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南充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0 15: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充高2025届高考适应性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 审题: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们把能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消费行为,通俗地称为“情绪消费”。从盲盒的热卖到卡游的火爆,都表明年轻消费者热衷于为“情绪”买单。这种购买热情释放出千亿赛道的市场潜力,由此也带动了“拒绝emo”“逢考必过”等虚拟产品的热销。
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购物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商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演变。进入20世纪,商家开始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他们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于是开始利用情感化的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以“悦己”为目的满足情绪需求的消费越来越重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关注商品的价格和功能,还会考虑商品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情绪商品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去年夏天“多巴胺”穿搭以高饱和度色彩席卷了各个社交平台,几个月后,美拉德色系又大行其道。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爱彩色?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爱因斯坦不会想到,他的“大脑”会被标价五毛钱,月售2万个。有消费者表示,光是看到商家给商品起的名字,或是在评论区看看评论,也能得到欢乐。购买“好运喷雾”,好比收获一张幸运符,在参加考试等重要事情之前,给自己“喷”一下,就会觉得好运降临,信心和动力更足。
在消费者群体方面,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注重个性,关注情感满足,喜欢有趣的事物和有创意的内容,因此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这些看似无厘头的消费,都有着不低的交易额。在这些消费中,我们看见越来越多追求松弛,包容不完美,为情绪价值买单的人。此外,年轻人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让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时常面临种种压力和焦虑,而情绪商品消费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
(摘编自雷玄《“情绪消费”的深层动力》,有删改)
材料二:情绪情感是人的基本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选择和消费行为,同时也正在演变成一种消费品。消费市场上不断涌现的情绪消费产品,既是时尚和潮流,也彰显了人们的内在动机和社会心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当人们的需求不被满足时会导致自我威胁感知,引发自我修复的补偿性想法。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物质需求满足后,人们对心理需求的满足提上日程,希望通过消费来追求精神的愉悦和内心的满足,用以补偿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不顺心。青年人在面对现实中的自尊威胁时,往往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求对自我的肯定。通过情绪消费可以有效进行心理慰藉和自我修复,以回避自我威胁和自尊损伤带来的伤害。由此能激活小确幸和小欣慰的情绪消费产品广受欢迎。
个体化时代,青年主体力量逐渐凸显,与传统圈落不同,个体倾向自组织模式。但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总是希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具有追求人际依恋的内驱力。而社会学研究表明,“原子化”人际关系特质导致部分青年人归属感缺乏,孤独感加深。从需求角度来看,“孤独”是人际关系未能被满足的不愉快情绪体验;从认知角度来看,“孤独”是感知到的情感联结与期望中的情感联结存在落差的认知;从情感角度来看,“孤独”是感到被孤立和被疏远的消极情绪。社会替代理论认为,个体感到孤独时会唤起社交需求,此时可以通过消费行为来寻找社交需求的替代品。情绪消费领域就充满了这种虚拟的温情服务,谈心、聊天、叫醒……无一不在提供着现实生活所无法企及的精神陪伴和温情脉脉。
青年一代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高速增长的时期,他们对于物质的要求相对饱和,对于情感的诉求越来越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操控体系使得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但价值选择更趋多元,青年难免会在各种价值碰撞中产生思想的困惑、选择的焦虑。人们开始关注生命的意义感、生活的悦纳性、个体情绪的积极态,并寻求可控可求的解决办法,强调满足内心需要和提升个体愉悦体验的方式方法,比如消费。随着消费者需求升级,人们日益关注心理健康,青睐情感类消费,尤其是“让自己开心”的“悦己”消费。与实物型消费不同,情绪消费不只是关注单纯享乐,还关注自我实现,不只是简单追求物质本身带来的实用价值,也强调精神上的收获。情感与商品相互建构,消费与情绪共振共谋。由此,近些年冥想正念、睡前故事、白噪音市场风起云涌,显现出心理健康消费正在成为撬动消费增长的一个新支点。
(摘编自管健《“情绪经济”:展现消费新场景》,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情绪消费的产生与古代人们通过购物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行为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且在现代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B.作为情绪商品,“多巴胺”穿搭、爱因斯坦“大脑”、“好运喷雾”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愉悦等情感体验,因此大行其道。
C.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更重视情感和归属需求,情绪消费就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出现的消费行为。
D.虚拟的温情服务,如谈心、聊天、叫醒等,通过提供精神陪伴,使得孤独的年轻人能够从这种情绪消费中找到社交需求的替代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入二十世纪,商家利用情绪情感进行产品设计、广告宣传,制定营销的策略,为情绪消费提供了商业化的可能。
B.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对新奇事物的偏爱,使得情绪产品的消费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C.孤独感加深和归属感缺失的年轻人,常通过情绪消费来进行心理慰藉,社交媒体的互动更促进了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
D.年轻消费者的情绪消费行为不仅是一种市场现象,更反映了社会心理的深层次变化,体现出当代人对情感的强烈需求。
3.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说法最准确且符合两篇材料论证逻辑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通过描述年轻人情绪消费的现象,详细阐述了情绪消费的历史和现状,证明情绪消费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
B.材料二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会替代理论的分析,揭示了情绪消费的深层动机,进而解释了情绪消费在满足心理需求和社交需求方面的重要性。
C.材料一和材料二均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证明情绪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材料一分析了情绪消费的市场潜力和消费者行为,材料二揭示了情绪消费的心理和社会基础,共同论证了情绪消费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4.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情绪消费商品广告的一项是(3分)( )
A.好空调,格力造。 B.怕上火,喝王老吉。
C.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D.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5.当今社会,各种情绪消费产品层出不穷,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述下列情绪商品的情绪价值。(6分)
(1)2024年端午节,人们在各个龙舟大赛直播间刷礼物互动。
(2)“盐焗鸡咖啡杯”“开水壶头套”等2024年度“淘宝丑东西”。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秋风秋雨愁煞人
庐隐
淡雾仿若轻烟,笼住湖水与岗峦。远处翠翠隐隐,紫雾漫漫。舟子摇着双桨,低唱小调。凌峰吩咐舟子将船拢了岸,踏着细草,走过一箭多路,来到一座孤坟边。四围满是霜后的枫叶,鲜红比血,照眼生辉。树梢头哀蝉穷嘶,似诉将要僵伏的悲愁,促织在草底若歌若泣。她在这冷峭的秋色秋声中,忽想起五年前曾在此地低吟“秋风秋雨愁煞人”!坟旁青苔斑斓,字迹模糊。她从地上捡了一块瓦片,将青苔刮尽,露出几个字是“女烈士秋瑾之墓”。
“哦!女英雄。”她轻轻低呼着。
那夜微冷的西风,吹拂着庭前松柯,发出凄厉的涛歌。沙沙的秋雨,滴在梧桐叶上。她正坐在窗下,忽见门帘一动,进来一个英风满面的女子,原来是表姐。她神色露着张惶,急将桌上洋灯吹灭,低声道:“凌妹真险,你领我从你家后花园门出去,迟了他们必追踪过来。”凌峰莫名其妙地张慌着!她们冒雨出去,向北转过去。凌峰开了后门,把她送出去,连忙关上跑到屋里,还不曾坐稳,已听见前面门口有人打门!她勉强镇定了,看看房里母亲,已经睡了,父亲还没有回来,壁上的时针正指在十点。看门的老王进来说:“外面有两个侦探要见老爷,我回他老爷没在家,他说刚才仿佛看见一个女人进了咱们的家门,那是一个革命党,如果在这里,须立刻把她交出来,不然咱们都得受连累。”凌峰道:“你告诉他没有人进来,也许他看错了,不信请他进来搜好了……
母亲已被惊醒,推枕起来。凌峰背着人悄悄将适才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不禁垂泪:“你姑爹姑妈死得早,可怜剩下她一个孤女……又是生来气性高傲,喜打抱不平,现在竟做了革命党,哎!若果有什么意外怎么办?”十二点多钟凌峰的父亲回来了,也是一夜担心,昨夜风雨,不知她躲在什么地方。
过了几天,忽从邮局送来一封信,正是秋瑾的笔迹。凌峰的父亲忙忙展读:
舅父母大人尊前:
前夜自府上逃出,正风雨交作,泥泞道上,仓皇奔驰,满拟即乘晚车北去引避,不料官网密密,甫到车站,已遭逮捕。前途凶多吉少,则可预臆也。但甥自幼孤露,命运厄蹇,又念皇皇华胄,摧残于腥膻之满人手中,谁能不冲发裂眦,以求涤雪光复耶?甥不揣愚鄙,窃慕良玉木兰之高行,妄思有以报国,乃不幸而终罹法网,此亦命也。但望革命克成,又复何憾?唯夙蒙舅父母爱怜,时予训迪,得有今日,罔极深恩,未报万一,一旦溘逝,未免遗恨耳!别矣!别矣!临楮凄惶,不知所云。
肃叩 福安!
甥女秋瑾再拜
母亲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父亲就到处去托人求情,但朝廷这时最忌党人,虽是女流也不轻赦,等到七天以后,就要绑到法场行刑。父亲不敢把这惊人的信息告诉母亲,只说已托人求情,或者有救,母亲每日在佛堂念佛,求菩萨慈悲,保佑这可怜的甥女。
这几天秋雨连绵,秋风瑟瑟,秋瑾被关在重牢里,手脚都上着镣铐,脸上早已惨白,没有颜色。她坐在墙犄角里,黯然吟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念完这诗句,她紧紧闭上眼睛,但是最终傲然地笑了。
行刑的头一天,她的舅父托了许多人情,要会她一面,但只能在铁栏的空隙处,并且时间不得过五分钟。秋瑾这时脸色已变得青黄,两只眼球凸出,十分惨厉可怕。她舅父从铁栏里伸进手来,握住她那铁镣锒铛的手,禁不住流下泪来。秋瑾怔怔地凝注他的脸,不禁惨笑,摇头,凄厉地说:“舅舅保重!”她的心好像碎了,晕然倒在地下,舅父在外面顿足痛哭,而五分钟的时间已经到了。
到了第二天十点钟的时候,道路上人忙马乱,荷枪实弹的兵士,一个个威风凛凛,杀气蒸腾。几辆囚车,载着许多青年英豪志士。最后一辆车上,便是那女英雄秋瑾。凌峰远远望见,不禁心如刀割呜咽地哭了。街上看热闹的人,对于这些为国死难的志士,有的莫名其妙地说:“这些都是革命党?”有的仿佛很懂得这事情的意味的,只摇着头,微微叹道:“可怜!”最后囚车的女英雄出现了,更使街上的人惊异,“女人也做革命党,真是破天荒的新闻!”这些英雄,一刹那间都横卧在刑人场上,他们的魂魄,都离了这尘浊的世界。秋瑾的尸骸,由她舅父装殓后,便停在普救寺里。
过了不久,革命已告成功,各省悬上白布旗帜,那腥膻的满洲人,都从贵族的花园里,四散逃亡,皇帝也退了位。各处人士公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秋瑾尤是其中一个努力的志士,因公议把她葬在西湖,使美妙的湖山,更增一段英姿。
凌峰想到这里,但见荒草离离,白杨萧萧,举首天涯,兵锋连年,国是日非,哪里是理想的共和国家?她不由得悲绪潮涌,叩着那残碑断碣,慨然高吟道:
枫林古道,荒烟蔓草,何处赋招魂!
更兼这——
秋风秋雨愁煞人!
她正心魂凄迷的时候,舟子已来催上道。凌峰懒懒出了枫林,走到湖边,再回头一望,红蓼鲜枫,都仿若英雄的热血,她不禁凄然长叹。上了小船,舟子洒然鼓桨前进,不问人是何心情,他依然唱着小调。只有湖上的斜风细雨,助她叹息呢!
(原载1927年6月《蔷薇周刊》,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描绘了萧瑟的秋景,霜后的枫叶、哀蝉、促织等景象不仅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也为后文凌峰回忆秋瑾之事奠定了情感基调。
B.秋瑾被侦探追捕时躲进凌峰家,体现了她当时的慌乱和无奈,而凌峰及其家人在面对侦探询问时的表现,也反映出他们对秋瑾安危的担忧。
C.小说详细叙述了秋瑾等志士遇害的经过,在清廷灭亡、皇帝退位后,秋瑾被公议葬于西湖,暗示革命虽成功但仍有诸多遗憾。
D.街上看热闹的人,对于这些为国死难的志士们态度各异,有的莫名其妙,有的微微叹息,有的对女革命党感到惊异,说明当时民众对革命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不一。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通过凌峰的回忆展开秋瑾的故事,使情节在现实与回忆之间交织,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B.文中环境描写细腻入微,如开头的秋景描写,以及秋瑾被捕那夜“微冷的西风”“凄厉的涛歌”“沙沙的秋雨”等,营造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衬托出人物的心境。
C.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对秋瑾的外貌描写“脸色已变得青黄,两只眼球凸出,十分惨厉可怕”,生动地展现出她在狱中遭受的折磨。
D.小说的语言风格典雅华丽,大量使用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来增强文学性,同时也频繁引用诗词,使文章充满古典韵味,符合革命题材的庄重感。
8.文本中多次出现“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句话,请结合文本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9.在文本中,作者对秋瑾的经历展开了虚构创作。请依据文本内容,阐述文中具体虚构了哪些情节,并分析这些虚构情节在秋瑾人物塑造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节选自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商鞅用于秦,变法定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苏子曰:此皆战国之游士邪说诡论,而司马迁暗于大道,取以为史。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此则司马迁之罪也。
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
夫尧、舜、禹、汤,世主之父师也;谏臣弼士,世主之药石也;恭敬慈俭,勤劳忧畏,世主之绳约也。今使世主日临父师而亲药石,履绳约,非其所乐也。故为商鞅之术者,必先鄙尧笑舜而陋禹也,曰:“所谓贤主者,专以天下适己而已。”此世主所以人人甘心而不悟也。
用商鞅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然而终不悟者,乐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祸之惨烈也。
(节选自苏轼《论商鞅》)
材料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众怒之不可犯,众怨之不可任,亦易喻矣。商鞅之言,何为至今而不绝邪?无他,商鞅者,乍劳长逸之术也。用此而谏争绝,桎梏脱,则虽目劳于刑名文籍之中,而耽酒嗜色、佚游骄乐,可晏享而不辍。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
孰谓秦之法密,能胜天下也?法愈密,吏权愈重;死刑愈繁,贿赂愈章。涂饰以免罪罟,而天子之权,倒持于掾史。
设大辟于此,设薄刑于彼,细极于牛毛,而东西可以相窜。见知故纵,蔓延相逮,而上下相倚以匿奸。闰位之主,窃非分而寐寝不安,藉是以箝天下,而为天下之所箝,固其宜也。受天命,正万邦,德足以威而无疚愧者,勿效尔为也。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何也?法定于一王,狱吏无能移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秦固天下A之强国B而孝公C亦有志之君也D修其政刑E十年F不为声色G畋游之所败。
11.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的“庶人”,与《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的“民”意思相近,都指普通百姓。
B.材料二中“家给人足”的“给”,与《林黛玉进贾府》中“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里的“亲”一样,都是使动用法。
C.材料二中“见疾于民”的“见”,和《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的“见”意思和用法不相同。
D.材料三中“谏争绝”的“谏”,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的“谏”意思相同,都有“规劝君主、尊长等改正错误”的意思。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班固提到商鞅变法后,秦国在经济上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富人积累了巨额财富,而穷人只能吃糟糠。
B.苏轼在材料二中指出商鞅变法使秦国百姓勇于为国家作战,却胆小怕事不敢私斗,这是导致秦国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本原因。
C.材料三中王夫之认为商鞅的言论至今不绝的原因是其方法有让人先劳累后享受安逸的特点,能满足一些君主的需求。
D.三则材料都对商鞅变法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商鞅变法带来的影响,有对经济的、社会风气的、法治方面的。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
(2)则虽目劳于刑名文籍之中,而耽酒嗜色、佚游骄乐,可晏享而不辍。
14.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三则材料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怨王孙
李清照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起句写景,“重门深院”既表明了住宅的情况,又暗示了宅中之人的寂寞惆怅。
B.上阕三、四句写词人在楼上望见庭阶前春草绿了,天色渐晚,身边无人,只有大雁相陪。
C.上阕末尾两句写出了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无尽思念及怨意,其情尽在“绵绵”一词中。
D.下阕“多情”一句自然衔接上阕“恨绵绵”句,妙似天成,足见词人构思的工巧缜密。
16.请分析下阕最后三句是如何写出词人的愁思之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张老师上课时想让同学们主动发言,但同学们碍于张老师年长,羞于交流。此时张老师可以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引导。
(2)小李做生意失败,觉得自己能力不够,郁郁寡欢。他的父亲用《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他不要气馁,从头再来。
(3)“沧海”经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夏天可以出汗,正常的出汗可以排毒,但绝对不能出汗太多,出汗太多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那么,怎样才算出汗异常?①出汗异常有一个基本的决断标准,②如同等条件下,③和你一起吃饭的人无汗,④你却满头大汗,⑤就有可能出现是出汗异常。简单地说,如果不是因为运动、穿衣厚或炎热而导致出汗,或稍加运动就A__________,那就意味着人体可能出现了异常情况,应引起重视。
出汗太多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身体里必需的电解质,如钠、钾等,会随着汗液排泄而流失。这些电解质直接影响着我们身体肌肉的功能,如心肌受到电解质丢失的影响,会出现心慌、心动过速等;骨骼肌也会因电解质的丢失受到影响,人会疲乏无力,甚至出现软瘫。这时必须紧急补充电解质,否则可能会引起心脏骤停。可见,( 甲 ),但大汗会伤及身体的这种本能。身体虚弱到一定程度时,人体会丧失对汗液的控制。
中医认为出汗异常是病,是气虚、阳虚、阴虚等产生的结果。既然出汗过多是病,( 乙 )?中医止汗的药物往往离不开补气,补气的目的就是提高身体的固摄功能,防止身体“漏水”。除了大家熟悉的补气药生黄芪,还有一味药:浮小麦。浮小麦是取材于那些没长好的甚至有些干瘪的质地很轻的放在水里会漂浮在水面上的小麦而制成的一种常见的中药。这些没长好的麦粒,虽不入农户的法眼,却是止汗良药。此外,中医治疗心率过快、心动过速时,一般都会用到麦冬,麦冬能补心阴,充足的心阴可降低过亢的心火,心火降了,心率也就降下来了,心率下来了,出汗也就减轻了。乌梅对于止汗也有很好的效果。乌梅是酸的,酸味的药有收敛的功能,用乌梅可收敛汗液,且乌梅富含钾元素,我们出汗会丢失掉大量的钾,这时用乌梅,不仅能及时补充钾,还能止汗,可谓是B__________。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根据材料内容,仿照画横线句子,请以文中加点的“生黄芪”为话题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表达流畅。(4分)
提示:生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意在劝告人们远离危险之地。而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道在的地方,即使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前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C
2. B
3. D
4. C
5. (1)2024年端午节人们在龙舟大赛直播间刷礼物互动,情绪价值在于:通过参与互动,消费者能融入节日氛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群体归属感;刷礼物支持喜爱的队伍,能表达自身情感,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认同和社交互动的情绪消费。
(2)“盐焗鸡咖啡杯”“开水壶头套”等“淘宝丑东西”,情绪价值在于:其奇特、丑萌的设计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和趣味性,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独特、与众不同的心理需求;消费者购买和分享这些商品,能在其中找到乐趣,舒缓压力,以轻松调侃的态度对待生活,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别样态度和情绪释放。
6. C
7. D
8. ①奠定情感基调。多次出现渲染了悲伤、忧愁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烘托出人物的悲愁心境。②串联故事情节。这句话贯穿秋瑾的故事,从她生前的吟诵到被捕后的心境,再到死后引发的感慨,起到了串联情节的作用,使故事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③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了秋瑾在困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和革命志士的悲壮情怀,有助于塑造秋瑾坚毅、爱国且充满豪情的人物形象。④升华主题思想。反复出现强调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理想共和的渴望,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引发读者对历史、革命的深刻思考。
9. 虚构情节:①秋瑾被捕前躲进凌峰家及相关情节。②秋瑾在狱中吟诗、与舅舅见面等情节。③凌峰在西湖畔回忆秋瑾并引发感慨的情节。
作用:①丰富人物形象。通过秋瑾在危险中的躲避和在狱中、临刑前的表现,展现了她的勇敢、坚毅、爱国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②增强故事性。这些虚构情节使故事更加曲折生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秋瑾的人物经历和革命精神。③表达主题。借凌峰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以及对革命成果和社会现状的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0. BDF
11. B
12. B
13. (1)秦国之所以富强,是秦孝公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效果,并不是商鞅严刑峻法的功劳。
(2)那么即使眼睛在刑名法令的书籍中劳累,却能沉迷于饮酒好色、游乐骄纵,安逸享乐而不停息。
14. ①班固客观叙述商鞅变法的措施及结果,虽肯定其使秦国富强,但也指出变法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②苏轼否定商鞅变法,认为秦国富强是孝公本身务本的结果,而商鞅变法带来诸多危害,如使秦国被百姓痛恨,后世君主因贪图变法的便利而不知其祸。③王夫之批判商鞅变法,指出其法虽看似严密但实则存在诸多弊端,如吏权过重、贿赂盛行、上下相欺等,导致社会混乱。
15. B
16. ①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人静”描绘出周围环境的寂静,“秋千巷陌”“皎月初斜”“浸梨花”展现出画面的静谧之美,而“浸”字又赋予梨花动态感,以动衬静,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愁思。②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皎月初斜,浸梨花”的清幽之景,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将词人的愁思融入景中,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以及内心的惆怅之情。③意象组合。选取“秋千”“巷陌”“皎月”“梨花”等意象,组合成一幅充满诗意却又透着清冷的画面,秋千象征着往昔的欢乐时光,巷陌暗示着寂寥,皎月和梨花则增添了凄清之感,共同传达出词人的愁绪。
17.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或: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8. A. 大汗淋漓(汗流浃背)B. 一举两得
19. 序号③修改为:和你一起吃饭的人没有出汗。序号⑤修改为:就有可能是出汗异常。
20. 甲:出汗是身体的本能 乙:如何来止汗呢
21. 浮小麦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它取材于那些没长好的甚至有些干瘪的小麦,这些小麦质地很轻,放在水里会漂浮在水面上。
22. 生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它具有补气升阳之效,可使人体正气充足;又能固表止汗,增强身体抵抗力;还可排脓,助力身体排出毒素;更能敛疮生肌,促进伤口愈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