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湘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3章 实数
3.3 实数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3实数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3实数教案(共2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1-12 22:59:00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文档简介
1.3 实数
【第一课时】
【目的与要求】
了解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律、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
【知识与技能】
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提高自己的数感与估算能力,会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亲身经历数系扩充的过程,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发展源于实际,又作用于实际的关系。
【教学重点】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律、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数系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无理数?
2。说一说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无理数?哪些是有理数?
,0, 1.414, , , , 。
二、新授内容
(一)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
(二)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
1。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我们知道,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点来表示,那么,每一个无理数是不是也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点来表示呢?
2。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适时提出下一步问题: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无理数吗?
2。教师讲解:
(1)每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
(2)数轴上每一个点都表示唯一的一个实数。
上面两点结论合起来可以间接的说成: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三)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有理数和无理数)
2。按大小分类:
(正实数、零、负实数)
数轴上表示正实数的点在原点右边,表示负实数的点在原点的左边,正实数都大于零,负实数都小于零。
(四)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1。如果两个实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就是说他们互为相反数。我们把实数a的相反数记作-a。
2。在数轴上,表示一个实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实数的绝对值。例如||=,|-|=。
(五)课堂练习:
1。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等于( )
2。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等于( )
3。0的绝对值等于( )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实数的绝对值( )
(六)实数的运算
教师说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规律对于实数仍然适用。
设a,b,c是任意实数,则有:
1.a+b=( )(加法交换律)
2.(a+b)+c=( )(加法结合律)
3.a+0=0+a=( )
4.a+(-a)=(-a)+a=( )
5.ab=( )(乘法交换律)
6.(ab)c=( )(乘法结合律)
7.1·a=a·1=( )
8.a(b+c)=( )(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
(b+c)a=( )(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
9。对于每一个非零实数a,存在一个实数1/a,它满足
a·1/a= 1/a·a=1,
我们把1/a叫做a的倒数。
10。实数的减法运算规定为:
a-b=a+(-b)
实数的除法运算规定为:
a÷b=a·1/b
11。如果a≠0,b≠0,那么ab≠0。
(七)实数的大小比较
对于实数a,b,如果a-b>0,则a大于b(或者b小于a),记作a>b(或者b
小结: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从而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八)实数的方根
1。每个正实数有且只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在实数范围内,负实数没有平方根。
2。每个实数有且只有一个立方根。
三、课堂练习
1。设a,b是实数,n,m是正整数,则
( );( );( )
2。不用计算器,估计-1与0.4的大小。
四、小结与巩固
五、教后感:
1.3 实数
【第二课时】
【目的与要求】
了解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律、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
【知识与技能】
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提高自己的数感与估算能力,会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亲身经历数系扩充的过程,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发展源于实际,又作用于实际的关系。
【教学重点】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律、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数系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分别求下列各数的近似值(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
,,。
2。分别求下列各数的近似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3。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并且指出它有几位有效数字。
①,②,③。
4。计算(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 ②
二、练习内容
(一)、填空
1。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
2。若|x|=6,则x=( ),()-1的倒数是( )
3。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 ),最大的负整数是( )
4。数轴上的点与( )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3.14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在-表示的点的( )侧。
5。化简:
( ), ( ),
=( ),( )
7。计算:
( ), ( ),
( ),( )。
8。若,则x=
(二)、选择
1。在实数范围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x|=|y|,则x=y B.若x>y,则x2>y2
C.若|x|=()2,则x=y D.若,则x=y
2。在实数范围内,一个数与他的倒数相等的情况的数有
A.0 B.1 C.2 D.3
3。a、b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中有意义的是
A. B.
C. D.
(三)、计算
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 ,1-
2。计算:
3。化简:
;
4。当a=时,求下列各式的值。
a2-7a+1 10a-9
5。计算:
6。当x=时,求代数式x2+2x+3的值。
三、小结与巩固
四、教后感: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章 分式
1.1 分式
1.2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1.3 整数指数幂
1.4 分式的加法和减法
1.5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第2章 三角形
2.1 三角形
2.2 命题与证明
2.3 等腰三角形
2.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5 全等三角形
2.6 用尺规作三角形
第3章 实数
3.1 平方根
3.2 立方根
3.3 实数
第4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1 不等式
4.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4.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5章 二次根式
5.1 二次根式
5.2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5.3 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