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汕头市2024一2025学年度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纲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
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再用2B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策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紫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紫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放。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925年,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
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
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简
言之,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记载之间的互证。王国维的《般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利用甲
骨卜锌证明《史记》记述般商世系的可信度,是运用二重证据法的典范。
二重证据法的提出,与当时的学术情势有关。1923年,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
国古史”说,批评传统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由此引发古史大讨论,一度形成声势浩大的
“疑古派”。顾颉刚借用西方从神话史诗到信史的模式考察中国上古史,认为古史是后人
不断构造出来的。这些意见有西方“科学”背景,对中国古史研究造成很大冲击,导致中
国文化不可信的观念盛行。有鉴于此,王国维希望从二重证据法的微观考证中衍生出宏观
论题:古史是可证而可信的。王氏的理想是要利用以二重证据法证明的古史,重建学界对
古史系统及中华文明的信仰。
时至今日,许多学者以此为基础方法。但学界中也有异议。李幼蒸对王国维“虽古书
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的论断提出批评:“如按‘不能证伪,即应视为真实’原
则,则可为任何虚假话语的制作大开方便之门。”
这种看法并非全无道理,但其实王氏此话是有个人的偏向的。他提出二重证据法,是
为了“古史新证”,用证古抗衡疑古。王氏的“否定”是指“抹杀”,他曾说:“经典所
记上古之事,今日虽有未得二重证明者,固未可以完全抹杀也。”王氏的意思是:不能证
伪,则不能被疑古派否定或抹杀。因为疑古派对于古书古史的态度多是存疑、否定或认为
晚作,抹杀了很多。王氏的理想是相信“容有可证明之日”。
(摘编自李锐《“二重证据法”界定及规则探析》)
汕头市2024一2025学年度普通高中毕业班救学质量监测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