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四校联考
语文学科试题卷
(命题学校:浙江省缙云中学)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别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容
司空图《诗品》之“品”指诗的不同风貌。《诗品》虽分二十四品,却并不分辨高下优劣,显
蟈
示等级差别,各品之间是平等的。《诗品》的“品”字含义,与谢赫、钟嵘等人不尽相同,是指“品
格”的意思,即是诗歌的艺术境界。二十四诗品就是二十四种不同艺术风锐的诗歌境界。清代性
铷
灵说的袁枚在《续诗品》序中说他很喜欢《诗品》,但是“情其只标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首续
之”。其实,《二十四诗品》中也并非完全没有讲到创造诗歌意境的“苦心”,不过,重点是描绘
诗境。《诗品》的每一品都是以诗歌的形式来描绘诗境的特点,这也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学批评方
法。
长
《诗品》所描绘的二十四种不同的诗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共同的特征。它们
n
都是老庄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在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意境中之体现。二十四诗品
区
在艺术风格上虽然是不同的,但每一品诗境都很充分地体现着老庄虚静恬淡、超尘拔俗的精神与
理想人格。例如《冲淡》一品云:“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烹风,荏茸在
都
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道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平素处世静默,弃绝功名
利禄,胸中无“机心”,身不缠“机事”,和自然相契,与造化合一。《高古》一品中描写的“畸人”,
杯
《自然》一品中描写的“幽人”,《飘逸》一品中描写的“高人”,也都有与冲淡之人类似的精神
品格。《实境》云:“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過之自天,
御
冷然希音。”“实境"本来是很现实的,但是,《诗品》的“实境”只是具体景物构成的诗境是现
实的,而其中所体现的精神和理想人格,则是超乎现实之上的,是一种非常人所有的理想境界。《诗
品》中所描写的这种老庄的精神和理想人格,贯穿在二十四种不同的诗境之中,就其超然物外、清
静寡欲这一主要特征来说,与佛教哲学所提倡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
《诗品》中所描绘的不同风貌的二十四种诗境,从艺术方面来看,也都有其共同之处,这就是
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所概括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种诗歌意境的美学特征,例如《典雅》
一品写道:“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这一品写得很美:幽静肃穆的修竹林中,“佳士"正坐
在茅屋里的酒赏雨。俄顷雨止,天空放晴,鸟儿欢逐,瀑布飞溅。“佳士”酒酣,眠琴于绿荫之下,
如陶渊明之抚无弦琴,不必有琴音而自有琴趣。“佳士”亦如“幽人”“高人”一般,具有冲和淡
远的精神境界,不过更突出了其典雅的风姿而已。作者猫写的这个“高韵古色”情景,使读者产生
了对“佳士”神韵的无穷遐想,他对世俗的一切纷扰早已弃绝,心与道契而顺乎天然,故无忧无虑、
潇洒自如。这种具有耐人寻味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意境,才会使读者感受到“味在威
酸之外”的“醇美”。
高一语文12月四校联考试题卷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