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子物理公式、概念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子物理公式、概念总结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29 10:5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物理
黑体辐射规律 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能量子 1、研究微观粒子时必须考虑能量量子化 2、能量子的能量ε=hν,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ν是电磁波的频率
光电效应 概念 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方程 ,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hν是入射光子的能量,逸出功W0是光子飞出金属表面消耗的能量
条件 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金属的截止频率νc
特点 1、光电效应的发生与入射光的强度及照射时间无关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3、当产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4、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的,发生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9 s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动性 干涉 衍射 1.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 2.足够能量的光在传播时,表现出波的性质 1.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2.光的波动性不同于宏观概念的波 频率越高,光的粒子性越强 频率越低,光的波动性越强
光的粒子性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1.当光同物质发生作用时,这种作用是“一份一份”进行的,表现出粒子的性质 2.少量或个别光子容易显示出光的粒子性 1.粒子的含义是“不连续”、“一份一份”的 2.光子不同于宏观概念的粒子
电子的发现 发现者 汤姆孙确定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计算出了粒子的质荷比,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荷、质量测量者 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电荷.电子电荷量一般取e=1.6×10-19C,电子质量me=9.1×10-31kg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 失去两个电子的氦原子核,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倍
实验结果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沿原方向前进 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极个别粒子偏转角甚至大于90°
意义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内,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玻尔的原子模型 模型 1、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2、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量子化的,是不连续的 3、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氢原子能级图
n称为量子数,对应不同电子的轨道,只能取正整数。 轨道半径满足rn=n2r1,氢原子的电子最小轨道半径为r1=0.053 nm
1、基态:原子最低的能量状态称为基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氢原子基态能量E1=-13.6 eV. 2、激发态:较高的能量状态称为激发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 氢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En=E1(E1=-13.6 eV,n=1,2,3,…)
跃迁 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吸收光子能量hν=E末-E初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释放光子能量hν=E末-E初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释放的光子数量 一个氢原子,可能发出的光子数为(n-1)种
一群氢原子,可能发光子数N=
原子核 质子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中子 查德威克利用云室进行实验验证了中子的存在,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符号 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Z为核电荷数(原子核的质子数),也是原子的原子序数 x元素符号
同位素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 氢有三种同位素H、H、H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概念 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分类 α衰变: 原子核进行α衰变时,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 U的α衰变方程为U→Th+He α衰变本质:
β衰变: 原子核进行β衰变时,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Th的β衰变方程为Th→Pa+e β衰变本质: n―→H+e
规律 衰变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γ射线是在发生α或β衰变过程中伴随而生,且γ粒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会改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衰变次数 设放射性元素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Y,则衰变方程为 X―→+nHe+me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Z=Z′+2n-m
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式中N原、m0表示衰变前的原子数和质量,N余、m余表示衰变后的尚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数和质量,t表示衰变时间,T表示半衰期
半衰期是一个统计概念,是对大量的原子核衰变规律的总结,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核,无法确定其何时发生衰变。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三种射线 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放出射线
α射线 高速氦核流 贯穿本领最弱 电离作用很强
β射线 高速电子流 贯穿本领较强 电离作用较弱
γ射线 光子流 贯穿本领最强 电离作用很弱
结合能 较轻原子核 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
较重原子核 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元素,两者相差越多
结合能 克服核力束缚,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需要吸收的能量;或若干个核子在核力作用下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
大小计算 (质能方程) ΔE=Δmc2 若反应后质量减少即发生了质量亏损,则释放能量 若反应后质量减少即发生了质量增加,则吸收能量
比结合能 (也叫平均结合能)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最稳定
核反应 衰变 U→Th+He
Th→Pa+e
人工转变 卢瑟福发现 质子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核裂变 U+n―→Xe+Sr+2n
核聚变 H+H―→He+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