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告别田赋鼎
青藏铁路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标要求:
(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2)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1.20世纪80年代重大成就
(1)原因:全面改革的推动。
(2)表现
国民经济
科技
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
1984-1988年,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①1983 年,成功研制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
②1988 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20世纪80年代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2.20世纪90年代
(1)原因: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
(2)表现
国民经济
人民生活
科技
风险应对
①1990年,提前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1997年提前3年完成
①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
②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①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
②1999年,“神威”计算机的问世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封锁
③重大工程: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
1997年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胜利;
1998年,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999年11月21日,神舟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长江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1999年“神威”计算机,打破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封锁;
青藏铁路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2.20世纪90年代
1998年8月7日,江西九江城防提西段发生决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市民经过五昼夜的奋战,成功封堵了决口
3.进入21世纪
(1)原因: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2)表现
国民经济
人民生活
风险应对
科技
基建
2000年,“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2006年取消农业税;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战胜非典疫情;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神舟五号”(2003)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2008)飞船航天员太空漫步;“嫦娥一号”(2007)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2011年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居世界第一位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2003年非典疫情
2008年汶川抗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翟志刚出舱
2007年“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两免一补”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3.进入21世纪
2006年1月1日,我国废除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
【思考】如何认识国家取消农业税的意义?
河北灵寿农民王三妮自铸“告别田赋鼎”
铜鼎铭文 560宇,记农业税废止事:“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
(1)有利于减轻了农民的经济压力,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2)有利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建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3)取消农业税,可以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农业收益和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建设现代农业。而且,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可以推动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发展的全面提高,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1.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实质:殖民历史遗留问题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
1951年葡方仍宣布,澳门是它的一个“海外省”。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实质:解放战争遗留问题(中国内政问题)
2.台湾问题的由来: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
荷兰侵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 康熙统一台湾,
1684 设台湾府
1885 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
1895 日本通过《马约》强占台湾
1945 抗日胜利,台湾主权回归
内战结束,蒋介石败退台湾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3.看图讲历史——“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1)50-70年代的宣传画
(2)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平统一
(3)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图解历史】“一国两制”构想
4.香港回归
1984.12.19,中英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英国同意于1997年归还香港
1982.9.24,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讨论香港问题
1997.7.1,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5.澳门回归
1999.12.20,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6.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
举措 ①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②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
③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扩大人民币在香港、澳门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
意义
【学思之窗】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对原产于香港、澳门的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内地扩大对香港、澳门的服务贸易开放领域;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此后又签署多个补充协议。
想一想,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及实施,对深化内地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起到怎样的作用
中央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的协议,是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和世贸组织的框架内作出的特殊安排,体现了中央政府和祖国人民对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的关心和支持。这些协议能够为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提供实际帮助。
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港澳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
7.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
1979年元旦
1992年11月
1993年4月
2005年3月
2005年4月29日
2008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
《告台湾同胞书》
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反分裂国家法》
海协会会长与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
两位领导人在北京会面,是继重庆谈判以来两党主要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胡连会谈
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卖出实质性步伐。
“三通”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7.和平统一台湾的机遇和挑战
促进因素
阻碍因素
(1)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
(2)国际反华势力的粗暴干涉
李登辉 “一中一台”
陈水扁“一边一国”
蔡英文鼓吹“两国论”
台独势力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历史依据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同宗同祖 两岸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心愿
强大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
政策可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两岸交流 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是促进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案例借鉴 港澳回归提供经验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外交政策 史实 1978年
1979年
1989年
影响 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初步形成 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邓小平副总理与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出席互换仪式
1979中美正式建交
图为:邓小平和卡特
美国政府最终同意“建交三原则”(与台湾当局断交、撤出台海军队及设施和废除美蒋条约)
邓小平与
戈尔巴乔夫
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论断,主张国与国一律平等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决不称霸,坚决反对霸权主义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
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美正式建交
中苏实现关系正常化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2. 20世纪90年代的外交
表现 双边关系 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
中美关系
周边国家 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多边外交活动
影响 ①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2001年,美国战机在中国南海空域挑衅,发生了撞机事件。中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9年以美国为首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3. 21世纪:中国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政策 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总体布局 成果 2002年
2003年
2008年
2009年
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家合作,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与欧盟确立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开始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3. 21世纪:中国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思考】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图片《利比亚撤侨》及相关内容,思考:中国政府能够将在利比亚的侨民迅速全部安全撤回的原因。
原因:①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遗余力地维护境内外中国公民安全与权益;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③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④周边国家的配合。
2011年2月,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政府迅速有序地组织了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离海外中国公民(包括港澳台同胞)行动,从2月22日至3月5日,35 860名同胞被安全撤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
不断提升
(制度自信)
国际影响力
不断扩大
(道路自信)
经济:稳步实现”三步走“战略,人民生活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科技:计算机,载人航天等,取得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
战胜天灾,应对人祸
降低人民生活负担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提出时间,含义,实践
港澳回归的意义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政策调整方向,成就,意义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表现及影响(外交格局)
21世纪中国外交总体布局,外交活动表现
思维导图: