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2 09:1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时数 2 课型 新授
课题 《看云识天气》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备课人 和文捧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谚语2、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思路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课文字词,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积累有关谚语。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 学会赏析说明文语言;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教师准备 学案,说明文知识,相关谚语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部分二、学生自读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1)注音:峰峦( ) 一霎(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间 一刹那( ) 点缀( ) 绫纱( ) 弥漫( ) 晕( )头转向 月晕( ) 崩塌( )( ) (2)根据释义写词语: __________ 山峰和山峦。峦,小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尖的山,或连绵的山。__________ 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__________ 本文只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__________ 平均
__________ 倒塌 __________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__________ 即将出现的迹象 __________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__________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同千姿百态 __________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三、整体感知文章1、自主学习问题:1)、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先提出云和天气之间存在联系的句子是哪处?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的结构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合作探究问题:1)、看看课文主要说明了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能否用一句话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还有何处与它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的大意是什么?对全文有何意义? 4)、给课文分部分并概括大意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同学们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云”字的繁体“雲”。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有“雨”字。和天气有关。我觉得天上有云时,可能快要下雨了吧?)我们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规律。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说明文)。二、处理预习导学部分内容1、1)天上挂着什么云,就会有什么样的天气2)“云是天气的招牌”,它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起总领全文的作用3)看云识天气 (总)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 (分)怎样看云识天气 形态 云彩 (总)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1)课文主要介绍了如何看云来识天气,即写云和天气的关系。 2)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也是我们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第六段的开头一句
3)指出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课文分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2-6自然段)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7自然段)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三、具体研讨第3~6段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一)第三段(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答: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晴天云简表云 名云的形态变化高 度厚 度天气征兆卷 云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积 云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傍晚消散两千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 排列匀称两千米左右较薄天晴(2)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答: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答: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二)第四、五段读课文归纳下面表格: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 名变化过程形 状位 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 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三)、第六段读课文归纳下面表格:云的光彩简表光 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 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高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层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在找出各种云和云上的光彩之后,请你以一种云或光彩的身份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文中描写云彩的句子;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③对照课文,学生写在本子上。准备课堂交流。[示例]“嘿!大家好,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大家知道我是谁吗?”1:Hello,大家好。我常常是扁球状,排列很匀称,我中间露出碧蓝的天幕,如果你远远地看我,我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大家猜一猜我是谁?生:[齐声]高积云。2:我常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现,有时我成一种美丽的光圈,里层是红色,外层是紫色,我常常是大风雨的征兆。人们也常常议论我说什么:“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你们可知道我是谁——生:[齐声]晕其他示例:(1)当积云迅 ( http: / / www.21cnjy.com )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时就变成了我,我是积雨云,然后我越长越高,慢慢变黑,最后我整个倒下了,这是乌云弥漫、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下起了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或者龙卷风。
(2)我是卷层云,是在连绵的雨雪来临之前出现在天空的一层薄云,看到我,请大家出门前带上雨具。
(3)我的绰号叫“毛玻璃”,是由卷层云积聚而来的,透过我看天就会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实我的真名叫“高层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离。第二课时一、 回顾导入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展示上节课作业,先小组评选,然后班内展示交流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在“各种云”的介绍中,我们不仅认识了云,而且也学会了看云识天气。三、品味欣赏,学习语言:
(1)精美的比喻句惟妙惟肖秦牧先生曾说:“美妙的譬喻真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这篇文章一开笔就连用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变化之丰。如“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样巧譬妙喻,使云形美神跃,让读者在丰富的联想中既认识到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又领略到云朵美妙的景观。这样巧作描摹进行说明,寓知识性于生动精美的形象之中,可谓有一石二鸟之妙。(2)精彩的拟人句活灵活现在准确说明事物的基础上,如果合理地用上一点拟人手法,会使文章寓亲切于平实。如“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出了卷云“轻柔”“高远”的特点。又如“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即使人觉得亲切易懂,情味盎然,又暗示了云层变低变厚的趋势。再如“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一个“躲藏”逼真地烘托出云层之低,云块之厚,既准确又生动。(3)精当的引用恰到好处文中分别用三条谚语生动地说明天上的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①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②东虹轰隆西虹雨。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句突出“晕”的位置性,第②句突出了“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方向性,第③句突出了“霞”的时间性。这些句子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简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学生从说明方法和修辞方面回答)
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1)“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2)我喜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招牌”生动地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3)我喜欢“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它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天上的云恣万千,优美可爱。
(4)“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运用拟人手法,一个“躲藏”逼真地烘托出云层之低,云块之厚,既准确又生动。
(5)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
(6)文章最后两句话“但是,天气的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时’等词是相照应的,表明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总之,在这篇说明文中,无论是精美的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精彩的拟人句,还是精当的引用句,这些句子如一朵朵俏立枝头的迎春花,散发出亲切喜人的芳香,使得我们在这些生动说明的吸引下,愉快地阅读下去,沉浸在这丰富的知识性和鲜活的趣味性之中了。四、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1.打比方如:“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统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2.引用说明:如:“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引用民间谚语来说明物象的道理。3.作诠释如“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做积云。【4.描写说明。如:“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发展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塌”、“乌云弥漫”等词语描写了积雨云的发展变化。】五、拓展延伸: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见学案)六、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为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七、布置作业:练习册上试题八、当堂训练,巩固提高参考答案:1.(1)常常 (2)往往 (3)有时 (4)一定(5)推测。(这些词语或修饰或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②①⑥⑤③⑦④3.(1)下定义 (2)拟人 (3)分类别 (4)引用 (5)拟人 分类别 作诠释4.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