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热练1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二)(学生版+教师版+课件)202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微专题热练1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二)(学生版+教师版+课件)202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29 21:22:05

文档简介

微专题热练1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二)
1. (2024·宿迁一模)尿素[CO(NH2)2]、过氧化尿素[CO(NH2)2·H2O2]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尿素的催化合成
已知:Ⅰ. 2H2(g)+O2(g)===2H2O(l)ΔH1=-286.0 kJ/mol
Ⅱ. N2(g)+3H2(g)===2NH3(g)ΔH2=-92.2 kJ/mol
Ⅲ. 2NH3(g)+CO2(g)===CO(NH2)2(aq)+H2O(l) ΔH3=-101.5 kJ/mol
将N2、CO2按体积之比为1∶1通入含有CuBi2O4涂层的石墨网上,同时喷洒水微滴合成尿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2N2+4H2O2CO(NH2)2+3O2 ,该反应的ΔH= +470.6 kJ/mol。
(2)尿素的电化学合成
①电催化CO2和NO合成尿素的装置如图1,生成尿素的电极反应式为 CO2+2NO+18H++16e-===CO(NH2)2+7H2O 。
图1
②电催化CO2和N2合成尿素。CO2先在阴极被还原为中间体CO,再与N2合成尿素。
已知:CO2在阴极还能被还原为CH4,其生成CH4的趋势比生成CO的趋势更大。但实验数据说明,一定时间内,阴极产物中CO的物质的量大于CH4,可能的原因为 该条件下,CO2在阴极生成CO的速率比生成CH4的速率快 。
(3)过氧化尿素晶体的制备
在烧杯中加入30% 双氧水和尿素,恒温加热并搅拌得到澄清溶液,用冰水浴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过氧化尿素晶体[CO(NH2)2·H2O2]。双氧水和尿素的摩尔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如图2。当摩尔配比大于1.1时,过氧化尿素晶体收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 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加快,体系迅速升温,导致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从而导致过氧化尿素晶体收率降低 。
图2
(4)尿素的结构
两分子尿素通过羰基氧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得到具有八元环的二聚分子。二聚分子的结构式为  。
(5)尿素的应用
尿素将烟气中氮氧化物还原为N2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将混有NO、NO2、SO2、N2和O2的模拟烟气匀速通过装有尿素溶液的装置,在装置出口处检测NO、NO2的脱除率α。
①当烟气中有少量SO2时,有利于NO2脱除,其可能的原因是 SO2具有还原性,也能还原一部分NO2 。
②当烟气中无SO2存在时,且超过一定数值时,测得α(NO)变为负值, 其可能的原因是 当烟
气中 超过一定数值时, 过量的 NO2 与溶液
中的H2O反应生成NO, 使NO的出口浓度大于进口浓度 。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由2×(反应Ⅱ+反应Ⅲ)-3×反应Ⅰ可得目标反应,故ΔH=2×[(-92.2)+(-101.5)] kJ/mol -3×(-286.0)kJ/mol=+470.6 kJ/mol。
2. (2024·扬州期末)水合肼(N2H4·H2O)在储氢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1)N2H4分子有顺式、反式和交互式三种比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下列结构能表示N2H4分子交互式的是 A (填字母)。
(2)肼分解制氢的主要反应为N2H4N2+2H2,肼的理论储氢密度==12.5%。测得肼实际分解时产生的气体中含NH3,肼实际储氢密度小于理论值的原因是 3N2H4N2+4NH3(或N2H4+H22NH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水合肼制氢过程中涉及肼在Ni-Pt催化剂表面分解,如图1所示。
图1
①X的结构简式为 HN===NH 。
②催化剂表面存在Ni和Pt两种活性位点,两种活性位点分别带不同电性的电荷。肼中的氢原子吸附于 Pt (填“Ni”或“Pt”)活性位点。已知:N—N、N—H的键能分别是286 kJ/mol、360 kJ/mol。肼在该催化剂表面反应断裂的化学键不是N—N,而是N—H,原因是 N—N为非极性键,N—H极性较强,N、H分别与催化剂表面原子形成作用力,削弱了N与H之间的作用力 。
③催化剂存在下,不同浓度的N2H4·H2O分解时,测得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当N2H4·H2O浓度从0.1 mol/L增加到0.5 mol/L时,反应速率加快;从0.5 mol/L增加到1.0 mol/L时,反应速率几乎不变。其原因是 0.1 mol/L时,催化剂表面仅部分活性位点吸附了N2H4·H2O;浓度增大至0.5 mol/L时,有更多活性位点吸附N2H4·H2O;浓度达0.5 mol/L时,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几乎全部吸附了N2H4·H2O 。
图2
【解析】 (1)N2H4的结构简式为H2N—NH2,当4个H原子在N—N所在直线同一个方向上时为顺式结构(C结构),有2个H原子在N—N所在直线的上方,另外2个在直线的下方时为反式结构(B结构),故A结构为分子的交互式。(2)储氢密度减小,说明N2H4在分解时没有得到H2,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2H4N2+4NH3(或N2H4+H22NH3)。(3)①由图示看出,生成X的同时得到H2,则该过程中,又脱去一个H原子,故X的结构简式为HN===NH。②由于金属性:Ni>Pt,故Ni带正电荷(相当于易失电子生成阳离子)而Pt(相当于吸附了电子)带负电荷,在N2H4中H原子带正电荷。根据异性相吸可知,H原子吸附于Pt活性点位;N—N为非极性键,N—H极性较强,N、H分别与催化剂表面原子形成作用力,削弱了N与H之间的作用力,故在该催化剂表面反应断裂的化学键不是N—N,而是N—H。
3. (2024·南京、盐城一模)“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是CO2的再资源化利用。
(1)氨的饱和食盐水捕获CO2是其利用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NaCl(aq)+NH3(g)+CO2(g)+H2O(l)===NaHCO3(s)+NH4Cl(aq)。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反应ΔH<0 。
(2)XO基掺杂Na2CO3形成XO-Na2CO3 (X=Mg、Ca、Cd等),能用于捕获CO2,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阳离子电荷数越高、半径越小,阴离子越易受其影响而分解。
①X=Ca时,再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a(CO3)2CaO-Na2CO3+CO2↑[或Na2Ca(CO3)2CaO+Na2CO3+CO2↑] 。
②X=Mg相比X=Ca,其优点有 等质量的MgO和CaO相比,MgO吸收的CO2的量多;Ca2+和Mg2+电荷数相等、Mg2+半径小,再生时MgCO3分解温度低,更节能 。
(3)催化电解吸收CO2的KOH溶液可将CO2转化为有机物。
①HCO在阴极放电生成CH3COO-的电极反应式为 11HCO+8e-===CH3COO-+9CO+4H2O 。
②碱性溶液有利于抑制阴极上副产物的产生,该副产物的化学式为 H2 。
(4)在催化剂作用下,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CH3OH,主要反应为: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ΔH1=-49 kJ/mol
反应Ⅱ:CO2(g)+H2(g)===CO(g)+H2O(g)ΔH2=+41 kJ/mol
保持压强3 MPa,将起始n(CO2)∶n(H2)=1∶3的混合气体匀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测得出口处CO2的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图2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转化率增大、但甲醇选择性降低的原因是 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和反应Ⅱ速率加快,消耗的CO2增多。反应Ⅰ的ΔH<0,反应Ⅱ的ΔH>0,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正向进行程度小,反应Ⅱ正向进行程度大,CO2转化率升高、但CH3OH选择性降低 。
②假设定义催化剂催化效率η=×100%,计算340 ℃时三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之比η(In2O3)∶η(Mg/In2O3)∶η(Mn/In2O3)= η(In2O3)∶η(Mg/In2O3)∶η(Mn/In2O3)=(12%×15%)∶(10%×20%)∶(5%×30%)=18∶20∶15 (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ΔH-TΔS<0,由反应ΔS<0知,反应ΔH<0。(2)①当X=Ca时,吸附CO2后生成的产物为Na2Ca(CO3)2,该物质可看作是Na2CO3和CaCO3的复合物,Na2CO3受热不分解,而CaCO3受热分解为CaO和CO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a(CO3)2CaO+Na2CO3+CO2↑。(3)②由于溶液中的H+在阴极上也能获得电子生成H2,在碱性条件下,溶液中的c(H+)较小,故碱性条件下能抑制H2的产生。(4)②由图可知,在340 ℃时,三种催化剂In2O3、Mg/In2O3、Mn/In2O3对应的CO2的转化率分别为12%、10%、5%,甲醇的选择性分别为15%、20%、30%,故三种催化剂催化效率之比为η(In2O3)∶η(Mg/In2O3)∶η(Mn/In2O3)=(12%×15%)∶(10%×20%)∶(5%×30%)=18∶20∶15。
4. (2024·淮安、连云港一模)氮氧化物(N2O、NO等)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N2O的处理。研究证明:I2(g)能提高N2O的分解速率,N2O参与了第Ⅱ步、第Ⅲ步反应。反应历程(Ea为反应活化能):
第Ⅰ步:I2(g)―→2I(g) Ea1
第Ⅱ步:…… Ea2
第Ⅲ步:2IO(g)+2N2O(g)―→2N2(g)+2O2(g)+I2(g) Ea3
①写出第Ⅱ步反应: I(g)+N2O(g)―→N2(g)+IO(g) 。
②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第Ⅱ步,则Ea2 > (填“>”“=”或“<”)Ea3。
(2)NO的应用。NO分解ICl制取I2和Cl2的原理如下:
反应Ⅰ. 2ICl(g)+2NO(g)2NOCl(g)+I2(g)K1
反应Ⅱ. 2NOCl(g)2NO(g)+Cl2(g)K2
反应的-lgK~T(K值为平衡时用各气体的分压表示得出的值)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图2
①430 K时,反应2ICl(g)I2(g)+Cl2(g)的K为 10-4 。
② 410 K时,向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充入1 mol NO和1 mol ICl进行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反应开始和平衡后容器的温度相同)。在0~t1时间段内,容器中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反应Ⅰ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的温度上升,导致容器内的压强增大 。
(3)催化电解NO吸收液可将NO还原为NH3,其催化机理如图3所示。在相同条件下,恒定通过电解池的电量,电解得到部分还原产物的法拉第效率(FE%)随电解电压的变化如图4所示。已知FE%=,QX=nF,n表示电解生成产物X所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F表示法拉第常数;Q总表示电解过程中通过的总电量。
图3 图4
①当电解电压为U1时,电解生成的H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5∶2 。
②当电解电压为U2时,催化电解NO生成NH3的电极反应式为 NO+5e-+5H+===NH3+H2O 。
③电解电压大于U3后,随着电解电压的不断增大,N2O的法拉第效率迅速增大,可能原因是 随着电解电压的不断增大,*NO结合H+与e-得到*NOH(或*NO+H++e-===*NOH)的量增多,*NOH在催化剂表面失水转化成N2O(或2*NOH===N2O↑+H2O)的选择性增大,导致N2O的量增多,使N2O的法拉第效率迅速增大 (吸附在催化剂上的物种加“*”表示,如*NO、*NOH等)。
【解析】 (1)①结合题给第Ⅰ、Ⅲ步的反应和N2O的分解反应[2N2O(g)2N2(g)+O2(g)]可知,第Ⅱ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g)+N2O(g)―→N2(g)+IO(g)。②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第Ⅱ步,说明第Ⅱ步为慢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则Ea2>Ea3。(2)①430 K时,-lgK1=1.1、-lgK2=2.9,则K1==10-1.1、K2==10-2.9,反应2ICl(g)I2(g)+Cl2(g)的K==K1·K2=10-1.1×10-2.9=10-4。②随着温度升高,-lgK1逐渐增大、-lgK2逐渐减小,即随着温度的升高K1逐渐减小、K2逐渐增大,说明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在0~t1时间段内,随着反应Ⅰ的进行,容器中的温度上升,导致容器内的压强增大。(3)①当电解电压为U1时,H2、NH3的法拉第效率分别为60%、20%,根据FE%=知,电解生成H2和NH3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之比为60%∶20%=3∶1,生成H2、NH3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H++2e-===H2↑、NO+5e-+5H+===NH3+H2O,则电解生成的H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2。微专题热练1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二)
1. (2024·宿迁一模)尿素[CO(NH2)2]、过氧化尿素[CO(NH2)2·H2O2]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尿素的催化合成
已知:Ⅰ. 2H2(g)+O2(g)===2H2O(l)ΔH1=-286.0 kJ/mol
Ⅱ. N2(g)+3H2(g)===2NH3(g)ΔH2=-92.2 kJ/mol
Ⅲ. 2NH3(g)+CO2(g)===CO(NH2)2(aq)+H2O(l) ΔH3=-101.5 kJ/mol
将N2、CO2按体积之比为1∶1通入含有CuBi2O4涂层的石墨网上,同时喷洒水微滴合成尿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ΔH= kJ/mol。
(2)尿素的电化学合成
①电催化CO2和NO合成尿素的装置如图1,生成尿素的电极反应式为  。
图1
②电催化CO2和N2合成尿素。CO2先在阴极被还原为中间体CO,再与N2合成尿素。
已知:CO2在阴极还能被还原为CH4,其生成CH4的趋势比生成CO的趋势更大。但实验数据说明,一定时间内,阴极产物中CO的物质的量大于CH4,可能的原因为  。
(3)过氧化尿素晶体的制备
在烧杯中加入30% 双氧水和尿素,恒温加热并搅拌得到澄清溶液,用冰水浴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过氧化尿素晶体[CO(NH2)2·H2O2]。双氧水和尿素的摩尔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如图2。当摩尔配比大于1.1时,过氧化尿素晶体收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  。
图2
(4)尿素的结构
两分子尿素通过羰基氧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得到具有八元环的二聚分子。二聚分子的结构式为  。
(5)尿素的应用
尿素将烟气中氮氧化物还原为N2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将混有NO、NO2、SO2、N2和O2的模拟烟气匀速通过装有尿素溶液的装置,在装置出口处检测NO、NO2的脱除率α。
①当烟气中有少量SO2时,有利于NO2脱除,其可能的原因是  。
②当烟气中无SO2存在时,且超过一定数值时,测得α(NO)变为负值, 其可能的原因是  。
2. (2024·扬州期末)水合肼(N2H4·H2O)在储氢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1)N2H4分子有顺式、反式和交互式三种比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下列结构能表示N2H4分子交互式的是
  (填字母)。
(2)肼分解制氢的主要反应为N2H4N2+2H2,肼的理论储氢密度==12.5%。测得肼实际分解时产生的气体中含NH3,肼实际储氢密度小于理论值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水合肼制氢过程中涉及肼在Ni-Pt催化剂表面分解,如图1所示。
图1
①X的结构简式为  。
②催化剂表面存在Ni和Pt两种活性位点,两种活性位点分别带不同电性的电荷。肼中的氢原子吸附于  (填“Ni”或“Pt”)活性位点。已知:N—N、N—H的键能分别是286 kJ/mol、360 kJ/mol。肼在该催化剂表面反应断裂的化学键不是N—N,而是N—H,原因是  。
③催化剂存在下,不同浓度的N2H4·H2O分解时,测得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当N2H4·H2O浓度从0.1 mol/L增加到0.5 mol/L时,反应速率加快;从0.5 mol/L增加到1.0 mol/L时,反应速率几乎不变。其原因是  。
图2
3. (2024·南京、盐城一模)“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是CO2的再资源化利用。
(1)氨的饱和食盐水捕获CO2是其利用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NaCl(aq)+NH3(g)+CO2(g)+H2O(l)===NaHCO3(s)+NH4Cl(aq)。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2)XO基掺杂Na2CO3形成XO-Na2CO3 (X=Mg、Ca、Cd等),能用于捕获CO2,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阳离子电荷数越高、半径越小,阴离子越易受其影响而分解。
①X=Ca时,再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X=Mg相比X=Ca,其优点有  。
(3)催化电解吸收CO2的KOH溶液可将CO2转化为有机物。
①HCO在阴极放电生成CH3COO-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碱性溶液有利于抑制阴极上副产物的产生,该副产物的化学式为  。
(4)在催化剂作用下,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CH3OH,主要反应为: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ΔH1=-49 kJ/mol
反应Ⅱ:CO2(g)+H2(g)===CO(g)+H2O(g)ΔH2=+41 kJ/mol
保持压强3 MPa,将起始n(CO2)∶n(H2)=1∶3的混合气体匀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测得出口处CO2的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图2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转化率增大、但甲醇选择性降低的原因是  。
②假设定义催化剂催化效率η=×100%,计算340 ℃时三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之比η(In2O3)∶η(Mg/In2O3)∶η(Mn/In2O3)=  (写出计算过程)。
4. (2024·淮安、连云港一模)氮氧化物(N2O、NO等)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N2O的处理。研究证明:I2(g)能提高N2O的分解速率,N2O参与了第Ⅱ步、第Ⅲ步反应。反应历程(Ea为反应活化能):
第Ⅰ步:I2(g)―→2I(g) Ea1
第Ⅱ步:…… Ea2
第Ⅲ步:2IO(g)+2N2O(g)―→2N2(g)+2O2(g)+I2(g) Ea3
①写出第Ⅱ步反应:  。
②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第Ⅱ步,则Ea2  (填“>”“=”或“<”)Ea3。
(2)NO的应用。NO分解ICl制取I2和Cl2的原理如下:
反应Ⅰ. 2ICl(g)+2NO(g)2NOCl(g)+I2(g)K1
反应Ⅱ. 2NOCl(g)2NO(g)+Cl2(g)K2
反应的-lgK~T(K值为平衡时用各气体的分压表示得出的值)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图2
①430 K时,反应2ICl(g)I2(g)+Cl2(g)的K为  。
② 410 K时,向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充入1 mol NO和1 mol ICl进行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反应开始和平衡后容器的温度相同)。在0~t1时间段内,容器中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3)催化电解NO吸收液可将NO还原为NH3,其催化机理如图3所示。在相同条件下,恒定通过电解池的电量,电解得到部分还原产物的法拉第效率(FE%)随电解电压的变化如图4所示。已知FE%=,QX=nF,n表示电解生成产物X所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F表示法拉第常数;Q总表示电解过程中通过的总电量。
图3 图4
①当电解电压为U1时,电解生成的H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②当电解电压为U2时,催化电解NO生成NH3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电解电压大于U3后,随着电解电压的不断增大,N2O的法拉第效率迅速增大,可能原因是
 (吸附在催化剂上的物种加“*”表示,如*NO、*NOH等)。(共24张PPT)
第一篇
微专题热练
微专题4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微专题热练1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二)
1. (2024·宿迁一模)尿素[CO(NH2)2]、过氧化尿素[CO(NH2)2·H2O2]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尿素的催化合成
已知:Ⅰ. 2H2(g)+O2(g)===2H2O(l) ΔH1=-286.0 kJ/mol
Ⅱ. N2(g)+3H2(g)===2NH3(g) ΔH2=-92.2 kJ/mol
Ⅲ. 2NH3(g)+CO2(g)===CO(NH2)2(aq)+H2O(l) ΔH3=-101.5 kJ/mol
将N2、CO2按体积之比为1∶1通入含有CuBi2O4涂层的石墨网上,同时喷洒水微
滴合成尿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该反应的ΔH=__________ kJ/mol。
3O2
+470.6
(2)尿素的电化学合成
图1
②电催化CO2和N2合成尿素。CO2先在阴极被还原为中间体CO,再与N2合成尿素。
已知:CO2在阴极还能被还原为CH4,其生成CH4的趋势比生成CO的趋势更大。但实验数据说明,一定时间内,阴极产物中CO的物质的量大于CH4,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条件下,CO2在阴极生成CO的速率比生成CH4的速率快
(3)过氧化尿素晶体的制备
在烧杯中加入30% 双氧水和尿素,恒温加热并搅拌得到澄清溶液,用冰水浴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过氧化尿素晶体[CO(NH2)2·H2O2]。双氧水和尿素的摩尔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如图2。当摩尔配比大于1.1时,过氧化尿素晶体收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加快,体系迅速升温,导致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从而导致过氧化尿素晶体收率降低
(4)尿素的结构
两分子尿素通过羰基氧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得到具有八元环的二聚分子。二
聚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尿素的应用
SO2具有还原性,
也能还原一部分NO2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由2×(反应Ⅱ+反应Ⅲ)-3×反应Ⅰ可得目标反应,故ΔH=2×[(-92.2)+(-101.5)] kJ/mol -3×(-286.0)kJ/mol=+470.6 kJ/mol。
2. (2024·扬州期末)水合肼(N2H4·H2O)在储氢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1)N2H4分子有顺式、反式和交互式三种比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下列结构能表示N2H4分子交互式的是______(填字母)。
A
(3)水合肼制氢过程中涉及肼在Ni-Pt催化剂表面分解,如图1所示。
①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②催化剂表面存在Ni和Pt两种活性位点,两种活性位点分别带不同电性的电荷。肼中的氢原子吸附于________(填“Ni”或“Pt”)活性位点。已知:N—N、N—H的键能分别是286 kJ/mol、360 kJ/mol。肼在该催化剂表面反应断裂的化学键不是N—N,而是N—H,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NH
Pt
N—N为非极性键,N—H极性较强,N、H分别与催化剂表面原子形成作用力,削弱了N与H之间的作用力
图2
0.1 mol/L时,催化剂表面仅部分活性位点吸附了N2H4·H2O;浓度增大至0.5 mol/L时,有更多活性位点吸附N2H4·H2O;浓度达0.5 mol/L时,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几乎全部吸附了N2H4·H2O
3. (2024·南京、盐城一模)“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是CO2的再资源化利用。
(1)氨的饱和食盐水捕获CO2是其利用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NaCl(aq)+NH3(g)+CO2(g)+H2O(l)===NaHCO3(s)+NH4Cl(aq)。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XO基掺杂Na2CO3形成XO-Na2CO3 (X=Mg、Ca、Cd等),能用于捕获CO2,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阳离子电荷数越高、半径越小,阴离子越易受其影响而分解。
①X=Ca时,再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ΔH<0
②碱性溶液有利于抑制阴极上副产物的产生,该副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4)在催化剂作用下,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CH3OH,主要反应为: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 kJ/mol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41 kJ/mol
②X=Mg相比X=Ca,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等质量的MgO和CaO相比,MgO吸收的CO2的量多;Ca2+和Mg2+电荷数相等、Mg2+半径小,再生时MgCO3分解温度低,更节能 
H2
图1 图2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转化率增大、但甲醇选择性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和反应Ⅱ速率加快,消耗的CO2增多。反应Ⅰ的ΔH<0,反应Ⅱ的ΔH>0,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正向进行程度小,反应Ⅱ正向进行程度大,CO2转化率升高、但CH3OH选择性降低
η(In2O3)∶η(Mg/In2O3)∶
η(Mn/In2O3)=(12%×15%)∶(10%×20%)∶(5%×30%)=18∶20∶15
4. (2024·淮安、连云港一模)氮氧化物(N2O、NO等)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N2O的处理。研究证明:I2(g)能提高N2O的分解速率,N2O参与了第Ⅱ步、第Ⅲ步反应。反应历程(Ea为反应活化能):
第Ⅰ步:I2(g)―→2I(g) Ea1
第Ⅱ步:…… Ea2
第Ⅲ步:2IO(g)+2N2O(g)―→2N2(g)+2O2(g)+I2(g) Ea3
①写出第Ⅱ步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第Ⅱ步,则Ea2______(填“>”“=”或“<”)Ea3。
I(g)+N2O(g)―→N2(g)+IO(g)
>
图1 图2
10-4
反应Ⅰ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的温度上升,导致容器内的压强增大
图3
图4
①当电解电压为U1时,电解生成的H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②当电解电压为U2时,催化电解NO生成NH3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解电压大于U3后,随着电解电压的不断增大,N2O的法拉第效率迅速增大,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附在催化剂上的物种加“*”表示,如*NO、*NOH等)。
15∶2
NO+5e-+
5H+===NH3+H2O
随着电解电压的不断增大,*NO结合H+与e-得到*NOH(或*NO+H++e-===*NOH)的量增多,*NOH在催化剂表面失水转化成N2O(或2*NOH=== N2O↑+H2O)的选择性增大,导致N2O的量增多,使N2O的法拉第效率迅速增大
谢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