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课件(24张PPT)(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课件(24张PPT)(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2 09:19:46

文档简介

学科:初中语文
课例名称:《生物入侵者》
执教教师:罗传喜
课型:说读活动课
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能按要求筛选信息。?
2、在科学知识中品味语言,学习说明文知识,在语言品味中了解科学知识。 3、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
学生和内容分析
《生物入侵者》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技说明文,课文层次清晰地向我们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的定义、危害、成因及对策,语言平实而不失生动,形象且又准确。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的体裁主要是说明文,主题是崇尚科学。根据这样的安排,《生物入侵者》一文不仅承载说明性文本的学习特点,还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精神的熏染。在《生物入侵者》之前学生分别在七年级上册和下册进行了说明文的学习,对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知识储备。本班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已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语文素养与科学素养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在科学与语言之间找准契合点,即:在科学知识中品味语言,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手法等,在语言品味中了解科学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1、2)由革命草的图片(原产巴西 ,【别名】空心苋、水花生、过塘蛇、空心蕹藤菜、水蕹菜、螃蜞菊、假蕹菜 。)和资料(“革命草”原产于巴西,20世纪30年代末,侵华日军将其引种至上海、浙江,用作马饲料。上世纪50年代,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将此草作为“优良猪羊饲料” 进行放养种植。后发现该草含有有毒物质,遂弃之不用。然而为时已晚,到上世纪80年代,该草已在我国22个省市蔓延成灾,给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交通航运业带来巨大破坏。2003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制订的第一批外来16种入侵物种中,此草名列其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语言的感受活动。
(出示课件3、4)活动内容: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段落序号标出来,以便回答问题时指出在哪段哪句),说说你读出了哪些信息(比如,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等。)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好。
(设计这个活动,目的是想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意,并迅速捕捉重要信息。)
(出示课件5——12)展示课文举例图片(斑贝、天牛、红蚂蚁、观赏鱼、棕树蛇及被灭绝的关岛本土鸟类),请学生朗读相关文字。(设计这个活动,目的是想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文本内容。)
三、语言梳理活动。
(出示课件13)活动内容: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哪些方面的知识。看看哪个小组概括得最准确。
(设计这个活动,就是想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用分层概括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梳理。明确课文“定义-危害-成因-对策”的行文思路。)
在小组分层概括的基础上,结合“研讨与练习二”交流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四、语言提炼活动。
(出示课件14)活动内容:1.轻声读课文,圈划出各段的主句(主句,就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看看哪个小组筛选信息的能力最强。
(学生逐段阅读圈划,不但能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训练自己提取信息的能力。)
2.请把提取的主句组合起来,写“课文浓缩文”。
(出示课件15)课文浓缩文: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它们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也是如此。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五、语言欣赏活动。
(出示课件16)活动内容:1.默读课文第7段,用批注的形式写几句赏析性的文字。看看哪个小组的批注最精彩。
(这个活动让学生静思默想,细细品味欣赏。)
(出示课件17)2.你问我答擂台赛(每个小组先总结学习本文的收获,再把本组的疑难问题抛给另一组,另一组要勇于接受挑战。)。看看哪个小组的表现最精彩。
(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答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课文知识拓展。
(出示课件18)1.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请用一句话概括事件加上一句话评论事件来回答。)看看哪个小组了解的最多。
(这个活动把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一句话概括和评论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件19、20)展示植物入侵者(课文中提到的多是动物入侵者,展示植物入侵者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生物入侵者。)。
2.小练笔:生物入侵和我有关系吗?
(整个教学的设计,以“说读”贯穿,力图通过多次语言活动,让每个小组学生在文本里面来回行走,积累知识,增长才干。)
板书设计:黑板正中写课题:生物入侵者;第二行板书文章的思路:定义-危害-成因-对策(逻辑顺序);第三行标注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课后反思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力图通过说读活动,在科学和语言之间找准契合点,让学生实现科学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双丰收。基于以上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板块式思路”,将课堂教学过程有机切分为四个板块,各板块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保证学生在具体的“板块”中有充分的语言活动,有充足的知识能力训练。学生组成了六个学习小组,小组分工明确,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序进行。学生说读,读读,说说,在读与说的活动中,增长了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一篇、精析一段”,既关注整体,也突破局部。语言的感受活动、梳理活动、提炼活动、欣赏活动,都是基于文体语言的活动,让学生在文本里面自由呼吸,汲取有益于身心的知识。知识拓展在联系文本的基础上,走出文本,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会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和生活。这也许就是语文的巨大魅力,“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有多丰富”!当然,初次面对摄像机镜头的农村孩子总有一些拘谨,满腹的新奇愿望和独特的理解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作为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更好的展现他们的才华,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学习乐园。
课例点评
《生物入侵者》(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可能对生态和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众所周知,科技类说明文往往难读,也难教。从罗老师的这堂课来看,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没有花架子,能充分结合学情,学生学得扎实有效,老师教得自然认真,很切合农村教学现状。
罗老师给自己的课型定位为“说读”,其课堂教学主要由读与说来支撑,即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我们可以看到,在课堂上,老师安排了四次“读读说说”,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不仅“读”得各有不同,而且“读”也是与所配合的“动作”相称的。如语言提炼活动中安排了轻声读课文,圈化出各段的主句,这与“自读课文,能按要求筛选信息。”的教学要求是一致的,切合的。这里不仅看到了“读”与“说”的配合,还有“读”与“写”的配合,如写“课文浓缩文”、为课文第7段写批注等。语言的感受活动、梳理活动、提炼活动是指向全篇的,语言的欣赏活动是精析一段、总结学习收获。这样的安排比较符合初中生阅读的一般规律,即整体阅读观,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罗老师在每一“板块”中都安排了比较充足的语言活动,留有阅读思考的时间,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充分地尊重和发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当小组合作探究还解决不了疑难时,老师及时地利用其他小组的优势来互助,化解了难题,这也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导入中的“革命草”实例贴切形象,知识的拓展少而精,解决了“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问题。课件的制作纯熟,使用也比较适中,与文本结合紧密。罗老师平时教学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更加亲切,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出色。
(点评人:花园镇中心校 高志远)
课件24张PPT。    原产巴西 ,【别名】空心苋、水花生、过塘蛇、空心蕹藤菜、水蕹菜、螃蜞菊、假蕹菜 。革命草
“革命草”原产于巴西,20世纪30年代末,侵华日军将其引种至上海、浙江,用作马饲料。上世纪50年代,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将此草作为“优良猪羊饲料” 进行放养种植。后发现该草含有有毒物质,遂弃之不用。然而为时已晚,到上世纪80年代,该草已在我国22个省市蔓延成灾,给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交通航运业带来巨大破坏。2003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制订的第一批外来16种入侵物种中,此草名列其中。生 物 入 侵 者语言感受活动课文举例图片语言梳理活动语言提炼活动语言欣赏活动课文知识拓展语言感受活动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段落序号标出来,以便回答问题时指出在哪段哪句),说说你读出了哪些信息(比如,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等。)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好。斑贝堵塞的管道斑贝危害触目惊心
美国耗2500亿美元应对
亚洲长角天牛入侵
观赏鱼红蚂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被灭绝的关岛本土鸟类关岛京燕白眼鸟关岛秧鸡被灭绝的关岛本土鸟类褐色扇尾鸽金丝燕黄麻鸦被灭绝的关岛本土鸟类密克罗尼西亚八哥密克罗尼西亚翠鸟语言梳理活动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哪些方面的知识。看看哪个小组概括得最准确。语言提炼活动 1.轻声读课文,圈画出各段的主句(主句,就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看看哪个小组筛选信息的能力最强。
2.请把提取的主句组合起来,写“课文浓缩文”。课文浓缩文 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它们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也是如此。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语言欣赏活动
1.默读课文第7段,用批注的形式写几句赏析性的文字。
看看哪个小组的批注最精彩。
2.你问我答擂台赛。(每个小组先总结学习本文的收获,再把本组的疑难问题抛给另一组,另一组要勇于接受挑战。)看看哪个小组的表现最精彩。课文知识拓展 1.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请用一句话概括事件加上一句话评论事件来回答。)看看哪个小组了解的最多。
2.小练笔:生物入侵和我有关系吗?  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滇池,在引入水葫芦治污之后,本地的水生高等植物仅余3种,68种鱼类仅剩38种。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滇




芦消息来源:深圳新闻网绿色杀手薇甘菊蚕食八万平米红树林
 2004年11月29日 19:15 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罗雪燕 付洋)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过去的80000多平方米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如今仅剩下不到2000平方米。专家称,“绿色杀手”薇甘菊是红树林消失的致命原因。薇甘菊覆盖下的红树林——消息来源:人民网紫茎泽兰现身四川凉山?所到之处“惟我独尊”  一种美丽的植物,开白色的小花,一年四季常绿,繁殖能力极强……有它在的地方,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它就像一个“绿色杀手”,将所有的植物“杀死”,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绿色沙漠”。目前由中美洲入侵的这种可怕植物已经将四川凉山州800万亩优良草场变成自己的王国,而且它们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悄悄向成都逼近…… 紫茎泽兰 加拿大一枝黄花 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由于该植物根系发达,繁殖力强,平均每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能通过风鸟等多种途径传播。它与其他植物争夺生长空间,吞噬土地,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称为“生态杀手”“霸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