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
课题
极地地区
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1.能在图上读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说出两地各自的海陆分布特点。
2.能说出两极地区特殊性的主要表现及两地自然环境特殊的形成原因;了 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重要性。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判定周围大洲大洋名称。
三、重难点
重点:1、两极地区的特殊性
2、开展科学考察的重要性
3、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1、阅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判定周围的大洲大洋
2、极地气候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
教学设备
希沃白板、极地模型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笨拙憨厚的企鹅和体壮身健的北极熊分别生活在什么区域码?学生回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极地地区。
板书:第六章 认识地区
第五节 极地地区
一、 极地地区地理概况
在地球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
1、南极地区
提问:上学期学过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按什么方向旋转?
学生回答:
讲解: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提问:读课本P53页第二段,找出南极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
讲解:(1)范围:南极地区的范围:60 0 S以南的区域,包括南极大陆及周围的水域。南极大陆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多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也是地球上唯一一块人类共有的陆地。
(2)位置: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北冰洋在北极点附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最冷、跨经度最多的大洋(3600);
2、北极地区
提问:上学期学过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按什么方向旋转?
学生回答:
讲解: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提问:读课本P53页第三段,找出北极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
讲解:(1)北极地区的范围: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面积2 100万平方千米。
(2)位置: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南极洲在南极点附近,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3600) ,也是世界最冷的地区。
二、冰天雪地
1、南极地区
(1)气候
提问:南极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
讲解:
①南极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寒带冰原气候;气候特点是:终年酷寒;年平均气温<-25 0C,内陆高原为-56 0C ,极端最低气温-89.2 0C。被称为“世界寒极”。
②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内陆地区为30~50毫米,极地附近只有3毫米。被称为“白色沙漠”。
③平均风速17~18米/秒,最大风速约100米/秒,最长的暴风雪时间340天/年。被称为“世界风极”。
(2)冰雪
提问:读课本P55页第三段,找出南极大陆的冰盖有多厚?
学生回答:
讲解:南极洲大部分被平均厚度2000多米的冰层覆盖,地势高,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如果去掉冰盖的话,南极大陆的平均海拔只有410米。
南极大陆有98%的地方被冰雪覆盖,冰层约占世界冰总量的90%和世界淡水总量的3/4,所以有“固体水库”之称。
(3)生物
提问:提问:读课本P55页第四段,找出南极大陆有哪些生物?
学生回答:
讲解:南极地区植被只有一些地衣和苔藓,而且仅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极少数地区,南极地区还有鳞虾、企鹅和海豹等。
(4)居民
提问:提问:读课本P56页第一段,找出南极地区有没有人类居住?
学生回答:
讲解: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定居,但是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却是地球自然环境变化的晴雨表。
2、北极地区
(1)气候
提问:北极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
讲解:
①北极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寒带苔原气候;气候寒冷,既是在8月份,平均气温仍然在-8℃左右。北极地区降水量在100-300毫米之间,并以降雪的形式出现。
北极的气候,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7、8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 ℃ ~
-40 ℃ 。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 。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亚维尔霍杨斯克曾记录到-70 ℃ 的最低温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罗斯佩克特地区也曾记录到-62 ℃ 的气温。
(2)冰雪
北极地区的海面几乎终年结冰,在夏季时南部边缘沿海地带才融化露出海水。
(3)生物
北极地区的植物除了地衣和苔藓以外,还有北极棉花、北极柳等。北极地区的动物还有北极熊和驯鹿等。
(4)居民:北极地区有少量的居民,除了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和沙米人。
(5)极昼和极夜:极圈内的极地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课堂活动:
提问: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要冷得多?
学生回答:
讲解:原因:①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原因②:南极地区平均海拔最高;
原因③:南极大陆被冰雪覆盖,反射太阳光更多。
三、对极地地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丰富的矿产资源
提问:读课本P57页最后2段,找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什么矿产资源?
学生回答:
讲解:①南极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220余种,如石油、煤、铁、金和银等。
②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沿岸地区及沿海岛屿有煤、铁、磷酸盐、泥炭和有色金属。如伯朝拉河流域、斯瓦尔巴群岛和格陵兰岛上的煤田,科拉半岛上的磷酸盐和世界级大铁矿,阿拉斯加的石油和金矿等。
2、科学考察
(1)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
提问:读课本P58页最后1段,找出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
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基本上保持着人类发现以前的原始面貌,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和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对北极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2)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站
提问:读课本P58页第二段,找出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站有哪些?
学生回答:
讲解:20世纪2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派出科学考察船或科学考察队,到南极地区进行考察。
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每年暖季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2000多人。
中国在两极地区也建立了自己的科考站,分别有:
①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
②中山站:建于1989年2月
③昆仑站:建于2009年2月
④泰山站:建于2014年2月
⑤中国首座北极考察站——黄河站: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落成仪式在北纬78°55′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考基地——新奥尔松举行。
(3)极地科考时间
提问:通过上面科学考察站的建立时间,发现南极科考站建立的时间都在几月?北极呢?
学生回答:
讲解: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时间都在2月份,北极科考站时间在7、8月。
到极地科考的时间均是选择气候条件相对温暖的季节——夏季去科考。南极与北极的季节相反,北极的夏半年是3-9月份,南极的夏半年是9月到第二年的3月份。
(4)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板书设计
第六章 认识地区
第五节 极地地区
一、 极地地区地理概况
1、南极地区
2、北极地区
二、冰天雪地
1、南极地区
2、北极地区
三、对极地地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丰富的矿产资源
2、科学考察
课后反思
在本次《极地地区》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了极地的壮丽风光与独特生态,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以小组讨论形式探究极地气候形成原因及生态保护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有效促进了合作学习与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由于极地地区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对复杂的气候形成原理理解困难,我未能及时调整讲解方式,导致他们后续学习积极性受挫。此外,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对极地生态保护的讨论环节占用过多时间,致使练习题讲解仓促,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不够扎实。
后续教学中,我会优化教学方法,用更通俗易懂的实例阐释抽象概念,关注学生课堂反应并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合理分配各环节时间,加强练习巩固,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极地地区知识并增强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