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0 17:5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是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中的一首古诗,选自《古诗十九首》。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诗中描绘了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欲赠远方亲人却因路途遥远无法送达的情景,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和思妇怀远的离别之苦,展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反映了当时文人在乱世中漂泊无依、渴望团聚的普遍心理,对于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共情能力。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背诵全诗,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如 “涉”“芙蓉”“兰泽”“遗”“还顾”“漫浩浩” 等的含义和读音,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了解《古诗十九首》的相关文学常识,包括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诗歌的整体风格和艺术特色,体会五言诗的节奏和韵律之美,提高诗歌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解读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诵读能力。
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深入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的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从意象入手分析情感、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和文学思维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诗中游子与思妇之间真挚深厚的相思之情,感受古人对爱情、亲情的珍视,引发学生对亲情、爱情的思考,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传承中华民族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
了解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对文人的影响,体会古代文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哀愁,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引导学生探究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元素,如 “芙蓉” 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诗歌所反映的古代礼仪习俗(赠送礼物以表情意),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提升文化自信。
鼓励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与现代生活相联系,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一)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脉络,理解主人公涉江采芙蓉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情感,体会游子与思妇之间深沉的相思之苦和无奈之情,感受诗歌真挚动人的情感力量。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 “芙蓉”“兰泽”“芳草”“旧乡”“漫浩浩” 等,理解这些意象在营造意境、烘托情感方面的作用,掌握通过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运用的虚实结合、对写等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理解诗人如何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学生在欣赏诗歌艺术之美的同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相应的表现手法,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使学生能够跨越时空与古代文人进行心灵对话,理解诗歌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感悟力和历史洞察力,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通过深入讲解和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来突破。
一、导入
教师活动:
教师在教室前方的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幅精美的古代采莲图,画面中,一位身着古装的女子,泛舟于碧波之上,周围是大片盛开的荷花。同时,播放一段轻柔舒缓、带有古典韵味的音乐,营造出宁静而优美的氛围。教师用优美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同学们,在我国古代,采莲是一项充满诗意的活动。看,那满池的荷花摇曳生姿,一位温婉的女子轻舟而行,穿梭其中。这般美好的画面,常常被文人墨客写入诗中,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去领略一首来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经典诗篇 ——《涉江采芙蓉》所描绘的独特情感世界。”
学生活动:
学生们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被屏幕上的画面和音乐所吸引,认真聆听教师的描述,沉浸在对古代采莲场景的想象之中,眼神中流露出对即将学习的古诗的好奇与期待,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二、知识铺垫
教师活动:
关闭多媒体画面和音乐,转身面向学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古诗十九首》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在正式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所属的《古诗十九首》。这组诗大约产生于东汉末年,作者多为中下层文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仕途不畅,这些文人漂泊异乡,四处谋生。他们将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遭遇、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到诗歌之中,形成了这一组情真意切、语言质朴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它的风格自然浑成,抒情真挚深沉,往往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这组诗的初步认识,走进《涉江采芙蓉》,去探寻其中蕴含的情感奥秘。”
学生活动:
学生们打开笔记本,认真记录教师所讲的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知识要点,包括创作年代、作者群体、社会背景以及诗歌的地位和风格特点等,不时抬头注视教师,用眼神表示对知识的渴望和理解,为后续理解诗歌的内涵做好知识储备。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教师拿起课本,用舒缓、深情的语调范读《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在范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变化,突出诗歌的情感起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歌的音乐之美和情感基调。范读结束后,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对照课本下方的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先做个标记。”
学生活动:
学生们跟着教师的范读,轻声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随后,学生们打开课本,开始自由朗读诗歌,他们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尝试理解诗句的含义,遇到疑难之处,有的学生小声地与同桌讨论,有的学生则用铅笔在课本上圈画出来,准备向教师提问,整个教室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和轻微的讨论声。
四、再读诗歌,品味意象
教师活动:
待学生自由朗读一段时间后,教师轻拍手掌,示意学生停止朗读,然后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和初步理解,大家有没有发现诗中一些反复出现、带有特殊含义的事物呢?这些事物就是我们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意象。谁能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意象?”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 “芙蓉”“兰泽”“芳草”“旧乡”“漫浩浩” 等。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那这些意象都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它们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大家可以先自己思考,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会儿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启发,比如提示学生从意象的颜色、形态、生长环境等方面去思考其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诗歌情感的联系。
学生活动:
学生们再次默读诗歌,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诗中的意象,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自己对这些意象的初步理解。随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意象的看法和感受。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芙蓉’很漂亮,它应该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有的学生补充道:“‘兰泽’和‘芳草’让我感觉环境很清幽,好像主人公的心情也是很纯净的。” 还有的学生说:“‘漫浩浩’让我想到路途很遥远,主人公很孤独。” 各小组讨论结束后,代表们纷纷举手,准备向全班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五、精读诗歌,体会情感与手法
教师活动: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依次发言,认真倾听学生们对意象的理解和分析,并给予肯定和补充。在各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歌的情感内涵。接下来,让我们再次精读诗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诗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涉江采芙蓉?采到芙蓉后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大家可以从诗歌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感受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待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其实,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多精妙之处,比如虚实结合和对写手法的运用,让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真挚。大家能在诗中找到这些手法的运用之处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它们的艺术效果。” 教师通过详细讲解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如 “涉江采芙蓉” 为实写,而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 则为虚写,让学生明白虚实相生是如何拓展诗歌意境、丰富情感表达的;同时,指出诗中先写游子采芙蓉寄情,后写思妇望旧乡盼归,采用对写手法,相互映衬,强化了夫妻间的相思之苦,使学生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学生活动:
学生们根据教师的引导,再次深入阅读诗歌,仔细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的学生在思考后回答:“主人公采芙蓉是想送给远方的亲人,但是因为路途遥远送不到,所以他很忧伤。” 还有的学生说:“我发现诗中前面写主人公采芙蓉,后面突然写到思妇望旧乡,这就是对写手法吧,感觉这样写让两个人的思念之情都更加强烈了。” 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对诗歌的情感和手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沉浸在对诗歌艺术之美的探索中。
六、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涉江采芙蓉》这首优美而深沉的古诗。通过初读感知、品味意象、精读体会情感和手法,以及拓展延伸的讨论,我们深入领略了诗歌的魅力。这首诗以其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精妙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游子与思妇之间的相思之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东汉末年文人在动荡社会中的无奈与哀愁。同时,我们还探讨了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些知识和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课后,请大家继续诵读《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他诗篇,进一步感受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
学生活动:
学生们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心中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他们纷纷点头,表示会在课后继续诵读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眼神中透露出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