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竟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 兴趣。
4.理解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伴学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走进第8单元的学习,大家看看第8单元的课文题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人物)今天,我们继续认识一个人物,叫王戎,大家齐读课题。
2.学习“戎”字。
3.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读好故事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一个特别好的方法,那就是——读。
(一)读通:准确、通顺
1.借助注音,自读小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展示,互相评价。
(二)读好:读有节奏
1.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尝试划出短文的停顿,并在组内读一读。
2.找同学有节奏的读一读。
3.出示节奏全班读。
①为什么要这样停顿,找同学说一说
②重点强调“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③重点强调“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儿多子,此必苦李。”
(三)读美:(读好重音)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比如这两句在读好停顿的情况下,还可以怎样读,就能读美。
①“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②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儿多子,此必苦李”。
师:刚才,我们借助注释,通过和小伙伴的交流合作,我们把小古文读好了,也读美了,现在一起配着音乐有节奏,有韵味的读一读。
2.配乐读
(四)读透:理解“之”的意思。
1.“之”在不同的地方,同一个字可能有不同的意思,数一数有几个呀,那这篇课文里边这三个之字分别指的又是什么呢?
2.能不能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想一想三个“之”分别指代什么?
(五)读背:背诵、积累
接下来,谁来试试背下来?
三、讲好故事
(一)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师:如果我们就像刚才这个孩子一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弟弟妹妹们听,他们听得懂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把他们翻译成现代文来讲。谁来尝试一下(适时评价)。
(二)故事怎么讲更有趣?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变一变这个故事,让它变得有趣?
预设1:可以加入人物的语言。
预设2:加一个情节,比如说围着不动,我们可以变成王戎一个人在树边站着,哼着小曲,哦,就是把他的哼着小曲这些动作加进去。
预设3:还可以加动作。
预设4:我可以把有一些环节改一下,比如有人问题,比如大家都问王戎为什么不跟着那些小孩去摘李子呢?把王戎的心里的想法也加进去。
(三)补充内容,讲好“诸小儿”。(师生配合讲)
(四)同桌合作,讲好“人问之”。
1.接下来咱们该讲这里了,是吧?讲这里路人来了,路人是谁呢?有可能是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还可能是一个蹦蹦跳跳的四五岁的小毛头,他们还可能是其他的人啊,还可能是其他的人,他们和王戎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对话呢?
2..同桌分工讲一讲路人和王戎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对话,提示人物不同,对话的方式也不同哦,人物不同,对话的方式也不同哦。
①同学展示
②讨论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总结:来,孩子们,我们看王戎,观察到了道路旁边的李子却这么的多子折枝,他思考这个现象可不正常,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推断,这个地方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根本就不去摘这个李子。能摘来吃呢?
四、辩好故事
1.王老师想跟孩子们探讨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假如这个李子是甜的,你走那里过,你是取还是不取呢?
2.确认态度,引导思维。
3.评价学生,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读的是一个古代儿童王戎的故事,但是我们却由此想到了我们自己,想到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的这些秩序,今天的社会,这就是非常棒的地方,非常会思考的地方,这就叫做博古通今。
五、链接故事
孩子们,像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样讲古代儿童智慧的文言文啊,在我们的教材里边,我们还有几篇,比如三年级的时候咱们学过,等我们到了五年级的时候还要学习杨氏之子遇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咱们也可以用上今天用到的这些方法,读一读这些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一听,最后还可以辩一辩,比如这些小朋友都很聪明,但他们的聪明有什么不一样?
六、延伸故事
1.把《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
2.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七、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读 讲 辩
观察 推断 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