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瑶民(yáo) 歇脚(xiē) 军阀(fá) 缴租(jiǎo)
B. 苛捐(kē) 欺侮(wǔ) 攀谈(pān) 煮粥(zhōu)
C. 盛饭(chéng) 峭壁(qiào) 骨碌(gū) 咀嚼(jiáo)
D. 点缀(zhuì) 澎湃(bài) 疲倦(juàn) 倾斜(qī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惊惶 篱笆 悬涯 酣然入梦
B. 奔驰 奇观 峭璧 苛捐杂税
C. 毯子 灌输 屹立 不可捉摸
D. 搀扶 疲卷 军阀 寒气逼人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军战士们以锐不可当之势迅速击溃了前来堵截的敌人。
B. 她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身姿轻盈,美轮美奂,让观众陶醉其中。
C. 他说话办事斩钉截铁,从不拖泥带水,深得领导赏识。
D. 国庆期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山界》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山越岭,突破天险的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来安排层次,脉络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了红军翻山的艰难过程。
C. 文中对 “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的描写,既表现了山路的崎岖陡峭,又突出了红军队伍的庞大壮观。
D.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如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生动地表现了深夜深山的静谧和红军战士复杂的心境。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 “之” 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1.文中 “奇观” 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其为 “奇观”?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战士们在山上睡觉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
4.选段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②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③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④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垂直的,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⑤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⑥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在山顶上,有人下来,问我们三十里路外有没有宿营地。我说没有。那人失望地走了,又留下我们,准备再走三十里路。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这句话。
2.文中描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像波涛在澎湃” 有什么作用?
3.红军战士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
三、语言运用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不超过 100 字。
四、拓展延伸
红军长征途中,除了翻越老山界,还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如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请选择其中一个事件,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其经过,并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A 解析:B 项 “煮粥” 的 “煮” 应读 “zhǔ”;C 项 “咀嚼” 的 “嚼” 应读 “jué”;D 项 “澎湃” 的 “湃” 应读 “pài”。
C 解析:A 项 “悬涯” 应为 “悬崖”;B 项 “峭璧” 应为 “峭壁”;D 项 “疲卷” 应为 “疲倦”。
B 解析:“美轮美奂”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能用来形容人的舞姿。
C 解析:文中对 “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的描写,主要是为了突出山路的崎岖陡峭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奋勇攀登的精神,而不是为了突出红军队伍的庞大壮观。
二、阅读理解
(一)
“奇观” 指的是火把排成 “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的景象。称其为 “奇观”,一是因为这种景象本身非常壮美,在星光的映衬下,火把形成的 “之” 字形线条与星光相接,画面独特而震撼;二是因为这是红军战士在艰难的长征途中创造的独特景象,体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具有非凡的意义。
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通过 “向上看” 和 “向下看” 的对比,生动地写出了山路的陡峭险峻,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路况下攀登的不易,突出了他们的勇敢和坚毅。
困难:①路窄,只有一尺来宽;②石头不平,睡在上面会疼;③地势险峻,翻身可能会滚下山去。克服方法:战士们只能裹着毯子,横着心躺下去睡觉,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这些困难。
选段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品质。面对陡峭的山路和恶劣的睡觉条件,战士们没有抱怨和退缩,而是互相鼓励,积极面对,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黑的山峰” 比作 “巨人”,把 “山谷” 比作 “一口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高大险峻和山谷的幽深狭窄,突出了红军战士所处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精神。
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深夜深山的各种声响,表现了深夜深山的静谧和神秘,同时也反映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复杂心境,既有因寒冷、饥饿、疲惫而产生的不安,又有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困难:①山高路陡,如雷公岩几乎垂直,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②寒气逼人,夜晚寒冷刺骨,难以入睡;③山路难走,马匹行走困难,甚至有马匹跌下悬崖摔断脚骨;④饥饿疲劳,战士们又累又饿,还要继续赶路。应对方法:①互相帮助,如帮助病员和运输员;②写标语、喊口号、演说,鼓舞士气;③小心谨慎地通过危险路段,如过雷公岩时非常小心;④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寒冷、饥饿和疲劳,继续前进。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具有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没有被吓倒,而是积极应对,互相扶持,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心态,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三、语言运用
示例:红军战士是一面旗帜,飘扬着革命理想的崇高伟大。
红军战士从山脚出发,沿着 “之” 字形山路攀登,克服了路陡、睡觉条件差等困难,翻过雷公岩等险峻地段,继续向前进,最终成功翻越老山界。
四、拓展延伸(略)
示例: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来到大渡河,面对波涛汹涌的河水和对岸敌人的严密防守,十七勇士乘坐小船,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冲向对岸,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感受:红军战士们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他们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令人敬佩。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英雄,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永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