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9 16:4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以琴会友、因琴结缘的故事。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两人因音乐而相知相惜,成为知音。后子期病逝,伯牙悲痛欲绝,摔琴断弦,誓不再弹,以表达对知音的深厚情感。这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和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文章也传递了知音难觅、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上册的学生而言,《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学生们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这篇文章的深度和意境仍需他们细细品味。学生对友情和艺术的理解正处于形成阶段,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导他们理解“知音”的含义,感悟真挚友谊的珍贵。同时,文章优美的文字和蕴含的深厚情感,也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艺术之美。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教学难点:感受朋友之间的知音情谊,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
师: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
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解题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那么“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生:断绝琴弦。
师:那么伯牙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自由读课文
师:这是一则文言文,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大家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
检查初读情况
师:课文中有一些难读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少选、汤汤乎若流水、巍巍乎若泰山、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些词语。
哉(zāi) 巍(wēi) 弦(xián) 锦(jǐn) 曝(bào)
师:很好,字音都读得很准确。接下来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指导朗读
师:现在请大家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断句和停顿。
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态在流水,钟子期又“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借助注释自学
师:请大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先自己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乎:表示舒缓语气
魏巍乎若太山:想大山一样高峻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知音 :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汇报交流
师:通过自学,大家知道了哪些内容?
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音。
师:文中哪个字能体现伯牙擅长弹琴?
生:善。
师:文中出现了几次“善”?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四次。前两次是“擅长”的意思,后两次是“表示赞叹”的意思。
师: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怎么说?
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怎么说?
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知道他的心意,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四)品读课文
师: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钟子期和俞伯牙互为知音的语句。
师:请大家抓住关键字“善”,反复品味。听着琴声,钟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此时他的神情又如何?
生:钟子期仿佛看到了巍峨的泰山,他的神情很激动,很惊讶。
师:请大家带着激动、惊讶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师: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大家大胆想象。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请大家仿照这样的句式,再来练习说一说。
(五)探究“绝弦”原因,感受知音情谊
学习最后一句话
师:题目是“伯牙绝弦”,那么,伯牙为什么绝弦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答案。
生:因为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理解“绝弦”意义
师:请大家再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伯牙的心情。
师:面对钟子期的坟墓,伯牙的心境如何?
生:悲痛欲绝。
师:请大家带着这种悲痛欲绝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伯牙和钟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请大家再来背背这篇课文,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知音情谊。
布置作业
师:请大家课后搜集表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准备下节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伯牙善鼓琴 → 钟子期善听
伯牙所念 → 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 →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六、教学反思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朗读指导,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逐步读通、读懂课文。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想象伯牙弹琴的场景,进一步体会他的心境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过于注重讲解,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此外,在拓展阅读环节,我也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读了读小故事,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二是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美感;三是注重拓展延伸,通过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课外阅读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