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考古发现共同印证了( )
A.粟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作物 B.我国农业生产的悠久历史
C.农业北粟南稻的种植格局 D.原始农业发源于黄河流域
2.陕西西安发现的半坡遗址中,先后出土了粟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等各种彩陶。据此推测半坡居民( )
A.过上农耕生活 B.掌握纺织技术 C.产生贫富分化 D.建立早期国家
3.榫卯(sǔn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种植农作物粟 B.制作青铜农具
C.建造干栏式房屋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4.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对文物的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图所示三个文物共同反映了(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起源 B.远古的传说
C.原始农耕生活 D.早期国家的产生
5.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史料最能印证我国是世界重要原始农业发源地的是( )
A.北京人遗址中使用火的遗迹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 D.良渚遗址中出土的玉琮
6. 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周王室衰微 B. 分封制度瓦解
C. 兼并战争不断 D. 注重兴修水利
7. 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巨变之中。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时期的“巨变”的是( )
A. 经济上,广泛使用牛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政治上,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引发制度变革
C. 思想上,百家争鸣,带来思想学术的繁荣
D. 社会生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8.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完“商鞅变法”的内容后准备表演一部历史小短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B. 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了免除徭役的奖励
C. 丙同学扮演有军功的武将,被授予爵位、赏赐土地
D. 丁同学扮演当时的旧贵族,支持商鞅变法
9.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由此可以看出( )
A. 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 B. 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
C. 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 D. 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
10、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对其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
A. 儒、道、墨、法 B. 法、儒、道、墨
C. 墨、儒、法、道 D. 法、道、墨、儒
11.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借机轮流把持朝政的是( )
A.太尉与丞相
B.御史大夫与刺史
C.外戚与宦官
D.诸侯王与太后
12.下图是汉朝前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主要交通线。当时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 )
A.茶叶 B.丝绸 C.牲畜 D.瓷器
13.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14.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 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 药
15.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楚汉之争
16.(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战争不断,出现很多大的战役,其中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7.官渡之战中袁绍十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二十多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五万人的孙刘联军,相同的原因是( )
A.军心涣散 B.骄傲轻敌 C.准备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
18.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个政权积极发展内政,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曹魏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B.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C.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D.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19.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
A.吴国 B.蜀国 C.秦国 D.魏国
20.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
A.焚书坑儒 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 五帝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材料二: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为了治理洪水,他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这给我们在对待自然方面带来了什么启示?
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华哀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空定位】
材料二 【经济发展】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图二山西浑源出土的战国带鼻环牛尊
材料三 【诸侯争霸】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大国兼并小国数目
齐桓公兼并 35小国
晋献公兼并 19小国
楚庄王兼并 36小国
秦穆公兼并 20小国
材料四 【社会变革】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分别位于材料一时间轴中的哪两个阶段?(写出对应的字母符号即可)
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发生了什么变化?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上述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写出两点即可)
评判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依据,而在于变法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社会发展。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起兵反抗,兵败被杀。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
了还是失败了?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又一次南迁浪潮。
材料二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什么关系?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3)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谈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
1-5BACCB 6-10CDDAD 11-15CBCBD 16-20BBACD
21.(1)制度:禅让制。借鉴意义:选肾任能,任人唯贤。
(2)原因:①团结民众;②采用正确的治水方法;③公而忘私。
启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言之有理即可)
华夏族的形成是众多部落相互交融的结果。
(1)D、E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社会现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国家走向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4)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5)成功了。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商鞅变法成功了。
23、(1)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足够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耕作和种植技术的进步等。
(3)政府要重视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安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