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策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外祖父家的途中,观察并描写了一只搭船的翠鸟。课文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敏捷的捕鱼动作,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好处,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本课语言生动,描写细腻,情感真挚,既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篇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范文。通过学习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热爱生活,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阅读兴趣,对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自然环境描绘有较强的共鸣。这篇课文通过描绘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学生可能对翠鸟这种生物不太熟悉,但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并了解翠鸟。同时,学生也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细致观察周围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认识“鹦、鹉”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2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等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到的细致,初步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翠鸟外貌、动作的语句感受“我”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做细致观察。
2、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教师口述:身体小巧玲珑。羽毛鲜艳特别。鸣声清脆动听,疾飞捕鱼本领强,人人称它“叼鱼郎”。(谜底是一种鸟,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最先猜到。)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翠鸟。
鼓励学生根据谜语的内容大胆想象,猜一猜,说一说翠鸟的样子。
展示图片:
教师提示:翠鸟属于鸟纲、翠鸟科。常栖息于溪涧边,以鱼为食。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为留鸟。翠鸟喜栖息在有灌丛或疏林的、水清澈而缓流的河溪、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性格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中国南方的翠鸟繁殖期为每年4~7月。翠鸟羽毛美丽,头顶羽毛可供作装饰品。但喜食鱼类,对渔业生产不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内容与翠鸟有关,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它吧!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入手,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使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感悟人与动物的和谐埋下了伏笔。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倍感亲切。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本课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开火车读,相机正音,注意“啦”是个多音字。
啦lā,同“拉”。闲扯,闲谈。如:啦呱(闲聊);人人都愿意和他啦。
la,用在句末表示喜悦、赞叹、惊奇、气愤,如我们胜利地完成任务啦!;用在句末,表示情况已经变化或将要出现新的情况。如:队长!我没找到老杨,他上工地去啦;他又要演出啦。;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解释、劝止。如:你都听明白啦;有错,改了就行啦;这就别提啦。;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用在列举的事项之后,表示停顿。如:口号声啦,锣鼓声啦,鞭炮声啦,响彻云霄;书啦,报纸啦,笔记本啦,钢笔啦,墨水啦,堆得满桌子都是。
(3)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领读。
教师提示:“鹦、鹉”与鸟有关,所以含有鸟字旁。“悄”与声音有关,所以是“氵”字旁。
(4)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练一练:读一读,连一连。
船舱 像翡翠那样的绿色;青绿色。
船篷 船甲板下的内部空间,一般指船的载货舱。
撸 用嘴叼着。
翠绿 覆盖在小木船上用来遮蔽日光和风的拱形物。
衔着 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5)学习多音字“啦”。
练一练: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啦:________( ) ________( )
(6)识记生字。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啦 鹦 鹉 悄
熟字带生字:亲—新 令—岭 吞—吴
加一加:合+草字头=答 羽+立=翊 口+甲=呷
换一换:啦—拉 船—铅
(7)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学生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
b.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教师提示:“亲、翠、吞”,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搭、沙、啦、响、嘴、悄、哦、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羽”左右结构,左右基本同宽。
c.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翠、吞”和左右结构的字“啦、嘴”。
d.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e.投影展示学生的字进行评议、修改。
f.学生再次练写,争取比第一次写得更好。
g.集体展示学生优秀书写作品,树立榜样。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
练填空: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作者首先描写了鸟的(外形);接着描写了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然后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快);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
(2)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3)指导朗读:读出雨停后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学习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全班齐读。
(2)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翠鸟的特点?(彩色)
(3)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翠鸟的美丽?(学生自由读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课件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4)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彩色、美丽、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会翠鸟的美丽。
(5)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学生欣赏,加深印象。
(6)指导朗读:你觉得翠鸟哪里最漂亮?用朗读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
学习第3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全班齐读。
(2)作者看到这只美丽的翠鸟后,心里产生了哪些想法?
(课件出示四个问句)
①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②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有多久了?
③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④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3)你从这四个问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好奇、天真的童心)
(4)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天真。
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并勾画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汇(如“红色”“翠绿”“蓝色”“比鹦鹉还漂亮”等)感受翠鸟的美丽。
出示翠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翠鸟的外形特点,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翠鸟。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学习翠鸟的捕鱼本领: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句子,并勾画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汇(如“一下子”“没一会儿”“冲”“吞”等)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敏捷和迅速。
出示翠鸟捕鱼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翠鸟的捕鱼本领。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对翠鸟捕鱼本领的赞叹之情。
小组交流:作者观察了哪些事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翠鸟为什么会搭船?人和翠鸟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教师小结:正因为人不伤害鸟,才欣赏到了鸟的美丽神奇。鸟是有灵性的,人喜欢它,它也喜欢人,才出现了这么和谐、美丽的画面。
(五)巩固总结,拓展延伸
巩固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
学生分享本课收获,教师适时点评。
拓展延伸:
试着用自己的话介绍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情景。
观察一个身边的事物,学习文中的写法把它写下来。
作业布置:课下从网上或课外书中搜集翠鸟的其他资料,制成资料卡片,下节课一起交流。
六、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外形特点:美丽(红色、翠绿、蓝色)
捕鱼本领:敏捷(一下子、没一会儿、冲、吞)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