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9 18:4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臧克家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24新教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臧克家及闻一多,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 思想。( 重 点 )
2.品味本文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体会细节描写对 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难点)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敢说敢做、言 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素养)
《最后一次讲演》视频
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1932年开始发
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 第一部诗集《烙印》, 这 是 他最具影响力的作 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有《罪恶的黑 手》《春风集》等十多部。
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
闻 一 多 (1899—1946),湖北浠水人,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五四运动中他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 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 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后,历 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 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经历简介
背景链接
字词学习
弥高 ( mí ) 锲而不舍( qiè) 炯炯
衰微 (shuāi) 目 不窥园( kuī ) 兀兀穷年( wù )
沥尽心血( lì ) 心不在焉 ( yān ) 深宵 (xiāo )
伴侣(lǚ) 群蚁排衙 ( yá ) 硕果 ( shuò )
校补 ( jiào) 赫然 ( hè ) 潜心贯注(qián)
心会神凝 ( níng ) 迥 乎不同( jiǒng ) 迭起 ( dié )
慷慨淋漓 ( kǎi ) 气 冲斗牛 ( dǒu ) 卓越 (zhuó )
澎湃 ( pài )
( jiào ) 校订
校 壳
( xiào ) 校规
( ké ) 弹壳
(qiào ) 地壳
(zàng ) 宝藏
(cáng ) 躲藏

【 衰 微 】 (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 赫 然 】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形容大怒。 【潜心贯注】 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 目 不 窥 园 】形容埋头读书。
【一反既往】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兀兀穷年】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字词学习
第 一部分(1 — 7):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 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的言论和行动,表现了 他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品质。
第二部分(8 — 20): 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 说 ”了就“做”的特点。
■ 朗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整体感知
学 者 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方面 》《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 方面 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
■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文章写了闻一多先 生的哪几件事
■ 回忆:我们一般是如何分析一个人的人物 形象的。 析读方法: 口细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口精读课文,圈画四字短语,感悟人物形象。 口设置场景,发挥合理想象,把握人物形象。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总起句 好 处 :
(1)结构:直接点题,开门见山,引起悬念。
(2)内容: 引 用闻一多先生的原话,形成对比,写 他对“说”和“做”的态度、原则,也是对下文闻一 多先生做学问的事迹和精神的概括。
■作者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
样起笔的 有何好处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精读课文
99
精读课文 ■ 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 试简要说明。 重点介绍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治学目的、 治学态度、治学精神和学术成果。 治学目的: 寻求解决民族衰微问题的药方。 治学态度: 严谨。 治学精神: 孜孜不倦,废寝忘食。 学术成果: 硕果累累。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
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
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比喻
把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术的执着、务实精神,表达了作
■ 赏析“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这一句的妙处 。
者对他的赞 美 之情。
精读课文
■ 品味第4段“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 楷,如群蚁排衙” 一句的妙处。
运 用比 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 多先生的字写得 多而工整,表现出闻一 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 下面这句话读起来像诗,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语出《论语 ·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语 句化 用 典 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 的赞美之情。
四字短语:
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头发凌乱、 无暇及此、零乱不堪、众物腾怨、心不在焉、深宵灯火。
■ 圈画出第3段中富有表现力的四字短语,并
在全班分享交流。
■ 细品这些四字短语,并揣摩其展现了闻一
多先生怎样的形象。
揣摩四字短语:
① “锲而不舍”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学问锲而不舍、精益 求精的钻研精神。
②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这四个四字短语,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时的治学态度,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精神。
③“头发凌乱”“无暇及此”“零乱不堪”“众物腾怨
”“心不在焉”这五个四字短语描写了闻一多先生醉心学术、
不拘小节的专心致志和刻苦精神,生动形象、贴切传神。
④“深宵灯火”写出了闻一多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情 景,表现了他惜时如金、废寝忘食的探索精神。
■ 细品这些四字短语,并揣摩其展现了闻一
多先生怎样的形象。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这句是什么意思
“它”指深夜灯火。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 表 现 诗 人 对 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
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 一脉相承。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 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在内 容 上,突出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与
“做”的原则—— “做了再说”,总结其作为学者的 “卓越”贡献;
在结构上,既照应开头,又是对上文的总结。
■ 试简要说明第5段的作用。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第4—6段作者将闻一多先生写成《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和《古典新义》作为例子,这样写有何用意
①将闻一多先生写成的三本书作为例子,显示了他毫不张扬、谦虚 淡泊的品质,表现了他一丝不苟、潜心贯注的治学态度。
②使成绩的斐然与品质的谦逊形成对 比,突显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 先生“说”与“做”的原 则——“做了再说”和“做了也不一定说
■ 概括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 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年如一日, 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 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情景,发挥合理想象,还原一次闻
一多先生做研究时的情景。
情景:夜,已经深了,可闻
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
只见他 ……
要求:尽量遵从原文,合理
想象,并尝试运用文章中的四字
短语来表达。
臧克家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24新教材
第二课时
学者的闻一多。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文本,品读第二部
分,认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
上节课我们具体分析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作为
精读课文
■ 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时的“说”又包含什么内容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 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 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 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 独裁,争取民主!
精读课文
■明知局势紧张,闻一多先生仍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作者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自 由
闻 一 多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 民 主 周 刊 》 社 长
用事实说明闻一多先生“说
”了必“做”,而且“做”比
“说”更坚决。局势的紧张与闻 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形成鲜明对 比,突出他说到做到的品质。
■ 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
不仅是写“说”。而是把“说”和
“做”糅合起来写。正如课文所写:他“说 ”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 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
“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精读课文
内容上:点明全文的中心,高度概括了闻一多作为学者
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口的巨人”意味着闻
一多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 闻一多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结沟上:总结全文,首尾照应。
■ 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位正直无畏、英勇 无畏、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言行一致、勇于献身的青年运 动的领导人。
■ 请概括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形象特点。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
— 臧 克 家 《 有 的 人 》
■ 回顾课文,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有
什么作用
课文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的描写。如“人家说了再做,我 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炯炯目光、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还有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 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 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文在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
夹议。这样写,不但使文章的结构更
加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增强
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1.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
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下半部分写闻一多先 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
“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 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紧密,过渡 自 然 。
2.夹叙夹议,前后照应。
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搭建文章结构的。第1、2段 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7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 处都是议论。第8、9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两段 则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除了夹叙夹议的 写法外,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 的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
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闻一 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品格,赞扬了他为国家、 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革命精神。
作 《 唐 诗 杂 论
作 《 楚 辞 校 补
德 玲 渗 数
加 游 行 示 威
做 了 再 说
做 了 不 说
说 了 就 做 言 行 一 致

人 标
写 》 写 幸 参
课后总结
革 命 家
说 和 做
学 者
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 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 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 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 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 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 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 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 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
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民主战士
学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