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蓝皮书——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预测2013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4%,2015年将达到60%左右。 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会有1 000多万人进入城镇居住和生活,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尝试探究:城市化的意义有哪些?提示:吸纳农村剩余人口就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改善了地区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化生产的效率;促进科技和信息化的推进;城市文化影响乡村文化及生产生活方式。探索思考:读图2—5---1,结合课文内容思考:1、什么是工业化?衡量工业化是否完成有哪些指标? 2、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内涵是什么?衡量城市化的最重要指标是什么?
3、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与国际通用标准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4、通过这些指标能否看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并解释这种关系。 工业化: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简单说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衡量工业化是否完成的指标: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就业人口/全部就业人口城镇人口/总人口<15%<20%>60%1、工业化2、城市化(1)城市化: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2、城市化(2)城市化的内涵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②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③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2、城市化(3)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劳动生产率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出现进城务工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农业机器、技术、化肥 农药……剩余劳动力、粮食工业化促进城市化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促进工业化旧城新区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
②城市化反作用于工业化;
③工业化与城市化要相协调。阅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但两者都较高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但两者都较低两者相互协调发展,较为合理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比较低,城市化就已超过工业化,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明显地高于工业化水平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城市病”城市化快于工业化城市化慢于工业化工业化起步早,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达成学习目标 1探索思考:江苏省的区域特征:
1、江苏省的位置:
2、区域特征:
3、历史上的辉煌:
阅读P66—67的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知识点:江苏省的概况:位置:长江、淮河下游,
黄海之滨
区位特征:城市众多
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
历史上的辉煌:
19世纪初,全世界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仅有10个,其中中国占6个,有3个集中在江苏省,就是苏州、扬州、江宁(南京)(人口超过50万)江苏省各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三产业比重在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在上升。 江苏省各产业占就业人数的比重从表中可以看出,从业人员大量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 从表中可以看出,
城市化水平在提高
,工业化水平在提高,但是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从表中可以看出,轻工业产业比重在下降,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在上升。 江苏省城镇人口比重江苏省工业化水平 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状1、从就业人口看: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
2、轻工业比重下降
重工业比重上升
3、人均收入上升
城市:特大城市 5个
大城市 5个
中等城市 9个
小城市 45个达成学习目标 2 (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全面。
(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3)乡镇企业发展污染点增多、面积扩大。
(4)近20年,江苏省经济总量在全国一直排第二位,但仍有几个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1、存在的问题2、对策措施措施一: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新型工业化布局全面展开,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构建了新型工业化布局的新平台。2、对策措施措施二:“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城市圈; “组团式”的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是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加快推进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2、对策措施措施三: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阅读 红豆集团所在地港下镇地处江阴、无锡、常熟三市交界处,由于地势低洼,交通闭塞,当年是周围出了名的穷窝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里的农民到无锡办事,要乘五个小时的轮船;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兴起,这里通上了公路,但由于路况不好,到无锡办事要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颠簸近两个小时。红豆集团的发展推动了这里的小城镇建设,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现在村村通上了公路,到无锡办事只须半小时车程。红豆集团1983年起家,当年港下镇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87元,到2002年,这里的人均纯收入已达6045元,在红豆集团的12000名员工中,港下镇劳力就占了50%;无锡市港下镇的兴起2、对策措施措施三: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阅读港下镇经济发展迅猛。全镇涌现出一批全国同行业的先进企业,初步形成了服装、橡胶、电子、冶金四大区域支柱产业。港下镇以集团经济而闻名,红豆集团是全国120家大型企业集团改革试点企业,“红豆”商标成为全国驰名商标,红豆集团被列为国家、省、市重点扶持企业,晶石、飞达集团列为省重点扶持企业,晶石集团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无锡市港下镇的兴起2、对策措施措施三: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红豆服饰红豆赤兔马轮胎赤兔马摩托欧豹电动车2、对策措施农民从庭院式村舍搬迁到城市公寓,无锡市农民的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措施四:保障进城农民利益,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2、对策措施措施五:政府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增值等所谓存量土地,广义上讲是泛指城乡建设已占有或使用的土地, 狭义上讲是指现有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闲置未利用土地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产出低的土地,即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现有 城乡建设用地。
盘活存量土地就是要通过明晰土地产权,量化土地资产价值,促使存量土地资产以不同的价格进入相应市场进行交易,实现土地的产权流动与重组,达到生产要素与土 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方法:盘活存量土地以行政手段去引导,经济手段来实现,即政府通过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控制和引导,同时运用地价杠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盘活存量土地的利益驱动机制。
培育一个规范的土地市场,建立一个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土地合理流转、配置的有效机制,即要产权明晰、资产量化、用途定位、交易入市。
实行存量土地储备制度。对有闲置土地的单位一律不审批新的用地,促使其尽快开发利用,对那些近期不能使用的土地要制订相应的政策有偿予以收回,作为储备来调解区土地供给和要求。 调整行政区划,加快城市化。
“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城市圈。
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保障进城农民利益,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政府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增值等。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小 结达成学习目标 3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A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D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A工业化和城市化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工业化的概念及衡量指标江苏省概况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内涵退 出《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综合训练
1.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材料1:见图1。
材料2:见下表。
材料3:见图2。
材料4:见图3。
北海、钦州、防城港2000~2004年三次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____。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
B.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
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
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E.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涌现出三种典型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区域地图。
材料2:苏南模式的特征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要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珠江三角洲模式的特征是以中外合资企业为起点,聚合海内外资金和人才,通过市场导向,实行替代策略,生产“国产洋货”,带动整个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的特征是以个体经济家庭经营为起点,以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核心,以小商品生产为主导。
材料3:温州的乡镇企业分布有一个显著特点,同一行业或相似产品成片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在专业村、专业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同一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中,多家企业同时生产同一种面向市场的最终产品,企业间互不联系。
(1)图中A所示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图中C所示地区与A、B两地相比较,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什么?
(3)图中B所示地区的工业区位,按投入的要素看多属于________指向型工业;该地区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同时在国际市场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欧美国家多次发起针对我国的反销售调查,这些地区商品出口也受到了影响。谈谈你对图中B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看法。
3.江苏省面积为10.26万平方千米,200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381万,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数量居全国前列,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得到稳步推进。读下图,并结合上述文字资料,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条件四个方面简要评价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参考答案
1.(1)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A
(3)ADE (4)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获取、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综合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本题直接读图,即可回答(1)、(2)、(3)题。参照本题材料,如图1中的港口之间距离近、表格中二、三产业较低,图2中港口城市化水平都偏低等信息,综合区域发展策略,针对港口或港口城市的共同发展方向,也可以顺畅回答后两题。
2.(1)地处长江三角洲,工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靠近上海,受上海辐射影响;具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
(2)邻近港澳,依托港澳引进外资和技术;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海外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
(3)廉价劳动力 成本低廉,商品价格低
(4)重视团结协作,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信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3.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②自然资源: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平原广阔,河湖众多。③人力资源:劳动力充足,素质高。④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交通便捷。
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矿产、能源不足。
解析: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人多地少,矿产、能源等资源缺乏。但由于其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江苏省热量和降水丰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地处长江三角洲和东部沿海,受到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的强力辐射。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湖众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齐全、发达。人口众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另外,高素质的人才又是江苏省经济得以腾飞和持续发展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