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一 丰富词语积累
本单元的 “丰富词语积累” 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教材从不同角度呈现了词语积累的方法和途径,如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关注词语的构成方式、探索词语的文化内涵等。同时,通过实际的语言材料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词语的魅力和运用技巧,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准确把握文本含义,还能增强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使语言更加精准、生动、富有表现力。此外,词语积累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许多词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学习词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够掌握多种词语积累的方法,如分类积累、联想记忆、语境记忆等,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辨析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一词多义等现象,正确选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避免用词不当的问题。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对词语构成方式(如合成词、派生词、成语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汉语词汇的构词规律,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在词语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词语进行表达,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品味汉语词语的音韵美、形式美和意蕴美,感受汉语词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巧妙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创造出优美、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让学生了解汉语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如历史典故、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传承。
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词语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胸怀。
(一)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词语积累方法,并能够在实际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自主积累词语,不断扩充词汇量。
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特别是辨析近义词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汉语词语的常见构成方式和文化内涵,体会汉语词汇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对汉语语言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到语言表达中,使学生的语言不仅准确、流畅,而且富有文化底蕴,避免文化内涵的简单堆砌和生硬套用。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如何确保学生运用词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过度追求新奇而导致语病或表意不明等问题。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如何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词语积累和运用方面有所收获和提高,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逐步提升语言能力。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段充满优美词语的散文片段,如 “晨曦初照,霞光万道,如丝如缕的光芒穿过淡薄的云层,洒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 引导学生关注其中丰富多样的词语,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让你印象深刻?它们为什么能让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丰富词语积累,探讨词语对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积累词语。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散文片段,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文中词语的感受和理解,如 “广袤无垠” 这个词让他们仿佛看到了广阔无边的大地,感受到一种宏大的气势;“如梦如幻” 则营造出一种虚幻、美妙的氛围。由此初步认识到丰富的词语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激发起对词语积累的兴趣。
二、词语积累方法介绍与实践
(一)分类积累法
教师活动:讲解分类积累法的概念和操作方式,即按照词语的词性、意义、使用场景、主题等不同类别进行整理归纳,例如可以将描写人物外貌、性格、动作的词语分别归类,也可以把与自然景物、情感表达相关的词语各自分组。然后展示一些已分类好的词语示例,如:
描写春天的词语: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表现人物高兴的词语: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欢呼雀跃、心花怒放……
动词类:奔跑、跳跃、飞翔、思考、观察、聆听……
接着,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类别,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写出该类别的词语,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汇报。
学生活动:各小组热烈讨论,根据所选类别积极回忆并写下相关词语,互相补充完善,如选择描写动物的小组,写出了 “虎背熊腰、龙腾虎跃、小巧玲珑、活蹦乱跳、憨态可掬” 等词语。每个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补充自己小组没有想到的词语,从而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扩充了各类词语的储备量,掌握了分类积累词语的方法。
(二)联想记忆法
教师活动:介绍联想记忆法,即通过一个词语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词语、事物、场景、故事等,从而加深对词语的记忆和理解。例如,由 “月亮” 这个词语,可以联想到 “嫦娥奔月” 的故事、“月光如水” 的景象、“阴晴圆缺” 的变化以及与月亮有关的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等。然后,给出一些词语,如 “雨”“书”“战争” 等,让学生个人进行联想,并将联想到的内容写下来,与同桌分享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围绕给定的词语展开丰富的联想,如对于 “雨”,有的学生联想到 “春雨绵绵、润物无声” 的诗意画面,有的想到了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的恶劣天气场景,还有的回忆起在雨中玩耍、避雨的经历等。通过与同桌的交流分享,学生们不仅拓宽了联想的思路,还从他人的联想中获得启发,更深刻地记住了这些词语及其相关的内涵和用法,学会了运用联想记忆法积累词语。
(三)语境记忆法
教师活动:阐述语境记忆法的含义和作用,强调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往往取决于其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或篇章来记忆词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其意义和用法,避免死记硬背。选取一些包含重点词语的经典语句或短文片段,如 “他踌躇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还是把真相说出来。”(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根据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然后查阅字典进行验证,并分析该词语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之后,让学生自己从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找出几个喜欢的句子,圈出其中的重点词语,向全班同学介绍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和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们仔细阅读教师提供的语句,认真思考并猜测词语的意思,再通过查字典进行确认和补充,深入体会到语境对理解词语的重要性,如在分析 “踌躇” 一词时,学生们感受到这个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纠结。接着,学生们积极从自己的阅读材料中筛选句子,如 “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狡黠,让人捉摸不透。”(狡黠:狡猾,诡诈)在全班同学面前自信地讲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独特的表达效果,不仅巩固了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了在语境中积累和运用词语。
三、词语构成方式探究
(一)合成词的构成
教师活动:讲解合成词的概念和常见的构成方式,如并列式(如 “国家”“手足”“买卖”,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偏正式(如 “红旗”“热爱”“火车”,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主谓式(如 “地震”“日出”“年轻”,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表示事物的行为或状态)、动宾式(如 “读书”“吃饭”“司令”,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补充式(如 “提高”“说明”“扩大”,后一个语素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的结果或程度)等。通过举例详细说明每种构成方式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如 “美丽”(并列式,“美” 和 “丽” 都表示好看、漂亮)、“书包”(偏正式,“书” 修饰 “包”,表明包的用途)等。然后,给出一些合成词,让学生分组讨论其构成方式,并画出相应的结构图示。
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仔细观察所举例子,积极思考合成词的构成规律,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共同分析给定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如对于 “热爱” 一词,经过讨论,学生们明确它是偏正式合成词,“热” 修饰 “爱”,表示爱的程度很深。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用简单的图示(如并列式用 “+” 表示,偏正式用 “→” 表示等)展示合成词的结构,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纠正,在互动中深入理解了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
(二)成语的构成特点与文化内涵
教师活动: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指出成语大多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通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讲解成语的常见构成形式,如 “四字格” 为主(如 “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望梅止渴” 等),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形式(如 “莫须有”“三下五除二”“五十步笑百步”“冒天下之大不韪” 等)。重点分析一些成语的文化内涵,如 “卧薪尝胆” 讲述了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故事,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程门立雪” 则反映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然后,让学生分组收集一些成语,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并准备在全班分享。
学生活动:学生们分组行动,通过查阅成语词典、网络搜索、回忆学过的知识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成语,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如 “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破釜沉舟” 等。每个小组精心准备汇报内容,有的小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生动地演绎成语故事,有的小组制作了精美的 PPT 详细讲解成语的出处、含义和文化寓意。在全班分享过程中,学生们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介绍,积极提问和交流,不仅丰富了成语知识储备,更深刻地领略了成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传承意识。
四、词语运用练习与拓展
(一)近义词辨析与运用
教师活动:展示几组近义词,如 “坚定” 与 “坚决”、“持续” 与 “继续”、“必须” 与 “必需” 等,引导学生从词义的侧重点、语义的轻重、适用对象和范围、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辨析。例如,“坚定” 侧重于稳定、不动摇,常与 “信念”“立场” 等搭配;“坚决” 侧重于态度果断,不犹豫,常与 “执行”“反对” 等搭配。通过具体的例句让学生体会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细微差别,如 “他坚定地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 然后,给出一些句子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近义词填入,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们仔细聆听教师对近义词的辨析讲解,认真观察例句,思考近义词之间的差异,在句子填空题练习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如在 “我们要(持续 / 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一句中,经过思考,大部分学生选择 “继续”,因为 “继续” 侧重于承接前面的行为、动作,不间断地进行下去,而 “持续” 更强调某种状态或情况在时间上的延续,没有间断。学生们在完成练习后,相互交流答案和理由,进一步巩固了近义词辨析和运用的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二)词语创意写作
教师活动:布置创意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积累的词语,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歌,主题可以是 “四季之美”“我的梦想”“校园生活” 等,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词语,展现词语的魅力和自己的语言才华。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醒学生注意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准确、生动,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整体表达是否富有创意和感染力。
学生活动:学生们根据教师给定的主题,积极构思文章内容,从之前积累的丰富词语中精心挑选合适的词语来描绘画面、表达情感、阐述观点,如在以 “四季之美” 为主题的写作中,有的学生写道:“春,如一位婉约的仙子,迈着轻盈的步伐,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气息。瞧,那绿草如茵的大地上,繁花似锦,姹紫嫣红,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夏,似一个热情奔放的舞者,用炽热的阳光点燃了大地的激情。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荷叶挨挨挤挤,为炎炎夏日增添了一抹清凉与宁静。秋,宛如一位优雅的诗人,手持彩笔,将大地描绘成一片金黄灿烂的世界。秋风拂过,枫叶如丹,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仿佛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冬,仿若一位冷峻的艺术家,以洁白的雪花为颜料,勾勒出一个银装素裹的梦幻王国。大地一片皑皑白雪,万籁俱寂,唯有那墙角的梅花傲雪凌霜,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给这寒冷的世界增添了一丝生机与希望。” 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词语积累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进一步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词语积累方法(分类积累法、联想记忆法、语境记忆法)、词语的构成方式(合成词、成语等)以及词语运用的技巧(近义词辨析、创意写作),强调词语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素养和文化底蕴。同时,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进步,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