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一)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题目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卷首语】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情境一:为检验近期语文学习成效,班里准备进行一次“字词句积累”闯关活动,同学们都想报名参加。现在,不妨做做下面的题,为本次活动热热身吧,相信每位同学的表现都很棒!
1.这一学期,我们跟随书本,一起领略了大千世界的精彩。请按拼音出现的顺序将词语写在田字格里。(12分)
我们走过了如无边般的草原,欣赏了枝头,散发着迷人甜香的丁香花,在诵读农家中,感受万物在夏天里的成长,也更感恩于地球母亲对我们的馈赠。我们还走进了文学与艺术中那美好的世界:的大海边,那间渔家的小屋因桑娜和丈夫的善良而充满温暖和希望;贝多芬在茅屋里的《月光曲》让人深深;还有那的竹节人;那在的洪水中彰显伟大品格的老支书……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数不清的难忘。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压轴(zhòu) 适当(dàng) 外宾(bīn) 忧虑(nǜ)
B.逶迤(wěi) 行当(háng) 呻吟(yín) 凝视(níng)
C.苔藓(xiǎn) 瘦削(xuē) 居高临下(líng) 伶俐(líng)
D.惟妙惟肖(xiào) 目的地(dì) 晶莹(yíng) 溜走(liū)
3.下列词语中字形、加点字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毫迈 荡漾 攀登 轻歌曼舞(柔和)
B.火焰 悬涯 陶醉 暴露无遗(遗漏)
C.干燥 浑浊 缝隙 余音绕梁(屋梁,房梁)
D.日寇 瓦蓝 检阅 技高一筹(筹划)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书法老师的字真是笔走龙蛇,苍劲有力!
B.精彩纷呈的表演总能吸引大家全神贯注地观赏。
C.面对金钱的诱惑,他内心矛盾,犹豫不决,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D.《高山流水》这首乐曲实在美妙,简直就是天籁之音。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C.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更加芬芳馥郁。
D.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春日午饭后,我从学校食堂出来,当满树樱花不经意间闯入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颤动。我惊讶,五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一连好几天,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_______。
①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②可对这近在眼前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站在树下久久仰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丁香结》中,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嗅觉吐出来丁香花的颜色、样子、气味,描写生动,条理分明。
B.《童年》中除了主人公阿廖莎,还有善良、乐观的“好事儿”,忠厚老实的老工人格里高利,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小茨冈”等众多人物。
C.课文《桥》中多处描写雨水、洪水和桥的变化,作者借助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山洪突如其来时形势的危急,烘托出老支书临危不乱、大公无私的人物形象。
D.《少年闰土》选自鲁迅《故乡》,文中闰土给“我”讲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有趣的事,让“我”对乡下生活充满向往。
8.小青发现名家名篇还有很多共同点,我们一起来梳理。(6分)
(1)【文中有景】
(2)【诗中有趣】本学期,学习了很多有趣的古诗文。“ ,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儿童之趣;“旧时茅店社林边, ”是惊喜之趣;“有一牧童见之, ”是天真之趣。
(3)【诗中有志】本学期,认识了很多了不起的英雄。读完《狼牙山五壮士》,可以把三国时期曹植的名言“ ,视死忽如归”送给五位壮士;读完《灯光》,可以引用陆游的名言“位卑 ”赞颂郝副营长;读完《春日》,从“胜日寻芳泗水滨, ”可以感受到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2)父亲十分爱闰土。父亲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3)从下面有关戏曲的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亮相 跑龙套 粉墨登场 有板有眼 字正腔圆
(4)通过学习《竹节人》,使我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的乐趣。(修改病句)
二、语言表达(5分)
情境二:在期末复习之际,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书法艺术展。同学们欣赏书法作品后,议论纷纷。
10.口语交际。(5分)
(1)你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一定学过书法吧,那么请结合你的自身体验判断下面两位同学学书法的感受,你觉得谁说得好,在后面打“√”。
①宁宁:汉字书写要工整规范,没必要追求什么艺术。( )
②安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练好书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坚持下苦功练习才行。( )
(2)假如你的同桌认为现在大部分时候都可以打印文字了,学习书法没有用,你怎么用学书法的益处反驳他呢?
三、现代文阅读(33分)
情境三:在读书会上,有同学分享了他最近阅读的文章,请你帮他完成相关练习。
(一)课内阅读。(12分)
竹节人(节选)
①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②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③教空里的课来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来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④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⑤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来长大的。
⑥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来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成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⑦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⑧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⑩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熔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成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旧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11.如果要学习制作竹节人,你会重点阅读哪部分内容? (自然段序号),根据阅读填写制作竹节人的流程图。(2分)
→ →再锯八截短的→
12.第②自然段加点的“总是”一词为什么不可以删掉?(2分)
13.第⑥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分)
14.第⑨⑩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15.文中“齐天小圣”“金钩大王”这些名号很有意思,请发挥想象,为自己的竹节人取个名号,并模仿第⑨或⑩自然段写出得名的原因。(不少于50字)(4分)
(二)阅读材料,完成练习。(8.5分)
【材料一】“餐前损耗”的粮食可供全国人民生活近2个月。损失粮食总量每年700亿斤以上,以每人每天消耗1斤粮食计算,可供13亿人生活近2个月。
(来源:CCTV-13新闻频道)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网上有个叫“徐侠客”的网友发起了“光盘行动”。他在倡议书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盘”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厉行节约、倡导珍惜粮食的生活态度。
16.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晓晨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收集信息的渠道有 和 、 。(1.5分)
17.从三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有: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 。(2分)
18.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与“光盘行动”的主旨是一致的。
B.以每人每天消耗1斤粮食计算,每年的“餐前损耗”粮食可供13亿人生活近2个月。
C.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九分之一。
D.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19.黄先生对材料三中提到的“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这种说法,你会怎样劝诫黄先生?(3分)
(三)课外阅读。(12.5分)
微尘远,山花近
①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给客人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子坐落在何处!
⑦沉默。等待。
⑧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A】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B】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不多久,“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竞也替他们帮腔:“对嗅,都不能要嘛!谁叫你是咱的客人呢!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车子“嘀嘀”唱了几声,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辽阔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车子继续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20.依据提示,阅读短文,完成下表。(2.5分)
21.文中多次运用环境描写,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体会描写夕阳的作用。(3分)
选句( ),作用:
22.品读文中的语句,完成以下练习。(5分)
(1)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这句话对人物进行了 和 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刘师傅是一个 的人。
(2)沉默。等待。
沉默中,“我”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写一写“我”的心理活动。
(3)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辽阔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村民挥舞告别的手臂”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民夹道而立、挥手告别时醒目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 情感。
23.结合全文,探究题目的含义。下列表述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题目让人印象深刻。“微尘远”比喻村民如散落道旁的一粒微尘,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山花近”是指乡郊野岭环境十分优美,花香淡雅悠远,离“我”很近。
B.题目意味深长。“微尘远”指村民的身形越来越小,如同散落道旁的一粒微尘;“山花近”,指村民如山花一般淡雅悠远,沁人心脾,让“我”铭记在心。
C.“微尘”说明村民置身乡郊野岭,平凡无奇;“山花”象征他们朴实无华、善良热心的品质。通过远和近的对比,表达了“我”虽已远离他们,但村民的品质让“我”永记心中。
四、书面表达(28分)
情景四: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总有那么一些闪闪发光的瞬间,像藏在生活缝隙中的珍珠,不经意间就给我们带来满心欢喜。现在就把他记录下来吧!
24.写作。(28分)
从下面两个作文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习作一:新年伊始,如果让你用一个关键词总结自己在2024年里的成长,你会选择哪个词语呢?请以“我的2024成长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为题习作。可以从下面的词语中选,也可以自拟。
要求:围绕所选关键词,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勤奋 拼搏 勇敢 坚持 温暖 幸福 感动 蜕变
习作二:“小确幸”指的是生活中“微小但确切的幸福与满足”。哪些是“小确幸”呢?门被敲响,打开发现是非常想念的朋友;打算买个东西,它恰好降价了;第一次下厨,就煎出了一个完美的鸡蛋……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让你的内心感到幸福和满足。
最近的你,收获了哪些“小确幸”呢?请以“我的小确幸”为题写一篇习作吧。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一)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题目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卷首语】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情境一:为检验近期语文学习成效,班里准备进行一次“字词句积累”闯关活动,同学们都想报名参加。现在,不妨做做下面的题,为本次活动热热身吧,相信每位同学的表现都很棒!
1.这一学期,我们跟随书本,一起领略了大千世界的精彩。请按拼音出现的顺序将词语写在田字格里。(12分)
我们走过了如无边般的草原,欣赏了枝头,散发着迷人甜香的丁香花,在诵读农家中,感受万物在夏天里的成长,也更感恩于地球母亲对我们的馈赠。我们还走进了文学与艺术中那美好的世界:的大海边,那间渔家的小屋因桑娜和丈夫的善良而充满温暖和希望;贝多芬在茅屋里的《月光曲》让人深深;还有那的竹节人;那在的洪水中彰显伟大品格的老支书……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数不清的难忘。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压轴(zhòu) 适当(dàng) 外宾(bīn) 忧虑(nǜ)
B.逶迤(wěi) 行当(háng) 呻吟(yín) 凝视(níng)
C.苔藓(xiǎn) 瘦削(xuē) 居高临下(líng) 伶俐(líng)
D.惟妙惟肖(xiào) 目的地(dì) 晶莹(yíng) 溜走(liū)
【答案】1.
2.D
【解析】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绿”“毯”“缀”“满”“慷”“慨”“涌”“澎谱”“陶”“醉”“威”“凛”“哮”“瞬”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忧虑(nǜ)——lǜ;
B.逶迤(wěi)——wēi;
C.居高临下(líng)——lín。
故选D。
3.下列词语中字形、加点字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毫迈 荡漾 攀登 轻歌曼舞(柔和)
B.火焰 悬涯 陶醉 暴露无遗(遗漏)
C.干燥 浑浊 缝隙 余音绕梁(屋梁,房梁)
D.日寇 瓦蓝 检阅 技高一筹(筹划)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和字义辨析。
A.毫迈——豪迈;
B.悬涯——悬崖;
D.技高一筹(筹划)——筹码,记数用具;
故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书法老师的字真是笔走龙蛇,苍劲有力!
B.精彩纷呈的表演总能吸引大家全神贯注地观赏。
C.面对金钱的诱惑,他内心矛盾,犹豫不决,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D.《高山流水》这首乐曲实在美妙,简直就是天籁之音。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C.“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而句子前面说“面对金钱的诱惑,他内心矛盾,犹豫不决”,后面又用“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前后矛盾,这个成语在这里使用不恰当。
故选C。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C.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更加芬芳馥郁。
D.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D.引用诗句时,句号应该放在引号的外面。这里正确的标点应该是“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所以该选项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故选D。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春日午饭后,我从学校食堂出来,当满树樱花不经意间闯入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颤动。我惊讶,五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一连好几天,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_______。
①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②可对这近在眼前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站在树下久久仰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
第一空:前文提到“树天天在,花年年开”,后面用“可”字进行转折,“可对这近在眼前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在逻辑上很通顺。这是一种自我反思,表达出自己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对身边一直存在的樱花之美没有关注,有一种惊讶和遗憾的情绪。故填②。
第二空:因为前面提到了自己以前从未留意,所以“一连好几天”之后的行为应该是对之前忽视美的一种弥补。“我站在树下久久仰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符合这种情境。“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体现了作者对之前忽视樱花美的自责,“久久仰望”则是对樱花的重新审视和欣赏。故填③。
第三空:“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是对樱花美的一种升华式的领悟。前面描述了樱花默默散发芬芳的状态,就像河流一样,越是深沉,越是没有声音。这种表达与前文花树的“寂寞”以及默默展现美丽的特点相呼应,是作者在观察和思考之后得出的对美的一种深刻感悟。故填①。
综上,依次填入句子中的顺序为:②③①。
故选D。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丁香结》中,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嗅觉吐出来丁香花的颜色、样子、气味,描写生动,条理分明。
B.《童年》中除了主人公阿廖莎,还有善良、乐观的“好事儿”,忠厚老实的老工人格里高利,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小茨冈”等众多人物。
C.课文《桥》中多处描写雨水、洪水和桥的变化,作者借助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山洪突如其来时形势的危急,烘托出老支书临危不乱、大公无私的人物形象。
D.《少年闰土》选自鲁迅《故乡》,文中闰土给“我”讲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有趣的事,让“我”对乡下生活充满向往。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和课外阅读积累。
B.《童年》中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不是“小茨冈”,而是“好事儿”,同时“小茨冈”是一个乐观淳朴、聪明伶俐但命运悲惨的角色。可知,该选项的描述错误。
故选B.。
8.小青发现名家名篇还有很多共同点,我们一起来梳理。(6分)
(1)【文中有景】
(2)【诗中有趣】本学期,学习了很多有趣的古诗文。“ ,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儿童之趣;“旧时茅店社林边, ”是惊喜之趣;“有一牧童见之, ”是天真之趣。
(3)【诗中有志】本学期,认识了很多了不起的英雄。读完《狼牙山五壮士》,可以把三国时期曹植的名言“ ,视死忽如归”送给五位壮士;读完《灯光》,可以引用陆游的名言“位卑 ”赞颂郝副营长;读完《春日》,从“胜日寻芳泗水滨, ”可以感受到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答案】(1)柔美 渲染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深蓝的天空 金黄的圆月
(2)儿童相见不相识 路转溪桥忽见 拊掌大笑
(3)捐躯赴国难 未敢忘忧国 无边光景一时新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理解和默写。
(1)书写时注意“柔”“渲”“微”“粼”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童”“溪”“拊”“掌”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躯”“敢”“景”的正确写法。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答案】姑娘对哥哥说,让哥哥别难过,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详解】本题考查直述句变转述句。
首先注意标点符号的变化。提示语不变,提示语后的冒号改为逗号,然后将句子中的引号删除。其次是人称的变化,句中第二人称要改为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要改为第三人称,如果有人名的话优先用人名来代替。
根据句子含义,把句中把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你”改为“让哥哥”,“我”改为“她”。改为:姑娘对哥哥说,让哥哥别难过,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2)父亲十分爱闰土。父亲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答案】因为父亲十分爱闰土,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详解】本题考查合并句子。
“父亲十分爱闰土”与“父亲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合并即可。
故句子合并为:因为父亲十分爱闰土,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3)从下面有关戏曲的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亮相 跑龙套 粉墨登场 有板有眼 字正腔圆
【答案】亮相:姐姐的独舞是整个晚会的压轴戏,她一登台亮相,就引起了满堂喝彩。
【详解】本题考查用词造句。
解答时先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再任意选择一个词语来写话,只要语句通顺、合理即可。
亮相:(动)①戏曲演员在上场、下场或表演中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以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②比喻露面或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跑龙套:(动)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爬上政治舞台。粉墨:化妆品,这里指化装。
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如:跑龙套:京剧里有许多跑龙套的演员,他们同样需要勤学苦练。
(4)通过学习《竹节人》,使我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的乐趣。(修改病句)
【答案】通过学习《竹节人》,我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的乐趣。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这句话的语病属于 “成分残缺”,“通过……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删除“通过”或者“使”即可。
二、语言表达(5分)
情境二:在期末复习之际,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书法艺术展。同学们欣赏书法作品后,议论纷纷。
10.口语交际。(5分)
(1)你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一定学过书法吧,那么请结合你的自身体验判断下面两位同学学书法的感受,你觉得谁说得好,在后面打“√”。
①宁宁:汉字书写要工整规范,没必要追求什么艺术。( )
②安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练好书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坚持下苦功练习才行。( )
(2)假如你的同桌认为现在大部分时候都可以打印文字了,学习书法没有用,你怎么用学书法的益处反驳他呢?
【答案】(1)②
(2)我不认同你的想法,因为书法是国粹,伟大的书法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勤奋好学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恬静稳重的性格,益处是很多的。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1)①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是线条的艺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同时给人以美的感受。透过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每个字的神韵,更是文字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精气神,书法要有艺术美。故该项说法错误。
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法需要勤学苦练,并非短时间就能写好。故该项说法正确。
(2)结合书法的益处反驳同桌的观点即可。如:学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可以培养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堂堂正正做人。这都是书法带给我们的宝贵收获。
三、现代文阅读(33分)
情境三:在读书会上,有同学分享了他最近阅读的文章,请你帮他完成相关练习。
(一)课内阅读。(12分)
竹节人(节选)
①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②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③教空里的课来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来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④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⑤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来长大的。
⑥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来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成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⑦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⑧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⑩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熔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成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旧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11.如果要学习制作竹节人,你会重点阅读哪部分内容? (自然段序号),根据阅读填写制作竹节人的流程图。(2分)
→ →再锯八截短的→
12.第②自然段加点的“总是”一词为什么不可以删掉?(2分)
13.第⑥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分)
14.第⑨⑩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15.文中“齐天小圣”“金钩大王”这些名号很有意思,请发挥想象,为自己的竹节人取个名号,并模仿第⑨或⑩自然段写出得名的原因。(不少于50字)(4分)
【答案】11. ① 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12.“总是”写出了“我 ”把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毛笔用的多,所以丢的就多,突出了“我”对竹节人的痴迷与喜爱。 13.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竹节人特别有神采/风采的气势,表现出我的骄傲和自豪。 14.两处“神气!”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对自己的竹节人的欣赏/得意/自豪。 15.我的竹节人名号是“钢鞭勇士”。因为我给竹节人双手系上较粗点的线绳,就成了双手持钢鞭的伍子胥。把写着“钢鞭勇士”的纸条贴在竹节人胸前,神气!
【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第①段“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可知,这段写了如何制作竹节人,故如果要学习制作竹节人,我会重点阅读第①自然段内容。因为这段内容个绍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根据这段内容,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制作竹节人的流程图中的提示,可补充流程图为:第一空应填写“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第二空应填写“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第三空应填写“用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12.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第②自然段加点的“总是”一词在句子中是“老是、习惯、不止一次”的意思。结合语段内容,妈妈不止一次怪“我”把毛笔弄丢,如果去掉“总是”,这个句子就表达不准确,与后面的“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不符合,不符合故事情节,以此,用上“总是”这个词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故这个词是不可以去掉的。
1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
通读第⑥自然段“嵌入”、“拉”、“站”、“叉腿张胳膊”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为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是人物的神态描写。运用动作描写的作用是展示竹节人的精神面貌,体现竹节人的风采。而神态描写可以让竹节人的形象更加生动,给人以真实感。通过人物描写体现了作者当时能自作出这么神奇的竹节人很骄傲。
14.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及作用。
反复的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强调和增强语气或气势。文中第⑨⑩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齐天小圣”、“金钩大王”这两个竹节人都很厉害,能制作出这么厉害的竹节人,作者感到很骄傲,很自豪。
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文中内容想一下自己可以给竹节人起什么名字,并根据文中的理由写一写,合理即可。
如:我也玩过竹节人,我的竹节人名号是“长枪战士”。因为我给竹节人的手上做了一杆长枪,就成了双手持枪的赵子龙。把写着“长枪战士”的纸条贴在竹节人胸前,神气!
我的竹节人名号是“黑旋风”。来两张硬纸剪成斧子,拴在竹节人的手上,就成了李逵的两柄板斧。把“黑旋风”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二)阅读材料,完成练习。(8.5分)
【材料一】“餐前损耗”的粮食可供全国人民生活近2个月。损失粮食总量每年700亿斤以上,以每人每天消耗1斤粮食计算,可供13亿人生活近2个月。
(来源:CCTV-13新闻频道)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网上有个叫“徐侠客”的网友发起了“光盘行动”。他在倡议书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盘”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厉行节约、倡导珍惜粮食的生活态度。
16.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晓晨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收集信息的渠道有 和 、 。(1.5分)
17.从三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有: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 。(2分)
18.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与“光盘行动”的主旨是一致的。
B.以每人每天消耗1斤粮食计算,每年的“餐前损耗”粮食可供13亿人生活近2个月。
C.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九分之一。
D.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19.黄先生对材料三中提到的“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这种说法,你会怎样劝诫黄先生?(3分)
【答案】16. 电视节目 报纸 网络 17. 浪费食物现象很严重实行 “光盘行动” 18.C 19.请客并不是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而是根据客人的口味,使其吃好、喝好,点菜时,你可以让客人点自己喜欢吃的菜,然后配合着再加一两个菜,这样既不浪费,也都吃到了自己爱吃的菜,即使吃不上,也要打包带回,这就是“光盘行动”。这样并不丢面子。
【导语】这组材料聚焦粮食浪费问题。材料一指出“餐前损耗”粮食数量惊人,材料二显示餐饮浪费严重,而饥饿仍是人类头号杀手。材料三“徐侠客”发起的“光盘行动”倡导珍惜粮食。三则材料相互呼应,提醒人们重视粮食浪费现象,践行节约粮食的生活态度。
16.本题考查信息收集渠道的判断。
材料一提到信息来源于CCTV-13新闻频道,说明通过观看电视新闻收集信息,故填“电视节目”。
材料二提到信息摘自《光明日报》,说明通过阅读报纸收集信息,故填“报纸”。
材料三提到网上有个叫“徐侠客”的网友发起“光盘行动”,说明通过网络收集信息,故填“网络”。
17.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与归纳能力。
仔细阅读三则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材料一指出“餐前损耗”的粮食量大,可供全国人民生活近2个月;材料二表明我国消费者餐饮浪费严重,浪费的食物总量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且每年倒掉的粮食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同时饥饿仍是人类头号杀手;材料三提到“徐侠客”发起“光盘行动”,强调珍惜粮食的生活态度。综合三则材料,可以明确发现的问题是粮食浪费现象严重。
结合材料内容和实际情况,针对粮食浪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材料三的“光盘行动 给出了很好的启示,可以从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加强宣传教育、采取实际行动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
示例:加强节约粮食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在学校、单位、社区等场所开展 “光盘行动”,倡导珍惜粮食;餐厅推出适量点餐、剩菜打包等服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约束等。
18.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的是要珍惜粮食,“光盘行动”也是倡导珍惜粮食,主旨一致,该项正确。
B.材料一明确提到“以每人每天消耗 1 斤粮食计算,可供 13 亿人生活近 2 个月”,该项正确。
C.材料二说的是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而不是九分之一,该项错误。
D.材料二提到“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该项正确。
故选C。
19.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口语交际能力。
首先,明确黄先生的错误观点是认为请客剩菜多有面子。然后,结合材料内容,指出粮食浪费的严重性,如材料一提到“餐前损耗”的粮食可供全国人民生活近2个月,材料二显示我国餐饮浪费严重,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而饥饿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接着,引用材料三中“光盘行动”的倡议内容,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强调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最后,委婉地劝诫黄先生改变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请客和节约粮食的意识。
示例:
“黄先生,您的想法不太对哦。您看,现在粮食浪费的情况非常严重,就像材料里说的,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总量惊人,而饥饿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我们应该珍惜粮食,而不是以剩菜多为有面子。材料三中提到的‘光盘行动’说得很有道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请客不一定要靠剩菜多来体现面子,真正的面子应该是文明、适度的消费和对粮食的尊重呀。”
(三)课外阅读。(12.5分)
微尘远,山花近
①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给客人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子坐落在何处!
⑦沉默。等待。
⑧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A】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B】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不多久,“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竞也替他们帮腔:“对嗅,都不能要嘛!谁叫你是咱的客人呢!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车子“嘀嘀”唱了几声,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辽阔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车子继续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20.依据提示,阅读短文,完成下表。(2.5分)
21.文中多次运用环境描写,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体会描写夕阳的作用。(3分)
选句( ),作用:
22.品读文中的语句,完成以下练习。(5分)
(1)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这句话对人物进行了 和 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刘师傅是一个 的人。
(2)沉默。等待。
沉默中,“我”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写一写“我”的心理活动。
(3)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辽阔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村民挥舞告别的手臂”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民夹道而立、挥手告别时醒目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 情感。
23.结合全文,探究题目的含义。下列表述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题目让人印象深刻。“微尘远”比喻村民如散落道旁的一粒微尘,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山花近”是指乡郊野岭环境十分优美,花香淡雅悠远,离“我”很近。
B.题目意味深长。“微尘远”指村民的身形越来越小,如同散落道旁的一粒微尘;“山花近”,指村民如山花一般淡雅悠远,沁人心脾,让“我”铭记在心。
C.“微尘”说明村民置身乡郊野岭,平凡无奇;“山花”象征他们朴实无华、善良热心的品质。通过远和近的对比,表达了“我”虽已远离他们,但村民的品质让“我”永记心中。
【答案】20.(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路遇坍塌 村民帮忙 惶恐焦虑 猜疑失望 感动欣喜 21. A 交代了时间,烘托了“我”和刘师傅久等老人不至的煎熬心情。 22. 动作 语言 真诚、热心 真后悔来这个鬼地方,刚才那个村民说回去找人帮忙估计也是托词,他肯定不会再回来了,今天晚上看来只能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将就一晚了。 平安路标 对村民的感激、赞美 23.C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主人公在大西北的一次意外遭遇,描绘了当地村民的朴实与热情。简洁的环境描写不仅展现了乡野的独特风情,也通过昏暗的夕阳增强了情境的紧迫感。此外,村民集体合力帮助挖路的场面,凸显了他们团结友爱的品质。题目《微尘远,山花近》具有深意,微尘比喻村民的平凡,山花象征他们的善良,作者即使离开了,也被他们感动,予人以温暖和感慨。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
结合第①自然段“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可知,起因是道路塌方;结合第②自然段“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可知,此时作者是惶恐焦虑的;
结合第⑤自然段“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可知,老人是回村喊人帮忙了;结合第⑤自然段“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可知,作者此时的心情是猜疑和失望的;
结合第⑩自然段“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可知,是村民们回来帮忙了;结合第 自然段“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可知,此时作者是愧疚感激的;
结合第 自然段“车子‘嘀嘀’唱了几声,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辽阔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可知,最后是车子再次启动前行,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感动和欣喜的。
21.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理解。
环境描写通常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分析。
A划线句“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时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我们久等老人不至的煎熬心理。
B划线句“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温暖和谐的气氛,衬托了“我”在看到人们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时,由失望变为喜悦的心情。
2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和文章内容理解。
(1)第③自然段“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中“跳、站、拢”是对刘师傅的动作描写,“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是对刘师傅的语言描写,通过这些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刘师傅在积极地寻求帮助,是一个真诚热心的人。
(2)结合第⑥自然段“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以及第⑧自然段“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可知,在第⑦自然段中“沉默。等待。”表现了作者等待的焦虑和对能否得到帮助的不确定感。
示例:这么长时间了,回去找人帮忙的村民可能不会回来了,看来只能另外想办法了。
(3)在第 自然段“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辽阔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书法,将“挥舞的手臂”比喻成“平安路标”,表达对村民热心帮助的感激之情。
23.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 自然段“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和第 自然段“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可知,以“微尘”比喻村民身置乡郊野岭,微不足道,平凡无奇的形象,以“山花”比喻他们那种朴实无华、真诚热心的优秀品质,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从写作手法上看,"远"和"近"形成鲜明对比,"远"是指距离,而"近"则是指他们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影响着"我"。
故选C。
四、书面表达(28分)
情景四: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总有那么一些闪闪发光的瞬间,像藏在生活缝隙中的珍珠,不经意间就给我们带来满心欢喜。现在就把他记录下来吧!
24.写作。(28分)
从下面两个作文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习作一:新年伊始,如果让你用一个关键词总结自己在2024年里的成长,你会选择哪个词语呢?请以“我的2024成长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为题习作。可以从下面的词语中选,也可以自拟。
要求:围绕所选关键词,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勤奋 拼搏 勇敢 坚持 温暖 幸福 感动 蜕变
习作二:“小确幸”指的是生活中“微小但确切的幸福与满足”。哪些是“小确幸”呢?门被敲响,打开发现是非常想念的朋友;打算买个东西,它恰好降价了;第一次下厨,就煎出了一个完美的鸡蛋……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让你的内心感到幸福和满足。
最近的你,收获了哪些“小确幸”呢?请以“我的小确幸”为题写一篇习作吧。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答案】例文一:
我的2024成长关键词——勇敢
新年伊始,当雪花轻轻飘落,给大地披上银装的时候,我坐在窗前,回想着过去一年里自己的点点滴滴。如果要我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我在2024年的成长,那一定是“勇敢”。
记得年初的学校艺术节,老师鼓励我们报名参加表演。我心里既兴奋又害怕,因为我从未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过。每当想到站在舞台中央,面对全校师生的目光,我的心就怦怦直跳。但是,我没有退缩,我决定挑战自己,报名参加了独唱。准备的日子里,我每天放学后都留在教室练习,一遍遍地对着镜子调整表情和动作。终于,艺术节那天到来了,当我站在聚光灯下,那一刻,我仿佛忘记了紧张,只感受到心中的勇敢在燃烧。当我唱完最后一个音符,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做到了!
学习上,我也遇到了不少难题。特别是数学,有些题目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以前,遇到难题我总是选择逃避,或者等着老师讲解。但在2024年,我学会了勇敢面对这些困难。我主动找老师请教,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甚至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题方法。每当解开一道难题,那种成就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有勇气去面对,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除了学习和表演,我还勇敢地尝试了许多新事物。比如,我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虽然一开始我连球都踢不好,但我没有放弃,每天放学后都坚持训练。几个月下来,我不仅学会了基本的足球技巧,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还尝试了绘画和编程,虽然这些都不是我的强项,但每一次拿起画笔或敲击键盘,都让我感受到了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和勇气。
回顾这一年,我发现勇敢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自信和坚持。我意识到,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尝试、去努力,就一定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所以,当有人问起我2024年的成长关键词时,我会自豪地说:“是勇敢!”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也让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勇敢地面对,勇往直前。例文二:
我的小确幸
在这个繁忙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对于我而言,“小确幸”是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却足以温暖人心的瞬间。它们简单而纯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平凡的日子。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独自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鸟儿的鸣叫声。突然,我的目光被一片金黄的落叶吸引,它静静地躺在碧绿的草地上,显得格外耀眼。我俯身拾起这片落叶,它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将它轻轻夹入我的书本中,这成为我的第一份“小确幸”。
午后,我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朋友的信件。信中,她分享了她的生活点滴和对未来的憧憬。读着她的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她的笑容和那份真挚的情感。我拿出笔,开始给她回信,心中充满了“小确幸”的感觉。
夜幕降临,我倚窗而坐,望着满天繁星。这时,一只飞鸟划过天际,留下了长长的痕迹。我拿出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刻。这幅画面,就像是我一天中所遇到的“小确幸”的缩影,简单而又美好。
生活中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我的“小确幸”也许在别人眼中微不足道,但它们却是我生活的宝藏,让我感到每一天都充满了期待和感激。无论是那一片落叶、一杯咖啡、一封书信,还是那漫天星辰,都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财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珍藏这些“小确幸”,让它们成为我前行路上的光芒,温暖我,也照亮我的世界。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习作一:
一、审题。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本次作文要求从给定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或者自拟一个关键词,来总结自己在2024年里的成长,并以“我的2024成长关键词——________”为题进行写作。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回顾过去一年的成长经历,还要能够提炼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来概括这段经历。同时,作文需要围绕所选关键词,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展开,以确保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
二、立意 。
立意方面,我们应该聚焦于个人在2024年的成长和变化,通过所选关键词来展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无论是选择给定的词语还是自拟关键词,都要确保它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的成长和进步。同时,立意还要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成长和正能量。
三、写作思路 。
开头 :引入话题,简要介绍2024年对自己的意义以及选择该关键词的原因。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一段回忆来引出关键词,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中间:围绕所选关键词,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展开叙述。每个事例都要紧扣关键词,通过具体的细节和描写来展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可以适当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突出成长的显著性和不易性。
结尾 :总结全文,强调所选关键词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表达对未来成长的期待和信心,以及对所选关键词所代表品质的坚守和追求。
习作二:
一、审题 。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本题要求以“我的小确幸”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中“微小但确切的幸福与满足”的习作。题目中的“小确幸”是关键词,指的是那些虽然微小但能够让人内心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时刻或事件。习作需要围绕这一主题,具体描述自己最近收获的一些“小确幸”,并表达出真情实感。
二、立意 。
立意应聚焦于展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微小幸福,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小确幸”给个人带来的内心满足和快乐。习作应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读者去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
三、写作思路 。
开头 :引入“小确幸”的概念,简要阐述其意义,并引出自己最近收获的一些“小确幸”。
中间:具体描述几个“小确幸”的事例,如与朋友的不期而遇、购物时的意外优惠、尝试新事物的成功体验等。每个事例都要详细描写当时的情景、自己的感受以及为何会觉得这是“小确幸”。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增强表达效果。
结尾 :总结全文,强调“小确幸”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并表达对未来生活中更多“小确幸”的期待。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