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肥皂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肥皂泡》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0 14:4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肥皂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肥皂泡》是现代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充满童趣。课文写的是冰心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那小小的肥皂泡,经她的手、她的嘴、她的眼和她的心,不但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自己童年的美好向往。本文是第六单元“多彩童年”这一主题下的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同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清楚一件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借助关键语句讲述课文内容和边读边想象的能力,对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优美词语也有一定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另外,学生已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对于“用自己的话讲述吹肥皂泡的过程”“理解难懂的句子”“读句子展开想象”是有一定学习基础的。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廊、悠”等9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和”,能正确书写“皂、廊”等13个生字,会写“肥皂泡、种类”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学习作者描写游戏过程的有序、细致。
3、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悟吹肥皂泡带给作者童年的快乐。
4、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感悟作者表达出的自由、快乐和希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学习作者描写游戏过程的有序、细致。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悟吹肥皂泡带给作者童年的快乐。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感悟作者表达出的自由、快乐和希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学生自由回答)
吹泡泡时你们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
导入课题: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也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得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X课《肥皂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2、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碗”左边窄小,位置靠上,写在竖中线左边;右边宝盖头写得略窄,撇向左下伸展,竖弯钩不宜太大。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学习新词:
结合图片、形近字对比、动作表演等方法学习新词。
归类识字:带广字头的字、带走之旁的字等。
多音字教学:“和”有四个读音,分别表示和谐、和谐地跟着唱、打麻将或斗指派某一家的某一家的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加水搅拌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等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1自然段):介绍“我”童年时最喜欢玩的游戏是吹肥皂泡。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玩肥皂泡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奇妙想象。
第三部分(5自然段):写吹肥皂泡的感受——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还寄托了“我们”美好的愿望。
整体感知
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试着抓住关键语句,说说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段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第1自然段:我最爱玩吹肥皂泡。抓住关键词:最爱玩,以“(谁)最爱玩(什么)”的句式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第2自然段:下雨的时节,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第3自然段:吹肥皂泡的方法。抓住关键词:方法,说清楚“什么方法”
第4自然段:肥皂泡和孩子们的样子。这一部分是概括的难点,可以出示课文句子帮助学生进行梳理。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一部分描写的是“肥皂泡的样子”。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大家”指的是谁?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写出了孩子们的什么?通过动作演示,概括这一部分描写的是“孩子们的样子”。再把这两个部分的意思合起来,就可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了。
第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和心情。抓住“梦”“送上天”“送过海”等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想象”,抓住“快乐、骄傲、希望”体会“作者的心情”。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吹肥皂泡的过程写清楚的。圈出描写动作的词。作者在写吹肥皂泡的过程中用了很多动词,现在请你自己朗读第3自然段,用圆圈圈出你发现的动词。
借助动词,感受吹肥皂泡时的快乐。过渡:从这些描写动作的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动作轻柔、很用心“慢慢地吹起、轻轻一提”
预设2:很有趣(和弄和弄)
预设3:泡泡很可爱(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软悠悠)
4、借助事物状态的变化,感受吹肥皂泡的快乐。过渡:刚刚的交流让我们发现随着动作的变化事物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这变化的过程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小结:作者抓住了吹肥皂泡的动作,还抓住了事物形态的变化,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吹泡泡的过程,还感受到了吹泡泡的快乐。
5、借助连接词,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过渡:为了把吹泡泡经过写的更清楚,作者还用很多的连接词,快速的找找。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冰心奶奶童年时吹肥皂泡的经历,感受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同时,我们也学会了用自己的话说清楚一件事,并体会到了作者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能力。
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写自己童年时喜欢的游戏或活动。
课外阅读冰心奶奶的其他作品,感受她的文字魅力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写自己童年时喜欢的游戏或活动。
六、板书设计
肥皂泡
冰心
制作肥皂水:放、加、和弄和弄
吹肥皂泡:蘸、吹、提、扇
肥皂泡的样子:五色浮光、轻清透明、玲珑娇软
作者的想象:自由、快乐、希望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清楚一件事,并体会作者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