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词语 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题;共2分)
(2024·镇江真题)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②不读书, 或许就不懂“柳条折尽花飞尽”的____,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____ ,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____ 。③一个人读书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袤或贫瘠。 ④所以,____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____是读“著于竹帛”之书____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1.(1分)第②句横线上的三个短语,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别绪离愁 平淡豁达 岁月沧桑
B.别绪离愁 岁月沧桑 平淡豁达
C.平淡豁达 岁月沧桑 别绪离愁
D.岁月沧桑 别绪离愁 平淡豁达
2.(1分)第④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是……不管……还…… B.只要……尽管……也……
C.只是……尽管……也…… D.只要……不管……还……
二、名著导读(共1题;共5分)
3.(2019·安徽模拟)(5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2分)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 。
(2)(1分)“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
(3)(1分)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1分)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悲剧”指什么?②“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
三、语段阅读(共1题;共12分)
4.(12分)(2024·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劳动溯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析,“劳”字同“勞”。勞由“力、一、炊”三部分组成,“力”代表力气、用力,“一”象征房屋,“炊”意指光明、温暖和希望。“勞”字本义为向上用力,意涵用力做工方能有所获,引申为劳作可以创造美好愿景。“动”字同“動”“動”由“重、力”两部分组成,本义为发力起动,引中为很用力地负重劳作。故“劳”“动”合义,意为下力气劳作,即能有所创获,象征人们通过勤劳工作,能够走向光明,收获希望。华夏先民chóng( )尚劳动、辛勤劳动的心路历程,成为激励后人筚路蓝缕( )、实现梦想的原动力。
【劳动创造】热爱劳动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开物成务、命脉赓续、继往开来的“传家之宝”。从“南泥湾”“天下粮仓”“黑土地”到“禾下乘凉”,中国奇迹是劳动创造的“制胜密码”;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东风导弹”到“神舟”与“天宫”逆游太空,中国天眼探索宇宙,中国高铁展现中国速度,一代代劳动者艰苦奋斗、卓绝探索,让“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享登全球,让中国人民坚挺脊梁。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时代,我们用劳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劳模精神】樊锦诗守护敦煌,让莫高窟既“延年益寿”,又以数字化的方式得以“永生”;黄文秀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将30岁的年轻生命奉献给了扶贫事业;张桂梅扎根边远地区,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真可谓“____,____”。他们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忘我境界和“功成必定在我”的使命担当,广大劳模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1)(1分)阅读【劳动溯源】,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chóng( )尚 筚路蓝缕( )
(2)(1分)【劳动创造】中有不少成语,请你写出其中3个。
(3)(4分)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遨游: 。
享誉: 。
(4)(4分)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填入【劳模精神】语段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连贯。将相应的序号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①事当两可要平心②风流人物看今朝③人到万难须放胆
④见贤思齐创佳绩⑤栉风沐雨卫国家⑥锦绣江山留胜绩
上联: 。
下联: 。
(5)(2分)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勞”字本义为向上用力,意涵用力做工方能有所获,引申为劳作可以创造美好愿景。
B.中国奇迹是劳动创造的“制胜密码”。
C.樊锦诗守护敦煌,让莫高窟既“延年益寿”,又以数字化的方式得以“永生”。
D.广大劳模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四、文言文阅读(共5题;共10分)
(2024·济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摇兀掀舞,才如一叶。过狮子矶,一名佛指矶,藓壁百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犹恨舟行北岸,不得过其下。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至马当,所谓上元水府②。山势尤秀拔,正面山脚直插大江。庙依峭崖架空为阁,登降者皆自阁西崖腹小石径,扪萝侧足而上,宛若登梯。……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抗,仅能入港。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斛,古代容量单位。②上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
5.(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B.空谷传响 响:回声
C.凡数十里不绝 绝:灭绝 D.犹恨舟行北岸 恨:遗憾
6.(2分)最适合填入下面句子□中的一项是( )
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
A.故 B.以 C.乃 D.然
7.(2分)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都是先总体概写江边群山连绵的雄伟景象,后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
B.甲文着重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特征描写,乙文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
C.同样是写江流迅疾的特点,甲文以正面描写为主,乙文则以侧面描写为主。
D.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8.(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2分)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五、诗歌鉴赏(共5题;共10分)
诗歌鉴赏(2024·济宁真题)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0.(2分)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爱上层楼”是“为赋新词”,寻觅愁绪。
B.“识尽”概括了词人半生的艰辛历程。
C.“欲说还休”暗含对朝廷的讽刺和不满。
D.此词上、下片“愁”的含义是相同的。
11.(2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少时无愁“强说愁”,描绘词人少年涉世未深、纯真无知故作深沉情态。
B.下片写出词人历经沧桑,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显示词人深沉的愁苦。
C.这首词以“愁”字贯穿全篇,着重表现了作者思想成熟的心路历程。
D.全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
12.(2分)词中连用两句“欲说还休”,有何妙处?试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13.(2分)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2分)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愁”的含义有何不同?
六、现代文阅读(共10题;共31分)
(2024·高州模拟)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推开那扇窗
杨 力
①小区保安王刚受一对中年夫妇之托,请他每天关注一下他们家的窗户。窗户里住着他们上了岁数的老爷子,夫妇二人怕独居的老人出问题,就请王刚每天留意一下,窗户推开表示平安,反之则马上联系他们。
②王刚觉得每天看看窗户也不算多费神,就应承了下来。后来他们给他发了2000 元微信红包作为酬劳,而且说每个月都会支付。他虽然极力推辞,但夫妻二人无比坚决,他回绝不了,就先接下。
③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一天,王刚突然发现,那扇定时推开的窗户失约了,他不及细想,马上发微信通知中年夫妇,不巧这二人正在外地出差,他们告诉了王刚智能锁的密码,请他马上进去帮忙察看。
④王刚按照中年夫妇提供的密码打开了门。让人意外的是,老人身体如常,正在阳台上费力地揉一大团泥巴。已是冬天,窗外寒风凛冽,老人双手冻得通红,却很专注地揉着泥巴,甚至对王刚的突然出现也不惊讶。
⑤王刚连忙解释:“老人家,您今天没有开窗,您儿子儿媳很担心,特意让我来看看。”
⑥老人叹口气说:“担心什么呢,我没开窗,怕我出事?他们就是想,让我每天记住开窗,来证明自已还活着。”
⑦王刚说:“儿女们都是好意,老人健康,是儿女之福。不过您这屋子确实冷清了,而且这么冷的天,你还揉泥巴,揉来干什么呢?”
⑧老人说:“人活着,得找活着的事干。我心里总想着从前,想着我们班牺牲的战友,我想做点事纪念他们。我小时候喜欢捏泥人,现在就想把牺牲的战友一一捏成像,让他们重新活在我的面前。”
⑨老人把王刚带到书房,在一个书柜里,摆放着七尊泥巴捏成的军人塑像,有挺立站岗的,有持枪射击的,有往前冲锋的,还有投掷手榴弹的……总之,七尊塑像形态各异,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军人风姿。
⑩老人指着“他们”说:“他们都是我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我们一个班,十个人,一场阻击战下来,牺牲了八个,包括班长。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一直活在我心里,我已经塑了七个牺牲战友的泥像,还差一个正在做的,就是我们班长,我还没想好如何去展现他!”
王刚听到这儿,连忙退后两步,对老人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王刚说:“老人家,我也当过兵,但您是老兵,请允许我在这儿,向您和您的战友,敬礼!另外我还想请您,每天按时开窗,您保持健康,我们才放心!”
从这之后,老人每天定时开窗,王刚每天察看,彼此间成了一种默契。可过了一阵,问题又来了,老人开着的窗户有两天只开不关,这又让王刚作难了:大冬天的,晚上不关窗,也不正常啊。
王刚又来到老人家门前,敲门没人应,就用上次记下的密码打开了门。进门一看,老人躺在床上,因为感冒发烧,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喝了。王刚急切地问道:“您生病了,为什么还一直推开窗户呢?”
老人虚弱地说:“又不是什么大病,推开窗,就是不想让你们担心呢!”
王刚见老人精神不振,立马呼来了“120”,把老人接到医院,一查,已经是肺炎。不过因为送得及时,治疗几天,老人已无大碍。老人的儿子儿媳几天后也赶到医院,精神好转的父亲却告诉他们,此刻他想见一个人,就是保安王刚。
老人说:“其实我要感谢王刚,上次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给了我启发。我刚进部队时,班长第一次带我,也是对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要我一生都要有军人的骨气,不管战场上还是战场下都要做一个真正的军人。王刚那次敬礼,让我想到了班长,我要为他塑造一尊军人标准军礼的塑像!”
几天后,老人出院,刚回到家,只觉得家里温暖如春,新安装的暖气片让整个屋子像春天一样温暖起来。老人扭头问儿子:“住了两周医院,你们啥时候把暖气片安上了 ”
儿子也奇怪:“听工人说,不是您让安装的吗?”
说到这儿,儿子悟出点什么,急忙打开微信询问。果然王刚回道:“你们每个月打给我 2000 元,退还你们又不行,我就寻思着要用这笔钱为老人做点什么。他和小区的许多老人一样,为社会奉献了一辈子,作为后辈,我们也理应让他们享受越来越美好的晚年生活!”
老人一听,抓过儿子的手机,在微信上说:“好好好,等我把班长的塑像做好,我要把你请来,让我们老少军人一起,为创造今天幸福生活而流血牺牲的军人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
王刚一个劲应承:“也希望您记住推开那扇窗,让我们一起见证美好幸福的每一天!”
(选自《剑南文学》 ,有删改)
15.(4分)请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下面情节内容的概括。
①受中年夫妇的嘱托定时察看窗户,确保家中老人平安
② 。
③提醒老人定时开窗,并定时察看。
④ 。
⑤用中年夫妇给的钱为老人装上暖气片,让老人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16.(2分)阅读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句中两个“马上”连用的表达效果。
他不及细想,马上发微信通知中年夫妇,不巧这二人正在外地出差,他们告诉了王刚智能锁的密码,请他马上进去帮忙察看。
17.(2分)文中多次提到军礼,有何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18.(2分)在班级“美文共赏"心得分享活动中,围绕文章标题“推开那扇窗”的丰富内涵,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并简述阅读启示。请你任选其一,写一段文字做好分享准备。
A.幸福 B. 责任 C.感恩
(2024·宁夏回族自治区真题)阅读回答问题。
五月菜油香
①有朋友问我一道小学语文试题,题干是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菜花”指什么,我脱口而出:当然是油菜花,因为它是黄色的,且连片开花,黄蝶藏入其中,自然难觅踪迹。朋友再发问:“为什么不是迎春花?它也是黄色的,同样连片开花。”我说时间不对,“树头新绿未成阴”应该是仲春天气,迎春花在早春开放,春寒料峭,不可能有蝴蝶。
②孩子们不知道菜花是油菜花,其实大多是因缺乏常识,比如各种花开放的时间以及蝴蝶的习性等,与他们观察自然不够认真细致有关系。老师、家长首先要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与习惯。
③我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长大,油菜是家乡最主要的农作物。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油菜的盛花期。田野上燕子穿梭,麻雀翻飞,布谷与斑鸠和鸣,蝴蝶翩跹起舞,蜜蜂嗡嗡地在油菜花丛中歌唱。
④我小时候并不喜欢油菜花的味道,感觉它有些上头,久闻会使人发晕,长大后才逐渐适应。平心而论,油菜花最吸引人的其实不是香气,而是它炫目的颜色,以及连接成片、摄人心魂的气势。菜籽油确实香气馥郁,能传到很远的地方。
⑤我们老家有一座著名的老油坊——王家油坊,规模很大,采用古法木榨传统工艺,周围的小队都去那里榨油。遇到榨油季,总能闻到浓郁的菜油香,听到不时传来沉重的撞击声以及充满韵律的劳动号子。我迷恋这力量感十足的撞击声,常在油香与号子声中沉醉,曾信马由缰地想象热火朝天的榨油场景,憧憬有朝一日去开开眼界。
⑥父亲是生产队最好的榨油工,他曾带我去过老油坊,可惜当时我太小,只记得榨油设备都是木质的,规制庞大,需要很多人才能操作,其他记忆很模糊。写这篇文章前我采访了父亲,详细询问了古法榨油的工艺流程。
⑦榨油工作非常辛苦,伙食自然比其他社员好,可以吃到油饼、麻花等,这些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奢侈品。当父亲带着一身油香回家时,母亲、弟弟和我也能跟着打一次牙祭。
⑧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古法榨油逐渐消失,机器榨油开始兴起,农民再也不用耗费繁重的体力,工艺流程大大精简,出油率也更高。但人们总觉得不如古法榨出来的油香,口感上也差一些。可能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因为人们更倾向喜欢浸透汗水的劳动成果。
⑨我们家很快购买了全套粮食加工设备,后来又添置了抽水机与榨油机。父亲轻车熟路,重操榨油本行,只是不用出大力了,但炒菜籽的火候与最关键的榨油环节还需要他来把控。当时,我们家是当地最早一批受表彰的“万元户”之一,“双文明户”的牌子也是最先挂上的。在轰鸣的柴油机声中,在稻米香、面粉香与菜油香的交织中,我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顺利考入大学,弟弟也在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
⑩记得每年收完菜籽,晾晒好后,我家总要榨一次油,母亲便会做麻花、油糕,那醇香至今还萦绕在心头。
(作者:雨茂/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9.(3分)有人说文章开头两段与后文关系不大,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20.(6分)请从词语和句子两个角度,为下面的文字做批注。
原文 批注
遇到榨油季,总能闻到浓郁的菜油香,听到不时传来沉重的撞击声以及充满韵律的劳动号子。我迷恋这力量感十足的撞击声,常在油香与号子声中沉醉,曾信马由缰地想象热火朝天的榨油场景,憧憬有朝一日去开开眼界。 ①词语: 。②句子:
21.(3分)谈谈你对第⑧段“人们更倾向喜欢浸透汗水的劳动成果”这句话的理解。
22.(3分)文章第⑨段提到“当时,我们家是当地最早一批受表彰的‘万元户’之一,‘双文明户’的牌子也是最先挂上的”。作者写这部分内容的用意是什么?
23.(3分)文中描写父亲的笔墨不多,但父亲的形象清晰可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
24.(3分)文章结尾说“那醇香至今还萦绕在心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醇香”的含义。
七、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25.(2024·高州真题)(50分)学校人物长廊本期主题为“凡人善举”,现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故事。请你分类梳理本单元学习中积累的相关词语,并任选几个词语,对身边的人物事迹展开描写。(100字左右)
(1)(30分)我积累的词语:
刻画人物的褒义词:厚道,老实
刻画人物的贬义词:粗拙,滞笨
表达情感的词语:惧惮,敬意
(2)(20分)习作展示:
答案解析
【答案】1.B
2.D
【解析】(1)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日常注意积累,掌握成语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1.柳条折尽花飞尽,翻译为: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诗人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对应“别绪离愁”。
今人不见古时月,翻译为:现在的人未曾见过古时的月亮。渲染出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对应“岁月沧桑”。
一蓑烟雨任平生,翻译为: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词人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处在艰辛的环境,而词人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可见诗人鲜活灵动的心灵和达观的精神。对应“平淡豁达”。
故答案为: B
2.只要……不管……还,表条件关系。
④句强调不论读什么书,只要读就不晚,是条件关系。用“只要……不管……还”。
故答案为: D
3.【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2)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3)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4)①“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②“呐喊”是指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解析】(1)根据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文学常识及情节的积累可知这段话的出处及作者。
(2)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意思。
(3)陈述句成反问句的基本原则是意思不能变,一般要使用“难道”“怎么”等反问词,另外,否定的陈述句要变成肯定的反问句,句末要用问号(?),据此转换句式即可。
(4)根据对这部名著情节的积累可知“悲剧”的内涵以及保尔的心声。
故答案为: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⑵ 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⑶ 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⑷ “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②“呐喊”是指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⑴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积累。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名著,掌握名著的作者、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
⑵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能力。被考查的词都比较常见,这类题目在于考查对词语(含成语)的辨识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⑷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启发。
4.【答案】(1)崇;lǚ
(2)开物成务 继往开来 艰苦奋斗 千帆竞发 百舸争流
(3)遨游:漫游、游历。;享誉:享有盛誉,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
(4)上联:⑥;下联:②
(5)B
【解析】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chóng尚”写作“崇”;“筚路蓝缕”读作“lǚ”。
⑵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材料中的成语有:开物成务、继往开来、艰苦奋斗、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任选其三即可。
⑶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①该句的意思是在太空漫游。遨游:漫游、游历。②该句的意思是让“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在全球都享有盛誉。享誉:享有盛誉,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
⑷ 本题考查对联。根据对联词性相对的特点可确定,这六个句子可组成三副对联:③和①;⑥和②;④和⑤;根据对联的内容,③和①强调的是做事的心态,与“劳模精神”不符,可排除;④和⑤赞美的是“见贤思齐”“不怕艰难”的精神,⑥和②赞美了为国奉献的精神,[劳模精神]中三位模范人物的共同品质是不怕困难、勇于奉献。因此,也需排除④和⑤;"绩”为仄声,“朝”为平声,根据对联上仄下平的特点可知,⑥为上联,②为下联。
⑸ ACD.正确;B.有误,该句语序不当,应为:劳动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制胜密码”。
故答案为:⑴崇;lǚ
⑵开物成务 继往开来 艰苦奋斗 千帆竞发 百舸争流
⑶遨游:漫游、游历。享誉:享有盛誉,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
⑷上联:⑥;下联:②
⑸B
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⑷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⑸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运用。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答案】5.C
6.D
7.C
8.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9.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读懂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内容。选择题注意在文言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言文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译文】
【甲】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从雷江口出行进入长江,江南的群山,林木苍绿,山峦重叠,好像一列屏障。总共行驶数十里连绵的景象没有中断,从金陵向西,都未曾看到这样的景象。这一天,顺着风张起风帆,船行得非常快。然而江面水面辽阔,白色的浪花像山一样涌来,所乘坐的虽是载重两千斛的大船,在江面上的摇晃和舞动,好像是一片树叶。过了狮子矶,有一座山名叫佛指矶,长满苔藓的峭壁有百尺高,青色的树林和绿色的竹子,倒挂在石壁上,这种景象是图画也难以描绘的。很遗憾船行驶在北岸,不能穿过山下。旁边还有几个小石矶,也都很奇特陡峭,然而都比不上狮子矶。到了马当山,这里正有所说的长江上水神庙。这里山势尤其俊秀挺拔,正面山脚直插入长江,水神庙依靠着悬崖峭壁架空而建为楼阁,登或下的人都要走楼阁西边悬崖旁的小石径,攀援葛藤侧着脚向上,好像登梯子……船行在石壁之下,白天忽然变得酶暗,风很大,船上的人非常惊恐,变了脸色。急忙放下风帆,赶快驶入港湾,用尽力气牵拉,抵抗风速,船仅能刚刚驶入港湾。
5.C:错误。例句翻译为:总共行驶数十里连绵的景象没有中断。绝,断绝,中断
故答案为:C
6.A解释为:所以
B解释为:因为
C解释为:于是、才
D解释为:然而,但是
例句翻译为:旁边还有几个小石矶,也都很奇特陡峭,然而都比不上狮子矶。结合句意可知填入的词释义是然而,“然”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D
7.A 错误。【乙】主要描述了从雷江口到大江的景色,包括江南的群山和江面的浩渺,没有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
B 错误。【乙】主要描述了沿途的地理景观和自然景观,没写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
C 正确
D 错误。【甲】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没有抒发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乙】主要描述了旅途中的艰险。
故答案为:C
8.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虽、奔、御、以、疾”。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驭。以:这样。疾:快。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9.例句翻译为:青色的树林和绿色的竹子,倒挂在石壁上,这种景象是图画也难以描绘的。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青林绿筱”是主语,“倒生壁间”是谓语,两者可断开,在“筱”后面断句。“图画有所不及”是对前面的具体评价,前后可断开,在“图”前面断句。
故答案为: 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答案】10.D
11.C
12.连用两句“欲说还休”,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
13.整首词通过“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时期与“识尽愁滋味”的“而今”两相对比,抒发了郁结于胸的深沉忧愁和强烈愤懑。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壮志未酬的忧郁激愤之情。
14.前一句中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后一句中的“愁”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0.ABC.正确;
D.此句错误地认为上下片的“愁”含义相同。上片的“愁”是少年时的无病呻吟、故作深沉的闲愁,而下片的“愁”则是历经沧桑后的深沉哀愁。两者在含义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故答案为:D
11.ABD.正确;
C.此句错误地认为全词只表现了作者思想成熟的心路历程。实际上,全词不仅表现了词人的思想成熟,还通过对比手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抒发了词人郁结于胸的深沉忧愁和强烈愤懑。
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情感表达上的作用。连用两句“欲说还休”,首先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得整首词在朗读时更加流畅和富有韵味。其次,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也充分表达了词人内心深沉的愁绪和欲言又止的无奈。通过重复这一句式,词人更加细腻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挣扎,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入人心。
故答案为:连用两句“欲说还休”,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
13.本题考查词中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整首词以“愁”字贯穿全篇,通过对比少年时期和现今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深沉忧愁和强烈愤懑。词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少年时期的无病呻吟与现今的深沉哀愁进行对比,突出了现今愁绪的深沉和复杂。同时,词人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壮志未酬的忧郁激愤之情。
故答案为:整首词通过“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时期与“识尽愁滋味”的“而今”两相对比,抒发了郁结于胸的深沉忧愁和强烈愤懑。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壮志未酬的忧郁激愤之情。
14.本题考查关键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情感表达的理解。“为赋新词强说愁”中的“愁”,是少年时期的无病呻吟和闲愁。这种愁绪是主观臆造的,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而“而今识尽愁滋味”中的“愁”,则是历经沧桑后的深沉哀愁。这种愁绪包括了词人对国事的关怀、对人生的思考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等多种复杂的情感。两者在含义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是主观臆造的闲愁,后者是历经沧桑后的深沉哀愁。
故答案为:前一句中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后一句中的“愁”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答案】15.发现窗户未开,进屋察看,发现老人在用泥巴为战友做塑像。;发现窗户两天未关,察看得知老人生病,拨打120送他去医院。
16.“马上"表示时间很短。连用两个“马上”,加快叙事节奏,渲染紧张氛围;形象地写出了王刚动作的迅速和中年夫妇的担心,表现出王刚的尽责和中年夫妇的孝心。
17.①串起老人的故事,老人因王刚的敬礼而想起班长的军礼,找到塑造班长泥像的方法,军礼成为连接老人过去与现在生活的线索。②军礼是军人表示敬意的方式,展现军人形象。老人曾因军礼而受到教育,努力成为真正的军人;王刚用军礼向老人致敬,老人准备和王刚一起向为幸福生活做出贡献的军人们致敬,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展现出军人的精神风貌。
18.示例一:选 A。 “推开那扇窗"意味着老人看到了子女的关心,发现了“陌生人"之间的美好情谊,找到了最能表现班长形象的军礼,开启了幸福生活。启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常常推开“心灵的窗户”,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与幸福。示例二:选 B。 “推开那扇窗"意味着责任,中年夫妇对老人的关心,王刚受人之托,老人为牺牲的战友塑像,都是负责任的表现,正是有了这份责任与担当,老人才生命无虞,进而能够幸福地生活。启示:在生活中,尽职尽责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世界。示例三:选 C。从王刚的角度看,他开始时受人之托,希望老人定时“推开那扇窗”;后来他用中年夫妇给他的钱为老人装了暖气片,让老人能在“推开那扇窗"时不至于受寒,希望老人记得“推开那扇窗” ,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这是对像老人一样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的感恩。启示:感恩不是一句空话,感恩最好的表达方式是付诸行动,让曾经做过贡献的人感受到深切的爱。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加点字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加点字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第三步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
(3)本题考查线索的作用。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推动情节发展。将繁多的材料串联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引导读者和增强阅读体验。提高文章的艺术性。深化文章主题。具体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小说主题。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标题、情节、人物形象、作者的思想倾向、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等内容,综合分析归纳小说主题即可。
15.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
第三段: 这一天,王刚突然发现,那扇定时推开的窗户失约了,他不及细想,马上发微信通知中年夫妇,不巧这二人正在外地出差,他们告诉了王刚智能锁的密码,请他马上进去帮忙察看。第四段: 让人意外的是,老人身体如常,正在阳台上费力地揉一大团泥巴。第八段:老人说:“人活着,得找活着的事干。我心里总想着从前,想着我们班牺牲的战友,我想做点事纪念他们。我小时候喜欢捏泥人,现在就想把牺牲的战友一一捏成像,让他们重新活在我的面前。”即发现窗户未开,进屋察看,发现老人在用泥巴为战友做塑像。
第十二段:老人开着的窗户有两天只开不关,这又让王刚作难了:大冬天的,晚上不关窗,也不正常啊。第十三段:进门一看,老人躺在床上,因为感冒发烧,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喝了。第十五段:王刚见老人精神不振,立马呼来了“120”,把老人接到医院。即发现窗户两天未关,察看得知老人生病,拨打120送他去医院。
故答案为:① 发现窗户未开,进屋察看,发现老人在用泥巴为战友做塑像。
② 发现窗户两天未关,察看得知老人生病,拨打120送他去医院。
16.马上,立即,表示时间很短的意思。两个“马上”,强调叙事节奏之快,渲染了此刻的紧张气氛,生动的写出了王刚发现窗户未开时的迅速,中年夫妇对这位独居老人的担心,突出王刚的尽责和中年夫妇的孝心。
故答案为:“马上”表示时间很短。连用两个“马上”,加快叙事节奏,渲染紧张氛围;形象地写出了王刚动作的迅速和中年夫妇的担心,表现出王刚的尽责和中年夫妇的孝心。
17.第十一段:王刚听到这儿,连忙退后两步,对老人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王刚说:“老人家,我也当过兵,但您是老兵,请允许我在这儿,向您和您的战友,敬礼!王刚用军礼向老人致敬。
第十六段:老人说:“其实我要感谢王刚,上次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给了我启发。王刚那次敬礼,让我想到了班长,我要为他塑造一尊军人标准军礼的塑像!”老人因王刚的敬礼而想起班长的军礼,找到塑造班长泥像的方法。
军礼多次出现,是本文的线索,贯穿老人的过去和现在。
第十六段:我刚进部队时,班长第一次带我,也是对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要我一生都要有军人的骨气,不管战场上还是战场下都要做一个真正的军人。军礼是军人表示敬意的方式,展现军人形象。老人曾因军礼而受到教育,努力成为真正的军人。
第二十段: 等我把班长的塑像做好,我要把你请来,让我们老少军人一起,为创造今天幸福生活而流血牺牲的军人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老人准备和王刚一起向为幸福生活做出贡献的军人们致敬,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展现出军人的精神风貌。
故答案为: ①串起老人的故事,老人因王刚的敬礼而想起班长的军礼,找到塑造班长泥像的方法,军礼成为连接老人过去与现在生活的线索。
②军礼是军人表示敬意的方式,展现军人形象。老人曾因军礼而受到教育,努力成为真正的军人;王刚用军礼向老人致敬,老人准备和王刚一起向为幸福生活做出贡献的军人们致敬,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展现出军人的精神风貌。
18.第一段: 窗户里住着他们上了岁数的老爷子,夫妇二人怕独居的老人出问题,就请王刚每天留意一下,窗户推开表示平安,反之则马上联系他们。第八段:我心里总想着从前,想着我们班牺牲的战友,我想做点事纪念他们。我小时候喜欢捏泥人,现在就想把牺牲的战友一一捏成像,让他们重新活在我的面前。第十九段:果然王刚回道:“你们每个月打给我 2000 元,退还你们又不行,我就寻思着要用这笔钱为老人做点什么。他和小区的许多老人一样,为社会奉献了一辈子,作为后辈,我们也理应让他们享受越来越美好的晚年生活!”
A 推开那扇窗,老爷子看到孩子对他的关心,看到王刚对他的关心,想到了表现班长形象的军礼,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启示我们日常要打开心灵的窗户,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B 推开那扇窗,可以感受到中年夫妇对老爷子的关心,王刚受人之托,老人为牺牲的战友塑像,他们都有各自的责任并坚守职责,所以老人幸福的生活着。启示我们尽忠职守能创造美好世界。
C 推开那扇窗,王刚受人之托,每天留意一下老人是否定时“推开那扇窗”;后来他用中年夫妇给他的钱为老人装了暖气片,让老人感受到温暖,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对像老人一样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的感恩。启示我们感恩最好在行动上,用行动证明你的感恩之心。
故答案为:示例一:选 A。 “推开那扇窗”意味着老人看到了子女的关心,发现了“陌生人”之间的美好情谊,找到了最能表现班长形象的军礼,开启了幸福生活。
启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常常推开“心灵的窗户”,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与幸福。
示例二:选 B。 “推开那扇窗”意味着责任,中年夫妇对老人的关心,王刚受人之托,老人为牺牲的战友塑像,都是负责任的表现,正是有了这份责任与担当,老人才生命无虞,进而能够幸福地生活。启示:在生活中,尽职尽责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示例三:选 C。从王刚的角度看,他开始时受人之托,希望老人定时“推开那扇窗”;后来他用中年夫妇给他的钱为老人装了暖气片,让老人能在“推开那扇窗"时不至于受寒,希望老人记得“推开那扇窗” ,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这是对像老人一样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的感恩。
启示:感恩不是一句空话,感恩最好的表达方式是付诸行动,让曾经做过贡献的人感受到深切的爱。
【答案】19.我认为关系很大。开篇点题,通过对油菜花的辨析,指出成长需要培养观察能力,需要体验生活;引发作者对教育的思考,为下文叙写回忆用油菜籽榨油作铺垫。
20.①迷恋:把读者也代入劳动情境之中,耳边似乎回响着动听的劳动之声。榨油与美食相连,写出了心理活动。;②“遇到榨油季,总能闻到浓郁的菜油香,听到不时传来沉重的撞击声以及充满韵律的劳动号子”侧面描写,从嗅觉和听觉侧面表现了劳动的火热,劳动的场景更具吸引力。
21.机器榨油省力,古法榨油更辛苦,但亲身创造的劳动成果,成就感更强,更能给劳动者带来快乐,是对劳动的肯定。同时也表明科技在进步,生活在改变,社会在发展,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朴素情感没变。
22.作者的用意是以我家为例反映人们的生活通过劳动走向富裕,表现党的政策、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助力农民实现勤劳致富。
23.父亲是新时代劳动人民的代表。他勤劳肯吃苦,是生产队最好的榨油工。父亲顾家且关爱子女,将油坊里的伙食带回来与家人分享。父亲精明能干,了解国家政策,眼光长远有决断,购买粮食加工设备,搭乘政策的东风,重操榨油本行,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父亲重视教育,支持孩子们完成学业,让子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4.“醇香”一词双关,既指菜油的香,也指母亲用菜油做的麻花和油糕的香味,还指回味无穷的儿时生活。“醇香”是作者对小时候榨油往事的记忆,也是对父母的记忆,它浸透着劳动汗水的芬芳,是人们勤劳善良的高贵品质。“醇香”是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是对父母辛勤养育的感激之情,是对劳动的赞美,是萦绕在心头的乡思。
【解析】(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作用包括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就是这句话内容上写了什么,有没有手法之类;结构上的作用,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2)1)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加点字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加点字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第三步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3)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分析第九段画线句的意义即可。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6)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含义包括本义和语境义,答题要联系上下文,结合主旨情感,分析归纳含义即可。
19.前两段写了我对油菜花的认识,指出目前孩子们不认识菜花的原因是缺乏常识,强调成长要先培养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与习惯。引出对教育的思考和独特感悟,为下文写油菜籽榨油的情节做铺垫。
故答案为: 我认为关系很大。开篇点题,通过对油菜花的辨析,指出成长需要培养观察能力,需要体验生活;引发作者对教育的思考,为下文叙写回忆用油菜籽榨油作铺垫。
20.①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这里是写作者在榨油季节时对撞击声,对油香与号子声很着迷,描写生动,让人感同身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耳边也回荡着撞击声与号子声等劳动的声音。榨油与美食相连,写出了作者的心理活动。
②菜油香,嗅觉。撞击声、劳动号子,听觉。听到不时传来沉重的撞击声以及充满韵律的劳动号子,侧面描写,写了人们在榨油时的撞击和呼喊,突出榨油时劳动的火热,极具吸引力。
故答案为:①迷恋:把读者也代入劳动情境之中,耳边似乎回响着动听的劳动之声。榨油与美食相连,写出了心理活动。
②“遇到榨油季,总能闻到浓郁的菜油香,听到不时传来沉重的撞击声以及充满韵律的劳动号子”侧面描写,从嗅觉和听觉侧面表现了劳动的火热,劳动的场景更具吸引力。
21.注意前面写古法榨油逐渐消失,机器榨油开始兴起,农民再也不用耗费繁重的体力,工艺流程大大精简,出油率也更高。但人们总觉得不如古法榨出来的油香,口感上也差一些。可能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因为人们更倾向喜欢浸透汗水的劳动成果。即虽然机器榨油省时省力,出油率更高。但是因为不是农民直接参与榨油,人们更喜欢自己参加劳动活动,强调农民对劳动的认可和肯定。写了科技在进步,大家的生活在改变,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没有改变的,人们还是很简朴的。
故答案为: 机器榨油省力,古法榨油更辛苦,但亲身创造的劳动成果,成就感更强,更能给劳动者带来快乐,是对劳动的肯定。同时也表明科技在进步,生活在改变,社会在发展,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朴素情感没变。
22.写父亲虽然榨油不出大力,但还是亲手把控炒菜籽的火候和榨油环节。在父亲的劳动中我们家渐渐富裕了,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新的政府政策和科技的发展对农民生活的积极作用,这些帮助农民勤劳致富。
故答案为: 作者的用意是以我家为例反映人们的生活通过劳动走向富裕,表现党的政策、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助力农民实现勤劳致富。
23.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即可。
第六段:父亲是生产队最好的榨油工。写父亲是榨油工。
第七段:榨油工作非常辛苦,伙食自然比其他社员好,可以吃到油饼、麻花等,这些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奢侈品。当父亲带着一身油香回家时,母亲、弟弟和我也能跟着打一次牙祭。写父亲勤劳能干,工作艰苦。关爱家人。
第九段:我们家很快购买了全套粮食加工设备,后来又添置了抽水机与榨油机。父亲轻车熟路,重操榨油本行,只是不用出大力了,但炒菜籽的火候与最关键的榨油环节还需要他来把控。当时,我们家是当地最早一批受表彰的“万元户”之一,“双文明户”的牌子也是最先挂上的。写父亲有眼光,及时抓住机会,重操老本行,实现勤劳致富,是新时代劳动人民的代表
第九段:在轰鸣的柴油机声中,在稻米香、面粉香与菜油香的交织中,我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顺利考入大学,弟弟也在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写父亲重视教育,支持孩子们完成学业,让子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故答案为: 父亲是新时代劳动人民的代表。他勤劳肯吃苦,是生产队最好的榨油工。父亲顾家且关爱子女,将油坊里的伙食带回来与家人分享。父亲精明能干,了解国家政策,眼光长远有决断,购买粮食加工设备,搭乘政策的东风,重操榨油本行,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父亲重视教育,支持孩子们完成学业,让子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4.第十段:记得每年收完菜籽,晾晒好后,我家总要榨一次油,母亲便会做麻花、油糕,那醇香至今还萦绕在心头。“醇香”指小时候家榨油的油香,指母亲做麻花、油糕时的香味,对小时候美好生活的怀念。
第八段: 但人们总觉得不如古法榨出来的油香,口感上也差一些。可能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因为人们更倾向喜欢浸透汗水的劳动成果。油香是父母榨油的产物,是劳动的代表,赞美了人们勤劳、淳朴美好品质。
第九段:在轰鸣的柴油机声中,在稻米香、面粉香与菜油香的交织中,我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顺利考入大学,弟弟也在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醇香”中回忆了往事,表达了对父母养育的感激,对家人的思念。
故答案为:“醇香”一词双关,既指菜油的香,也指母亲用菜油做的麻花和油糕的香味,还指回味无穷的儿时生活。
“醇香”是作者对小时候榨油往事的记忆,也是对父母的记忆,它浸透着劳动汗水的芬芳,是人们勤劳善良的高贵品质。
“醇香”是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是对父母辛勤养育的感激之情,是对劳动的赞美,是萦绕在心头的乡思。
25.【答案】(1)专注;仁厚;聪明;郑重;粗暴;疏懒;渴慕;佩服;愧作
(2)范文:
小区里的保洁员王阿姨,工作认真,做人老实厚道。她的工作很烦琐,每天要清扫各楼层,有时还要帮忙扔垃圾,但她从不抱怨。她十分仁厚,乐于助人,经常关心和帮助我们。有一次,邻居李大爷生病了,儿子女儿都在外地,不能回来,王阿姨知道后,就每天给李大爷送一份饭菜,还不时前去照顾,让李大爷的生活有了保障,身体也慢慢痊愈了。李大爷的女儿想给王阿姨一笔钱感谢她,王阿姨却拒绝了,说给她钱就轻视了她帮人的初衷。这件事让我对王阿姨生出了空前的敬意。
【解析】(1)本单元课文中刻画人物的褒义词有: 厚道,老实,专注,仁厚,聪明,郑重
刻画人物的贬义词: 粗拙,滞笨,粗暴,疏懒,懒惰
表达情感的词语: 惧惮,敬意,渴慕,佩服,愧作
(2)注意这一题要用到上一题的词语。如王大爷是我们小区的保安,一直勤勤恳恳的工作。每次都在车棚内郑重的把大家的电动车摆正,他是个老实仁厚的人,一点都不偷懒。有人说随便摆放就行了,不需要这样的,王大爷却不这么认为,他把乱放的车子摆好,才能留出更多的地方让后人停车,这件事让我对他充满了敬意。言之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专注;仁厚;聪明;郑重
②粗暴;疏懒
③渴慕;佩服;愧作
(2)小区里的保洁员王阿姨,工作认真,做人老实厚道。她的工作很烦琐,每天要清扫各楼层,有时还要帮忙扔垃圾,但她从不抱怨。她十分仁厚,乐于助人,经常关心和帮助我们。有一次,邻居李大爷生病了,儿子女儿都在外地,不能回来,王阿姨知道后,就每天给李大爷送一份饭菜,还不时前去照顾,让李大爷的生活有了保障,身体也慢慢痊愈了。李大爷的女儿想给王阿姨一笔钱感谢她,王阿姨却拒绝了,说给她钱就轻视了她帮人的初衷。这件事让我对王阿姨生出了空前的敬意。
(1)本题考查词语掌握。日常注意积累,掌握词语含义及用法,根据题目要求答在本单元课文中写几个符合要求的词语即可。
(2)本题考查小练笔。读懂题目要求,对身边的人物事迹展开描写,注意这一题要用到上一题的词语。可以是通过深情回忆曾经发生过的与某人、某物的一件小事,表现人物美德。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也可以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句增强气势。字数要求在100左右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