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互作用
3.3摩擦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的条件
会正确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会正确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
会正确判断静摩擦的方向及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难点
会正确判断静摩擦的方向及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活动一
【问题讨论】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同学们认为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有什么区别?
【知识构建】
静摩擦力
1.定义:由于两个相互 并 的物体之间有 而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1. 2. 3.
3.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 。
【知识巩固】
1.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下图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随t的变化关系是( )
2.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和摩擦力的作用,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其中,若撤去,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
A.10 N,方向向左 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右 D.0
活动二
【问题讨论】
思考并讨论:静摩擦力与拉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知识构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两物体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
0Fmax: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当物体受到的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就将会出现相对运动。
f静的计算方法:平衡法等。
注意: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
②要特别注意“相对”这个条件→相对静止、 相对运动趋势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但它产生的效果一定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知识巩固】
如图所示,测力计与水平桌面平行,拉力从零逐渐增大,拉力为15N时,木块不动;拉力为19N时,木块恰好要被拉动;木块做匀速运动时拉力为18N.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分别是( )A.18N、19N B.15N、19N C.15N、19N D.19N、18N
【课堂检测】
1.一重为1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现用2N的水平推力向右推它,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是 ( )
A.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大小等于2N
B.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大小等于4N
C.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大小等于4N
D.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大小等于2N
2.如图所示,物体相对静止在水平传送带上随传送带同向匀速运动.它受到的力是( )
A.重力、弹力
B.重力、弹力、静摩擦力
C.重力、弹力、滑动摩擦力
D.重力、滑动摩擦力
3.木块甲、乙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甲、乙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乙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木块所受摩擦力情况是( )
A.木块甲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甲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乙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乙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水平桌面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9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那么木板所受桌面给的摩擦力大小是( )
A.9μmg B.10μmg C.μmg 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