(Na+)+c(H+)=c(OH-)+c(HC2O)+2c(C2O)微专题热练16 盐类水解综合
1. (2024·常州)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C2O4溶液的性质。
实验Ⅰ:向20 mL 0.10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10 mol/L NaOH溶液。
实验Ⅱ:向20 mL 0.10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10 mol/L CaCl2溶液。
已知:H2C2O4的电离常数Ka1=5.4×10-2,Ka2=5.4×10-5,Ksp(CaC2O4)=2.4×10-9,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实验Ⅰ滴定达终点读数时,应双手一上一下持滴定管保证其竖直
B. 实验Ⅰ滴定至溶液中c(C2O)>c(HC2O)时,V(NaOH)至少大于10 mL
C. 实验Ⅱ初始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2O+Ca2+===CaC2O4↓+H+
D. 实验Ⅱ最后阶段发生反应(最简整数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解析】 滴定读数时,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无刻度处,并保持其自然垂直,A错误;若滴入 NaOH溶液为10 mL时,则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Na2C2O4,因Kh(C2O)==<Ka2,即溶液中c(C2O)>c(HC2O),所以滴定至溶液中c(C2O)>c(HC2O)时,V(NaOH)可以等于10 mL,B错误;开始时加入的CaCl2较少,所以生成物是CaC2O4、H2C2O4,离子方程式为2HC2O+Ca2+===CaC2O4↓+H2C2O4,C错误;实验Ⅱ最后阶段发生的反应为H2C2O4+Ca2+===CaC2O4↓+2H+,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D正确。
2. (2024·南通海门中学)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2CO3的性质。已知:25 ℃时,H2SO3的Ka1=1.4×10-2、Ka2=1.0×10-7,H2CO3的Ka1=4.3×10-7、Ka2=5.6×10-11。
实验1:配制5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测得溶液pH约为12;
实验2:取1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SO4固体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
实验3:取1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等体积0.1 mol/L 稀盐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实验1所得溶液中,c(Na+)<c(HCO)+c(CO)
B. 根据实验2,可推测Ksp(CaCO3)>Ksp(CaSO4)
C. 实验3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Na+)=c(H2CO3)+c(HCO)+c(CO)
D. 25 ℃时,反应CO+H2SO3HCO+HSO的平衡常数K=2.5×108
【解析】 Na2CO3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为c(Na+)+c(H+)=c(HCO)+2c(CO)+c(OH-),则c(Na+)>c(HCO)+2c(CO)>c(HCO)+c(CO),A错误;CaCO3和CaSO4的沉淀类型相似,溶解度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解度小的物质,根据实验2,可推测Ksp(CaCO3)<Ksp(CaSO4),B错误;Na2CO3溶液中滴入等体积0.1 mol/L 稀盐酸后,得到等物质的量的NaCl和NaHCO3,溶液中元素质量守恒式有c(Na+)=c(H2CO3)+c(HCO)+c(CO),即c(Na+)>c(H2CO3)+c(HCO)+c(CO),C错误;反应CO+H2SO3??HCO+HSO的平衡常数K==×===2.5×108,D正确。
3. (2024·徐州四模)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40 mL 0.1 mol/L H2S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 Ka2(H2SO3)的数量级为10-8
B. 若滴定到第一反应终点,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C. 图中Z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SO)>c(HSO)>c(OH-)
D. 图中Y点对应的溶液中:3c(SO)=c(Na+)+c(H+)-c(OH-)
【解析】 c(SO)=c(HSO)时,Ka2(H2SO3)==c(H+)=10-7.19,则Ka2(H2SO3)的数量级为10-8,A正确;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滴定第一反应终点pH为4.25,所以可以选取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由红色变为橙色,B正确;Z点溶质为Na2SO3,SO水解生成HSO,SO水解和水电离都生成OH-,所以存在c(HSO)<c(OH-),C错误;Y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为c(Na+)+c(H+)=2c(SO)+c(HSO)+c(OH-),且该点c(SO)=c(HSO),所以存在3c(SO)=c(Na+)+c(H+)-c(OH-),D正确。
4. (2024·徐州四模)实验测得0.1 mol/L Na2SO3溶液pH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将b点溶液冷却至25 ℃,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能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2H2OH2SO3+2OH-
B. 温度升高,溶液pH降低的主要原因是SO水解程度减小
C. a、b两点均有c(Na+)=2[c(SO)+c(HSO)+c(H2SO3)]
D. 将b点溶液直接冷却至25 ℃后,其pH小于a点溶液
【解析】 但由图可知,升高温度,碱性减弱,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能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因此部分SO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SO。SO水解,应分步进行,即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H2OHSO+OH-,HSO+H2OH2SO3+OH-,A错误;SO水解,溶液显碱性,温度升高,促进水解,碱性应增强,该过程中溶液pH降低,根据b点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SO被氧化为SO,溶液的pH降低,B错误;b点时的溶液中还有SO,C错误;当b点溶液直接冷却至25 ℃后,因部分SO被氧化为SO,SO的浓度降低,且SO的水解平衡左移,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pH减小,所以其pH小于a点溶液,D正确。
5. (2024·南通)室温下,向100 mL饱和的H2S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气体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测得溶液pH与通入SO2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已知H2SO3的酸性比H2S的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
A. 该温度下H2S的Ka1约为10-7.2
B. 曲线y代表继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pH的变化
C. 整个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D. a点之后,随SO2气体的通入的值保持不变
【解析】 a点为SO2气体与H2S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通入SO2的物质的量为=0.005 mol,则原溶液中n(H2S)=0.01 mol,c(H2S)=0.1 mol/L,图中起点0.1 mol/L H2S溶液的c(H+)=10-4.1 mol/L,溶液中c(H+)≈c(HS-)=10-4.1 mol/L,Ka1=≈=10-7.2,即该温度下H2S的Ka1约为10-7.2,A正确;恰好完全反应后,再通入224 mL 即当V(SO2)=336 mL时,可近似认为溶液中的c(H2SO3)=0.10 mol/L,因为H2SO3酸性强于H2S,所以此时溶液中对应的pH应小于4.1,即曲线y代表继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pH的变化,B正确;由图可知,a点之前为H2S过量,a点之后为SO2过量,溶液均为酸溶液,所以a点之前水的电离程度增大、a点最大,a点之后水的电离程度减小,C错误;a点之后,溶液为亚硫酸溶液,=Ka1·Ka2,Ka1·Ka2为常数,保持不变,D正确。
6. (2024·无锡新吴区)常温下,用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的三种一元酸溶液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用NaOH溶液滴定HX溶液时,可用甲基橙或酚酞作为指示剂
B. 常温下0.100 0 mol/L 三种盐溶液NaX、NaY、NaZ中,c(X-)<c(Y-)<c(Z-)
C. 常温下一元酸HY的电离常数Ka(HY)约为1.0×10-6
D. 滴定结束后读数时俯视凹液面,其他操作均正确,会使测得的结果偏大
【解析】 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碱性,甲基橙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不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应选用酚酞,A错误;由图中起始pH可知,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为HZ>HY>HX,根据越弱越水解知,该三种盐溶液NaX、NaY、NaZ中,c(X-)<c(Y-)<c(Z-),B正确;常温下一元酸HY的电离常数Ka(HY)===1.0×10-5,C错误;滴定结束后读数时俯视凹液面,使得读数偏小,即测得的结果会偏小,D错误。
7. (2024·无锡考前)298 K时,向两份10 mL 0.2 mol/L CH3COONH4溶液(pH=7)中分别滴加浓度均为0.2 mol/L HCl溶液和NaOH溶液。部分离子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水的电离程度:a>c=d
B. b点c(Cl-)和d点c(Na+)存在的关系是2c(Cl-)=c(Na+)
C. c点存在离子浓度关系:c(NH)<c(Cl-)
D. 若b点pH=5,则CH3COOH的Ka≈10-5
【解析】 a点溶质为CH3COONH4,铵根离子与醋酸根离子相互促进水解,促进水的电离,c点为加入HCl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NH4Cl,溶液中的CH3COOH抑制水的电离,d点为加入NaOH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H3COONa、NH3·H2O,溶液中的NH3·H2O抑制水的电离,且c点的CH3COOH和d点的NH3·H2O的浓度相同,常温下CH3COONH4溶液pH=7,说明铵根离子与醋酸根离子水解常数相同,即CH3COOH、NH3·H2O的电离常数相同,故c点CH3COOH、d点NH3·H2O对水的抑制程度相同,则水的电离程度:a>c=d,A正确;b点加入5 mL 0.2 mol/L盐酸,溶液中c(Cl-)== mol/L,d点加入10 mL 0.2 mol/L NaOH溶液,溶液中c(Na+)== mol/L,则2c(Cl-)>c(Na+),B错误;c点是等浓度的CH3COOH、NH4Cl溶液,溶液中铵根离子部分水解,c点存在离子浓度关系:c(NH)<c(Cl-),C正确;b点c(CH3COOH)=c(NH4Cl)=c(CH3COONH4)== mol/L,平衡常数Ka=≈=10-5,D正确。
8. (2024·江苏各市模拟组合)已知:H2C2O4的电离常数Ka1=5.4×10-2,Ka2=5.4×10-5。室温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A)
选项 探究目的 探究方案
A 酸性:CH3COOH>HCN 用pH计测量浓度均为0.1 mol/L CH3COONa溶液和NaCN溶液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
B 比较CH3COOH和H2SO3的酸性 用pH计测量相同浓度CH3COONa和Na2SO3溶液的pH
C Na2HPO4是否发生水解反应 向Na2HPO4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Ag3PO4
D HC2O是否水解 向2 mL KHC2O4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解析】 等浓度的盐溶液pH大的水解程度越强,酸性越弱,通过测定pH可以比较CH3COOH和HCN酸性强弱,A正确;用pH计测量相同浓度CH3COONa和Na2SO3溶液的pH,只能比较CH3COOH和HSO的酸性大小,B错误;向Na2HPO4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Ag3PO4,说明Na2HPO4发生了电离,C错误;HC2O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则向KHC2O4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不会发生改变,无法判断HC2O是否发生水解,D错误。
9. (2024·淮安、连云港一模)室温下,用含少量Co2+和Ni2+的FeSO4溶液制备FeC2O4·2H2O的过程如下。
已知:Ksp(CoS)=1.8×10-22,Ksp(NiS)=3.0×10-21;Ka1(H2S)=1.1×10-7,Ka2(H2S)=1.3×10-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0.01 mol/L Na2S溶液中:c(HS-)>c(S2-)
B. “除钴镍”后得到的上层清液中c(Ni2+)=1.0×10-6 mol/L,则c(Co2+)=6×10-2 mol/L
C. 0.1 mol/L NaHC2O4溶液中:c(OH-)=c(H+)+c(H2C2O4)+c(C2O)
D. “沉铁”后的滤液中:c(Na+)+c(H+)=c(OH-)+c(HC2O)+2c(C2O)
【解析】 Na2S溶液中,S2-发生水解:S2-+H2OHS-+OH-、HS-+H2OH2S+OH-,水解平衡常数Kh1==≈7.7×10-2、Kh2==≈9.1×10-8,以第一步水解为主,设发生水解的S2-为x mol/L,列式:
      S2-+H2OHS-+OH-
初始 mol/L 0.01
转化 mol/L x x x
平衡 mol/L 0.01-x x x
则Kh1=≈7.7×10-2,解得x≈0.008 9 mol/L,故c(HS-)>c(S2-),A正确;“除钴镍”后得到的上层清液中c(Ni2+)=1.0×10-6 mol/L,c(S2-)== mol/L=3.0×10-15 mol/L,则c(Co2+)== mol/L=6.0×10-8 mol/L,B错误;NaHC2O4溶液存在质子守恒:c(OH-)=c(H+)+c(H2C2O4)-c(C2O),C错误; “沉铁”后的滤液中含有Na2S、少量H2C2O4及可能过量的NaHC2O4,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该式中缺含硫微粒,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