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
《老人与海(节选)》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经典小说。本单元主题为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旨在引导学生接触不同国家和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拓展文学视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这篇小说节选部分通过描写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并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却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小说情节简单却极具张力,表面上看是老人与鱼、与鲨鱼的搏斗,深层则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抗争精神以及人类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海明威独特的 “冰山理论” 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简洁明快、电报式的语言风格,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和深层含义,为学生品味语言艺术、探究文本内涵提供了绝佳的范例。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重要字词,如 “鲭鲨”“脊鳍”“吞噬”“嘎吱嘎吱” 等,理解其读音、写法和含义,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让学生学习海明威简洁、明快、有力的语言风格,通过对文中精彩语句和段落的分析,如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体会作者如何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画面,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人物、场景描写。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概括小说主要情节的能力,通过梳理老人出海捕鱼、与马林鱼搏斗、遭遇鲨鱼袭击以及最终归航的过程,锻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整合内容要点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复述故事梗概。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老人的人物形象,从老人的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入手,探讨他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顽强意志、丰富经验、智慧和勇气,如 “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通过对这些语句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及其背后深层精神内涵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对小说的主题进行多元探讨,鼓励学生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等不同角度思考小说所传达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并能够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艺术魅力,感受海明威 “冰山理论” 的独特审美价值。通过分析文中简洁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如老人与马林鱼漫长的搏斗过程中对大海、鱼的描写以及老人内心的独白,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中 “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含蓄之美,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让学生欣赏小说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如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通过对这些描写的赏析,让学生领略文学作品塑造形象、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在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命运等进行续写、改写或创作相关的文学作品,如绘画、诗歌、戏剧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独特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让学生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介绍海明威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所获得的广泛赞誉,如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背景等,使学生对外国文学经典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对世界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传承。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精神力量,探讨老人圣地亚哥所代表的硬汉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如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信念等,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文化的理解与内化。
通过对小说中所描绘的海洋文化、捕鱼文化等元素的分析,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理解和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
(一)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老人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品味海明威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语言风格,体会 “冰山理论” 在文中的运用,学习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难点
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小说所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人类精神等多重内涵,并能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感悟,使学生对小说的主题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
帮助学生理解海明威笔下的 “硬汉精神” 并非简单的勇猛和顽强,而是在孤独、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一种优雅风度和尊严,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让学生能够将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价值的升华。
一、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海洋的图片和视频,展现其波澜壮阔与神秘深邃,随后引出问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片广袤无垠的大海时,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故事?在这片大海上,人类与自然又会有着怎样的交锋与交融呢?”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海洋的想象和认知,从而自然地导入《老人与海》这部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多媒体展示的海洋画面,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踊跃举手发言,讲述自己心中关于海洋的故事,或是对海洋与人类关系的初步理解,带着好奇与期待开启对课文的学习。
二、背景与作者介绍
教师活动:运用 PPT 详细介绍海明威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战争经历、记者生涯以及这些经历对他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讲述《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如当时的社会思潮、海明威所处的文学流派以及这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重点阐释海明威的 “冰山理论”,通过举例说明其在写作中的体现,让学生对这一理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理解课文的语言风格和深层内涵奠定基础。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仔细观看 PPT 上的文字和图片信息,记录关键要点,对于不理解的地方适时提问,积极与教师互动交流,在脑海中构建起对作者和作品背景较为清晰的认知框架,初步领会 “冰山理论” 的含义和价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布置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老人圣地亚哥在海上经历了哪些关键事件?在学生阅读结束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准确的把握。
学生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默读课文,认真标注生字词,查阅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梳理课文情节,概括老人出海捕鱼、与马林鱼搏斗、遭遇鲨鱼袭击以及最终回航等主要事件,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四、文本精读,分析人物形象
(一)外貌与动作描写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老人圣地亚哥外貌和动作描写的语句,如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和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 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描写分别展现了老人怎样的形象特点,深入探究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文,找出相关描写语句,在小组内积极交流讨论,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老人的外貌特征,如消瘦、憔悴但眼神坚定,说明他饱经沧桑却依然有着顽强的意志;通过对老人动作的细致剖析,如与鱼搏斗时的一系列动作,体会他的勇敢、坚毅、经验丰富以及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老人形象的理解。
(二)语言与心理描写
教师活动:选取文中老人的经典语言和心理描写片段,如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以及老人在与鱼搏斗过程中的内心独白,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老人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随后提出问题:从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中,你能体会到老人怎样的情感变化和精神境界?组织学生深入思考并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老人的语言和心理,挖掘其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老人这种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活动:参与角色扮演朗读,通过模仿老人的语气和口吻,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老人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斗志;在讨论环节,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老人的语言中感受到他的自尊、自信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从其心理描写中体会到他在孤独、疲惫和危险面前的挣扎与坚守;结合自身经历,思考老人精神对自己的启示,如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踊跃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交流中深化对老人形象和精神内涵的认识。
五、深入探究,解读小说主题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老人与海的故事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捕鱼故事吗?它还可能蕴含着哪些更深层次的意义?” 组织学生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和细节进行分析论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海明威创作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以及 “冰山理论” 在主题表达上的作用,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视野,挖掘小说主题的丰富内涵;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出小说主题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引导学生形成对小说主题的深刻、全面的理解。
学生活动: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主题。有的学生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认为小说展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伟大,老人与马林鱼、鲨鱼的搏斗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挑战和敬畏;有的学生从人与自我的角度分析,指出老人在孤独的海上旅程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体现了人类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和实现;还有的学生从人与社会的角度探讨,认为老人的经历反映了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和人类在困境中应有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坚守。学生们积极引用文中的语句和情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逐渐深入到小说主题的内核,深刻领悟到小说所传达的丰富哲理和人文精神。
六、品味语言,体会 “冰山理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分析过的文中精彩语句和段落,如老人与马林鱼搏斗的场景描写、对大海环境的描写等,让学生再次仔细品味这些语句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海明威的 “冰山理论” 在这些语句中是如何体现的?文中哪些文字是 “冰山” 露出水面的部分,哪些是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语言的简洁性、含蓄性、象征意义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 “冰山理论” 的奥秘;在学生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 “冰山理论” 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敏锐地捕捉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丰富情感。
学生活动:重新审视课文中的经典语句,结合教师的引导,从语言的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分析其简洁明快、生动有力的特点;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对 “冰山理论” 的理解和看法,通过对具体语句的剖析,找出文字表面所描述的事件、形象等 “冰山一角”,以及其所暗示的人物情感、命运、人生哲理等水下部分,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从中汲取新的思路和观点,进一步完善自己对 “冰山理论” 的认识,学会运用这一理论解读其他文学作品,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运用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
七、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语言特色以及 “冰山理论” 等知识点,强调《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人生启示;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如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精彩的发言等,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分析不够全面等,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和建议;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多读经典名著,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以更加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认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梳理和巩固对《老人与海》的理解和认识;虚心接受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铭记教师的鼓励和期望,树立热爱文学、追求知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将课堂所学知识和精神内涵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品质,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