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结合图片讲故事。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结合图片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 引出课题
1. 看图猜故事,出示古代写意画《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2. 学习司马光姓氏,勾连旧知《姓氏歌》,回忆学过的复姓。
3. 小结: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故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那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文言文《司马光》,再来认识一位智慧少年。请大家伸出小手,和我一起书写课题。
4. 示范生字“司”。
二、读通古文
1.听老师来读一遍这篇古文。
2.这个故事与刚才讲的故事有什么不同?141个字的故事现在却用30个字讲出来,你有什么疑问呢?
3.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读课文。
(1)同学们先半句半句跟读,再读一个完整的句子。
(2)听老师来读全篇,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这就是读文言文的要诀:声断气连。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句子的停顿。
4.谁愿意为同学们读一读?(指名读,教师适时指导,再齐读)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读。读好停顿,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感,并积累语言。课文只有两句话,根据句子基本构成就是“施动者+动作”,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动词,试着朗读,进行断句。再引导学生在动词前用“/”画出节奏,之后,在交流评议的基础上,感受正确的断句读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出示学习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做批注、碰到难句反复读几遍等方法来学习文言文。
(1)自读自悟。读一句,借助工具书和书上的注释,把关键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再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不懂的地方,留待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请教。
2.全班交流。
(1)请一个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文意思,其他小组点评,教师相机予以点拨。
要求:每句的意思说法不求完全一致,只要主要意思不变就可以。
(2)教师相机划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板书)
①群儿戏于庭:“于”就是在的意思。古人的庭院有花有草,最适合孩子们玩了,想想看他们在玩什么。(一个“戏”字大家就读出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真棒!)
②司马光和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肯定是玩得非常……(生:开心、高兴)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吧!(齐读)
③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登”是爬的意思,“足”是失足的意思,“没”是沉没的意思。看着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瓮里,危在旦夕,真让人……(生:着急)谁能用焦急的语气来读读,读出紧迫的感觉来?(抽读、范读、齐读)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板书)
①众皆弃去:“众”指的是谁?(除司马光以外的孩子们)“弃”是抛下的意思,“去”是逃走,离开的意思。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
②只有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请一名学生上台做做动作。(指导双手用力)通过动作理解意思。“之”代表瓮。想想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会想什么。边做动作边读好这句话。
结果:水迸,儿得活。(板书)
①迸:涌出。
②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句话。
(3)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4)在同伴命悬一线的时候,在其他小伙伴都害怕得逃离的时候,司马光却选择留下来,并想到用石头砸破瓮的办法,救出了同伴,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友爱)
四、巩固课文,感受语言特色
1.故事学完了,现在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讲故事。群儿和光相比,谁让你佩服?佩服他什么?指名说。
2.介绍司马光:他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主持编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3.是不是更加佩服司马光了,让我们一起读读小古文,齐读。
4.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儿得活)。多种方式练习背诵。
5.课文了学完了,现在谁能说说它和平时学过的课文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现代文《司马光》,运用希沃橡皮擦去蒙层,逐步显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发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
这篇课文字数比较少,内容简短,概括能力强。全文只有短短的30个字,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6.孩子们,我们刚开始学习文言文就要做到:读准字音,读出韵味,读懂意思。
出示: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孩子;我们还第一次学习了文言文,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