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养监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养监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9 08:1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养监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3分)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玻璃 浑浊 狞笑(nìng) 沧海一粟(sù)
B.考查 斑点 婆娑(suō) 念念有辞(cí)
C.沮丧 冰棍 追悼(dào) 惟妙惟肖(xiào)
D.草坪 资源 跺脚(duò) 排山倒海(dào)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身临其境——居高临下 B.心满意足——亲如手足
C.喜笑颜开——五颜六色 D.张冠李戴——衣冠楚楚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村山郭酒旗风(山边) B.浪淘风簸自天涯(颠簸)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不久) D.尾搐入两股间(抽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演员不愧是科班出身,总能把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
B.这篇散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流畅,值得一读。
C.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在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中暴露无遗。
D.面对劳苦大众,鲁迅先生从不居高临下,而是给予深切的同情。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桥》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巧设悬念,让人意外之余更敬佩老支书崇高的品质,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B.《好的故事》的结尾“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写出了作者虽处在黑暗的现实中,但仍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
C.《竹节人》一课中描写了老师玩竹节人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D.《盼》一课中“我”千盼万盼地想下雨是因为“我”喜欢下雨,渴望亲近大自然。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B.多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对我们学习古诗词没有什么帮助
C.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D.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7.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比喻)
C.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排比)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对仗、拟人)
8下列句子中与“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运用相同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2分)
A.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
B.大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C.地球是一个半径不到6400千米的星球。
D.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演讲时可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B.《开国大典》中写阅兵式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C.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也要逐字逐句地读。
D.《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二、词句练习。(14分)
1.根据读音,结合语境写词语。(6分)
因为“开卷有益,读书有乐”,“全民阅读”已经连续十次被写入zhèng fǔ
( )工作报告。读书,能增长见识,帮助我们解开心中的gē da( ),让我们更加聪明líng lì( )。读书,还可以改变心情。当情绪jǔ sàng( )时,多读读kāng kǎi( )激昂的文字,我们就会心潮péng pài( )。
2.《高山流水》缓缓响起,小南想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优美的琴声。请你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字正腔( ) 余音绕( ) 轻歌( )舞
黄钟大( ) 技高一( ) 排山( )海
一曲《高山流水》 ,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3.补充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祖国是伟大的母亲。河流是她甘甜的乳汁,田野是她 ,
……她无私地养育着无数华夏儿女。
4.巴黎奥运会期间,小明的爸爸只要一看到有足球赛,就非常投入地观看比赛。试着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投入。(2分)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美好画面,令人神往。“在天底下, ,而 。……这种境界,既 ,又 ,既 ,又想坐下 。”“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微云。”“深蓝的天空中挂着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 ……"
2.自然万象,皆可成诗词。羁旅夜泊,孟浩然这样写月:“野旷天低树,
。”月明星稀,辛弃疾这样写月:“ ,清风半夜鸣蝉。”黄河滚滚,刘禹锡不禁浮想联翩:“如今直上银河去, 。 庭院幽幽,王安石记录下这样的画面:“ ,花木成畦手自栽。”
3.爱国情感,心间永存。《七律·长征》的首联“ , ”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曹植的“ ,视死忽如归”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精忠报国的志向;鲁迅的“惟有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 ”激励着我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27分)
(一)文言文阅读。(6分)
画龙点睛
张僧繇(yóu)①于金陵②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史,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注释]①张僧繇:南朝梁吴人,著名画家。②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③去:离开。④以:认为。⑤破:击破。⑥皆:都,全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1)人以为诞( ) (2)须臾,雷电破壁( )
2.请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3.下列对“画龙点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龙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画得太像就会飞走。
B.画家绘画技巧再高明,也需要别人帮忙才能有所提升。
C.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D.说明画龙不能画眼睛,画眼晴就会变成真龙飞走。
4.下列成语与“画龙点睛”不同类的一项是( )。(1分)
A.余音绕梁 B.点睛之笔 C.妙笔生花 D.栩相如生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材料一 南沙G3路公交线路图 材料二 地铁4号线路图
1.文学社邀请李老师到广州外国语学校参加活动。李老师住在东涌,她要在早上9:00点前到少年宫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她应该先选择乘坐 (交通工具),从 站出发,到 站转乘公交,然后坐 站路到广州外国语学校站。(4分)
2.小语打算回家跟妈妈商量,希望她同意自己加入校园文学社。如果你是小语,你会怎么说服妈妈支持你呢 (至少两点理由)(2分)
(三)文学性阅读。(15分)
文艺演出
陆鹤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油麻地的孩子都叫他秃鹤。由于小小年纪就秃了顶,让他总免不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当学校的文艺演出需要一个秃子角色而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时,秃鹤挺身而出。
他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小姑娘,快快长,长大了,跟连长,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
《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校长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 一个凶恶 一个善良 一个丑陋 一个美丽 对比得十分强烈 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问谁,谁也不知道秃鹤的去向。
“大家立即分头去找。”桑乔校长说。
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桑桑一直走到他跟前,在他身边蹲下:“我是来找你的,大家都在找你。”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吸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沿着石阶走了下来,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桑乔校长拍了拍他的肩:“走,回家了。”
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响大哭。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选自《草房子》,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周旋:
(2)胸有成竹: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分)
3.给第7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3分)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
(1)秃鹤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演出的季节是冬天,他演出的对手是纸月。( )
(2)“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加点的词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秃鹤勤奋认真。 ( )
(3)画线句是对秃鹤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 ( )
(4)演出结束后,大家没有立即找秃鹤庆祝,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秃鹤觉得不受重视,哭了 ( )
5.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6.秃鹤的成功演出给你什么启示 结合实际谈一谈。(2分)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30分)
那一个晨光熹微的早晨,有的同学专心早读,有的同学认真打扫,“敬佩”油然而生:那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交警冒雨疏导交通,志愿者护送学生过马路,“温暖”涌上心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刻发生的事给你留下扫码看范文了深刻的印象 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请你以“那一个 ”为题,记叙某一时刻自己经历或看到的一件或几件事情。要求: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把当时智能银题本的感受写清楚,450字左右。(请另附纸)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1.C 2.D 3.A 4.C 5.D 6.B 7.C 8.B 9.C
二、1.政府 疙瘩 伶俐 沮丧 慷慨 澎湃
2.圆 梁 曼 倒 吕 筹 余音 绕梁
3.示例:宽广的胸膛高山是她健美的臂膀
4.示例:小明的爸爸盯着电视机屏幕,眼睛一眨也不眨,两只拳头握得紧紧的,好像在为球员们加油鼓劲儿。他支持的一方进球了!他一下子跳了起来,挥动着手臂,大声喊:“耶,好样的!”
三、1.一碧千里并不茫茫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水天相接 洒满了银光一缕一缕轻纱似的 一轮金黄的圆月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项带银圈尽力的刺去
2.江清月近人 明月别枝惊鹊 同到牵牛织女家 茅檐长扫净无苔
3.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捐躯赴国难 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才有真进步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
(一)1.(1)荒唐(2)片刻 2.雷电击破墙壁,一条龙乘着云飞上了天。 3.C 4.A
(二)1.地铁东涌蕉门5
2.示例:妈妈,我想加入校园文学社。首先,加入文学社能够和同学们多交流,提高写作水平。其次,加入文学社,能够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并且我会合理安排社里的活动和学习时间。妈妈,您就让我参加吧!
(三)1.(1)文中指秃鹤与纸月对演。
(2)文中指秃鹤把所有的演出过程、细节都铭记心中了。
2.示例:文章主要写了陆鹤自告奋勇参加演出,为班级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3.,,:,,。
4.(1)√(2)√(3)×(4)×
5.示例:通过对纯净的月光的描写,烘托出秃鹤以及油麻地小学师生们心灵的纯净。
6.示例: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秃鹤一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与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
【习作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以“那一个 ”为题,联系生活实际,记叙某一时刻自己经历或看到的一件或几件事情,能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把当时的感受写清楚。选择印象深刻的事情去写,注意要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写清楚,语句要通顺。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或者人物描写方法,表达真情实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让你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选择一个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来写。
例文:
那一个瞬间
还记得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回家了。“奶奶,我回来了,今天吃什么呀 ”“嗯,红烧肉。”一切都是那么祥和,与往常没什么不同,我急急地放下书包,奔向厨房。
奶奶在厨房里,微笑着看着我,手上端着个平常不大使用的大陶瓷碗,上面覆着油汪汪、红亮亮的红烧肉,满满一碗。我食欲爆棚,不停地吞咽着口水。奶奶看着我的馋样,嗔怪地说:“小馋猫,这不是给你的,隔壁你太爷爷最近身体不太好,早上又摔了一跤,现在应该还躺着呢,你把这碗饭送过去。”我心头微微一
震,太爷爷八十来岁了,儿子、儿媳都出门打工去了,家里就他一个人……我什么也没说,从奶奶手里接过碗,一路小跑。
“太爷爷,您在家吗 ”我敲了一会儿门,没见有人开门,心中有点着急。几分钟以后,门终于开了,太爷爷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两只眼睛灰蒙蒙的,似乎蒙上了一层阴翳。他嘴唇发白,一只手倚在门上,半晌才开口了:“你怎么来了……”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曾经与我们说说笑笑、和蔼可亲的太爷爷!那一瞬间,我竟然连一句关心的话都说不出来。
“太爷爷,奶奶让我给您送点吃的,我给您放屋里吧。您趁热吃,不然一会儿就凉了。”他的眼睛有点儿发红,但泪水没有落下来,我知道这是一位老人在一个孩子面前固守的一丝尊严。我沉默无语,只是悄悄地背转身,慢慢地离开。我心中不免酸涩:像太爷爷这样的留守老人,又何止一个呢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太爷爷的儿子、儿媳都回来了,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孤独远离了所有的人,特别是太爷爷,他一直笑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